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对致密碳酸盐岩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苟波 王琨 +2 位作者 李骁 詹立 刘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采用超临界CO_(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_(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_(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 采用超临界CO_(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_(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_(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响应、岩石力学特性和破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化学溶蚀作用引起溶蚀孔径增大,岩样孔隙度、渗透率增加,而声波速度、动态和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均下降;当浸泡时间大于1.0 d后,岩样物性参数增大和力学强度降低明显;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岩样破裂形态由单一低角度剪切缝向高角度剪切缝、共轭缝和剪切、张型复合缝等复杂形态发展;压裂短时间内(小于1.0 d)超临界CO_(2)+地层水形成的弱酸对岩石力学强度劣化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超临界CO_(2) 前置酸压 力学强度 破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裂缝预测及主控因素分析——以四川盆地G气田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永胜 吴伟 +2 位作者 冯建伟 刘水珍 王光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5,I0007,I0008,共16页
四川盆地G气田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考虑岩性弹脆性差异,分析岩心单井裂缝发育特征和裂缝形成期次,进行应力场数值模拟,建立应力场—能量—裂缝参数计算模型;结合多期裂缝叠加算法,预测G气田灯影组储层裂缝,分析... 四川盆地G气田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考虑岩性弹脆性差异,分析岩心单井裂缝发育特征和裂缝形成期次,进行应力场数值模拟,建立应力场—能量—裂缝参数计算模型;结合多期裂缝叠加算法,预测G气田灯影组储层裂缝,分析裂缝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G气田灯影组储层裂缝具有多期性与多样性,以高角度、半充填张剪缝为主。研究区中部褶皱顶部及断层影响区是碳酸盐岩裂缝优势发育带,裂缝密度为1.10~2.30条/m,开度大于1.5 mm;泥岩裂缝发育程度弱,裂缝密度低于0.50条/m,开度小于0.4 mm,泥岩隔层裂缝发育总体低于碳酸盐岩层的,且规律性差。裂缝发育符合断层—褶皱—裂缝共生模式。岩性、断层与构造形态共同控制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规模与分布范围。该结果有助于提高同类型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效果,改进油气藏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裂缝预测 主控因素 应力场模拟 灯影组 G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裂缝预测与主控因素分析——以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灯影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珂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41,共15页
天然裂缝是致密碳酸盐岩气藏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定量预测其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揭示主控地质因素,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高石梯地区灯影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裂缝参... 天然裂缝是致密碳酸盐岩气藏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定量预测其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揭示主控地质因素,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高石梯地区灯影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裂缝参数表征基础上建立应力场-能量-裂缝参数的计算模型,结合多期裂缝叠加算法定量预测裂缝发育分布规律,并重点分析了岩性、断层和构造形态对裂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高石梯地区灯影组储层裂缝表现为张剪缝为主、高角度缝、半充填特征,裂缝优势走向为NW-SE与近N-S方向,裂缝密度在0~2条/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带及中部地区;②高石梯地区的天然裂缝长度与裂缝密度呈负指数幂关系,裂缝发育具层间差异性,灰岩储层的缝发育程度高,泥岩对裂缝延伸具阻挡作用;③裂缝发育规模及产状发育受断层、褶皱影响显著,断层周围裂缝密度大、开度大、长度小,剪切缝与走滑断层近于平行或呈低角度,张性缝与主走滑断层呈高角度;褶皱主要通过构造曲率影响裂缝开度,弯曲变形程度高的构造部位裂缝开度大,翼部变形小,裂缝开度小。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地区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主控因素 致密碳酸盐岩 地应力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魏新善 陈洪德 +7 位作者 张道锋 代榕 郭彦如 陈娟萍 任军峰 柳娜 罗顺社 赵俊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9,共11页
基于钻井、试气、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并对天然气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为孔隙度小于2%、渗透率小于0.1... 基于钻井、试气、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并对天然气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为孔隙度小于2%、渗透率小于0.1×10^(-3)mm^2的储集体。伊陕斜坡东部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及岩溶角砾白云岩为主,孔隙类型以裂缝-溶孔、裂缝-晶间孔为主,非均质性强,储集层呈薄层大面积展布。