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使动词语义韵翻译研究——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专业文本 被引量:8
1
作者 陶源 胡谷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致使动词语义差别细微,与名词的搭配具有倾向性,表现出积极、中性或消极的语义韵,是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双语平行语料库更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真实和较大规模的语料。以俄汉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从翻译文本的特征来看,... 致使动词语义差别细微,与名词的搭配具有倾向性,表现出积极、中性或消极的语义韵,是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双语平行语料库更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真实和较大规模的语料。以俄汉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从翻译文本的特征来看,致使动词语义韵更加趋同于源语,与译入语相比呈现强化的特征;从其成因来看,源语的权势作用,俄汉语言语义表达式的差异,俄语动词体的差异和学术文本的翻译遵循"忠实原则"等,导致了翻译文本致使动词语义韵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汉平行语料库 致使动词 语义韵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动/致使动词的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琳 《汉语学报》 2009年第4期75-86,共12页
本文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Haspelmath(1993)选取的31个起动/致使动词在汉语中的情况;从施事性转移的角度,解释起动/致使动词的语义及其进入起动/致使交替对的情况。我们将汉语中对应的31个动词分为两大类七小类,并和其他语言中... 本文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Haspelmath(1993)选取的31个起动/致使动词在汉语中的情况;从施事性转移的角度,解释起动/致使动词的语义及其进入起动/致使交替对的情况。我们将汉语中对应的31个动词分为两大类七小类,并和其他语言中的类似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本文认为造成这些区别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客观语义和概念语义的区别。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汉语中的起动/致使动词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以及汉语起动/致使动词现象跟其他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致使动词 施事性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依语致使动词xa^3“让”的义项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卫敏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0,共9页
动词xa^3"让"是布依语表达致使义的典型动词,由其构成的兼语句被认为是布依语致使义兼语句的代表和标准。根据xa^3"让"的语义性质,对致使动词xa^3"让"进行义项的语义分类,以200万字布依语文献为语料来源... 动词xa^3"让"是布依语表达致使义的典型动词,由其构成的兼语句被认为是布依语致使义兼语句的代表和标准。根据xa^3"让"的语义性质,对致使动词xa^3"让"进行义项的语义分类,以200万字布依语文献为语料来源,参考Dixon(2000)提出的九个语义参数项,运用共时描写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的角度对致使动词xa^3"让"的义项次类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语致使义兼语句 致使动词xa■^3“让” 义项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致使动词语义粘合等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恒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0-79,共10页
本文从语义、形式和功能等方面对现代汉语的致使动词进行分类,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借鉴Givon(2001)对可以带补足语动词语义粘合等级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致使动词的语义粘合等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分类模式分析出的致使动词... 本文从语义、形式和功能等方面对现代汉语的致使动词进行分类,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借鉴Givon(2001)对可以带补足语动词语义粘合等级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致使动词的语义粘合等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分类模式分析出的致使动词的类别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对应关系;处于不同句式的致使动词有着不同的语义粘合等级,致使动词的语义粘合力强弱与其所处的句式类别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而这一语义粘合等级与致使动词的语义类别形成不完全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语义粘合等级 致使结构 对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当前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目的连词"俾"基本消失,其来源致使动词"俾"的使用也极其受限,但这些用法在海外华语中却较为常见。梳理历时语料发现,古汉语中致使动词"俾",在特定条件下,经过语法化,演变为目的连... 当前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目的连词"俾"基本消失,其来源致使动词"俾"的使用也极其受限,但这些用法在海外华语中却较为常见。梳理历时语料发现,古汉语中致使动词"俾",在特定条件下,经过语法化,演变为目的连词,表"以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目的连词 语法化 海外华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迂回致使构式交替使用的力动态研究
6
作者 刘婧 黄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本研究从力动态视角,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语义角色标注数据,并采用条件推断决策树及随机森林法探讨“把/将/使+N_(2)+V_(2)”交替使用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研究发现:(1)致事的有生性、致事的意愿性、受事的意愿性、致事与受事发力的一致... 本研究从力动态视角,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语义角色标注数据,并采用条件推断决策树及随机森林法探讨“把/将/使+N_(2)+V_(2)”交替使用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研究发现:(1)致事的有生性、致事的意愿性、受事的意愿性、致事与受事发力的一致性及致使类型等语义参数对迂回致使构式的交替使用有显著影响。(2)交替行为首先应该发生在同一致使类型。致事有意愿、致事与受事发力不一致的条件下,致使类型为“致使”或“阻止”,构式交替使用的可能性较大。受事有生命、有意愿,对结果有倾向的“使能”类事件中,“把+N2+V2”和“将+N2+V2”可交替使用。(3)基于语义单元分解的一词多义是迂回致使动词交替使用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迂回致使动词 力动态 语义角色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方式+结果”动词研究
7
作者 王先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通过词义、句法语义和音义匹配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发现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些“方式+结果”动词,包括表致死义的“弑”类动词,表断折义的“截、斩、拉”,表分离义的“剖”,表使出义的“抉”,以及通过音变构词派生出的“贯_(去)、染_(去)”... 通过词义、句法语义和音义匹配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发现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些“方式+结果”动词,包括表致死义的“弑”类动词,表断折义的“截、斩、拉”,表分离义的“剖”,表使出义的“抉”,以及通过音变构词派生出的“贯_(去)、染_(去)”。这些动词所处的语义场中通常存在一个作为上位词的“致使+结果”动词,且在上古汉语中都没有相配的表状态变化的不及物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致使+结果”动词 “方式+结果”动词 方式/结果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序 被引量:5
8
作者 陆俭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序陆俭明沈阳、郑定欧主编的《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跟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在我国语法学界应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该论文集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讨论汉语配价语法的论文集。说到配价语法,一般以为这一概...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序陆俭明沈阳、郑定欧主编的《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跟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在我国语法学界应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该论文集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讨论汉语配价语法的论文集。说到配价语法,一般以为这一概念和相关的理论是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价语法 现代汉语 汉语语法研究 配价理论 动结式 汉语形容词 致使动词 行动元 名词性成分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USE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意义——以现代汉语为例
9
作者 成镇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轻动词CAUSE为致使语法研究,尤其是对致使的句法解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视角。在现代汉语里,CAUSE的语音实现是一个由词汇型CAUSE、词缀型CAUSE和空语类CAUSE构成的连续统。CAUSE的强形式特征核查要求因其语音实现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轻动词CAUSE为致使语法研究,尤其是对致使的句法解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视角。在现代汉语里,CAUSE的语音实现是一个由词汇型CAUSE、词缀型CAUSE和空语类CAUSE构成的连续统。CAUSE的强形式特征核查要求因其语音实现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在句法推导的经济性原则下触发相应的句法操作,推导出不同类型的致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致使 致使动词 语音实现 句法推导的经济性原则 自我调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