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气储层研究的一些热点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钊 杨贵前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8期37-42,共6页
致密油气藏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代表近年来备受关注,而储层研究是油气勘探主攻核心。致密油气储层的热点研究领域集中在几个方面:储层主要沉积砂体的发育模式、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机理、致密背景下高孔渗储层形成和保存机理、盆地尺度... 致密油气藏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代表近年来备受关注,而储层研究是油气勘探主攻核心。致密油气储层的热点研究领域集中在几个方面:储层主要沉积砂体的发育模式、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机理、致密背景下高孔渗储层形成和保存机理、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对逐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近源三角洲沉积相致密砂体的发育模式决定了储层基本特征;储层中矿物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包括矿物溶解过程、运移过程、二次沉淀过程和对孔隙喉道的充填过程是储层致密化的成因;致密层局部高孔渗形成机制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之间的成因联系;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研究核心为盆地动力学过程,重点是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制和长期演化过程。对今后致密油气储层发展研究提出建议:立足基础,加强野外调查;着重实验,建立成藏模型;建立数据库,加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储层 沉积模式 致密 流体作用 成岩作用 盆地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气储层综合可压裂性解释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尚立涛 张燕明 +3 位作者 王业晗 肖元相 乔岩 孙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致密油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已成为储层能否作为工程甜点进行分析的关键,用于表征储层被有效压裂的难易程度,储层可压裂程度直接关系到储层改造能否形成复杂裂缝。综合研究区块天然裂缝、地应力、脆性指数、断裂韧性等影响储层可压裂性关... 致密油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已成为储层能否作为工程甜点进行分析的关键,用于表征储层被有效压裂的难易程度,储层可压裂程度直接关系到储层改造能否形成复杂裂缝。综合研究区块天然裂缝、地应力、脆性指数、断裂韧性等影响储层可压裂性关键参数,通过归一化建立可压裂性指数,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系数,建立致密油气储层综合可压裂性指数模型。不同压裂层段综合可压裂性指数与裂缝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作为人工裂缝形态的判断依据,可优化压裂方案,提高设计的针对性与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气储层 脆性指数 可压裂性指数 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专家委员会机器模型的致密储层裂缝开度预测方法
3
作者 周游 张广智 +2 位作者 张圣泽 刘俊州 韩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7-296,I0002,共11页
裂缝开度是表征致密储层品质及评价油气产能的关键参数。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的影响,致密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无规律,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或者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储层裂缝开度。为了解决这一问... 裂缝开度是表征致密储层品质及评价油气产能的关键参数。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的影响,致密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无规律,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或者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储层裂缝开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专家委员会机器模型的致密储层裂缝开度预测方法。首先,从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中获取储层裂缝开度参数,选取相同深度敏感的测井数据作为特征变量构建样本集;然后,采用核岭回归、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作为基础专家网络单元训练、学习样本集;再借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门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层次网络模块,自适应生成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单元的初始权重;最后,综合考虑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单元的预测性能,利用条件交替期望变换确定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在最终输出中的贡献,准确预测储层的裂缝开度。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定量表征井中储层裂缝开度,可为致密储层评价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储层 裂缝开度 层次专家委员会机器 递阶层次结构 门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