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用于探测天津市夏秋季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7
1
作者
秦龙
高玉平
+2 位作者
王文秀
翟鸿哲
张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97-1703,共7页
结合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与近地面臭氧监测,对天津市2018年6月23日至9月28日期间的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近地面与300 m高度处的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呈现先升高后...
结合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与近地面臭氧监测,对天津市2018年6月23日至9月28日期间的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近地面与300 m高度处的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约1 000 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受臭氧前体物由近地面向高空逐渐输送、以及NO向上传输过程中逐渐消耗的影响,臭氧污染日变化曲线出现最大、最小值的时间随高度的升高逐渐推迟;在1 500 m以上的高空,臭氧日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分布。在臭氧污染时段,在高空也观测到高浓度的臭氧污染带,在1 000 m处的臭氧浓度最大值约为570μg/m^3,污染带厚度可超过1 km,持续时间长达数日,且在夜间不能完全消散。观测时段内总计在23个污染日出现高空与近地面臭氧污染的混合,加重了近地面的臭氧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臭氧污染带
垂直分布特征
日变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用于探测天津市夏秋季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7
1
作者
秦龙
高玉平
王文秀
翟鸿哲
张丽娜
机构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环科瞻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97-170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7YFC0213002)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No.17ZYPTTG00020)
文摘
结合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与近地面臭氧监测,对天津市2018年6月23日至9月28日期间的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近地面与300 m高度处的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约1 000 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受臭氧前体物由近地面向高空逐渐输送、以及NO向上传输过程中逐渐消耗的影响,臭氧污染日变化曲线出现最大、最小值的时间随高度的升高逐渐推迟;在1 500 m以上的高空,臭氧日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分布。在臭氧污染时段,在高空也观测到高浓度的臭氧污染带,在1 000 m处的臭氧浓度最大值约为570μg/m^3,污染带厚度可超过1 km,持续时间长达数日,且在夜间不能完全消散。观测时段内总计在23个污染日出现高空与近地面臭氧污染的混合,加重了近地面的臭氧污染程度。
关键词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臭氧污染带
垂直分布特征
日变化曲线
Keywords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lidar
ozone pollution zon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diurnal variation curve
分类号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用于探测天津市夏秋季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秦龙
高玉平
王文秀
翟鸿哲
张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