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度法臭氧自动监测仪及其标准传递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鲍雷 刘萍 +1 位作者 翟崇治 余家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污染问题已成为大气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臭氧进行自动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文中介绍了臭氧自动监测仪和臭氧量值溯源体系,重点探讨了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污染问题已成为大气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臭氧进行自动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文中介绍了臭氧自动监测仪和臭氧量值溯源体系,重点探讨了臭氧监测干扰因素及标准传递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验证了带光度计的臭氧校准仪具有较好的输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度法 臭氧自动监测仪 原理 量值溯源 标准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监测仪实验室校准及稳定性测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帅斌 钱萌 +2 位作者 杜健 李宁 樊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国内监测系统在用的臭氧校准仪为二级传递标准对臭氧监测仪开展了实验室校准,通过计算单次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符合中国相关标准中关于臭氧监测仪的校准指标:多点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为0.95~1.05,截距为-5~5 nmol/mol。... 以国内监测系统在用的臭氧校准仪为二级传递标准对臭氧监测仪开展了实验室校准,通过计算单次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符合中国相关标准中关于臭氧监测仪的校准指标:多点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为0.95~1.05,截距为-5~5 nmol/mol。进一步对2台臭氧监测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12个月内臭氧监测仪的斜率变化为0.976 05~1.008 42,截距变化为-0.669 00~0.577 93 nmol/mol,臭氧监测仪的斜率、截距均符合臭氧监测仪校准指标的要求。稳定性测试表明,TF 49i型臭氧监测仪和EC 9810型臭氧监测仪经校准后均可用于实验室内臭氧标准传递比对工作。实验中臭氧监测仪更换臭氧涤除器、仪器零件后校准曲线的斜率均有明显变化,建议更换耗材后需采用高浓度臭氧对臭氧监测仪进行饱和并再次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仪 实验室校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数据的新疆地区臭氧柱浓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旻霞 孙瑞弟 +4 位作者 宋佳颖 张娅娅 李博文 于瑞新 李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8-1510,共13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塔城北部以及昌吉北部等区域;低值区集中于和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喀什的南部大部分地区.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冬季略高于秋季,但四季的臭氧柱浓度值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及南北部分散、东西部集聚的分布格局.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风场以及海拔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后向轨迹追踪发现,该区域西北和西部气流是臭氧外来的最主要输送路径,分别占总气流轨迹的78.59%、57.29%.人为因素中,臭氧柱浓度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煤炭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其次是交通源和居民源.总体来看,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VOCs的排放及吸收性气溶胶是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新疆 臭氧柱浓度 时空分布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数据的新冠疫情影响下福建省臭氧敏感性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但扬彬 于瑞莲 +2 位作者 卞雅慧 陈进生 胡恭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56-2063,共8页
基于OMI卫星数据,利用臭氧敏感性指示剂法研究了福建省及其九地市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不同时间阶段大气臭氧敏感性特征以及不同情景下敏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疫情前,福建省的大气臭氧生成控制区面积占比情况为VOCS控制区占46.5%... 基于OMI卫星数据,利用臭氧敏感性指示剂法研究了福建省及其九地市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不同时间阶段大气臭氧敏感性特征以及不同情景下敏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疫情前,福建省的大气臭氧生成控制区面积占比情况为VOCS控制区占46.5%、协同控制区占25.0%、NO_(x)控制区占28.5%,以VOCs控制区为主,其中厦门市占比最高,南平市最低;在严控期,VOCS控制区占29.5%、协同控制区占21.1%、NO_(x)控制区面积占49.4%,以NO_(x)控制区为主,其中宁德市占比最高,莆田市最低;在平稳期,VOCS控制区占23.1%、协同控制区占29.1%、NO_(x)控制区占47.8%,以NO_(x)控制区为主,其中南平市占比最高,厦门市最低.与疫情前相比,严控期厦门市VOCS控制区面积占比减少最多(38.1%)、最少的是三明市(7.9%);从转化结果来看,第一类城市包括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敏感区变化受前体物HCHO、NO2共同影响,而第二类城市主要受NO2柱浓度变化影响.因此,第一类城市臭氧调控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卫星数据 COVID-19 臭氧生成敏感性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臭氧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5
