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氧化结合硫代硫酸钠溶液喷淋同时脱硫脱硝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业 徐超群 +4 位作者 朱燕群 林法伟 马强 王智化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41-2047,共7页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 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_2协同脱除:在O_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 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_2协同脱除:在O_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O_x脱除效率,烟气中SO2的存在会促进NOx的脱除,当SO2浓度为1030mg·m^(-3)、2.0%Na_2S_2O_3溶液作为喷淋液时可实现较高的SO_2脱除效率,同时NO_x脱除效率可达70%以上;喷淋液p H在2.5~9范围内变化时提高浆液p H有利于NOx的脱除,当p H=9时脱硝效率可达75%。180 min连续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可有效促进NOx的脱除,并实现SO2较高的脱除效率,同时可实现系统同时脱硫脱硝连续稳定运行,喷淋吸收后烟气中NO_x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O^-_2,该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污染 烟道气 同时脱硫脱硝 硫代硫酸钠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开放体系中调控臭氧浓度装置平台(O3-FACE)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昊冶 刘钢 +2 位作者 韩勇 朱建国 小林和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3-841,共9页
本研究研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稻麦轮作的O3-FACE平台系统。平台主要由O3供应系统、O3释放系统以及平台监控系统3大部分组成;FACE圈O3目标浓度设定值为高于对照圈O3浓度50%;系统根据风向、风速、FACE圈内中心点O3浓度值等因素控制布气。... 本研究研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稻麦轮作的O3-FACE平台系统。平台主要由O3供应系统、O3释放系统以及平台监控系统3大部分组成;FACE圈O3目标浓度设定值为高于对照圈O3浓度50%;系统根据风向、风速、FACE圈内中心点O3浓度值等因素控制布气。平台运行3年以来,85%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15%之内;90%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FACE圈内O3浓度分布基本随风向由边向中心逐步降低,作物生长季内圈内O3浓度分布与控制中心点的O3浓度相比,变幅小于±10%。在低风速条件下(风速<0.3 m/s),80%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开放体系 FACE 农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和多硫化物混合浸金体系制备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军 兰新哲 张秋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对用硫粉和氢氧化钠制备硫代硫酸钠和多硫化钠混合浸金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实验,该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搅拌速度200r/min、反应时间30~40min、温度353K、NaOH与S摩尔比1.5、氧气压力1.1MPa。该条件下得到的混合溶液中,S2O3^2... 对用硫粉和氢氧化钠制备硫代硫酸钠和多硫化钠混合浸金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实验,该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搅拌速度200r/min、反应时间30~40min、温度353K、NaOH与S摩尔比1.5、氧气压力1.1MPa。该条件下得到的混合溶液中,S2O3^2-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钠 多硫化钠 浸金体系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中铜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项朋志 刘琼 黄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14-16,42,共4页
采用方波伏安法(SWV)和Tafel曲线研究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中硫代硫酸钠、氨、铜离子、Cu(NH_3)_4^(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代硫酸钠浓度的增加,铜离子还原峰电流先增大后减小,当硫代硫酸钠浓度为0.10mol·L^(-1)时,铜离子还原峰... 采用方波伏安法(SWV)和Tafel曲线研究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中硫代硫酸钠、氨、铜离子、Cu(NH_3)_4^(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代硫酸钠浓度的增加,铜离子还原峰电流先增大后减小,当硫代硫酸钠浓度为0.10mol·L^(-1)时,铜离子还原峰电流最大;氨浓度为0.3 mol·L^(-1)时有利于金的浸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铜离子浓度对金的浸出有利;当Cu(NH_3)_4^(2+)浓度为1.25mmol·L^(-1)时,硫代硫酸钠还原峰电流趋于稳定,表明铜与氨络合后形成的Cu(NH_3)_4^(2+)对硫代硫酸钠还原峰电流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钠 浸金体系 方波伏安法 Tafel曲线 还原峰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臭氧标准的传递与溯源体系概述
5