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构造调整导致的储集层"造孔"与"填孔"作用,以及埋藏期溶蚀增孔与沉积充填减孔共同作用是储集层大面积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薄层白云岩致密储集层与上覆广覆式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紧邻形成大面积致密碳酸盐岩气成藏组合,含气普遍,气藏埋深浅(1 900~2 500 m),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组成立体含气模式,因此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勘探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伊陕斜坡东部 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 致密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致密碳酸盐岩盖层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越 杨海军 +4 位作者 刘丹丹 韩剑发 张艳萍 张阳春 王海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0-896,908,共8页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发育大型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其上部盖层为良里塔格组3-5段的致密碳酸盐岩。在平面上,这套盖层基本上覆盖整个塔中北斜坡;在剖面上,致密灰岩呈块状分布,叠置相连,从而封闭下部鹰山组中的油气。通过对良3-5段致...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发育大型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其上部盖层为良里塔格组3-5段的致密碳酸盐岩。在平面上,这套盖层基本上覆盖整个塔中北斜坡;在剖面上,致密灰岩呈块状分布,叠置相连,从而封闭下部鹰山组中的油气。通过对良3-5段致密碳酸盐岩盖层的岩性、厚度以及泥质含量几方面特征的分析,总结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而探讨影响塔中北斜坡这套致密灰岩盖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致密灰岩盖层厚度和泥质含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的致密灰岩盖层厚度达到80m,泥质含量的自然伽马测井响应值达到20API即可以有效的封闭油气,厚度和泥质含量在影响油气封闭性方面具有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性 盖层 致密碳酸盐岩 良里塔格组 鹰山组 塔中北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转向酸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克智 徐兵威 +1 位作者 秦玉英 何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后在A井试验应用了转向酸酸压工艺,取得了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致密碳酸盐岩 水平井 转向酸 转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体积酸压可行性研究及施工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年银 代金鑫 +3 位作者 刘超 刘平礼 张燕明 罗志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针对致密碳酸盐岩气藏难以获得高产、稳产这一难题,借鉴国外页岩气体积改造理念,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体积酸压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体积酸压的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储层可压裂性、天然裂缝... 针对致密碳酸盐岩气藏难以获得高产、稳产这一难题,借鉴国外页岩气体积改造理念,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体积酸压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体积酸压的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储层可压裂性、天然裂缝发育状况、水平主应力差、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夹角4个方面分析了体积酸压在致密碳酸盐岩气藏开发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并针对技术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体积酸压可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获得较大的储层改造体积;其增产改造效果与储层中的岩石可压裂性、天然裂缝发育状况及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的夹角密切相关,较大水平主应力差会对裂缝网络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可通过可降解纤维暂堵转向技术或转向酸酸压来弱化甚至消除该影响。先导试验结果表明,18口井体积酸压后比邻近常规酸压井增产60%以上,1个月后,其中7口井的日产气量比常规酸压井高41%以上,说明体积酸压比常规酸压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中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致密碳酸盐岩 体积酸压 裂缝网络 储层改造体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损害特征及钻井液保护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邓田青 鄢捷年 +3 位作者 杨贵峰 叶艳 魏红梅 姚如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93,共4页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细小,渗透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微孔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易发生应力敏感性损害和水锁损害。结合英买2油田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系统分析了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损害特征。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储层应力敏感损害率达82...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细小,渗透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微孔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易发生应力敏感性损害和水锁损害。结合英买2油田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系统分析了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损害特征。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储层应力敏感损害率达82.9%、水锁损害率为72.53%~91.22%是该储层的主要损害类型。在该区原用聚磺钻井液基础上,通过优选高性能处理剂和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应用理想充填技术,优化设计出了保护储层低损害钻井液;通过开展配伍性、动态污染等实验对该钻井液的储层保护特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与配伍性,天然岩心和不锈钢缝板岩心污染实验均表明,优化配方的渗透率恢复值均要高于现用配方,其储层保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应力敏感损害 水锁损害 钻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酸蚀蚓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1 位作者 王文耀 刘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储层最早使用的解除储层污染的增产技术之一。