作者 杜君平 朱玉霞 +2 位作者 刘锐 谢涛 姚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基于OMI数据产品OMITO3e,提取了中国2005—2011年臭氧总量信息,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中国臭氧总量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峰值出现在东北地区,夏秋季节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臭氧低谷;... 基于OMI数据产品OMITO3e,提取了中国2005—2011年臭氧总量信息,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中国臭氧总量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峰值出现在东北地区,夏秋季节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臭氧低谷;在纬度上,中国东北部臭氧总量纬向偏差为正,在其他区域为负;在时间上,中国臭氧总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最低值多出现在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臭氧总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的宁夏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雪萍 咸龙 +4 位作者 巨天珍 张江峪 王培玉 刘宏庆 裴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利用OMI传感器卫星反演数据分析2006—2016年宁夏地区大气臭氧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11 a间臭氧柱浓度年际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达最大值,为368. 23 DU; 2016年达最小值,为287. 57 DU; 2010年... 利用OMI传感器卫星反演数据分析2006—2016年宁夏地区大气臭氧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11 a间臭氧柱浓度年际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达最大值,为368. 23 DU; 2016年达最小值,为287. 57 DU; 2010年之前臭氧柱年均增长率为2. 95%,2010年之后臭氧柱年均减少率为3. 2%。季节上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每年季均浓度值都为春季最大,秋季最小。且11 a平均季均浓度值依然是春季(325. 61 DU)>冬季(290. 92 DU)>夏季(268. 19 DU)>秋季(265. 61 DU);空间分布上,受主导风向北风大气传输的作用,臭氧柱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西南部地区,并且随着年际变化,臭氧柱浓度高值区表现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移动的变化特征;研究区臭氧柱浓度与几项人为因素相关系数均不高,与大气NO2柱浓度呈负相关,决定系数为0. 683,受前体物光化学反应作用以及主导风向大气传输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大气臭氧 宁夏地区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臭氧与其前体物及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雪萍 巨天珍 +3 位作者 张江峪 咸龙 王培玉 张生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75-2083,共9页
兰州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层监测仪)数据产品,对2006—2015年兰州市对流层O 3柱浓度与前体物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兰州市对流层O 3... 兰州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层监测仪)数据产品,对2006—2015年兰州市对流层O 3柱浓度与前体物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兰州市对流层O 3柱浓度值与HCHO总柱浓度值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流层NO 2柱浓度值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得出,对流层O 3柱浓度与HCHO总柱浓度、对流层NO 2柱浓度相关性较高的地区范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敏感控制区上,2006—2015年VOCs敏感控制区从有到无,VOCs-NO x协同敏感控制区范围逐渐缩小,NO x敏感控制区范围逐渐扩大;在气象因子上,对流层O 3柱浓度与气温、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偏北风向上,风速为1.7~1.9 m s时,兰州市大气对流层O 3柱浓度相对较高.研究显示,NO x排放量的减少能有效降低兰州市对流层O 3柱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仪(omi) 对流层O3 前体物 气象因子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OMI资料分析APEC期间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芝娟 陈斌 +2 位作者 王皓 张国龙 张艳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0,共8页
利用卫星遥感的臭氧监测仪(OMI)数据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APEC)前、APEC期间和APEC后的吸收性气溶胶的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北京地区历史同期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APEC前、后相比,京津冀地区APE... 利用卫星遥感的臭氧监测仪(OMI)数据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APEC)前、APEC期间和APEC后的吸收性气溶胶的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北京地区历史同期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APEC前、后相比,京津冀地区APEC期间气溶胶指数(AI)、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吸收性气溶胶光学厚度(AAOD)都有所减小,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ASSA)有所增加;北京地区相比于APEC前,APEC期间AI减少了10%,AOD减少了49%,AAOD减少了30%,ASSA变化不大;相对于APEC后,AI减少了21%,AOD减少了23%,AAOD减少了50%,ASSA增加了4%.表明APEC期间京津冀地区的吸收性气溶胶排放减少,北京地区的减少幅度更大.与历史同期(2004-2014年)相比,北京地区在同时间段的AI、AOD、AAOD、ASSA随年份的变化规律表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仪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吸收性气溶胶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地面观测的中国典型城市群对流层内臭氧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郭云飞 包云轩 刘端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9-730,共12页
