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平滑肌层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变化
1
作者 许明生 刘伏元 +2 位作者 李红旗 崇爱国 严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后血管平滑肌层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tmitoyl transferase,CPT-1)mRNA表达变化,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去探讨AS形成的机制。方法:通过高胆固醇喂养建立兔AS模型,设对照组(普通饲料,... 目的: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后血管平滑肌层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tmitoyl transferase,CPT-1)mRNA表达变化,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去探讨AS形成的机制。方法:通过高胆固醇喂养建立兔AS模型,设对照组(普通饲料,n=8)、高脂组(高胆固醇饲料,n=9),第9周和第20周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第25周留取兔升主动脉、胸主动脉标本,病理形态学观察升主动脉组织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层CPT-1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诱导兔高胆固醇血症和AS模型,外周血TC、TG、LDL升高,病理组织学显示内膜(I)/中层(M)厚度比值(I/M)、I+M、内膜/中层面积比值(SI/SM)增大,AS血管平滑肌层CPT-1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固醇喂养明显升高兔血脂水平,AS血管平滑肌层CPT-1表达显著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致动脉粥样化动脉硬化 平滑 血管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岩 欧阳和中 +2 位作者 刘凤国 刘淑艳 谢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标准,对7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按血清NSE、胆红素水平增高与正常分为试验组4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标准,对7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按血清NSE、胆红素水平增高与正常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32例。于入院第1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测量血清NSE、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并与患者住院第7、14天复查结果比较;于发病/入院3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发病/入院1年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乘积限法进行良好结局率的分析,并对两组/层间(不同胆红素、NSE水平)的良好结局率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1)试验组第1、7、14天NIHSS评分、血清NSE及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第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及NSE水平均低于第1天。(2)试验组第30天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6,P=0.001)。(3)第1天时,试验组大面积梗死CT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1%(23例)比28.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2,P=0.017)。(4)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按分组,还是按入院时患者血清NSE水平分层,其良好结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确χ2值分别为4.063、4.685,P值分别为0.044、0.030)。结论早期高水平的血清NSE、高胆红素血症能够作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胆红素 预后 动脉硬化性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及其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大一 赵水平 顼志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脂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德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斑块 形态学 组织纤维 病理学改变 脂质斑块 动脉内膜 早期表现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α)测定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英华 赵慧元 +1 位作者 石秉霞 辛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84-86,共3页
本文报告154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UVB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中LP(α)浓度变化,结果均显不同程度的浓度降低,认为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治疗好转的指标。并对AS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种进行了对比观察和讨论。
关键词 脂蛋白 动脉硬化 硬化 光量子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骍 廉姜芳 周建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1-1053,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人类致死率和发病率居首位的疾病,由于其致病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尚不足以完全解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现象中的一种,它是在不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人类致死率和发病率居首位的疾病,由于其致病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尚不足以完全解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现象中的一种,它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过程。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表达,去甲基化则会促进基因表达。目前有研究提示DNA甲基化修饰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关系,现就DNA的甲基化和调控,冠心病相关基因的甲基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MG调节血管新生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柏萍娟 王如波 +4 位作者 曾菲 向丽萍 向雪萍 符晓华 张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54-1560,共7页
目的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目的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将2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模型组、溶剂组、DFMG组和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养的同时,DFMG组添加DFMG 10 mg/(kg·d),洛伐他汀组添加洛伐他汀5 mg/(kg·d),溶剂组添加DMSO10 mg/(kg·d);另取5只C57BL/6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空白组。喂养16周后,取血清检测小鼠血脂,胸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组织HE染色检测脂质斑块、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稳定性、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FMG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血管腔内径比值(P<0.05),降低血浆血脂LDL、VLDL、TG、CHOL水平(P<0.05),减少胸主动脉油红O染色脂质斑块面积(P<0.05),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含量(P<0.05),降低胸主动脉VEGF、v WF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DFMG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管新生,维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二氟亚甲基-5 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 动脉 血管新生 TLR4 斑块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腔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明 易占波 洪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支架置入治疗 联合 手术 冠状动脉硬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动脉硬化 腔内 高脂血症 不同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治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02-503,491,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LUNAR双能x线骨密度科研型(LUNAR PRODIGY型)测定腰椎及股骨颈、word′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双颈动脉彩色超声波采用美国生产SEQUOLA 512型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外动...