作者 丁黄达 杨倩 邹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前,我国的臭氧标准与传递体系尚未健全,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已建立了完整的臭氧传递与溯源体系。该文针对中国环境空气臭氧量值传递体系的建设,总结了美国环境空气臭氧标准传递与溯源体系及其相关的技术规范体系,明确了臭氧标... 目前,我国的臭氧标准与传递体系尚未健全,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已建立了完整的臭氧传递与溯源体系。该文针对中国环境空气臭氧量值传递体系的建设,总结了美国环境空气臭氧标准传递与溯源体系及其相关的技术规范体系,明确了臭氧标准的传递与溯源是臭氧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前提,以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标准 传递 溯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香椿贮藏期间非酶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少华 张慧杰 +3 位作者 王细燕 纪海鹏 罗红霞 董成虎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6期15-20,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臭氧处理下香椿低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呼吸强度、超... 研究了不同浓度臭氧处理下香椿低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呼吸强度、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可溶性蛋白、VC、谷胱甘肽、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臭氧浓度为8.56 mg/m^(3)处理组的香椿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组。但当臭氧浓度达到12.84 mg/m^(3)时,对香椿造成了损伤并加速其衰老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香椿 贮藏 抗氧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Fe_3O_4@SiO_2@KCC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牛建瑞 李文亚 +4 位作者 李宗泽 刘艳芳 孙雪聪 谢欢欢 李再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360,共7页
采用微乳法及浸渍法合成负载型铜锰单分散核壳磁性纤维状纳米催化剂(Cu-Mn/Fe_3O_4@SiO_2@KCC),利用XRD、TEM、BET、VSM等手段对其表征;并通过构建类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100 mg·L^(-1))的研究,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微乳法及浸渍法合成负载型铜锰单分散核壳磁性纤维状纳米催化剂(Cu-Mn/Fe_3O_4@SiO_2@KCC),利用XRD、TEM、BET、VSM等手段对其表征;并通过构建类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100 mg·L^(-1))的研究,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臭氧通入量13.92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40 mg·L^(-1)和pH=9时,对苯二甲酸去除率高达90.97%,TOC去除率可达30%。五次循环试验后对苯二甲酸降解率仍稳定在8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Cu-Mn/Fe3O4@SiO2@KCC 纳米催化剂 类均相体系 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Ca(OH)_2体系处理苯酚废水 被引量:2
8
作者 程雯 全学军 +3 位作者 赵清华 李瑞恒 吴俊 杨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研究了苯酚在新型臭氧氧化体系O_3-Ca(OH)_2体系中的降解与矿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及TOC的去除率都随着Ca(OH)_2用量(小于2 g/L)、进气臭氧质量浓度(小于75 mg/L)、进气流量(小于3.0 L/min)的增大以及初始苯酚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加... 研究了苯酚在新型臭氧氧化体系O_3-Ca(OH)_2体系中的降解与矿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及TOC的去除率都随着Ca(OH)_2用量(小于2 g/L)、进气臭氧质量浓度(小于75 mg/L)、进气流量(小于3.0 L/min)的增大以及初始苯酚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但受反应压力和液相温度的影响较小;当Ca(OH)_2用量大于3 g/L时,苯酚和TOC的去除率在30 min和55 min时分别达到了100%左右;Ca^(2+)的存在实现了羟基自由基清除剂CO_3^(2-)的实时分离去除,从而强化了臭氧氧化过程中苯酚的降解与矿化。这表明,O_3-Ca(OH)_2体系是一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臭氧氧化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Ca(OH)2体系 苯酚 臭氧氧化 降解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Ce/γ-Al2O3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布洛芬废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贾秀秀 何壮 +4 位作者 丁鹏佳 朱津玉 潘子欣 李再兴 牛建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128,共5页
以γ-氧化铝(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Ce/γ-Al2O3催化剂,构建臭氧-Cu-Mn-Ce/γ-Al2O3催化臭氧化降解体系。在不同条件下,考察Cu-Mn-Ce/γ-Al2O3对布洛芬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 以γ-氧化铝(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Ce/γ-Al2O3催化剂,构建臭氧-Cu-Mn-Ce/γ-Al2O3催化臭氧化降解体系。在不同条件下,考察Cu-Mn-Ce/γ-Al2O3对布洛芬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初始溶液p H=7、臭氧投加量为30 mg/min、Cu-Mn-Ce负载量为20%及催化剂质量为0.45 g的条件下,布洛芬废水中TOC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0.96%;Cu-Mn-Ce/γ-Al2O3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废水中TOC的去除率从80.96%降低至75.31%,表明该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Ce/γ-Al2O3催化剂 布洛芬废水 非均相体系 催化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Ce/HTS-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化降解布洛芬废水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秀秀 何壮 +3 位作者 丁鹏佳 朱津玉 潘子欣 牛建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678-668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以钛硅分子筛(HTS-1)作载体,制备Cu-Mn-Ce/HTS-1负载型催化剂。构建臭氧-Cu-Mn-Ce/HTS-1催化臭氧化降解体系,考察对象为布洛芬模拟废水,在不同催化性能条件下用Cu-Mn-Ce/HTS-1对布洛芬废水进行处理以探究不同条件对处理效... 采用共沉淀法,以钛硅分子筛(HTS-1)作载体,制备Cu-Mn-Ce/HTS-1负载型催化剂。构建臭氧-Cu-Mn-Ce/HTS-1催化臭氧化降解体系,考察对象为布洛芬模拟废水,在不同催化性能条件下用Cu-Mn-Ce/HTS-1对布洛芬废水进行处理以探究不同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TEM和BET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反应初始溶液pH=7、臭氧投加量为30 mg/min、Cu-Mn-Ce负载量为20%及催化剂投加量为0.75 g的条件下,布洛芬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4%。Cu-Mn-Ce/HTS-1催化剂重复利用实验表明经使用3次后,废水中TOC的去除率仍然能达到79.1%,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Ce/HTS-1催化剂 布洛芬 非均相体系 催化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SO4、Na2S2O3和NaSCN水盐体系313.15K相平衡
