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污泥经臭氧-紫外处理对大叶木耳菜水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鹏 王东琦 +1 位作者 邱凌 张克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3-1658,共6页
利用臭氧-紫外处理污泥,在杀菌的同时增加了污泥中作物可利用成分,从而提高水培效果。研究表明,与霍格兰营养液相比,污泥经过臭氧-紫外处理(0、0.5、1.0、1.5、2.0、2.5 h)后,污泥水培有利于提高大叶木耳菜中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蛋... 利用臭氧-紫外处理污泥,在杀菌的同时增加了污泥中作物可利用成分,从而提高水培效果。研究表明,与霍格兰营养液相比,污泥经过臭氧-紫外处理(0、0.5、1.0、1.5、2.0、2.5 h)后,污泥水培有利于提高大叶木耳菜中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40 d收获时,三者最高可分别提高0.43 mg·100g-1、7.70 SPAD和5.35 mg·g-1;随臭氧-紫外处理污泥时间的延长,植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增加,与处理0 h组相比,处理2.5 h组在第40 d收获时两者分别提高7.90、6.71 g·株-1。第40 d收获时,除未经臭氧-紫外处理实验组大叶木耳菜中粪大肠菌群个数高出标准限量值,其他污泥处理组及霍格兰营养液处理(CK)组植株中粪大肠菌群个数均符合标准。综合考虑大叶木耳菜产量、品质、卫生学指标及污泥处理成本,臭氧-紫外联合处理0.5 h的污泥更适合水培大叶木耳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紫外 污泥 水培 大叶木耳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臭氧组合式营养液消毒机的设计及灭菌性能试验 被引量:25
2
作者 宋卫堂 王成 侯文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0-365,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紫外线、臭氧在封闭式无土栽培系统营养液消毒上的优势,设计、试制并检测了一种紫外线-臭氧组合式营养液消毒机。样机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器、4个文丘里射流器、臭氧发生器、自吸泵、ABS管路及自动控制设备等。工作时,灌溉... 为了充分利用紫外线、臭氧在封闭式无土栽培系统营养液消毒上的优势,设计、试制并检测了一种紫外线-臭氧组合式营养液消毒机。样机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器、4个文丘里射流器、臭氧发生器、自吸泵、ABS管路及自动控制设备等。工作时,灌溉后回收的营养液首先由自吸泵提高压力后以一定流量和速度通过文丘里射流器的喉管,在此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由于负压作用吸入并与营养液充分混合,从而杀灭营养液中的病原微生物;然后营养液再经过紫外线消毒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进一步杀灭病原微生物。对所研制的消毒机,用经过了180d番茄栽培试验的营养液进行了UV、O3、UV+O33种方法的灭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主要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总的消毒效果分别达到70.6%、15.9%和89.9%。可以看出,紫外线-臭氧组合式消毒,达到了比单一灭菌方法更好的灭菌效果,显现出了协同效应,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消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设计 试验 紫外线-臭氧组合 营养液 灭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微臭氧工艺中O_3的产生及其在有机物降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光宇 吕锡武 +1 位作者 朱光灿 张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5-662,共8页
研究以低压汞灯作为光源的高级氧化工艺中石英玻璃套管内O3的产生情况,考察紫外-微臭氧工艺(UV-microO3)对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能力,分析O3在降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套管内空气接受185 nm紫外辐射能够产生一定质... 研究以低压汞灯作为光源的高级氧化工艺中石英玻璃套管内O3的产生情况,考察紫外-微臭氧工艺(UV-microO3)对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能力,分析O3在降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套管内空气接受185 nm紫外辐射能够产生一定质量浓度的O3,当空气以3.0 L/min的流量通过套管时产生O3质量浓度为0.778 mg/L,降低进气湿度和压强均有利于O3的产生;低质量浓度O3的投加能够显著提高UV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工艺对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能力由大到小为:UV-microO3,UV/曝气,UV;投加羟基自由基(·OH)清除剂——叔丁醇对UV-microO3去除有机物产生抑制作用;UV-microO3去除有机物过程中O3分子的直接氧化作用可忽略,而O3受到紫外激发产生的·OH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中,·OH的贡献率分别为:48.29%,65.31%和69.05%,ACUCHEM程序模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臭氧 羟自由基 高级氧化工艺 氯苯 苯胺 甲基叔丁基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臭氧辐射的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瑶 金晓冬 +3 位作者 孙诗兵 吕锋 田英良 赵志永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共11页
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界面性能成为影响其综合表现的重要因素。紫外-臭氧辐射法(UVO)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表面改性工艺,可激发高分子表面分子链,从而赋予其不同于本体性能的表面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与其他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等),也... 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界面性能成为影响其综合表现的重要因素。紫外-臭氧辐射法(UVO)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表面改性工艺,可激发高分子表面分子链,从而赋予其不同于本体性能的表面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与其他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等),也为进一步的界面偶联提供反应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电子、生物医疗等领域中采用UVO工艺改性不同种类高分子材料(聚酯类高分子材料、聚烯烃高分子材料、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纺织材料)表面的研究现状及相应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改性高分子材料表面与不同种类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氨基、巯基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条件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最后,对UVO工艺未来可能的应用空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紫外-臭氧 表面改性 偶联剂 界面性能 偶联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净化靓巴非蛤(Paphia schnellian)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潘志忠 何为 +3 位作者 吴卫君 丁兆坤 李咏梅 蒋伟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筛选出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优净化方法。