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致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1
作者 丁栋昭 邵倩 +6 位作者 张雯 李鑫 王复江 朱磊鑫 卿素珠 杨奇 张为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4,共7页
为调查宁夏地区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流行特征,采集了宁夏地区4个市的100份犊牛腹泻的粪便样本进行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检测。用PCR、动物试验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分离... 为调查宁夏地区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流行特征,采集了宁夏地区4个市的100份犊牛腹泻的粪便样本进行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检测。用PCR、动物试验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到97株大肠埃希氏菌和20株沙门氏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F41、eaeA检出率较高,STX1、STX2、STa检出率较低;沙门氏菌毒力基因spvC、fimA、sopE、invA、stn均有检出;携带毒力基因的分离株对小鼠均有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到的97株大肠埃希氏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全部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0%以上,多重耐药率为40.2%;分离的20株沙门氏菌对碳青霉烯类、多肽类抗菌药物全部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达70.0%以上,多重耐药率为20.0%。研究结果为宁夏地区犊牛腹泻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 大肠 沙门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小鼠感染试验
2
作者 张鲁星 石晴晴 +5 位作者 陶梦珂 李苗苗 赵恒 胡功政 吴华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 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动物回归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同一只仔兔的肺脏、气管中分离得到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别将其命名为KF1、KQ2,从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埃希氏菌并将其命名为EG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KF1、KQ2和EG3均对黏菌素和氨苄青霉素钠耐药,对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敏感。3株菌均检出耐药基因mcr-1和bla TEM。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KF1组小鼠5 h后死亡50%,24 h全部死亡;混合组小鼠12 h后全部死亡;KQ2和EG3组48 h全部死亡。以上研究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引起仔兔死亡的主要原因,3株分离株单独及混合感染均能引起试验小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大肠 分离鉴定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某鸽场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王娟 卢琴 +3 位作者 张记高 程伊洛 张腾飞 刘静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大肠杆菌病是危害鸽养殖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然而相关的流行及耐药数据却相对较少。为研究湖北省鸽场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采集了肉鸽屠宰后的肝、脾、肠内容物等285份,经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通过PCR鉴定,分离到了19... 大肠杆菌病是危害鸽养殖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然而相关的流行及耐药数据却相对较少。为研究湖北省鸽场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采集了肉鸽屠宰后的肝、脾、肠内容物等285份,经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通过PCR鉴定,分离到了199株鸽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为69.82%。经过双重PCR扩增对菌株进行系统进化群鉴定,筛选出高致病群菌株60株(B2群34株,D群26株),占分离株的30.15%。采用药敏纸片法对60株高致病群菌株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四环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高于95%,而对大观霉素、替加环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等较为敏感。所有菌株均耐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最多可耐9种抗菌药物,其中51.67%的菌株耐6种抗菌药物,占比最多。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鸽场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分离鉴定 致病群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猪源和鸡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征分析
4
作者 陈玉 王鹤佳 +6 位作者 赵琪 程敏 刘芳琴 崔明全 张纯萍 李霆 张启迪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5,共13页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表型分析,最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从120份样本中共分离出110株大肠埃希菌,其中33株为DEC,77株为非DEC;33株DEC中包括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27株、肠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4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5种药物中,DEC对氨苄西林(81.82%)、氟苯尼考(81.82%)和氯霉素(81.82%)的耐药率较高,DEC与非DEC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鸡源DEC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和氨曲南5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DEC(P<0.05或P<0.0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3株DEC共包含27种ST型,其中ST10为优势型别;共携带41种耐药质粒,其中以ColRNAI最为常见;共携带54种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15种)、β-内酰胺类(12种)、磺胺类(9种)、氟喹诺酮类(4种)、酰胺醇类(4种)、大环内酯类(3种)、四环素类(3种)、多磷类(2种)、多肽类(1种)和利福霉类(1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在DEC中的携带率显著高于非DEC(P<0.05),而aadA5的携带率则显著低于非DEC(P<0.05)。