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投加量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水库水影响的中试 被引量:9
1
作者 邬晓东 周北海 +2 位作者 袁蓉芳 张磊 顾军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指标,确定了O3/BAC工艺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和最佳主臭氧投加量,并分别对比了臭氧投加前后工艺Ⅰ和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工艺Ⅰ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为0.78 mg/L,该预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预臭氧工艺提高28.8%和43.7%;工艺Ⅱ中,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该主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主臭氧工艺提高44.8%和73.3%.可见,在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下,O3/BAC工艺能够高效去除丹江口水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投加主臭氧的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投加预臭氧的工艺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臭氧 臭氧 臭氧投加量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BAC工艺预臭氧投加量优化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江玲 陆少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通过设计规模为5~15 m3.h-1的中试装置对O3-BAC工艺给水处理时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为0.5 mg.L-1时,沉淀池出水浊度为0.68 NTU,助凝效果最强,对比零投加量时,浊度去除绝对值为0.34 NTU;藻类灭活率为77.7... 通过设计规模为5~15 m3.h-1的中试装置对O3-BAC工艺给水处理时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为0.5 mg.L-1时,沉淀池出水浊度为0.68 NTU,助凝效果最强,对比零投加量时,浊度去除绝对值为0.34 NTU;藻类灭活率为77.77%,细菌的灭菌率为84.1%,总大肠杆菌群的灭菌率为98.9%,灭藻灭菌综合效果最好。同时预臭氧对UV254、CODMn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略有上升趋势。综合分析,针对Ⅱ~Ⅲ类水源,建议O3-BAC工艺给水处理预臭氧量最佳投加量为0.5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BAC 臭氧投加量优化 助凝 灭藻灭菌 UV254 COD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延瑞 毛雯雯 +2 位作者 吴青 孙剑辉 崔凤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5-240,共6页
试验对比了经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在水的体积不同臭氧预氧化条件相同时的COD去除效果。实验用水体积分别为0.4 L,3 L,4 L,5 L,12 L,在流量相同、臭氧氧化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臭氧预氧化实验... 试验对比了经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在水的体积不同臭氧预氧化条件相同时的COD去除效果。实验用水体积分别为0.4 L,3 L,4 L,5 L,12 L,在流量相同、臭氧氧化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臭氧预氧化实验,对比了不同氧化时间和最佳臭氧投加量的关系。以12 L水为例,采用六组平行O3-SBR联用装置,对比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COD去除率。结果表明:在COD去除率的拐点处,臭氧投加量为0.19 mgO3/mgCOD时臭氧的氧化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的协同效应最佳。试验证明,对臭氧预氧化后COD去除率拐点处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臭氧预氧化 可生化性 臭氧-生物联用工艺 臭氧最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臭氧剂量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展 吉红军 +1 位作者 余冉 朱光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97-2707,共11页
依托江苏某自来水厂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BAC深度处理示范工程,在浑浊度、TOC、CODMn、UV254等常规评价指标监测基础上,重点探讨不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各处理单元对总三卤甲烷生成势(TTHMFP)与总卤乙酸生成势(THAAFP)各类消毒副产物生成... 依托江苏某自来水厂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BAC深度处理示范工程,在浑浊度、TOC、CODMn、UV254等常规评价指标监测基础上,重点探讨不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各处理单元对总三卤甲烷生成势(TTHMFP)与总卤乙酸生成势(THAAFP)各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物质的去除规律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预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 mg·L-1,后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8 mg·L-1时,预臭氧和臭氧-BAC深度处理单元对THMFP的去除以三氯甲烷生成势(TCMFP)为主,其去除量分别占TTHMFP去除量的86.8%和60.2%,对HAAFP的去除在预臭氧单元以三氯乙酸生成势(TCAAFP)为主,占THAAFP去除量的77.2%,在O3-BAC深度处理单元以氯代卤乙酸生成势(Cl-HAAFP)为主,占THAAFP去除量的70.2%。深度处理工艺不同工艺段在最佳臭氧投加剂量下对TTHMFP及T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1.9%及63.2%,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总去除率达82.49%,说明该优化的深度处理工艺能够较有效地去除DBPFP,保障出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臭氧 臭氧-生物活性炭 臭氧投加量 消毒副产物生成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服役BAC滤池的有机物去除效能与运行优化
5
