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舒诗湖 严敏 +2 位作者 苏定江 蔡云龙 高乃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8-641,共4页
测定了南方某水厂中试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不同处理阶段(原水、沉淀水、砂滤水、臭氧化水、生物活性炭出水)有机物(TOC和UV254)的分子量(MW)分布.分析了原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AOC主要属于天然有机物(... 测定了南方某水厂中试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不同处理阶段(原水、沉淀水、砂滤水、臭氧化水、生物活性炭出水)有机物(TOC和UV254)的分子量(MW)分布.分析了原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AOC主要属于天然有机物(NOM)中MW<1kDa的部分.MW<1kDa的部分占可溶解性有机碳(DOC)的53%~67%,而AOC只占DOC的2.65%~5.91%,表明去除大部分DOC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A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臭氧-粉末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9
2
作者 操家顺 姜磊娜 +2 位作者 蔡健明 邢丽 徐祥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75-80,共6页
采用"臭氧-微量粉末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考察了苏南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及作为回用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投加的臭氧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分别为25mg/L和20 mg/L,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采用"臭氧-微量粉末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考察了苏南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及作为回用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投加的臭氧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分别为25mg/L和20 mg/L,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出水的ρ(COD)和ρ(NH3-N)平均值分别为49 mg/L和0.28 mg/L,出水平均色度为7,平均脱色率达90%,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检测发现,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深度处理 臭氧氧化 粉末活性炭吸附 曝气生物滤池 可溶性微生物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营养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叶恒朋 陆少鸣 +1 位作者 杜冬云 林浩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建立了一套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处理中试装置,以南方某市Ⅲ~Ⅴ类微污染水源为原水,经过1个水文年的中试,研究了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碳、铁、锰等的去除效果,通过与同水源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出水水质的对比,探讨了... 建立了一套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处理中试装置,以南方某市Ⅲ~Ⅴ类微污染水源为原水,经过1个水文年的中试,研究了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碳、铁、锰等的去除效果,通过与同水源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出水水质的对比,探讨了深度处理工艺对去除水中营养物的优势。结果表明,对于水中的营养性指标(氨氮、总磷、铁、锰、AOC),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出水较常规工艺出水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出厂水的营养状况下降明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增加了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营养物 细菌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活性炭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减缓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海丰 刘洪鹏 +4 位作者 张兰河 赵贵龙 郑程 高伟 柴慧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3-459,共7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膜污染减缓的影响。通过短期批式实验表明,粉末活性炭(power activated carbon,PAC)可强化臭氧的氧化效果,臭氧投加量超过0.25mg/(gSS)将恶化污泥混合液可滤性...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膜污染减缓的影响。通过短期批式实验表明,粉末活性炭(power activated carbon,PAC)可强化臭氧的氧化效果,臭氧投加量超过0.25mg/(gSS)将恶化污泥混合液可滤性;对滤出液残余臭氧浓度检测表明,PAC的加入有利于维持本体溶液臭氧浓度。臭氧-活性炭技术引入MBR系统有助于膜污染的减缓,反应器内微生物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MBR出水水质影响较小;臭氧-活性炭减小了反应器内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中的蛋白质及多聚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污泥絮体中松散的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蛋白质浓度,以上结果表明应用臭氧-活性炭技术来延缓MBR膜污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胞外聚合物 臭氧-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锋 王潇 +1 位作者 肖强 肖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微污染水处理工艺。介绍了O3-BAC技术在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市政供水等制饮用水)及工业废水(膜处理排水、油田废水、炼油废水、石化废水、制药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食...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微污染水处理工艺。介绍了O3-BAC技术在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市政供水等制饮用水)及工业废水(膜处理排水、油田废水、炼油废水、石化废水、制药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加工废水、水产养殖废水)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指出了未来O3-BAC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发展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生活污水 饮用水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反渗透浓水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晓强 盛梅 +2 位作者 郝圣楠 曹国民 王建新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29,共5页
采用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反渗透(RO)浓水,比较了4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的性能,优化了初始RO浓水pH、臭氧氧化时间、生物活性炭柱空床停留时间(EBRT)等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WP-01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RO浓水... 采用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反渗透(RO)浓水,比较了4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的性能,优化了初始RO浓水pH、臭氧氧化时间、生物活性炭柱空床停留时间(EBRT)等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WP-01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RO浓水时无需调节废水pH;臭氧氧化反应5 min时RO浓水的BOD5/COD达0.28,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改善;WP-01催化剂重复使用30次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生物活性炭吸附单元的EBRT控制在30 min左右,可确保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催化臭氧单元处理每吨RO浓水的电费约为1.2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生物活性炭 吸附 降解 反渗透 浓水 空床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饮用水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凌峰 黄志心 庞胜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0,共4页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对福州市某自来水厂现有工艺滤后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规模为1m3/h。