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LUNAR双能x线骨密度科研型(LUNAR PRODIGY型)测定腰椎及股骨颈、word′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双颈动脉彩色超声波采用美国生产SEQUOLA 512型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检测。结果检测67例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包括双侧或单侧颈动脉)再测骨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T值-1.0至>-2.5SD不等。结论骨代谢与血管结构改变有相关性,过去认为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各自独立的疾病,实际上在老年人群中多同时存在,他们有着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他们的防治可开拓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斑块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华炜 郑哲 +5 位作者 赵延延 王杨 徐波 许亮 李卫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3-736,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REV)和保守治疗(MT)的长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在2007-01至2008-12间经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4 875例三支病变患者。其中705例...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REV)和保守治疗(MT)的长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在2007-01至2008-12间经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4 875例三支病变患者。其中705例(14.4%)患者为MT组,4 170例(85.6%)患者接受了REV为REV组。经倾向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方法调整使其基线均衡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全因死亡率以及再血管化率。结果:在4 875例患者中,3 962例(81.2%)为单纯三支(右冠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913例(18.8%)患者为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7,95%可信区间(CI):0.3-1.4;P=0.30]。随访中位数为1年,MT组经校正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REV组[风险比(HR)=8.3,95%CI:6.7-11.1;P〈0.001],再血管化率也显著高于REV组(HR=1.4,95%CI:1.1-1.6;P〈0.001)。无论是否合并左主干病变,与REV相比,MT组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较高(合并左主干:HR=10.4,95%CI:7.1-15.4,P〈0.001;单纯三支:HR=7.1,95%CI:5.3-10.0;P〈0.001)。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经REV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随访研究 再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聚糖与移植静脉粥样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陈兵 赵意平 张柏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13-215,271,共4页
目的 观察移植静脉粥样化过程,探讨蛋白聚糖(PG)对粥样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移植静脉粥样化模型,阴离子蛋白层析柱分离移植静脉蛋白聚糖,定量分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PG-DSPG)。 结果 ... 目的 观察移植静脉粥样化过程,探讨蛋白聚糖(PG)对粥样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移植静脉粥样化模型,阴离子蛋白层析柱分离移植静脉蛋白聚糖,定量分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PG-DSPG)。 结果 普食组术后8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12~20周含量接近正常,术后20周电镜下见泡沫细胞;高脂组术后8~20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4周见泡沫细胞形成,术后20周血管壁出现无组织结构区域。各组HSP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占总PG比例下降。 结论 HSPG对移植静脉粥样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SPG-DSPG则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 移植静脉 血管 动物模型 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12
作者 徐洪 朱鹏雄 +3 位作者 周衍再 裘佳培 刘俊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6-661,共6页
目的·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0年经验及随访结果,评估其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2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目的·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0年经验及随访结果,评估其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2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MIDCAB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达到完全再血管化(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以及是否行冠状动脉杂交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分为3组,分别为不完全再血管化(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最佳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组、MIDCAB(CR)组及HCR(CR)组。通过Kaplan-Meier曲线(K-M曲线)分析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免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生存情况。结果·共有425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9.9个月(18.2~81.1个月)。HCR(CR)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其余2组(均P=0.000),IR+OMT组的围术期死亡率(P=0.000)、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P=0.000)、围术期MACCE发生率(P=0.000)、术后48 h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P=0.011)、远期死亡率(P=0.000)、远期心肌梗死发生率(P=0.002)及远期MACCE发生率(P=0.005)均显著高于完成CR的2组患者。K-M曲线估算的总体10年生存率及10年免于MACCE的生存率分别为80.9%(95%CI 73.1%~88.7%)及70.5%(95%CI 62.1%~78.9%),IR+OMT组的远期生存率(P=0.000)及远期免于MACCE的生存率(P=0.001)显著低于完成CR的2组患者。结论·MIDCAB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有着良好的远期疗效,行MIDCAB的患者应尽可能完成CR,IR会造成患者远期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杂交术 完全再血管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锻炼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云清 高瑞芳 +1 位作者 朱海燕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可表现为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硬化等,其中最常累及腹主动脉分叉以下的动脉,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坏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步行锻炼 动脉硬化 肠系膜动脉硬化 治疗 动脉斑块 腹主动脉分叉 下肢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型猪CD36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欣 涂玉林 +7 位作者 易光辉 王北冰 冯大明 孙文清 杨保堂 万载阳 任重 杨永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贵州小香猪,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香猪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每2个月末称体重并从禁食过夜的小香猪眶静脉窦采集血样,检测血脂浓度。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 目的: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贵州小香猪,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香猪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每2个月末称体重并从禁食过夜的小香猪眶静脉窦采集血样,检测血脂浓度。