研究表明,山东省猪源和鸡源DEC耐药严重,耐药质粒和耐药基因种类繁多,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优化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策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也为防控DEC相关腹泻暴发和耐药性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 多重荧光定量PCR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超 牛彦麟 +3 位作者 王同瑜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性别、年龄、住址、发病时间、饮食史、临床特征等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中的DEC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DEC不同分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21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5697份,DEC阳性检出率为7.65%(436/5697),其中2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χ^(2)=18.804,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9岁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阳性病例数高于其他年龄组(χ^(2)=36.769,P<0.001),从地区分布来看,感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病例多来自远郊(χ^(2)=50.679,χ^(2)=19.659,P均<0.001),感染ETEC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χ^(2)=13.420,P=0.001)。从季节分布来看,EAEC、ETEC和EPEC夏季感染均高于其他季节(χ^(2)=32.096,χ^(2)=89.339,χ^(2)=16.876,P均<0.00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χ^(2)=10.976,P<0.001)。自述可疑饮食史信息方面,感染ETEC的病例多食用过酒类及冷冻食品(χ^(2)=41.837,P<0.001),EAEC感染者多食用过婴儿食品(χ^(2)=24.229,P=0.007)。临床特征方面,出现腹痛的病例ETEC检出率更高(χ^(2)=8.017,P=0.005),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病例中EAEC的检出率更高(χ^(2)=5.701,P=0.017;χ^(2)=4.160,P=0.041)。结论 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结合不同分型DEC感染病例的可疑食品暴露信息及临床特征,为食品安全健康宣教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点医院 致泻大肠 病例特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野生动物园草食动物粪源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马超 刘泽鹏 +3 位作者 陈万昭 吴慧敏 夏盼盼 夏利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0,共7页
采集新疆某野生动物园高山区梅花鹿、马鹿、牦牛和荒漠区的马属动物(蒙古野驴和普氏野马)的新鲜粪便共231份,进行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PCR检测常见相关耐... 采集新疆某野生动物园高山区梅花鹿、马鹿、牦牛和荒漠区的马属动物(蒙古野驴和普氏野马)的新鲜粪便共231份,进行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PCR检测常见相关耐药基因。结果显示,野生动物园草食动物粪便中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分别为93.5%(216/231)和56.7%(131/231);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分离率为64.3%(139/21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在12.5%以下,对其余6种药物敏感;肠球菌对四环素(1.9%,4/216)、多西环素(0.9%,2/216)和恩诺沙星(5.1%,11/216)的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28.2%,61/216)的耐药率较高,对其余6种药物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仅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 EC(47.3%)、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9.2%)和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loR(1.5%);肠球菌仅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i(53.7%)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0.5%)。结果表明,该野生动物园草食动物粪源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的耐药率低,且耐药基因检出率不高,除了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出率不符外,其余药物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呈正相关。说明动物在封闭管理情况下,可避免携带的细菌产生和传播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园 野生草食动物 大肠 肠球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分布
7
作者 亓爱杰 《中国乳业》 2025年第6期80-86,92,共8页
[目的]为研究奶牛腹泻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系统分群及毒力基因分布。[方法]试验采集自山东部分奶牛场有腹泻症状的奶牛新鲜粪便147份,采用细菌常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分离菌株为致病... [目的]为研究奶牛腹泻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系统分群及毒力基因分布。[方法]试验采集自山东部分奶牛场有腹泻症状的奶牛新鲜粪便147份,采用细菌常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分离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并进一步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系统进化分群和毒力基因检测,分析毒力基因在系统进化分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鉴定出62株大肠埃希氏菌,9种致病性血清分型,其中,肠侵袭性(EIEC)、肠致病性(EPEC)、肠产毒性(ETEC)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分别占17.74%、24.19%、19.35%,优势血清型为O125∶K70(B15)和O124∶K72。18株属于A群,12株属于B1群,15株属于B2群,9株属于D群,8株未确定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ibeB、mat和fimC的分布率较高,分别为100.00%、95.16%、91.94%,所有菌株至少分布4种毒力基因、9种毒力基因组合形式。毒力基因与系统进化分群关联分析显示,在4种分群中ibeB分布率均为100%,在B1群中均能检测出17种毒力基因。[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奶牛场奶牛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和系统进化分群具有多样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应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源 大肠 血清分型 系统进化分群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征与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戚浩彧 李艳芬 +5 位作者 王钰 邱正勇 崔莹 吴玲玲 张濛 李永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3-731,共9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类型并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01株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1%、79.2%、64.4%;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8.6%.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表明:101株分离株可被分为60种ST型,其中ST10、ST1491、ST38是优势型别;101株分离株共预测出23种质粒类型,其中携带率最高的类型为IncFIB.分离株携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G内酰胺酶类、四环素类等多种耐药基因,其中超广谱βG内酰胺酶基因bla_(CTX-M-14)和bla_(CTX-M-55)上下游遗传环境中均存在插入序列(IS26、IS903B、ISECP1).