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滤后水的NH3-N、CODMn、UV254及TOC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该水厂的出厂水水质。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测试评价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崔青 李剑 +2 位作者 饶凯锋 马梅 王子健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南方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中试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基因酵母试验,检测遗传毒性物质的SOS/umu试验和检测芳烃(Ah)受...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南方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中试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基因酵母试验,检测遗传毒性物质的SOS/umu试验和检测芳烃(Ah)受体效应物质的EROD试验.研究表明,仅在水库原水中存在很低浓度水平的间接遗传毒性物质,水处理各工艺出水均为阴性.工艺对类雌激素效应物质和Ah受体效应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91.3%和90.6%,主要在臭氧工艺段得到有效去除.采用成组生物标记物方法可以对饮用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毒性筛选或测试,适用于对水处理工艺的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臭氧-生物活性炭 痕量有机污染物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亚热带地区原水中试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少鸣 毛卫兵 叶恒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研究针对南方亚热带地区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下的砂滤出水,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经过一个水文年(1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后臭氧投加量(1.0~3.0mg/L)下,随着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后臭氧接触塔及炭滤池对... 本研究针对南方亚热带地区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下的砂滤出水,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经过一个水文年(1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后臭氧投加量(1.0~3.0mg/L)下,随着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后臭氧接触塔及炭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总体上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后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后水浊度、炭滤池对锰的去除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后臭氧投加量为1.8~2.0mg/L时,各项水质指标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已无需增大投药量;系统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运行对可以生物降解的CODMn与氨氮的去除率未出现下降趋势,表明本工艺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臭氧氧化 臭氧投加量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间歇性运行的生物量保持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缪刚 鲍娟 +2 位作者 陈云霄 林涛 陈卫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间歇性运行时炭层中生物量的保持方法以及不同保存方式对该工艺重新运行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停止运行后对生物活性炭柱采用浸泡保存时,活性炭层中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性炭... 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间歇性运行时炭层中生物量的保持方法以及不同保存方式对该工艺重新运行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停止运行后对生物活性炭柱采用浸泡保存时,活性炭层中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性炭层中的生物量发生了下降。同时周期性的换水能够延缓活性炭柱在浸泡保存时生物量的下降速度。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重新运行期间,周期换水减少生物量的下降虽然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是能够使得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短时间内对CODMn和NH3-N的去除率接近活性炭工艺在保存之前对其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间歇性运行 浸泡保存 周期换水 生物 净化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合应用提高电厂补给水水质
11
作者 张瑛洁 郗丽娟 +2 位作者 高燕宁 田野 马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8-30,共3页
针对于目前火力发电厂补给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的问题,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O3的投加质量浓度为3mg/L、接触时间为20min、炭柱停留时间为20min,O3-BAC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2.57%,UV254... 针对于目前火力发电厂补给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的问题,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O3的投加质量浓度为3mg/L、接触时间为20min、炭柱停留时间为20min,O3-BAC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2.57%,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8.15%。同时O3和BAC协同作用使O3-BAC的活性炭柱出水水质稳定,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实验表明,O3-BAC工艺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补给水处理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饮用水的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丁欢 郝翠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6-98,共3页
在镇江市自来水厂现有处理设施基础上,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该厂自来水进行处理,结果使其出厂水质达到可生饮水质标准.同时估算了该直饮水的经济效益,以评判项目的可行性.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直饮水 经济效益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湖敏 石刚 +4 位作者 顾文秀 王大伟 桑欣欣 倪才华 李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9-2313,共5页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 有机-水共混溶剂 吸附平衡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活性炭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秀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94,共11页