为了探明近年来中国典型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臭氧(O_(3))污染的发生规律,利用2005—2020年OMI-MLS(臭氧监测仪-微波临边探测器)对流层O_(3)柱总量探测数据以及2015—2020年地面O_(3)浓度监测数据分析我国... 为了探明近年来中国典型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臭氧(O_(3))污染的发生规律,利用2005—2020年OMI-MLS(臭氧监测仪-微波临边探测器)对流层O_(3)柱总量探测数据以及2015—2020年地面O_(3)浓度监测数据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对流层O_(3)柱总量月峰值和年均值均呈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特征,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均在夏季〔分别为50.0和44.4 DU(dobson unit)〕最高,而珠三角城市群在春季(42.2 DU)最高.②三大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同的特征,京津冀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呈东南高于西北的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珠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南北局地差异较小;海拔对对流层O_(3)柱总量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海拔越高,对流层O_(3)柱总量越低.③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均呈逐年显著升高的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25、0.28和0.27 DU,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在对流层O_(3)柱总量较低的秋冬季年均增长(0.29 DU)最快,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分别在对流层O_(3)柱总量最高的夏季和春季增长最快,均为0.39 DU.④卫星探测的对流层O_(3)柱总量与地面监测的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简称“O_(3)-8 h浓度”)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相关性明显,而在珠三角城市群相关性较差.⑤O_(3)-8 h浓度呈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特征,其中,京津冀城市群O_(3)-8 h浓度在2018年(110.9μg/m^(3))最高,空间上由2016年之前的北高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多数城市O_(3)污染较重且达标率较低;长三角城市群2017年O_(3)-8 h浓度(106.7μg/m^(3))最高,2016年起O_(3)-8 h高浓度中心由东北逐渐向西部内陆迁移,沿海城市达标率增加;珠三角城市群O_(3)污染程度最轻,达标城市较多,但O_(3)-8 h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19年达最高值(100.4μg/m^(3)),且中心城市上升速率远大于外围城市.研究显示,中国三大城市群对流层O_(3)柱总量和O_(3)-8 h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造成差异的因素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臭氧监测仪-微波临边探测器(omi-MLS) 地面监测 典型城市群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参数的OMI遥感产品气溶胶分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仰成 黎丽莉 王云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5,共8页
为了解决气溶胶分类精度低和特征参数冗杂的问题,基于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遥感产品的气溶胶特征参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将广东省2014年的气溶胶类型划分为沙尘型气溶胶(Desert Dust,DST)、生物质燃烧型含碳气溶胶(Carbonac... 为了解决气溶胶分类精度低和特征参数冗杂的问题,基于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遥感产品的气溶胶特征参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将广东省2014年的气溶胶类型划分为沙尘型气溶胶(Desert Dust,DST)、生物质燃烧型含碳气溶胶(Carbonaceous Aerosols Associated with Biomass Burning,CRB)和硫酸盐型城镇-工业气溶胶(Sulfate-based Urban-industrial Aerosols,SLF)3种类型.并统计分析随机森林以及特征参数的重要性,将分类结果的空间分布与OMI气溶胶类型产品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算法仅需少量训练样本点即可达到97%以上的总体分类精度.(2)通过计算不同气溶胶特征参数在随机森林分类过程中的重要性高低,得到重要性排名前六的特征参数依次为α指数、UVAI、RI388、RI354、SSA500、AAOD500,表明在分类过程中,气溶胶粒径分布和吸收能力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3)3种气溶胶类型的空间分布显示,SLF型气溶胶为广东省最主要的气溶胶类型;DST型和CRB型气溶胶在珠三角地区占比最高,在粤东、粤北地区的占比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分类 随机森林 臭氧监测仪 特征参数 α指数 UV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OMI数据的中国区域对流层O_(3)的反演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军 卢毅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19,共13页
