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传统的致思途径看《儒林外史》结构的完整性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文新
-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7年第6期59-61,共3页
-
文摘
《儒林外史》的结构,在许多以西方近现代小说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读者眼里,一向只是短篇的汇编.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曾说:"《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书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鲁迅也认为:"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解放以后的各种文学史、小说史著作基本上采用这一说法.
-
关键词
五十年
自成
儒林外史
致思途径
完整性
吴敬梓
评价标准
小说观念
中国小说史略
文学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看中西法文化的分野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田成有
郭海林
-
机构
云南大学法律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4-77,共4页
-
文摘
从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看中西法文化的分野●田成有●郭海林文明社会之初,东方和西方在氏族公社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都经历过一个“王权神授”的阶段。但到了后来,东西方朝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方向发展。在古希腊,王权神授在新的条件下萎缩,并走上城邦民主制的道路。在...
-
关键词
中西法文化
思维方式
地理环境
思维模式
法律文化
理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
西方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
致思途径
-
分类号
D908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文学何以失血——对于一种文学现象的思考
- 3
-
-
作者
廖全京
-
机构
四川省文联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8-123,共6页
-
文摘
文学何以失血——对于一种文学现象的思考廖全京大约10年前,当文学的潮头伴着宏伟的改革开放的漩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背景下奔涌而至的时候,有人担忧:照这样的势头下去,中国当代文学是否会被国际文化所淹没?当年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们怎么也没想到,10年之后,对...
-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文学现象
中国当代文学
思维方式
《庄子·逍遥游》
致思途径
人生哲学
杜勃罗留波夫
传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叶燮的主体性诗歌美学思想
- 4
-
-
作者
李念存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79-82,共4页
-
文摘
叶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诗论家,美学家。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是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这一点广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所肯定。我们认为,叶燮的诗学尚有更精采更富有创见的东西,即系统地探讨了诗歌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构成,诗歌艺术审美创作的思维中介,诗歌创作的物化能力诸方面,充分肯定了诗歌创造的主体能动性。
-
关键词
客观事物
致思途径
美学思想
创作主体
诗歌创作
诗歌艺术
叶燮
主体性
诗歌意象
思维中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