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紫外光度法臭氧自动监测仪及其标准传递方法 |
鲍雷
刘萍
翟崇治
余家燕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2
|
臭氧监测仪实验室校准及稳定性测试 |
王帅斌
钱萌
杜健
李宁
樊强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3
|
基于OMI数据的新疆地区臭氧柱浓度研究 |
刘旻霞
孙瑞弟
宋佳颖
张娅娅
李博文
于瑞新
李亮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4
|
基于OMI数据的新冠疫情影响下福建省臭氧敏感性变化 |
但扬彬
于瑞莲
卞雅慧
陈进生
胡恭任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5
|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臭氧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杜君平
朱玉霞
刘锐
谢涛
姚新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2
|
|
6
|
基于OMI的宁夏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陈雪萍
咸龙
巨天珍
张江峪
王培玉
刘宏庆
裴洁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5
|
|
7
|
兰州市大气臭氧与其前体物及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
陈雪萍
巨天珍
张江峪
咸龙
王培玉
张生财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8
|
利用OMI资料分析APEC期间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 |
张芝娟
陈斌
王皓
张国龙
张艳婷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9
|
基于卫星和地面观测的中国典型城市群对流层内臭氧时空变化特征 |
郭云飞
包云轩
刘端阳
|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0
|
基于多特征参数的OMI遥感产品气溶胶分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
郑仰成
黎丽莉
王云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1
|
一种基于OMI数据的中国区域对流层O_(3)的反演方法 |
徐军
卢毅敏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2
|
2018~2019年全国臭氧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
严加琪
洪炎
张磊
蔡伟强
徐涛
|
《绿色科技》
|
2020 |
2
|
|
13
|
基于TL494的臭氧发生器的研制 |
曾立武
兰紫娟
黄晓锋
何凌燕
|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4
|
汾渭平原二氧化硫柱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尚欣怡
|
《中南农业科技》
|
2024 |
0 |
|
15
|
近10年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
周春艳
王桥
厉青
刘思含
陈辉
马鹏飞
王中挺
檀畅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2
|
|
16
|
京津冀地区大气NO_2污染特征研究 |
郑晓霞
李令军
赵文吉
赵文慧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5
|
|
17
|
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秋季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星载和地基遥感观测 |
杨东旭
刘毅
夏俊荣
王普才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8
|
2005-201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时空变化特征 |
高诚
张超
余树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19
|
渤海海域上空大气衰减光学厚度的研究 |
周良明
郭佩芳
刘玉光
|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20
|
中国能源金三角NO_(2)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
沈永林
骆济豪
马雨阳
姚凌
胡楚丽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