11
作者 程锦 吴诗勇 +1 位作者 吴幼青 黄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水盐体系Na_2SO_4-Na_2S_2O_3-H_2O、Na_2S_2O_3-NaSCNH_2O及Na_2SO_4-NaSCN-H_2O在313.15K时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确定相平衡时的固相,绘制了三元体系相图。3种体系在313.15K时均无复盐或固... 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水盐体系Na_2SO_4-Na_2S_2O_3-H_2O、Na_2S_2O_3-NaSCNH_2O及Na_2SO_4-NaSCN-H_2O在313.15K时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确定相平衡时的固相,绘制了三元体系相图。3种体系在313.15K时均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属于简单共饱和体系。对应相图中均包含1个共饱和点、2个单盐结晶区和2条单变量曲线。在三元体系中,Na_2SO_4-Na_2S_2O_3-H_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O_4和Na_2S_2O_3·5H_2O;Na_2S_2O_3-NaSCN-H_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_2O_3·5H_2O和NaSCN;Na_2SO_4-NaSCN-H_2O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O_4和NaSCN。结果表明,Na_2S_2O_3和NaSCN对Na_2SO_4有较强的盐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相图 水盐体系 硫酸钠 硫代硫酸钠 硫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污染协同防控理论框架初探 被引量:71
12
作者 姜华 高健 +2 位作者 李红 储王辉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可喜成绩,PM_(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地区臭氧(O_(3))污染问题凸显,说明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PM_(2.5)与O_(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可喜成绩,PM_(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地区臭氧(O_(3))污染问题凸显,说明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PM_(2.5)与O_(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协同控制是我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焦点,也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PM_(2.5)和O_(3)协同控制进展的梳理,总结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的现状与挑战,从协同防控目标、核心协同任务、重点支撑保障等角度提出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PM_(2.5)与O_(3)协同控制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坚持科学精准治气;②坚持综合系统治气;③坚持严格依法治气;④坚持多维协同治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臭氧(O_(3)) 复合污染 协同治理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环境法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善晨 吴志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70-73,共4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大量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国际公约、区域协定和双边条约等国际法律制度的涌现,国际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国际法律学科应运而生了.虽然,目前有关国际环境法的学科地位、体系、法律关系主客体等理...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大量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国际公约、区域协定和双边条约等国际法律制度的涌现,国际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国际法律学科应运而生了.虽然,目前有关国际环境法的学科地位、体系、法律关系主客体等理论问题还有不同见解,但是,它在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却是其它国际法部门所无法代替的.本文结合国际环境法在国际实践中的表现和特点,对它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做一些粗浅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关系 国际法律制度 法律规范 全球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保护 蒙特利尔议定书 国际私法 消耗臭氧层物质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人类环境生态平衡预防地球一代文明毁灭
14
作者 凌志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8年第3期11-14,共4页
引言本文不是法国诺查丹玛斯的悲观预言,不是西方人担忧“1997年7之月上,恐怖的大王从天而降”,但也不是世界大同,人类欢天喜地的憧憬,而是以科学辩证思维,参与中国《易经》原理对当前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向人类敲起一句... 引言本文不是法国诺查丹玛斯的悲观预言,不是西方人担忧“1997年7之月上,恐怖的大王从天而降”,但也不是世界大同,人类欢天喜地的憧憬,而是以科学辩证思维,参与中国《易经》原理对当前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向人类敲起一句响亮的警钟:地球生命确实存在毁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环境生态 生态系统 地球生命 臭氧 生物圈 生态平衡系统 人类文明 生命体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