但现场实践表明,对于微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效果往往不佳。该文利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酸液注入速...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储层最早使用的解除储层污染的增产技术之一。但现场实践表明,对于微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效果往往不佳。该文利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酸液注入速率、实验温度及使用不同酸液体系等方法,对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基质在酸化过程中蚓孔产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致密碳酸盐岩,由于基质渗透率非常低,在10 MPa的驱替压差下,酸液仍然很难进入岩心基质,所以酸岩反应仅能在岩石表面进行,即使部分酸液进入基质孔隙内,由于残酸难以快速滤失,所以鲜酸难以迅速补充,使得酸岩反应的类型仅能停留在密集型溶蚀阶段,难以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此外,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比,分析了高渗露头及致密岩心的流动反应特点,证实酸液在高渗透岩心表面及天然裂缝发育处能形成酸蚀蚓孔。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对于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很难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基质酸化 酸蚀蚓孔 致密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开发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新工艺——体积酸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年银 代金鑫 +3 位作者 张倩 贾建鹏 隋蕾 朱好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27-38,共12页
如何对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进行有效开发,并使其稳产、高产一直是业界难题。针对这一难题,通过借鉴国外致密油气成功开发的一些研究成果,国内率先提出了针对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的体积酸压工艺,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简要阐... 如何对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进行有效开发,并使其稳产、高产一直是业界难题。针对这一难题,通过借鉴国外致密油气成功开发的一些研究成果,国内率先提出了针对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的体积酸压工艺,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简要阐述了体积酸压的缝网形成机理,通过对比分析,初步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实施体积酸压的可能性;通过岩石脆性评价、裂缝发育及水平主应力差测试、原地应力方位与天然裂缝方位测定、裂缝潜在力学活动性预测、酸岩反应及酸液滤失实验,综合分析了目标气藏实施体积酸压的可行性;并结合现场应用简要阐述了实施体积酸压的原则和思路。最后,针对目前体积酸压实践给出了相关施工建议。该研究成果将推动致密油气藏体积酸压设计理论的发展,加快体积酸压工艺和材料研发速度,提升碳酸盐岩致密油气藏体积酸压优化设计水平,为今后致密油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致密碳酸盐岩 体积酸压 缝网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均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庄园 王世彬 郭建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5-38,共4页
均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岩心经酸刻蚀后主要形成均匀刻蚀形态,裂缝主要通过少量凸起点支撑,岩性较软或在储层闭合应力时支撑点容易破碎或嵌入裂缝壁面使得裂缝大部分闭合,无法形成有效的自支撑渗流通道.通过向酸蚀裂缝内加入一定量的支撑... 均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岩心经酸刻蚀后主要形成均匀刻蚀形态,裂缝主要通过少量凸起点支撑,岩性较软或在储层闭合应力时支撑点容易破碎或嵌入裂缝壁面使得裂缝大部分闭合,无法形成有效的自支撑渗流通道.通过向酸蚀裂缝内加入一定量的支撑剂能有效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深入研究支撑剂粒径、铺砂浓度以及闭合应力等因素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自支撑裂缝随闭合压力增大下降迅速,在34.5 MPa时的导流能力已不足初始闭合压力下的2%,难以在储层闭合压力下有效保持,达不到长期增产的目的.增加额外支撑点的酸蚀裂缝,其导流能力在储层闭合压力下是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3~7倍.大粒径支撑剂能提供更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在酸压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大粒径支撑剂.现场对PG4井进行了加砂酸压改造技术,获得了6.314×104 m3/d的产量,证实了均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中提供额外裂缝支撑剂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酸刻蚀 导流能力 支撑剂 非达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应用“体积加砂”压裂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问晓勇 李宪文 +2 位作者 张燕明 肖元相 郝瑞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3,67,I001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下古深层大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致密、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短、滤失高以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难保持等改造难点,并对比发现古隆起东侧下古碳酸盐岩与美国页岩的地质及岩石力学特征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从理论上论证...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下古深层大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致密、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短、滤失高以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难保持等改造难点,并对比发现古隆起东侧下古碳酸盐岩与美国页岩的地质及岩石力学特征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从理论上论证了致密"体积加砂"压裂具有可行性。基于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提出了前置注酸、前置CO2、胶液前置、滑溜水+基液的体积加砂压裂工艺,现场应用得到试验井无阻流量约为常规酸压井的2. 