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全胜 林先贵 +4 位作者 胡君利 张晶 余永昌 沈标 朱建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8,共5页
利用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70 nmol.mol-1)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w(全氮)、w(矿质氮)、脲酶活性、氨氧化细菌数量、... 利用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70 nmol.mol-1)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w(全氮)、w(矿质氮)、脲酶活性、氨氧化细菌数量、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小麦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45 nmol.mol-1)相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不同生育期氮吸收量总体趋于升高,土壤w(全氮)、w(铵态氮)和w(硝态氮)总体趋于下降,在小麦成熟期土壤w(全氮)和w(铵态氮)分别比对照下降9%和71%(P<0.05),而w(硝态氮)比对照下降36%;臭氧浓度升高使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总体趋于增强,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小麦的生长,臭氧熏蒸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趋于升高,在小麦成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小麦成熟期,尽管臭氧熏蒸土壤单个氨氧化细菌的硝化活性比对照下降57%,但土壤整体硝化强度却比对照提高123%;臭氧熏蒸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单个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活性却比对照降低96%,达显著水平(P<0.05)。认为臭氧浓度升高促进了小麦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导致土壤氮素库存量降低,进而加快了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表现为脲酶活性升高,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但它们的代谢活性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氨氧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脲酶活性 小麦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金东艳 赵天宏 +2 位作者 付宇 孙加伟 黄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研究大气O3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作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熏蒸,测定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以及大豆叶片的Chla、Chlb、Chl(a+b)及Chla/b值。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110nmo... 研究大气O3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作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熏蒸,测定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以及大豆叶片的Chla、Chlb、Chl(a+b)及Chla/b值。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110nmol.mol-1)熏蒸下,大豆叶片Pn呈极显著下降(P<0.01),Gs、Ci、Tr均先增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下降。大豆百粒重下降不显著(P>0.05),而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下降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大气O3浓度升高对大豆植株具有伤害作用,通过减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少大豆开花数量、阻碍花粉受精过程,从而降低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大豆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全胜 林先贵 +4 位作者 胡君利 张晶 余永昌 沈标 朱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9-1793,共5页
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 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单株水稻(Oryza sativaL.)的氮吸收量趋于升高,土壤全氮含量趋于下降、脲酶活性趋于增强,在成熟期土壤全氮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9%,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13%。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但臭氧熏蒸土壤与对照相比趋于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土壤中单个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均趋于下降,土壤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与对照相比也平均下降17%和24%。结果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因为水稻氮素吸收增强而加快,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趋于增多,但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均趋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氨氧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脲酶活性 水稻氮吸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常规稻颖花形成的影响:FACE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云霞 杨开放 +3 位作者 杨连新 朱建国 Kazuhiko Kobayashi 王余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2-1488,共7页