结论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其bla_(CTX-M)基因的传播可能与插入序列(I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致泻大肠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bla_(CT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牧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及血清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石田 韩生义 +3 位作者 李淑萍 胡国元 李玲霞 李生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及小鼠毒性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携带F17、ompA、fimC、espA、HPI、LEE、VT1、SLT2等毒力基因,未检出K88、K99、LT1等毒力基因,小鼠最低致死剂量为2.5×10^(9)CFU/mL,优势血清型为O25、O55和O107,分别占定型血清的25.40%、14.29%和19.05%,系统主要发育群为B1群。研究结果将为后续青海地区致犊牦牛腹泻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疫苗研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 毒力基因 血清分型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分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芮 黄艳梅 +5 位作者 童晓钰 山珊 刘成伟 谭俣宬 陈芳 刘道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I0005,I0006,共10页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立足DEC目前流行率高、基层分型困难的现状,建立了快速分型5种DEC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立足DEC目前流行率高、基层分型困难的现状,建立了快速分型5种DEC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DEC的8段特征性毒力基因pic、aggR、lt、st、stx 1、stx2、escV、invE及大肠埃希氏菌属特异性基因uidA设计LAMP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方法的分析性能及临床菌株分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对pic和escV的检出限是1 ng/μL,对aggR、stx 1、invE和uidA的检出限是100 pg/μL,对lt、st和stx 2的检出限是10 pg/μL,该方法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DEC型别间无交叉反应,对临床菌株的分型与实际结果完全一致。方法快速简便、设备要求低,借助恒温荧光读取设备可在40 min内迅速判定待检菌株是否为DEC及其致病类型,可满足各机构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毒力基因 分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犬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特性与毒力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亚飞 王康 +2 位作者 闫康 张留君 贺绍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检测蚌埠地区腹泻犬肠道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集75份腹泻犬粪便样本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通过PCR对6种耐药基因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为检测蚌埠地区腹泻犬肠道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集75份腹泻犬粪便样本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通过PCR对6种耐药基因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62(82.7%,62/75)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耐药率为46.8%,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9.7%~16.1%,其中丁胺卡那霉素为16.1%;头孢菌素类为6.5%~12.9%,其中头孢他啶为12.9%;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检出率为51.6%,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CMY-2为9.7%;毒力基因mdh、fimC、omp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4.5%和74.2%。结果表明所分离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差异较大,耐药基因的分布与耐药表型有较高的相关性,mdh、fimC和ompA为主要携带毒力基因。临床上应加强对细菌抗菌药物耐受和毒力变化的监测,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部分地区腹泻犊牛源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玥 张学迪 +2 位作者 徐楷 王传文 秦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7,共8页
为明确河北省部分地区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因子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度,更好地控制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导致的犊牛腹泻,从河北省部分地区(廊坊、定州、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的牛场采集了128份腹泻犊牛粪样,从中分离大肠埃希氏菌... 为明确河北省部分地区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因子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度,更好地控制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导致的犊牛腹泻,从河北省部分地区(廊坊、定州、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的牛场采集了128份腹泻犊牛粪样,从中分离大肠埃希氏菌,利用PCR对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并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128份腹泻犊牛粪便中分离到菌株125株,其中104株为大肠埃希氏菌。104株分离菌中61株携带毒力基因,毒力基因携带率为58.70%(61/104),毒力基因F17、Stx1、irp2、FyuA、STa、Stx2阳性率分别为17.31%、0.08%、24.04%、35.58%、10.58%、0.04%,未检测出K99、F41、LT和eaeA基因,部分大肠埃希氏菌携带多重毒力因子。16种耐药基因的检测显示aph(3'')-Ib、tetC、sul3、qnrA、qnrC、tetB、aac(6′)-Ⅰb、tetA、bla TEM、bla CTX-M、sul1、sul2、oqxA、oqxB、qnrS、qnrB阳性率分别为59.62%、26.0%、28.85%、0.05%、32.69%、29.81%、46.15%、48.08%、82.69%、78.85%、55.77%、74.04%、25.00%、30.77%、43.27%、0.07%。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04株分离菌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86.62%,对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部分地区大肠埃希氏菌性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 大肠 毒力因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王玉龙 王峰 +6 位作者 马永华 蒋野 李颖 蒋桂林 贾镛 李超 吕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分析汉中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等情况,2021-2022年采集汉中地区腹泻仔猪肛拭子及粪便样本72份,分离培养后经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O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58株... 为分析汉中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等情况,2021-2022年采集汉中地区腹泻仔猪肛拭子及粪便样本72份,分离培养后经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O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58株大肠埃希氏菌包含12种血清型,其中主要的流行血清型为O80、O138、O141;58株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头孢曲松、阿米卡星9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汉中地区有效防治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大肠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某猪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14
