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优阻抗选取的机器人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
1
作者 杨丽红 汪泽锴 +2 位作者 孙太任 胡玥 杨建涛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阻抗选择的机器人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策略,以提高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性能.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阻抗复合学习估计方法,保证阻抗参数估计值约束在预定的集合内,通过初始激励保证了估计误差的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阻抗选择的机器人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策略,以提高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性能.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阻抗复合学习估计方法,保证阻抗参数估计值约束在预定的集合内,通过初始激励保证了估计误差的指数收敛性;2)基于估计的环境阻抗,设计机器人期望的最优刚度和阻尼,实现交互力和轨迹跟踪误差的最优协调;3)设计了一种基于时滞估计的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器,使机器人能够以规定的性能跟踪导纳轨迹.在自适应鲁棒控制器中,采用饱和函数来代替传统的滑模控制,极大地缓解了可能出现的抖振问题.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本文环境阻抗估计方法和自适应鲁棒导纳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控制 导纳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优阻抗 时滞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近工频振荡的自适应阻尼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晰 翟文辉 +3 位作者 田晓煜 亢朋朋 宋朋飞 谢小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53,共11页
风电并网系统在部分线路由于故障、检修等因素退出时,存在有功出力骤变诱发近工频耦合振荡的风险,且不同线路退出后,拓扑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振荡频率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控制的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中国某... 风电并网系统在部分线路由于故障、检修等因素退出时,存在有功出力骤变诱发近工频耦合振荡的风险,且不同线路退出后,拓扑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振荡频率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控制的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中国某实际风电场的近工频振荡现象,归纳发生振荡的风险场景;然后,阐述自适应阻尼控制的“即测-即辨-即控”结构,包含基于二阶RLC电路等效的振荡特征辨识方法、全工况阻尼控制参数优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自适应控制对目标系统振荡模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多样化场景中近工频振荡的快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阻尼控制 近工频振荡 宽频振荡 振荡抑制 风电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短路比的并网逆变器混合阻尼自适应谐振抑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晓寰 陈锡恒 +1 位作者 闵帆 赵晓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5-595,共11页
新能源发电因其间歇性、随机性等特点,在大规模并网时会导致电网强度产生较大波动,进而对并网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建立LCL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系统阻抗模型,深入分析电网强度动态变化对逆变器输出等效阻... 新能源发电因其间歇性、随机性等特点,在大规模并网时会导致电网强度产生较大波动,进而对并网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建立LCL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系统阻抗模型,深入分析电网强度动态变化对逆变器输出等效阻抗的影响,并揭示了这一变化如何导致谐振频率的迁移现象。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提出一种计及短路比的混合阻尼自适应谐振抑制方法。该方法依据发电系统的短路比实时数值,动态调整加权控制系数,自适应地响应系统谐振频率迁移,有效抑制谐振,确保不同电网强度下的并网电流稳定。这一方法不仅能在电网强度宽范围变化时有效工作,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该文所提的谐振抑制方法在高渗透新能源并网系统中展现出更优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抑制 混合阻尼 高渗透率 自适应控制 谐振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船舶岸电并网自适应控制
4
作者 徐合力 吴启洋 高岚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126,共9页
为提高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船舶岸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引入惯量和阻尼自适应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出惯量和阻尼对频率的影响,然后根据有功功率和角频率的暂态过程,列举出系统在非稳态... 为提高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船舶岸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引入惯量和阻尼自适应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出惯量和阻尼对频率的影响,然后根据有功功率和角频率的暂态过程,列举出系统在非稳态不同阶段下惯量和阻尼的需求,以此设计一种使惯量和阻尼能随负载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式,从而有效抑制岸电频率波动。仿真试验表明:与惯量和阻尼为定值的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相比,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控制对岸电频率的调节有着更小的超调量、更短的调节时间和更优的调节精度,能有效改善系统的调频特性;且可以提高从岸电向船电转移有功功率的平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岸电 自适应虚拟同步发电机 惯量和阻尼 并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5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阻尼比模型及工业机器人导纳控制
6
作者 党选举 牛嘉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9-384,共6页
在工业机器人打磨过程中,环境刚度随未知环境的变化,将对力控制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环境刚度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阻尼比模型的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在导纳控制设计中,根据力误差与系统阻尼比之间的机理关系,设计激... 在工业机器人打磨过程中,环境刚度随未知环境的变化,将对力控制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环境刚度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阻尼比模型的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在导纳控制设计中,根据力误差与系统阻尼比之间的机理关系,设计激励函数,构造神经网络阻尼比模型;通过该模型使阻尼比在线调整,适应末端环境的刚度变化,实现力到位置自适应转换的导纳控制。与常规导纳控制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控制策略力误差更小,响应速度更快,能适应变刚度的未知打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环境 导纳控制 神经网络阻尼比模型 自适应控制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量阻尼自适应虚拟直流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正男 张新慧 +2 位作者 彭克 高震 程梦竹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直流微网无需考虑频率、相位等因素,拓扑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但基于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口的直流微网惯性较低,严重时会影响微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扰动时电压波动各阶段系统对惯性的需求,以及惯量阻尼参数对系... 直流微网无需考虑频率、相位等因素,拓扑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但基于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口的直流微网惯性较低,严重时会影响微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扰动时电压波动各阶段系统对惯性的需求,以及惯量阻尼参数对系统惯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附加动态调节系数的惯量阻尼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电压变化率与电压偏差灵活调节系统惯性,减小功率波动对母线电压的影响。建立了系统小信号模型,利用阻抗比判据分析了惯量阻尼参数的小信号稳定性。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了直流微网仿真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虚拟直流发电机 阻抗比 自适应控制策略 惯量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狄依容 甄永赞 胡永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3-612,共10页