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研究使用标准的作物管理技术,在完全开放的大田条件下运行,代表了目前人类对未来大气环境的最好模拟。利用独特的大型稻田FACE平台,以典型的常规水稻品种武粳15(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供... 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研究使用标准的作物管理技术,在完全开放的大田条件下运行,代表了目前人类对未来大气环境的最好模拟。利用独特的大型稻田FACE平台,以典型的常规水稻品种武粳15(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供试材料,研究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比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平均增高26%)对常规水稻颖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O3对供试品种全穗以及一、二次枝梗颖化分化数均无显著影响;(2)高浓度O3使供试品种全穗和二次枝梗颖花退化数和退化率均显著增加,颖花退化增多是由于现存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大量退化而引起的二次颖花退化所造成;(3)颖花退化数在颖花分化数中所占比例很低,故高浓度O3对两供试品种全穗和一、二次枝梗颖花现存数以及稻穗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结合前报可知,选用常规水稻品种以及增施保花肥可能是未来近地层高浓度O3环境下稻作生产重要的适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臭氧浓度升高 常规水稻 颖花 分化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余永昌 林先贵 +3 位作者 冯有智 张晶 李全胜 朱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的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的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从100.0~110.9μg g-1降低至81.3~94.5μg g-1。臭氧浓度升高下BIOLOG平均吸光值(AWCD)有低于对照的趋势。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50%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优势度及均一度无显著影响。2010年碳源底物利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底物的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本研究揭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产生积累效应,并通过微生物碳源底物有效性的改变最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稻田 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君利 林先贵 朱建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2,共6页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概况,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对人工控制微域环境臭氧浓度增高的响应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农田生态...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概况,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对人工控制微域环境臭氧浓度增高的响应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包括硝化反硝化作用)、群落结构与功能(包括秸秆降解过程)、有益微生物(如菌根真菌)及其调控技术是今后大气臭氧污染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 土壤微生物 开放式空气组分变化 菌根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及其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董文霞 陈宗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78-3884,共7页
臭氧是最具危害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流层中的臭氧水平增加了35%,在今后50—100年内还将继续升高。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基本功能、植物体内信号分子以及挥发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臭氧是最具危害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流层中的臭氧水平增加了35%,在今后50—100年内还将继续升高。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基本功能、植物体内信号分子以及挥发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臭氧也通过改变植物的原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发生数量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偏嗜性、行为、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天敌昆虫的适合度。臭氧还通过改变化学信息物质而影响昆虫的行为。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昆虫的影响,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植物 昆虫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巍巍 赵天宏 王美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20-1522,共3页
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O3浓度升高对植物形态特征、产量和生物量、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特性等生理、生化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可以造成植物叶片可见伤害,引起植物生物量减少,影响气孔导度,抑制光合作... 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O3浓度升高对植物形态特征、产量和生物量、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特性等生理、生化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可以造成植物叶片可见伤害,引起植物生物量减少,影响气孔导度,抑制光合作用,增加质膜透性,引起膜脂过氧化,减弱植物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植物 生理生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永昌 林先贵 +3 位作者 冯有智 张晶 李全胜 朱建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0-455,共6页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通过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脱氢酶、蔗糖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两年土壤生物学...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通过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脱氢酶、蔗糖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两年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响应。结果发现,1.5倍环境臭氧浓度下(≈70 nmol/mol),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上升趋势,土壤脱氢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源利用能力增强和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以致在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的一定阶段内可能会增大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脱氢酶 蔗糖转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麦季土壤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思雨 王亚波 +4 位作者 邵阳 韩书文 杨婷婷 尹微琴 王小治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1-797,共7页