作者 王玉龙 蒋野 +6 位作者 李颖 王峰 蒋桂林 贾镛 李超 吕妮 马永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为明确汉中某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无菌采集腹泻仔猪病料,分离培养后经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等研究进行探索。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在各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 为明确汉中某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无菌采集腹泻仔猪病料,分离培养后经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等研究进行探索。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在各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及生化特性与大肠埃希氏菌相吻合;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大肠埃希氏菌同源性达99%以上;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多黏菌素B、氯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等耐受,对头孢他啶、米诺环素、阿米卡星3种药物敏感,同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发现48 h内试验组小鼠全部死亡且对照组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组织中得到该菌株,说明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分离的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本研究结果可为该猪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大肠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疫苗生产用菌种种子批的建立与鉴定
15
作者 刘泽文 袁芳艳 +8 位作者 刘威 高婷 杨克礼 郭锐 李畅 吴琼 朱佳佳 田永祥 周丹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3,共5页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以大肠埃希氏菌生产菌种C83549(k88)第2代和C83644(k99)、C83710(987p)第3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建立了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生产的大肠埃希氏菌基础种子批,分别对种子批的F1、F5...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以大肠埃希氏菌生产菌种C83549(k88)第2代和C83644(k99)、C83710(987p)第3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建立了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生产的大肠埃希氏菌基础种子批,分别对种子批的F1、F5、F10、F13代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各代种子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均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特征,抗原结构分别为C83549(O149∶K88)、C83644(O68∶K99)和C83710(O9∶987P);各代次菌株的菌毛抗原RIHA单位≥800,菌种免疫原性鉴定合格;各菌株经口服途径灌服1.5×10^(10)CFU/头,可引起仔猪100%发病。因此,3个菌株均可用作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生产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种子批 建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物质的研制
16
作者 马丽侠 胡雅琴 +6 位作者 蒋子敬 林华 叶德萍 易艳 汤江文 姜展樾 周李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16-122,共7页
研制了3种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质粒DNA标准物质,选取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毒力基因ast A、agg R、pic分别构建质粒DNA标准物质,采用数字PCR技术对质粒DNA进行均匀性评估及不同温度下(-20℃,4℃,25℃,37℃)的短期(14 d)和-20℃... 研制了3种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质粒DNA标准物质,选取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毒力基因ast A、agg R、pic分别构建质粒DNA标准物质,采用数字PCR技术对质粒DNA进行均匀性评估及不同温度下(-20℃,4℃,25℃,37℃)的短期(14 d)和-20℃长期(24个月)稳定性检验,联合10家实验室定值。结果显示,研制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ast A、agg R、pic质粒DNA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20℃温度下可以储存24个月;定值结果:ast A拷贝数浓度为(2.29±0.36)×10^(7) copies/μL;agg R拷贝数浓度为(2.13±0.33)×10^(7) copies/μL;pic拷贝数浓度为(2.35±0.37)×10^(7) copies/μL。研制的标准物质适用于微生物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ast A、agg R、pic定量检测、方法评价和定性检测中的阳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DNA 标准物质 数字PCR 大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和外排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苗苗 赵恒 +5 位作者 陶梦珂 张鲁星 石晴晴 胡功政 贺丹丹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并调整诱导浓度,共计30 d,最后将诱导第30天菌株进行无药物压力稳定培养5 d,保存各诱导菌株及无药传代菌株共计210株,测定各诱导菌株药物敏感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部分菌株外排泵活性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阿米卡星对6株分离菌株MIC逐渐升高,诱导菌株耐药性不断增强,其对诱导第30天菌株的MIC值为诱导前的8~32倍;经过5 d无药培养后,MIC测定结果与第30天基本保持一致;诱导后的菌株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占总数的5%,中成膜能力菌株为56.7%;以每5 d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平均值与原菌相比,结果发现,所有诱导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可促进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无药稳定培养5 d的菌株与诱导第30天菌株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荧光探针测定外排泵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外排泵活性显著受到抑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阿米卡星诱导促进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外排泵活性,使菌株的耐药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氨基糖苷类药物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阿米卡星 诱导 生物被膜 外排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诱导小鼠乳腺纤维化模型中瘦素及其受体、MMPs和TIMP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琼 李晓华 +4 位作者 张媛媛 刘雅鑫 陈旭楠 丁玉林 王凤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1,共10页