近年来,臭氧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因此对流层臭氧产品对于监测近地面臭氧浓度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对流层臭氧产品不能满足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监测要求.利用时空拟合法对臭氧监测仪(OMI)臭氧总量数据进行修复,再... 近年来,臭氧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因此对流层臭氧产品对于监测近地面臭氧浓度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对流层臭氧产品不能满足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监测要求.利用时空拟合法对臭氧监测仪(OMI)臭氧总量数据进行修复,再根据对流层臭氧残差法反演中国区域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其结果表明:从定性的角度考虑,时空拟合法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从定量的角度考虑,时空拟合法相对于克里金插值法和反距离加权法的RMSE、MAE均较小.利用对流层臭氧残差法得到的对流层臭氧廓线数据与OMI/MLS的官方臭氧产品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最高为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仪 数据修复 时空加权法 对流层臭氧 卫星遥感数据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19年全国臭氧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加琪 洪炎 +2 位作者 张磊 蔡伟强 徐涛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84-85,共2页
利用OMI采集的中国区域大气臭氧时空分布变化的臭氧总量数据(2018~2019年),研究了中国地区大气臭氧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两年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呈周期性变化,总体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春季臭氧柱浓度最高,秋季最低;臭氧柱... 利用OMI采集的中国区域大气臭氧时空分布变化的臭氧总量数据(2018~2019年),研究了中国地区大气臭氧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两年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呈周期性变化,总体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春季臭氧柱浓度最高,秋季最低;臭氧柱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的纬度分布特征。经分析,臭氧的时空差异变化可能受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宏观上评估全国乃至全球臭氧污染特征变化的差异,从而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臭氧 时空分布 o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494的臭氧发生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立武 兰紫娟 +1 位作者 黄晓锋 何凌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4,共4页
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臭氧监测也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加灵活、便捷地标定臭氧监测仪,研制一种基于TL494双端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经过一级标准的臭氧分析仪校正... 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臭氧监测也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加灵活、便捷地标定臭氧监测仪,研制一种基于TL494双端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经过一级标准的臭氧分析仪校正后,可方便对二级在线臭氧监测仪进行常规有效的浓度梯度检验。该发生器的基本原理为,通入设定流量的干空气进入到一个恒温腔体,腔体内使用185 nm紫外灯照射,使空气中的氧激发生成臭氧。通过调节紫外灯强度即可产生不同浓度的臭氧,输出用于后端应用。经实测验证,该发生器性能稳定,控制电压与发生浓度相关性可达0.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发生器 TL494 臭氧污染 空气质量 臭氧监测仪 紫外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渭平原二氧化硫柱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尚欣怡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51-155,共5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遥感二氧化硫(SO_(2))数据产品,分析了2010—2020年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等汾渭平原区对流层SO_(2)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密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SO_(2)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利用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遥感二氧化硫(SO_(2))数据产品,分析了2010—2020年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等汾渭平原区对流层SO_(2)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密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SO_(2)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晋中、吕梁和临汾等城市,西部平原的宝鸡和西安等城市SO_(2)浓度较低。2011年SO_(2)柱浓度的平均值最高,为0.94 DU,2020年最低,为0.61 DU,SO_(2)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SO_(2)在冬季达到峰值,秋季和春季呈下降趋势,夏季最低。SO_(2)的月变化呈U形,1月最高,7月最低。在浓度稳定性方面,汾渭平原8.1%的地区波动较大,主要集中在环境治理最为关键的洛阳东北部和晋中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臭氧监测仪(omi) 二氧化硫(SO_(2))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5