6倍,改造效果明显,可为碳酸盐岩深层大厚段储层提高单井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致密碳酸盐岩 体积加砂 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发育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_(1+2)亚段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子兴 董国栋 +5 位作者 裴文超 吴学强 赵伟波 黄道军 陈娟萍 高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2-380,388,共10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利区,应用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CT扫描的方法,对研究区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含硬石膏结核...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利区,应用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CT扫描的方法,对研究区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渗流粉砂充填)、砂屑白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为主,其中,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为优质储集岩,但其发育程度及规模较有限;角砾白云岩(渗流粉砂充填)储集性能略差,但其分布规模大,更具勘探潜力。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不整合3类因素的影响,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与靖边气田相比,角砾化严重,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发育厚度明显变小,而且更为致密。结合有利储层的分布特征,优选了榆林—米脂地区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 储层成因 马五_(1+2)亚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少群 曾联波 +4 位作者 杜相仪 鲍明阳 吕文雅 冀春秋 郝静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9-1189,共11页
通过挖掘多源异构多尺度数据中的裂缝信息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在单井裂缝识别裂缝指示参数法的基础上,改进3种人工智能方法,从小样本分类预测、多尺度非线性特征提取、预测模型方差减小提升裂缝识别精度。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方法... 通过挖掘多源异构多尺度数据中的裂缝信息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在单井裂缝识别裂缝指示参数法的基础上,改进3种人工智能方法,从小样本分类预测、多尺度非线性特征提取、预测模型方差减小提升裂缝识别精度。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方法是通过人工智能地震属性裂缝预测获取井间裂缝带细节,与地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的断层相关裂缝信息互补,提高裂缝预测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协同序贯模拟耦合单井与井间裂缝信息,生成裂缝网络建模所需的裂缝密度体。以中东扎格罗斯盆地A油田渐新统—中新统AS组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和检验。结果表明,单井裂缝识别准确率相比常规裂缝指示参数法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法相比复合地震属性预测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所建裂缝网络模型与产液指数具有较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测井识别 井间裂缝预测 裂缝密度体 裂缝网络模型 人工智能 致密碳酸盐岩 扎格罗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缝洞型有水气藏的储量计算──以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正元 王洪辉 +1 位作者 张高信 王守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缝洞型气藏为致密碳酸盐岩单一缝洞气藏,地下总空间体积不大,地层水水体有限,区域上没有连片水体存在,因而气藏中地层水弹性能量可不予考虑,地层水的产出不应视为边水或底水的侵入,而是气藏中天然气弹性驱动的结...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缝洞型气藏为致密碳酸盐岩单一缝洞气藏,地下总空间体积不大,地层水水体有限,区域上没有连片水体存在,因而气藏中地层水弹性能量可不予考虑,地层水的产出不应视为边水或底水的侵入,而是气藏中天然气弹性驱动的结果。据此将由气水共同占据的单一缝洞气藏作为一个整体,并可认为在气水产出过程中气藏储集空间保持不变,运用物质平衡法原理推导出有水缝洞型气藏的储量计算方法G=(Wp/Bg)+GpPi/Zi-P/ZPi/Zi。对于未产气只产水的缝洞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排水,可利用该方法判断水体上方的天然气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缝洞型 有水气藏 气藏 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致密碳酸盐岩与胶凝酸酸岩反应速率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琨 詹立 苟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共4页
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酸液消耗量、失重法测定岩石矿物的消耗量和Ca(2+)~、Mg^(2+)浓度变化(AAS法或ICP法)测定反应产物生成量,目前测试方法大多只采用了其中的一种,对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鲜有对... 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酸液消耗量、失重法测定岩石矿物的消耗量和Ca(2+)~、Mg^(2+)浓度变化(AAS法或ICP法)测定反应产物生成量,目前测试方法大多只采用了其中的一种,对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鲜有对比研究。文章采用旋转圆盘实验测试等装置,对比了3种测试方法在高温条件下胶凝酸与致密碳酸盐岩的酸岩反应速率结果。结果表明,失重法和AAS法可准确揭示致密碳酸盐岩与胶凝酸在高温条件下的酸岩反应规律;受高温取样酸液挥发和实验测试误差双重影响,酸碱中和滴定法未能揭示这一规律,且测量结果明显偏大;受酸液挥发影响,AAS法测量结果略小于失重法。失重法是测量高温条件下致密碳酸盐岩与胶凝酸反应速率相对可靠的方法。文章可为高温条件下致密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率测试方法的合理选取提供参考,确保酸岩反应速率测试结果的可靠,指导酸压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胶凝酸 酸岩反应速率 酸岩反应动力学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H区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综合预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凯 范乐元 +3 位作者 李洋 张明 张春伟 李丽荣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2,138,共12页