作者 张可佳 赖浩林 +3 位作者 岑程 周沛璇 张孝洪 傅舟跃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生物活性炭(BAC)滤池长期服役存在有机物去除效能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为了探究长期服役BAC滤池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并提出针对性的运行优化方案,选取了Z市LC水厂服役12 a的BAC滤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 生物活性炭(BAC)滤池长期服役存在有机物去除效能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为了探究长期服役BAC滤池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并提出针对性的运行优化方案,选取了Z市LC水厂服役12 a的BAC滤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效果对其运行性能进行分析,并从臭氧(Ozone,O_(3))投加量和反冲洗方式等角度探究优化方案。结果表明:LC水厂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波动,失效的风险较高。生物降解是长期服役BAC滤池去除有机物的主要机制,其贡献率为67%,而吸附作用的贡献率仅为33%;当O_(3)投加量为0.36~0.52 mg O_(3)/mg TOC时,LC水厂BAC滤池的运行性能较优,过低、过高的O_(3)投加量均不利于长期服役BAC滤池运行性能的提高;LC水厂表层和中上层BAC在反冲洗前均存在出水TOC升高的现象,使用含0.5 mg/L有效氯的水进行反冲洗有助于改善长期服役BAC滤池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滤池 长期服役 有机物 去除效能 总有机碳 臭氧投加量 反冲洗方式 运行性能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循环水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管崇武 张宇雷 +2 位作者 宋红桥 张海耿 王健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6期14-18,共5页
为了探讨臭氧对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作用机理,开展3种不同臭氧投加量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作用影响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氧优先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其次为亚硝酸盐,然... 为了探讨臭氧对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作用机理,开展3种不同臭氧投加量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作用影响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氧优先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其次为亚硝酸盐,然后才是氧化氨氮;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是选择性的,优先降低UV_(254)和水色,对于COD和DOC处理效果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养殖水的可生化性; 15 mg/L的臭氧投加量可取得较经济适宜的净化效果,对于UV_(254)、亚硝酸盐、水色、COD分别可降低73. 86%、92. 35%、37. 52%和16. 43%,并将DOC/UV_(254)比值升高到448. 86 (cm·mg)/L,显著提高养殖水的可生化性。研究表明:臭氧氧化技术在养殖水体净化处理中发挥了良好作用,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对于提高净化处理效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有机物 净化去除 臭氧投加量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运行中产生溴酸盐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芳蕾 张冬 吕锡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9-2305,共7页
为合理评估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提出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降低溴酸盐超标风险的方案.进行了小试与中试试验,系统地从原水水质和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水质因素、初始溴离子浓度和臭氧氧化条件等对溴酸盐生成... 为合理评估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提出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降低溴酸盐超标风险的方案.进行了小试与中试试验,系统地从原水水质和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水质因素、初始溴离子浓度和臭氧氧化条件等对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同时分析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高初始溴离子浓度水平和臭氧接触程度(Ct值)促使更多BrOx-生成.在相同Ct值条件下,升高臭氧投加浓度可使溴酸盐生成量增高200%左右.以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夹江下游原水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不会产生溴酸盐超标风险.生物活性炭(BAC)对于溴酸盐去除效果并不明显.运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时,工艺中应着重注意控制溴酸盐在臭氧化过程中的生成而非依靠后续生物活性炭将其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BAC) 溴酸盐 臭氧投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亚热带地区原水中试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陆少鸣 毛卫兵 叶恒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研究针对南方亚热带地区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下的砂滤出水,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经过一个水文年(1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后臭氧投加量(1.0~3.0mg/L)下,随着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后臭氧接触塔及炭滤池对... 本研究针对南方亚热带地区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下的砂滤出水,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经过一个水文年(1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后臭氧投加量(1.0~3.0mg/L)下,随着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后臭氧接触塔及炭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总体上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后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后水浊度、炭滤池对锰的去除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后臭氧投加量为1.8~2.0mg/L时,各项水质指标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已无需增大投药量;系统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运行对可以生物降解的CODMn与氨氮的去除率未出现下降趋势,表明本工艺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臭氧氧化 臭氧投加量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中置臭氧活性炭和曝气活性炭工艺处理北江原水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洁 陆少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比了常规臭氧活性炭、中置臭氧活性炭、曝气活性炭滤池3种不同的工艺对北江顺德水道II~III类水质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曝气活性炭滤池采用0.2的气水体积比对CODMn的去除效果比常规、中置活性炭的处理效果要好,去除率达45.95%;中置... 对比了常规臭氧活性炭、中置臭氧活性炭、曝气活性炭滤池3种不同的工艺对北江顺德水道II~III类水质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曝气活性炭滤池采用0.2的气水体积比对CODMn的去除效果比常规、中置活性炭的处理效果要好,去除率达45.95%;中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UV254、TOC的去除效果最好,0.5 mg.L-1时去除率分别达66.36%、38.99%;曝气活性炭滤池对于高含量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中置臭氧活性炭滤池,0.4的气水体积比时氨氮去除率达99.43%,出水达到GB 5749-2006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活性炭 臭氧投加量 中置臭氧活性炭 曝气活性炭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神经网络在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中的应用