作者 周春艳 王桥 +5 位作者 厉青 刘思含 陈辉 马鹏飞 王中挺 檀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1-1930,共10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05~2014 10年间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格局,从地形、气象、经济、农业、生活、国家重大环保措施及规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NO_2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05~2014 10年间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格局,从地形、气象、经济、农业、生活、国家重大环保措施及规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NO_2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浓度十年年均增长率为1.04%.2011年最高,为1184.07×10^(13)mole/cm^2.2010年较2005年上升20.75%;2014年较2010年下降9.10%;(2)长江三角洲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中间高、北部次之、南部低的趋势.长江三角洲中部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城市为中心的条带状区域是四、五级高浓度中心,浙江大部份一直处于一、二级较低浓度水平;(3)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量大,与NO_2浓度负相关系数高达0.84,对NO_2具有湿沉降的作用.长江三角洲北风的主导风向及北平南高的地势特点决定了其中部高污染区对浙江中南部影响较小;(4)对流层NO_2浓度与第二产业产值相关系数高达0.83,与汽车保有量相关系数为0.74.对流层NO_2浓度与煤炭消费量及汽车保有量紧密相关,此外,农业秸秆焚烧也释放大量氮氧化物."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燃煤量控制和脱硝等一系列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等使得2012~2014年NO_2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NO2 臭氧监测仪(omi) 遥感监测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大气NO_2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75
16
作者 郑晓霞 李令军 +1 位作者 赵文吉 赵文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8-1945,共8页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NO2作为二次颗粒物及光化学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了解其在时空尺度的污染特征对于保护公众康健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OMI遥感反演...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NO2作为二次颗粒物及光化学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了解其在时空尺度的污染特征对于保护公众康健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OMI遥感反演数据并结合部分地面监测数据,研究了2005—2013年京津冀NO2区域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NO2柱浓度总体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率可达5.69%。在空间格局上呈东南平原区高、西北山区低的特征,平原的年均柱浓度是山区的3倍多;平原区存在两大NO2高值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唐山区域和石家庄-邢台-邯郸区域;9年内,NO2高值范围不断扩大,且呈现明显的连片趋势。各城市大气NO2在9年内的增长趋势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石家庄、唐山、邢台等NO2重度污染区域的增长速率最大,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等中度污染区域的增长速率次之,承德、张家口等轻度污染区域的增长速率最小。京津冀NO2柱浓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但山区与平原区差异较大。人口密度、能源消耗、机动车排放等人为因素与京津冀NO2污染密切相关,不同城市的首要影响因素却不同。北京NO2柱浓度变化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影响,天津、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地区主要受工业燃煤的影响,其次为机动车排放。人为因素对平原区NO2柱浓度的影响作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对山区的主导作用从2006年开始突显。此外,京津冀平原区NO2重污染中心的形成还受到特殊地形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2008奥运年,京津冀空气质量得到迅速且有效的改善,说明北京及周边省市联合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及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及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臭氧监测仪 NO2 区域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秋季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星载和地基遥感观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东旭 刘毅 +1 位作者 夏俊荣 王普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32,共11页
利用2004~2009年秋季臭氧监测仪的3级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和气溶胶紫外吸收指数(Ultra Violet Aerosol Index,UVAI)平均值分别高于0.8和0.... 利用2004~2009年秋季臭氧监测仪的3级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和气溶胶紫外吸收指数(Ultra Violet Aerosol Index,UVAI)平均值分别高于0.8和0.75;高气溶胶事件发生频次统计表明,AOD高值(>0.4)频发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UVAI高值(>1.0)频发于河北中部及南部地区;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平均AOD和UVAI分别高于0.7和0.60,而张家口、承德和阳泉3个城市的平均AOD和UVAI值分别低于0.6和0.65。作者进一步研究了2006年10月30日的一次霾事件中气溶胶的光学性质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霾由华北地区输送至渤海海域,并向东北方向输送;香河地基EZlidar激光雷达的垂直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主要集中在1500m以下,其中高浓度部分集中于650m以下,平均峰值位于285m,平均消光系数达2.15km-1;CALIOP卫星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大气低层气溶胶类型以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为主,而高层则由于上游大气输送沙尘粒子的混入使气溶胶类型转变为污染—沙尘型。