为探究Leptin、Ob-R、MMP-2、MMP-9、TIMP-1和TIMP-2对小鼠乳腺组织纤维化的作用,用奶牛乳腺炎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乳腺后,分别于感染后1、3、7、14、21 d采集小鼠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eptin、Ob-R、MMP-2、MMP-9、TIMP-1和T... 为探究Leptin、Ob-R、MMP-2、MMP-9、TIMP-1和TIMP-2对小鼠乳腺组织纤维化的作用,用奶牛乳腺炎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乳腺后,分别于感染后1、3、7、14、21 d采集小鼠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eptin、Ob-R、MMP-2、MMP-9、TIMP-1和TIMP-2在小鼠乳腺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应用q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乳腺组织中Leptin、Ob-R、MMP-2、MMP-9、TIMP-1和TIMP-2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小鼠感染E.coli前期(1~7 d),Leptin、Ob-R、MMP-2、MMP-9、TIMP-1和TIMP-2主要在上皮细胞,炎性细胞中表达,感染后期(14~21 d)主要在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中表达。qPCR检测mRNA转录水平,E.coli感染1~14 d,Leptin、Ob-R、MMP-2和MMP-9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升,TIMP-2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感染后期(14~21 d)Leptin、Ob-R、MMP-2、TIMP-1和TIMP-2的mRNA转录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MP-9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E.coli感染后1~14 d,Leptin、MMP-2、TIMP-1整体蛋白表达水平上升,TI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Ob-R在感染后7~14 d显著上升,MMP-9在3 d和14 d显著上升,感染后14~21 d,Ob-R、MMP-2、MMP-9呈上升趋势,Leptin呈下降趋势,TIMP-1、TIMP-2与对照组的蛋白表达水平基本持平。研究表明,通过E.coli建立的小鼠乳腺纤维化模型,能够刺激Leptin、Ob-R、MMP-2、MMP-9和TIMP-1表达,抑制TIMP-2表达。初步探究了乳腺纤维化与Leptin及其受体、MMPs和TIMPs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乳腺纤维化 瘦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序列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跨种传播风险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19
作者 冯新元 赵佳雪 +5 位作者 龙金照 胡景妍 席岩岩 陈帅印 杨海燕 段广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60-4065,共6页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隔序列构造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评价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最佳模型输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风险,并比较不同动物来源分离株对人的潜在感染风险。【结果】从806株菌株中共获取1093个间隔序列簇,人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196个,动物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291个,其中606个二者共享,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人源和动物源菌株的间隔序列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以间隔序列簇作为特征,成功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梯度提升树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其宿主预测准确率均超过0.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接近0.9。最终确定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效果最佳,优化后模型预测准确率为0.844,AUC值为0.915。根据最佳模型输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风险,猪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最高,羊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较低,极少数禽源分离株可能具备感染人的潜力。【结论】基于间隔序列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该模型为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序列 机器学习 致泻大肠 跨种传播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在猪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邓锴 扶星星 +5 位作者 朱玲 王永胜 吴福文 徐志文 赵兴洪 万红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为透彻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易培养和控制、转化操作简单、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深受疫苗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存在易形成包涵体和无法对蛋白修饰等问题需要对其...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为透彻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易培养和控制、转化操作简单、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深受疫苗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存在易形成包涵体和无法对蛋白修饰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生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动物,其疫病安全防控对养猪业和我国人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对近年来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在猪病毒性亚单位疫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促进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改进及其亚单位疫苗后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表达系统 生猪 疫病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