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存·自由·美悟──庄子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新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史鸿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庄子 “游” 人生观 价值观 人生哲学 乘物以游心 至美至乐 游心于物 海德格尔 无为而无不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化之境与“意识流”——中国古代文艺心理美学谈片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5-91,共7页
中国古人讲究“心游”和“神游”,是为了超越自己的感官世界,心与物游,进入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境界.这个境界有时候称之为“幻化”.在这里,《列子·周穆王第三》中有个“化人的故事”最为生动有趣,它说的是周穆王时期,西极王国有个... 中国古人讲究“心游”和“神游”,是为了超越自己的感官世界,心与物游,进入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境界.这个境界有时候称之为“幻化”.在这里,《列子·周穆王第三》中有个“化人的故事”最为生动有趣,它说的是周穆王时期,西极王国有个神人叫化人,他能够“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堕,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看来是无所不能,所以周穆王对他敬若神明,用人间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但是化人并不为之所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心理 中国古代 “幻化” 周穆王 “游” 庄子 “心游” 至美至乐 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
3
作者 潘显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6-101,共6页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道教也将“逍遥”状态作为得道后乐趣无限的神仙境界来追求。然而,道教是怎样将哲学和美学上归趋完...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道教也将“逍遥”状态作为得道后乐趣无限的神仙境界来追求。然而,道教是怎样将哲学和美学上归趋完全不同的道家之“逍遥”转化成自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道教 玄德 《道德经》 心态 河上公 《太上感应篇》 逍遥游 至美至乐 黄帝阴符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艺术化人生的倡导者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晓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0-43,共4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 ,庄子的人生观以其鲜明独特著称。本文认为 ,它的独特在于提出了审美的人生境界——“至美至乐”;采取了审美的人生态度和方法——“心斋”“坐忘”;追求审美的人生目标——精神自由。庄子倡导的这种以追求无限自由为本... 在中国哲学史上 ,庄子的人生观以其鲜明独特著称。本文认为 ,它的独特在于提出了审美的人生境界——“至美至乐”;采取了审美的人生态度和方法——“心斋”“坐忘”;追求审美的人生目标——精神自由。庄子倡导的这种以追求无限自由为本旨 ,以获得审美体验为特点的人生 ,实质上是艺术化的人生 ,它奠定了中华民族把精神自由的要求放在首位的人生价值取向 ,确立了炎黄子孙对待人生态度上的审美化、诗意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无为 至美至乐 坐忘 精神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