【方法】采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杀菌净化海水,结合非循环开放式方法净化靓巴非蛤微生物,以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分别选取温度、盐度、换水率、贝水比等4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目的】筛选出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优净化方法。【方法】采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杀菌净化海水,结合非循环开放式方法净化靓巴非蛤微生物,以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分别选取温度、盐度、换水率、贝水比等4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探讨净化靓巴非蛤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及从净化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确定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净化靓巴非蛤的条件为:温度30℃、盐度35‰、换水率8h/次、贝水比1∶10、净化时间36h。【结论】利用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可达到净化贝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 靓巴非蛤 净化 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臭氧与紫外复合处理枸杞挥发性成分综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龚媛 王旭 +2 位作者 廖若宇 徐梦霞 刘敦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41-146,159,共7页
研究臭氧与紫外复合处理对枸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方式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枸杞中共检测出78种挥... 研究臭氧与紫外复合处理对枸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方式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枸杞中共检测出78种挥发性成分,酯类14种,醇类21种,烷烃类16种,酮类15种,醛类5种,酸类3种,醚类及杂环类4种,其中10种物质为4个枸杞样品所共有;主成分分析共分析出42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方式下枸杞挥发性成分风味由高到低依次是:臭氧与紫外复合处理后烘干的枸杞干果>臭氧与紫外复合处理后真空干燥的枸杞干果>未处理的枸杞干果>鲜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臭氧-紫外复合处理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紫外线组合对净化近江牡蛎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的灭菌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清 马庆涛 +2 位作者 李春晓 陈楷亮 许晓能 《热带生物学报》 2017年第4期404-408,423,共6页
为了降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内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数量,增加食用牡蛎的安全性,笔者先采用0.4,0.8,1.2 mg·L-1的臭氧浓度进行海水灭菌,确定适宜的臭氧浓度后,再进行臭氧-紫外线系统灭菌海水,进行各净化处理条件试... 为了降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内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数量,增加食用牡蛎的安全性,笔者先采用0.4,0.8,1.2 mg·L-1的臭氧浓度进行海水灭菌,确定适宜的臭氧浓度后,再进行臭氧-紫外线系统灭菌海水,进行各净化处理条件试验,探讨适宜的净化近江牡蛎的方法。结果表明,臭氧浓度0.8 mg·L-1为适宜的臭氧浓度;当在温度25℃、盐度8、贝水质量比1∶15、水交换频率4次·h-1、净化24 h的条件下,具有较优的净化效果。这说明臭氧-紫外线系统灭菌的海水,可应用于净化贝类体内的大肠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臭氧-紫外线系统 净化 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臭氧辐照的挤塑聚苯乙烯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新新 金晓冬 +4 位作者 施妍 孙诗兵 吕锋 田英良 赵志永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3,共6页
采用紫外-臭氧(UVO)辐照方式对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XPSF)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接触角测量仪(C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XPSF表面化学结构、润湿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 采用紫外-臭氧(UVO)辐照方式对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XPSF)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接触角测量仪(C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XPSF表面化学结构、润湿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UVO辐照时间的延长,XPSF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逐渐增加,尤其在15 min时,XPSF表面的O/C值(O和C原子含量比值)由0.04增加至0.59;经UVO辐照30 min后,XPSF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从未经处理的101.7°降至37.1°;UVO辐照前后XPSF表面形貌差异很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XPSF表面氧含量逐渐降低,表面形成的含氧官能团消失,疏水性产生一定恢复;放置7 d时XPSF表面仍为氧化状态,接触角表现为亲水性;放置14 d时XPSF表面化学性质和润湿性已恢复至原始状态,但XPSF表面形貌并不会随放置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塑聚苯乙烯 紫外-臭氧辐照 表面改性 辐照时间 放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UV多相催化氧化法处理UDMH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季增宝 杨宝军 +2 位作者 孙剑宇 钱铃 吕功煊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含偏二甲肼(UDMH)的废水在臭氧氧化过程中会显著生成高毒性且难降解的次级氧化产物亚硝基二甲胺(NDMA),采用臭氧/紫外(O_(3)/UV)联用技术仍不能有效抑制NDMA的生成和彻底氧化NDMA.我们以Fe_(2)O_(3)/γ-Al_(2)O_(3)为催化剂,采用多相催... 含偏二甲肼(UDMH)的废水在臭氧氧化过程中会显著生成高毒性且难降解的次级氧化产物亚硝基二甲胺(NDMA),采用臭氧/紫外(O_(3)/UV)联用技术仍不能有效抑制NDMA的生成和彻底氧化NDMA.我们以Fe_(2)O_(3)/γ-Al_(2)O_(3)为催化剂,采用多相催化氧化-O_(3)/UV联用技术对含UDMH的废水进行了氧化处理,详细对比了有无催化剂时UDMH的降解效率以及次级氧化产物NDMA生成、氧化消除的规律,结果表明,多相催化技术与O_(3)/UV联用能够显著提高对废水中UDMH的氧化分解效率,且能有效地抑制NDMA的生成和促进NDMA的氧化消除.通过反应参数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对UDMH和NDMA的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多相催化技术有效提升了NDMA在O_(3)/UV中的氧化降解效率,使得反应所产生的NDMA可以及时分解.我们还对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催化剂经8次循环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相催化-O_(3)/UV联用技术对含UDMH废水处理有优良的适用性,综合效能优于现用的O_(3)/UV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二甲肼 亚硝基二甲胺 多相催化氧化-臭氧-紫外光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