为明确大气O3浓度升高对麦季各生育期不同土层中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设置正常大气和臭氧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40 nmol/mol)处理,土壤设置外源加入0 mg/kg、200 mg/kg、400mg/kg Zn处理,在小麦苗期、分蘖期、... 为明确大气O3浓度升高对麦季各生育期不同土层中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设置正常大气和臭氧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40 nmol/mol)处理,土壤设置外源加入0 mg/kg、200 mg/kg、400mg/kg Zn处理,在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耕层0-50 cm、51-100 cm、101-150cm各土层土样,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和DTPA提取法评价盆栽小麦土壤Zn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整个耕层土壤(0-150 cm)Zn的有效性影响不显著;在成熟期显著增加了无外源Zn污染土壤0-50 cm和101-150 cm土层中Zn的有效性,其DTPA提取态Zn增幅分别为150%和241%,但在51-100 cm土层中DTPA提取态Zn显著降低424%;在小麦生育早期显著增大了外源加入400 mg/kg Zn污染土壤0-50 cm和101-150 cm土壤Zn的有效性。BCR连续提取法与DTPA浸提法在衡量有效态Zn变化趋势上有相似的规律,但BCR连续提取法测定的有效态Zn数值大于DTPA浸提法,且土壤Zn含量低时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臭氧浓度升高 麦季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叶片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牟琳 王岩 +3 位作者 孙铭禹 周映彤 庄永辉 赵天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95-1402,共8页
为了探究臭氧胁迫对大豆(Glycine max)器官的氮代谢相关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在开顶式气室(OTCs)中,以栽培大豆“铁丰2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O3熏蒸浓度梯度处理大豆[CK:对照,5 nL·L−1 O3;T1:(80±10)nL·... 为了探究臭氧胁迫对大豆(Glycine max)器官的氮代谢相关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在开顶式气室(OTCs)中,以栽培大豆“铁丰2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O3熏蒸浓度梯度处理大豆[CK:对照,5 nL·L−1 O3;T1:(80±10)nL·L−1 O3;T2:(120±10)nL·L−1 O3]。结果表明,(1)随着O3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片氮代谢相关指标与CK处理相比均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分枝期、T2条件下,降低幅度最显著,分别达到68.17%、91.68%和56.87%。谷氨酰胺合成酶在开花期、T2条件下,降低幅度最显著,达到53.69%。谷氨酸合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结荚期、T2条件下,降低幅度最显著,分别达到54.60%、82.08%和79.55%。(2)O3熏蒸对大豆的产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与CK相比,T1和T2条件下,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显著下降。(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与亚硝态氮之间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4,同时,二者均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和游离氨基酸正相关;游离氨基酸还与可溶性蛋白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0,与谷氨酰胺合成酶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0,可溶性蛋白还与硝态氮高度正相关,与谷氨酰胺合成酶低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452;谷氨酸合酶还与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态氮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787。高浓度臭氧抑制了大豆叶片的氮代谢功能,进而降低大豆产量,氮代谢各个指标均与产量有高度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叶片氮代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导致大豆氮素供应不足,大豆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大豆器官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亲子代大豆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映彤 王岩 +3 位作者 孙铭禹 伞昱 姚星州 赵天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95-2203,共9页