霾事件期间,香河站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的AOD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08(0.04)升高至1.17(0.14);ngstrm指数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90(0.10)升至1.12(0.09);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的气溶胶粒子数柱总量均增加,其中细粒子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参数 华北地区 臭氧监测仪 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诚 张超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利用2005年1月-2013年12月臭氧监测仪传感器DOMINO version 2.0产品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对流层二氧化氮(N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9 a间长三角地区二氧化氮柱浓度平均值为9.72×1015molec·cm-2,年... 利用2005年1月-2013年12月臭氧监测仪传感器DOMINO version 2.0产品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对流层二氧化氮(N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9 a间长三角地区二氧化氮柱浓度平均值为9.72×1015molec·cm-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0%,年增长值为0.26×1015molec·cm-2。长三角地区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二氧化氮柱浓度变化趋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十分契合。2 9 a间长三角地区二氧化氮柱浓度基本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异常的低温干旱气候会使二氧化氮柱浓度明显提升。3研究区二氧化氮柱浓度水平受人为活动和气候的共同作用影响,但就直接作用程度来看,以人为活动排放为主导。4 9 a间苏北和浙西南中部地区二氧化氮柱浓度一直呈持续增长势态,而苏南和浙东北地区正趋于平稳,长三角核心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大量工业项目的北迁和南移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长三角 对流层二氧化氮 臭氧监测仪传感器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上空大气衰减光学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良明 郭佩芳 刘玉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利用太阳光度计和臭氧监测仪的测量数据,对渤海海域上空8月中下旬的大气衰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大气衰减贡献最大的是气溶胶散射,约占86%;从时间和空间上看,气溶胶的浑浊度因子α和Augstrom指数β的变化都很大.在所测量的海域和时间... 利用太阳光度计和臭氧监测仪的测量数据,对渤海海域上空8月中下旬的大气衰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大气衰减贡献最大的是气溶胶散射,约占86%;从时间和空间上看,气溶胶的浑浊度因子α和Augstrom指数β的变化都很大.在所测量的海域和时间内,α主要分布范围为2~9,β的主要分布范围为-1.4~-1.2;由于α和β日变化较大,观测气溶胶的时间尺度不应大于1天.从海域位置上讲,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比其它海域都要大.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有效地获取我国近岸二类水体海域上空的大气校正所需的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衰减 渤海海域 光学厚度 气溶胶散射 分布范围 太阳光度计 测量数据 时间尺度 大气校正 二类水体 研究结果 监测仪 和空间 浑浊度 日变化 厚度比 近海域 黄河口 臭氧 近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金三角NO_(2)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永林 骆济豪 +2 位作者 马雨阳 姚凌 胡楚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5-1593,共9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提供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结合产业结构、汽车保有量、国家政策措施等,通过城乡NO_(2)浓度差异的排放源分析方法提取能源金三角(EGT)地区2005~2019年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区域大气NO_(2)浓...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提供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结合产业结构、汽车保有量、国家政策措施等,通过城乡NO_(2)浓度差异的排放源分析方法提取能源金三角(EGT)地区2005~2019年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区域大气NO_(2)浓度驱动因素.结果表明,EGT煤炭化工源NO_(2)浓度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1(P<0.05),说明本文方法所提取的长时序煤炭化工源NO_(2)浓度能有效地指示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措施变化.NO_(2)浓度从2005~2011年的90.56molc/m^(2)增加至2012~2015年的720.77molc/m^(2),再下降至2016~2019年的247.36molc/m^(2),反映EGT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小规模、中污染的点模式逐步发展成大范围、重污染的粗放模式,再到大范围、低污染的精工模式.与京津冀、华中、长三角等地区相比,EGT交通和工业排放对城市源NO_(2)污染贡献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OMI相比,高分辨率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能在短时序上提供丰富的影像细节信息,且随着观测时长的增加,有望增强长时序大气NO_(2)污染的精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仪(omi) 能源金三角 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 产业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