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用酶法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CD3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喂养2个月后,实验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从第4个月末开始升高,在第7个月末明显增加;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CD36表达上调,同时观察到高脂高胆固醇小型猪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结论:提示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可引起贵州小型猪的脂质代谢紊乱,并导致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的CD36表达上调以及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膳食 致动脉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kine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提高人单核细胞存活能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2,共1页
Fractalkine(CX3CL1)是一个CX3C家族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X3CR1是CX3CL1的受体,其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apo E缺陷小鼠缺乏CX3CL1或CX3CR1且在动脉粥样化过程中产生更小的斑块。CX3CR1在与动脉粥样化相关... Fractalkine(CX3CL1)是一个CX3C家族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X3CR1是CX3CL1的受体,其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apo E缺陷小鼠缺乏CX3CL1或CX3CR1且在动脉粥样化过程中产生更小的斑块。CX3CR1在与动脉粥样化相关的多种细胞中表达,但其似乎对单核细胞功能具有关键性作用。作者在研究中试图阐述CX3CL1在人单核细胞存活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CX3CL1抗单核细胞凋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单核细胞 动脉形成 FRACTALKINE 应激 存活能力 心血管疾病 多态性 因子 调亡 血清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Ⅱ)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吴冀华 裘爱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7,共3页
共轭亚油酸是亚油酸的立体和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动物实验表明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很强的抗癌物质 ,具有抗动脉粥样化形成、抗糖尿病、抗过敏、调节免疫、促进生长、降低身体脂肪并增加瘦肉量及影响骨骼形成等生理功能。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生理功能 抗癌 动脉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7
作者 奚雪梅 张诚 吴庆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和老年化的出现,冠心病也成为威胁我国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和老年化的出现,冠心病也成为威胁我国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病变程度 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冠状动脉硬化 发病机制 发达国家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药物与骨质疏松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燎 陈槐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3-530,共8页
当今老年社会,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趋明显,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大量的流行病学、健康保健、经济关系和分子机制等方面[1]: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性椎骨骨折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一致;卒中、动脉硬化患者中有很多是绝经期骨质... 当今老年社会,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趋明显,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大量的流行病学、健康保健、经济关系和分子机制等方面[1]: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性椎骨骨折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一致;卒中、动脉硬化患者中有很多是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在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中可找到存在于骨的有机质中的羟磷灰石、骨桥蛋白和骨形态蛋白-2(BMP-2);1.25羟化醇可促进骨基质矿化,同时负性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缺乏OPG和Klotho基因的小鼠易患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这说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同时也提示,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随着对临床用药病人的大量调查与分析,发现很多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与降低骨质疏松和由此引起的骨折和发病率有关,实验室的研究也发现,这些药物对动物骨质疏松模型有效.近年来人们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例如对骨质疏松的中枢一交感一瘦素的骨量调控机制、交感神经、RANKL-OPGL系统的激活导致破骨形成等机制的阐述.心血管药物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发现,不仅为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探索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途径及新的药物发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动脉硬化 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疾病 骨基质 骨形态蛋白 斑块 椎骨骨折 绝经期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对HDL_3介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佩芳 尹春燕 +1 位作者 吴满平 楼滨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研讨磷脂对HDL3 介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卵磷脂 (PC)或鞘磷脂 (SPM )存在条件下 ,观察HDL3 介导细胞胆固醇流出量的变化、细胞内磷脂含量变化及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平衡的变化。结果 ①BSA组 ... 目的 研讨磷脂对HDL3 介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卵磷脂 (PC)或鞘磷脂 (SPM )存在条件下 ,观察HDL3 介导细胞胆固醇流出量的变化、细胞内磷脂含量变化及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平衡的变化。结果 ①BSA组 (对照组 )、HDL3 组、PC组、SPM组、PC +HDL3 组和SPM +HDL3 组分别介导 4.70 %、31.5 5 %、7.35 %、8.0 6 %、42 .95 %和 46 .98%细胞胆固醇流出 ;②BSA、HDL3 、HDL3 +SPM和HDL3 +PC组细胞培育后胞内卵磷脂磷含量 (PC p)和鞘磷脂磷含量 (SPM p)分别为 2 0 .0 2、5 .5 6 ,17.5 6、5 .2 8,18.6 2、7.0 0和 2 2 .5 0、5 .5 2 μg/皿 ;③PC和SPM与细胞培育后 ,胞内游离胆固醇 /总胆固醇比值分别为 49.6 5和 5 9.5 7。培育前此比值为 48.6 4。结论 ①PC和SPM本身无介导细胞胆固醇流出能力 ,但它们能显著提高HDL3 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能力 ,且后者强于前者 ;②随着细胞胆固醇流出 ,部分胞内PC也流出胞外 ,而胞内SPM无明显变化 ;③SPM促进细胞内胆固醇酯向游离胆固醇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皮肤成纤维细胞 大鼠 HDL3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五十)
20
作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7-1119,共3页
病例9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男性,干部,55岁,胸骨后不适反复发作10天,于2002-03-01入本院。患者10天前起于登楼及劳累时觉胸骨后不适,持续十余分钟... 病例9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男性,干部,55岁,胸骨后不适反复发作10天,于2002-03-01入本院。患者10天前起于登楼及劳累时觉胸骨后不适,持续十余分钟,伴双侧肩及上臂麻木,胸闷,憋气和心悸,休息2-3 min即可缓解,休息及睡眠中无发作,来院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瓣二瓣畸形 病例 医学生 胸骨后不适 反复发作 心肌梗死 重度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