为探究臭氧胁迫对不同世代大豆(Glycine max)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栽培大豆“铁丰29号”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气室(OTCs)中,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O_(3)熏蒸体积分数梯度[CK:对照,45nL·L^(−1)O_(3);T1:(80±10)nL·L^(−1)... 为探究臭氧胁迫对不同世代大豆(Glycine max)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栽培大豆“铁丰29号”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气室(OTCs)中,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O_(3)熏蒸体积分数梯度[CK:对照,45nL·L^(−1)O_(3);T1:(80±10)nL·L^(−1)O_(3);T2:(120±10)nL·L^(−1)O_(3)],并将受胁迫后的子代复种,研究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亲代和子代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臭氧体积分数增加,开花期和结荚期亲子代大豆叶片相对电导率较CK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均增加,且在分枝期和开花期的T2处理下,与CK之间达显著差异(P<0.05),其增加幅度分别为32.9%、37.0%。(2)随着臭氧体积分数增加,O_(2)∙^(−)产生速率加快,除分枝期T1条件的其他处理外,S1和S2较CK都表现出显著差异水平(P<0.05);H_(2)O_(2)含量增大,在分枝期和开花期的T2条件下,S1、S2较CK上升幅度显著,分别达到88.2%、92.4%(P<0.05)。(3)SOD、CAT活性逐渐减弱,POD活性逐步增强。与对照相比,亲子代在3个时期均有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4)在胁迫后期,子代大豆叶片的ROS含量、产生速率高于亲代,抗氧化酶活性低于亲代,且在T2处理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5)亲、子代大豆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活性氧含量和产生速率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OD、CAT活性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OD活性呈不相关关系(P>0.05)。试验表明,臭氧体积分数升高对亲子代大豆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子代的抑制作用略强于亲代,说明同时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活性氧 抗氧化 大豆 亲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浓度升高对竹类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送宝 王丽云 +1 位作者 仇水龙 潘文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110-112,129,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对竹类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主要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和白缟椎谷!竹(Sas... [目的]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对竹类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主要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和白缟椎谷!竹(Sasa glabra)为研究对象,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4个不同O_3浓度升高的情景(背景大气O_3浓度、50、100和150 n L/L),测定叶片光合色素组分并计算光合色素比值。[结果]随着O_3浓度的升高,竹类植物光合色素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b呈升高趋势。与CK相比,不同竹类植物光合色素对O_3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差异,低O_3浓度为50 n L/L时,仅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其余4种竹类植物则无显著变化;高O_3浓度为100 n L/L时,除美丽箬竹光合色素无显著变化外,其余4种竹类植物均显著降低;高O_3浓度150 n L/L均显著影响5种竹类植物光合色素。[结论]高O_3浓度(≥100 n L/L)显著影响竹类植物的光合色素组分及其比值,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对大气O_3浓度升高较为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臭氧污染的指示植物;而美丽箬竹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可作为抗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竹类植物 光合色素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浓度升高及温度对麦田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果梅 王殳屹 +1 位作者 史奕 陈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近几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快速增加已经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设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镇沈阳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开顶式气室于2006年5月开始运行,本文通过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高浓度臭氧... 近几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快速增加已经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设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镇沈阳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开顶式气室于2006年5月开始运行,本文通过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高浓度臭氧(浓度为80nmol·mol-1)对春小麦不同发育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及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在小麦成熟期显著地高于OTCs对照(P<0.05)。经相关分析,O3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酚类化合物总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5,n=12,P=0.015),这充分说明酶的底物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导致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春小麦 土壤酶活性 酚酸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污染对不同品种小麦磷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德鸿 寇太记 +2 位作者 徐晓峰 朱建国 朱新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9-1325,共7页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O3-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Tritcium aestivumL.)品种的物质积累、磷素的吸收与分配对大气臭氧浓度增加的响应。结果显示,大气臭氧浓度增加50%对供试小麦根和地上部的生物量...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O3-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Tritcium aestivumL.)