水源水污染的加剧及用水标准的提高,使高效、经济的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O_(3)-BAC)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应用更加广泛。基于O_(3)-BAC工艺及净化机制,讨论煤基活性炭的作用和失效判断方法,分析净水用活性... 水源水污染的加剧及用水标准的提高,使高效、经济的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O_(3)-BAC)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应用更加广泛。基于O_(3)-BAC工艺及净化机制,讨论煤基活性炭的作用和失效判断方法,分析净水用活性炭关键影响因素。结合煤基压块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所用原料煤及配煤调节孔结构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煤基活性炭在O_(3)-BAC净水工艺中的发展趋势。活性炭在O_(3)-BAC工艺中具有吸附、协同及生物载体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物、异味和消毒副产物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漂浮率、强度、装填密度及孔结构是O_(3)-BAC用活性炭关键指标,压块活性炭孔隙可调、强度高、漂浮率低,表面粗糙截污能力强,依托国内稀缺的原料煤资源生产的活性炭有望满足O_(3)-BAC工艺对活性炭组成性能指标的严苛要求。由于利用配煤技术很难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准确、量化地调控活性炭孔结构,O_(3)-BAC滤池中采用活性炭混配技术是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现有的活性炭标准体系尚不能全面涵盖生产、应用的各个环节,需尽快研究制定滤池反冲洗、活性炭服务期限、再生技术指标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臭氧-生物活性炭 净水 关键指标 混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在给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陆少鸣 黄海真 +3 位作者 方平 王娜 刘姣 杜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7-59,62,共4页
本文以中试实验为基础,以枯水期的水质实验数据为依据,证明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治理微污染水源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炭滤出水CODMn平均值为1.25mg/L,平均去除率为64.53%;NH3-N平均值为0.449mg/L,平均去除率为73.90%;UV... 本文以中试实验为基础,以枯水期的水质实验数据为依据,证明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治理微污染水源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炭滤出水CODMn平均值为1.25mg/L,平均去除率为64.53%;NH3-N平均值为0.449mg/L,平均去除率为73.90%;UV254的平均值为0.015cm-1,平均去除率为68.69%;NO2--N平均值为0.004mg/L;浊度平均值为0.258NTU,都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CODm NH 3-N UV254 NO2^--N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对生物活性炭床的作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鹏康 王旭 +1 位作者 许建军 王晓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原水有机物臭氧氧化前后种类和结构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臭氧氧化对生物活性炭处理有机物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除将少部分有机物直接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外,主要作用是将芳香族、链烃类和脂肪族等氧化后为脂肪族、羧酸类和酯... 通过对原水有机物臭氧氧化前后种类和结构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臭氧氧化对生物活性炭处理有机物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除将少部分有机物直接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外,主要作用是将芳香族、链烃类和脂肪族等氧化后为脂肪族、羧酸类和酯类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了可生化性;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从3 000~6 000降低至2 000~3 000,特别是小于500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增加。臭氧氧化后水中的残余臭氧对改善活性炭的微孔结构有一定作用。从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炭降解所起的贡献看,臭氧氧化并不利于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而是大大增强了生物降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生物活性炭 吸附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催化臭氧氧化去除造纸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颜高锋 杨哲 +1 位作者 陈力行 史惠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2,96,共5页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催化臭氧氧化去除造纸废水特征污染物,探讨了臭氧进气流量、活性炭投加量、pH等因素对吸附-催化臭氧氧化特征污染物的影响,并在最优化条件下,研究了渗氮活性炭对于吸附-催化臭氧技术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催化臭氧氧化去除造纸废水特征污染物,探讨了臭氧进气流量、活性炭投加量、pH等因素对吸附-催化臭氧氧化特征污染物的影响,并在最优化条件下,研究了渗氮活性炭对于吸附-催化臭氧技术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被筛选为造纸废水的特征污染物;吸附-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对DIBP的去除率随着O3进气流量、GAC投加量、pH的增大而提高,比单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高出9%和20%;以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浸泡所制的渗氮活性炭效能最好,吸附性能比原炭提高了10%,吸附-催化性能提高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吸附-催化 臭氧氧化 活性炭 渗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昊 张林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82-384,共3页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原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污染水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在机理、微污染有机物、微囊藻毒素及嗅味物质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污染水 臭氧-生物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臭氧氧化法去除选矿药剂乙硫氮及COD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紫飞 邓觅 +3 位作者 吴永明 邓利智 周佳钰 李坊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0-425,共6页
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吸附-臭氧氧化法处理乙硫氮模拟废水,结果表明,(1)对于乙硫氮和对应COD的去除,臭氧的投加量(低于3.00 g/h)与之成正相关关系,活性炭的粒径则与之相反(当≥60目时的去除率可达到70.1%和70.8%,较≤20目对应的... 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吸附-臭氧氧化法处理乙硫氮模拟废水,结果表明,(1)对于乙硫氮和对应COD的去除,臭氧的投加量(低于3.00 g/h)与之成正相关关系,活性炭的粒径则与之相反(当≥60目时的去除率可达到70.1%和70.8%,较≤20目对应的去除率高出40.2%和41.5%),同时pH值则表现出影响不明显的效果;(2)乙硫氮在初始浓度为400 mg/L,初始pH为7.8,臭氧、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3.00 g/h、1.50 g/L,反应50 min时,吸附-臭氧氧化法对乙硫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8%,80.7%,较单独活性炭处理提升29.7%,9.9%,其中COD去除率较单独臭氧处理提升31.2%;(3)整体上,对乙硫氮的去除效果表现为吸附-臭氧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同时COD去除效果表现为吸附-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由此可见,吸附-臭氧氧化法可实现对乙硫氮及COD的有效同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活性炭吸附 吸附-臭氧氧化 乙硫氮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厂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泄漏的调控技术述评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易峰 陈洪斌 李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净水厂深度处理的生物泄漏和调控问题日渐引起人们重视的情况。分析了净水厂以生物活性炭滤池为主的生物泄漏缘由,从炭滤池的工艺调整与完善、运行参数优化以及组合拦截、强化消毒杀灭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认为当前... 针对净水厂深度处理的生物泄漏和调控问题日渐引起人们重视的情况。分析了净水厂以生物活性炭滤池为主的生物泄漏缘由,从炭滤池的工艺调整与完善、运行参数优化以及组合拦截、强化消毒杀灭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认为当前控制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泄漏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缺乏控制无脊椎动物数量的标准、规范和可操作的调控技术指南,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探明无脊椎动物对供水安全的风险强度、泄漏生物携菌与抗消毒能力,提出高效可行的耐氯无脊椎动物泄漏控制技术,降低无脊椎动物的虫卵或可孵化体进入供水管网的再生长及带来的微生物二次繁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 生物泄漏 无脊椎动物 拦截 杀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