针对阿姆河右岸H区块卡洛夫—牛津阶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有效裂缝预测问题,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地震及测试资料,在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应变模拟与地震体曲率属性相结合的有利裂缝带预测方法。首先由三维构造应变模拟... 针对阿姆河右岸H区块卡洛夫—牛津阶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有效裂缝预测问题,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地震及测试资料,在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应变模拟与地震体曲率属性相结合的有利裂缝带预测方法。首先由三维构造应变模拟揭示受构造应变分布控制的裂缝发育区,经过分析发现应变强度高的褶皱枢纽带、陡前翼及陡后翼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密度、长度与开度)明显优于应变强度低的缓后翼部位;然后通过井震标定优选地震体曲率属性并识别裂缝发育带,建立了构造应变与最大正曲率综合预测裂缝发育情况的方法,并指出高应变区的最大正曲率高值带为最有利的裂缝发育带,可形成优质裂缝型储层;最后根据已钻井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高应变区的最大正曲率高值带储层连通性好且生产压差低,单井产气量高且产水低,证明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致密碳酸盐岩 断展褶皱 裂缝特征 构造应变 体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钻井液水相圈闭损害与防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长松 杜永慧 +3 位作者 张海燕 裴欣 吕国强 胡庆霞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为了确定钻井液对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损害程度及钻井液液相侵入深度,以采取适宜的水相圈闭损害防治措施,文中采用现场所用钻井液,开展了毛细管自吸实验、考虑侵入-返排过程的水相圈闭损害程度实验以及钻井液动态滤失量随时间的变化实验... 为了确定钻井液对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损害程度及钻井液液相侵入深度,以采取适宜的水相圈闭损害防治措施,文中采用现场所用钻井液,开展了毛细管自吸实验、考虑侵入-返排过程的水相圈闭损害程度实验以及钻井液动态滤失量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根据动态滤失量实验数据,建立一种更符合现场的钻井液液相侵入深度计算模型,并根据钻井液对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损害情况,开展了适用于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水相圈闭损害防治剂筛选及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滤液自吸最终含水饱和度为57.86%~73.57%,不可恢复渗透率损害率为31.57%~65.24%,钻井液液相侵入深度平均为2.528 m;钻井液中加入水相圈闭损害防治剂F后,自吸量减少了0.208 PV,渗透率损害率降低了30.3%。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钻井液水相圈闭损害预防、解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 水相圈闭 液相侵入深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和评价碳酸盐岩有效储层
19
作者 徐文圣 孙耀玺 +2 位作者 刘奇广 庞雄奇 张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塔西南拗陷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碳酸盐岩储层,其孔隙裂缝系统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应用单一测井参数识别和评价孔缝系统非常困难且效果差。为此,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核心,在损失很少信息条件下,将多个成分耦合后并在保证数据信息丢... 塔西南拗陷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碳酸盐岩储层,其孔隙裂缝系统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应用单一测井参数识别和评价孔缝系统非常困难且效果差。为此,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核心,在损失很少信息条件下,将多个成分耦合后并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原则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测井数据资料对碳酸盐岩孔隙裂缝系统储集空间解释与评价的新方法,对未实施成像测井区域实现储层纵向高密度孔隙裂缝系统联合量化分析与评价。研究利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深侧向测井及浅侧向测井等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区实测孔渗数据及压汞测试等数据,建立塔西南柯克亚地区次生孔隙裂缝储层解释数学模型,量化表征碳酸盐岩孔隙裂缝系统储集空间。结果表明,柯克亚卡拉塔尔组孔隙裂缝储层解释模型的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吻合率较高,可达73%,表明该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孔隙裂缝系统 主成分分析 储集空间识别 卡拉塔尔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差异化分段酸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凌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17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_(5)亚段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对水平井采用单一酸压技术改造后测试产量差异大,低产井比例高。为提升该类气藏开发效益,综合考虑钻、测、录井及压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_(5)亚段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对水平井采用单一酸压技术改造后测试产量差异大,低产井比例高。为提升该类气藏开发效益,综合考虑钻、测、录井及压裂特征,开展了储层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及改造难点,优化酸压施工的关键参数,形成了差异化分段酸压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储层所适用的酸压技术不同:洞穴型储层宜采用多级注入闭合酸压技术,多级注入液体采用线性胶+胶凝酸按2~3级交替注入,酸液与压裂液体积比例为1.2~1.3;裂缝-孔洞型储层宜采用变黏度酸多级注入酸压技术,高低黏酸液的黏度比为5~10,施工排量7 m^(3)/min以上;孔隙型储层宜采用多级注入加砂酸压技术,酸蚀裂缝半长应大于120 m,导流能力大于30μm^(2)·cm。实施差异化分段酸压后,11口水平井平均测试产量相比前期提升了64.3%,增产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气藏的高效酸压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分段酸压 导流能力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