品种的物质积累、磷素的吸收与分配对大气臭氧浓度增加的响应。结果显示,大气臭氧浓度增加50%对供试小麦根和地上部的生物量积累影响差异较大,显著降低了扬麦16、烟农19和嘉兴002的产量,降幅为13.2%~35.7%,但对扬麦15和扬幅麦2号的产量无显著影响。臭氧增加导致5种小麦根系和地上部植株中磷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籽粒中磷含量却无显著变化。臭氧污染降低了磷在小麦根和籽粒中的积累量,促使小麦植株中磷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增加了籽粒中磷所占比重。高臭氧浓度下扬麦16、烟农19和嘉兴002的磷偏生产力降低9.0~23.8(kg/kg,P2O5),磷素利用率显著降低8.2%~20.2%,但扬麦15和扬幅麦2号的磷素偏生产力与利用效率变化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臭氧污染具有改变小麦物质分配,影响土壤磷素在土壤-植物系统周转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磷分配 偏生产力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臭氧污染对不同品种小麦钾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寇太记 刘德鸿 +3 位作者 徐晓峰 于伟伟 朱新开 朱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近地层臭氧(03)污染危害植物生长势必间接影响钾素吸收利用。利用中国稻一麦轮作开放式0、FACE(Free—air03 concentration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了大气0,浓度增加(较周围大气高50%)对长江i角洲地区5个小麦(Tritciumaestiv... 近地层臭氧(03)污染危害植物生长势必间接影响钾素吸收利用。利用中国稻一麦轮作开放式0、FACE(Free—air03 concentration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了大气0,浓度增加(较周围大气高50%)对长江i角洲地区5个小麦(TritciumaestivumL.)主栽品种(扬麦15、扬麦16、烟农19、扬幅麦2号和嘉兴002)的物质积累、钾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0,升高对秸秆和籽粒的影响远大于根系。0,升高降低了扬麦16、烟农19和嘉兴002的籽粒产量,但对扬麦15和扬幅麦2号几乎无影响。0,升高,扬幅麦2号和烟农19的秸秆生物量显著降低,扬麦16和扬麦15、嘉兴002的秸秆生物量则分呈增加和降低趋势。表明0,污染对小麦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烟农19、扬麦15和嘉兴002小麦植株总吸钾量因03升高显著降低,而扬麦16和扬幅麦2号分呈降低与增加趋势。03升高影响钾素在小麦根、秸秆和籽粒中的含量与分配趋势,但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O3升高降低了钾素在扬麦16、扬幅麦2号、烟农19和扬麦15根中分配比例,促进了其向地上部运移,而增加了钾素在嘉兴002根中分配比例,阻碍其向地上部的运移。表明小麦响应O3污染对钾素吸收与分配调整机制存在品种差异。扬麦16、烟农19和嘉兴002的钾素偏生产力因O3升高而显著降低13.2%~35.7%,而扬麦15和扬幅麦2号则无明显变化。嘉兴002的钾肥利用率闲0,污染显著降低和扬幅麦2号呈增加趋势,而扬麦15、扬麦16、烟农19则无明显变化。评价03污染对小麦物质积累分配、钾素在植物-土壤系统周转的影响应考虑品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钾素 干物质积累 偏生产力 钾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臭氧胁迫对稻季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波 魏思雨 +4 位作者 孙月 党婷婷 尹微琴 王圣森 王小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2-1469,共8页
为明确大气O_3浓度升高对稻季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设置正常大气和臭氧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40 nmol·mol-1)处理,土壤设置外源加入0、5、50 mg·kg^(-1)Cd处理,研究水稻生长期间不同深度土壤Cd含量的... 为明确大气O_3浓度升高对稻季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设置正常大气和臭氧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40 nmol·mol-1)处理,土壤设置外源加入0、5、50 mg·kg^(-1)Cd处理,研究水稻生长期间不同深度土壤Cd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植株生物量和体内Cd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耕层0~5、5~10、10~15 cm深度土样,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和DTPA提取法评价盆栽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臭氧熏蒸显著降低了无污染土壤处理水稻籽粒生物量,降幅达2.92%,但却有增加植株各器官Cd含量的趋势,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处理水稻的籽粒Cd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0.20%和6.67%,差异不显著;臭氧熏蒸加剧了水稻生长对残渣态Cd的活化,营养生长时期更加明显,臭氧熏蒸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在Cd污染土壤上会加剧Cd对作物的毒害,可能增加其通过生物富集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臭氧浓度升高 稻季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拔节期根系呼吸对臭氧污染和厌氧—有氧环境变化的响应
18
作者 寇太记 朱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1-506,共6页
依托O3FACE(Free-Air O3 Enrichment)研究平台,研究了大气臭氧(O3)浓度增加对拔节期水稻根系呼吸和生物量积累分配的影响,利用特制集气装置分析了厌氧—有氧条件对根系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水稻冠层和总生物量略有降低,而根... 依托O3FACE(Free-Air O3 Enrichment)研究平台,研究了大气臭氧(O3)浓度增加对拔节期水稻根系呼吸和生物量积累分配的影响,利用特制集气装置分析了厌氧—有氧条件对根系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水稻冠层和总生物量略有降低,而根干物重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14.7%和10.4%。9∶1和9.5∶0.5的纯N2∶O2配比利于根系呼吸,纯N2或空气、CO2饱和蒸馏水条件不同程度降低了根系呼吸速率;高臭氧处理、对照处理的水稻根系呼吸速率分别在CO2饱和蒸馏水、纯N2条件下最小,表明尽管不同根系测定条件影响根系呼吸速率,但影响程度也受植物生长的大气环境制约。臭氧污染处理水稻根系的呼吸速率在气态测定条件下显著高于正常大气处理23.6%~52.7%,在CO2饱和蒸馏水测定条件下未达到显著水平,臭氧污染效应明显降低。两个环境生长的水稻根系呼吸均随测定根系气态环境供氧量的增加呈凸二次函数变化,5%~10%比例的氧气供应促进了根系呼吸,较强的厌氧环境(纯N2)和有氧环境(Air)均不利于水稻根系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 作物 根系生理特性 生物量 厌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