10
作者 段蕾 李伟光 +2 位作者 吕炳南 丁驰 韩宏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7,共3页
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具有非线性和非精确性的特征,为了精确拟合该系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本文建立了基于BP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定量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给定工艺参数条件下精确预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拟合优度达到0.95... 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具有非线性和非精确性的特征,为了精确拟合该系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本文建立了基于BP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定量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给定工艺参数条件下精确预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拟合优度达到0.95106,实现了系统的有效预测、增强其可控性;并分析了臭氧投加量与CODMn去除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创见地提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最优臭氧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中,在保证最低去除率为40%的前提下,温度低于10℃、介于10~23℃以及高于23℃时,臭氧投加量宜分别采用1、2.5~3、0.5~1mg/L,从而使臭氧投加量动态化,有效降低生产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糊 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 温度 通水倍数 最优臭氧投加量 COD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处理煤制气废水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卓 袁骋 +3 位作者 程延峰 宋军丽 张潇源 黄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86,共5页
构建了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小试反应器,通过连续流实验进行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100 mg/L,COD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54.4%和71.1%,出水BOD_5/COD> 0.3,TMP增长缓慢,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反应器HRT的... 构建了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小试反应器,通过连续流实验进行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100 mg/L,COD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54.4%和71.1%,出水BOD_5/COD> 0.3,TMP增长缓慢,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反应器HRT的优选时间为40~60 min,延长HRT对COD去除率的提高不显著。曝空气后,COD去除率无明显变化,TMP稍降低但不显著。与pH分别为5和10相比,pH=8时系统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7.1和20.1个百分点;UV_(254)去除率分别提高提高20.4和6.7个百分点。NaHCO3(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对照实验证明,系统对COD的去除,除膜过滤(23.5%)和臭氧分子氧化作用外,羟基自由基反应(17.8%~31.9%)也是主要贡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气废水 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过滤 深度处理 臭氧投加量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深度处理校园污水运行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晓玮 张磊 +2 位作者 刘春 张静 陈晓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9-793,共5页
采用臭氧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OABR)对实际校园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对MOABR运行性能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并与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OABR工艺中,臭氧微气泡曝气处理... 采用臭氧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OABR)对实际校园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对MOABR运行性能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并与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OABR工艺中,臭氧微气泡曝气处理效果优于空气微气泡曝气,臭氧投加量对MOABR运行性能有明显影响。在臭氧投加量与进水COD比值(O/C)为0.007 1时,MOABR运行性能最优,COD去除率及去除负荷分别为61.7%、2.25kg/(m^3·d),氨氮去除率及去除负荷分别为17.4%、0.32kg/(m^3·d),臭氧投加量过高对生物膜活性有抑制作用。MOABR处理能力显著高于BAF,在最优臭氧投加量条件下(O/C为0.007 1),MOABR平均COD去除负荷为BAF的2.5倍,平均氨氮去除负荷为BAF的1.7倍。MOABR中微气泡臭氧氧化的作用为改善废水可生化性,COD的去除仍主要依靠生物降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微气泡 生物膜反应器 臭氧投加量 运行性能 生物膜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秉心 俞永正 +1 位作者 袁存和 瞿美岐 《渔业现代化》 2000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处理 臭氧 强氧化剂 臭氧投加量 臭氧接触装置 水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