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理论设计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q轴阻尼联合控制方法,并给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次,将该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与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 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理论设计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q轴阻尼联合控制方法,并给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次,将该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与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方法相结合,得到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策略。最后,基于IEEE 39节点改造模型,验证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多机等值模型算例表明,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对多机风电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可显著提升次同步振荡控制性能,对工况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弥补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 阻尼控制 次同步振荡 双馈风电场 自适应增强阻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阻尼惯量自适应控制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卢盛阳 朱钰 +3 位作者 陈涛 王同 王宁 吴蒙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针对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存在暂态调节时间长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阻尼惯量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分析系统受扰动后功角特性,提出阻尼惯量自适应控制策略;然后,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选择控制策略初始... 针对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存在暂态调节时间长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阻尼惯量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分析系统受扰动后功角特性,提出阻尼惯量自适应控制策略;然后,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选择控制策略初始值,给出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及具体范围;最后,通过与现有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惯量及阻尼下对系统影响并验证控制策略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虚拟惯量 阻尼系数 自适应控制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系统自适应惯性和阻尼模拟的自同步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守其 李卓易 +2 位作者 李国庆 辛业春 王丽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67-3074,I0118,共9页
为了解决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低惯量特性引起的频率稳定问题,从挖掘电网输电环节调控潜力的视角出发,定量地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能量及其主动支撑系统惯量的可行性,提出了计及电容能量裕度的受端换流站自同步控制策略,在实现无锁... 为了解决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低惯量特性引起的频率稳定问题,从挖掘电网输电环节调控潜力的视角出发,定量地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能量及其主动支撑系统惯量的可行性,提出了计及电容能量裕度的受端换流站自同步控制策略,在实现无锁相环自同步的同时主动支撑受端电网惯量。在此基础上,考虑直流电压安全约束对电容能量裕度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柔性直流系统自适应惯性和阻尼模拟的自同步解耦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方法,通过自适应调节子模块投入数量与转动惯量,进一步利用电容能量裕度提升其惯量支撑能力;引入阻尼控制环节,实现频率偏差调节同时提升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实时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自同步控制 频率响应 惯性与阻尼模拟 自适应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摩擦阻尼器转子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振动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明宏 祝长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4-2123,共10页
针对采用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虚拟参考反馈整定技术优化初参数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策略。利用二维干摩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设计了与系统响应特... 针对采用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虚拟参考反馈整定技术优化初参数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策略。利用二维干摩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设计了与系统响应特性相匹配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采用紧格式的动态线性化模型设计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针对算法初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参考反馈整定的控制器初参数选取方法,讨论了离线数据生成参数的选取规则。为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以一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双盘柔性转子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仅通过对干摩擦阻尼器进行一次参数离线整定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转子系统在过临界转速区的振动;在稳态转速下,控制策略可以仅在振动过大时才产生作用,使转子系统的振动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转子系统 干摩擦阻尼 虚拟参考反馈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脉冲功率负载Buck变换器自适应阻尼比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周宏 黄文焘 +3 位作者 邰能灵 庞路 李智鹃 杨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246-5257,I0019,共13页
针对脉冲功率负载的周期性功率突变造成接口变换器输出电压瞬时跌落和持续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Buck变换器的自适应阻尼比控制方法,使得输出电压的响应性能能够直接通过阻尼比实现精确调节,不依赖于控制参数,且对输入电压扰动具有抑制作... 针对脉冲功率负载的周期性功率突变造成接口变换器输出电压瞬时跌落和持续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Buck变换器的自适应阻尼比控制方法,使得输出电压的响应性能能够直接通过阻尼比实现精确调节,不依赖于控制参数,且对输入电压扰动具有抑制作用。该方法通过引入类电压环消除了时变的输入和占空比的非线性饱和,建立输出电压与其参考值的单输入单输出二阶系统,将不确定负载扰动的控制问题转化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控制问题。此外,在不影响电压调节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附加占空比调节实现并联变换器供电结构的均流控制。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功率负载的不同暂态过程,并联变换器均能够实现快速平滑的电压调节和输出电流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脉冲功率负载 自适应阻尼控制 电压调节 电流均衡 舰船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的VSG虚拟惯量和动态阻尼补偿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子星 赵晋斌 +2 位作者 曾志伟 毛玲 张永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可以使并网逆变器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外特性。VSG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但现有的控制策略在参数调节过程中存在灵活性不足的缺点,不能有效解决系统...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可以使并网逆变器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外特性。VSG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但现有的控制策略在参数调节过程中存在灵活性不足的缺点,不能有效解决系统暂态稳定性和暂态恢复时间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动态调节阻尼补偿量的概念。将阻尼系数和阻尼补偿量共同作为系统的等效阻尼系数,设计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的VSG虚拟惯量和动态阻尼补偿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了参数之间的解耦,使系统的阻尼随着系统频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建立VSG数学模型,确定了参数的具体取值范围。最后,在仿真平台上搭建VSG系统,分别在出力波动和低压穿越两种工况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相较于传统RBF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虚拟惯量 动态阻尼补偿 RBF神经网络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自适应的减震阻尼器试验台加载位移跟踪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钰琦 刘凯磊 +2 位作者 强红宾 康绍鹏 陈茂泽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减震阻尼器是用于建筑、桥梁、风电、管道等领域减震的核心零部件,减震阻尼器试验台是测试减震阻尼器动/静态特性的试验装置。针对减震阻尼器试验台在位移加载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建立试验台液压伺服位移控制系统... 减震阻尼器是用于建筑、桥梁、风电、管道等领域减震的核心零部件,减震阻尼器试验台是测试减震阻尼器动/静态特性的试验装置。针对减震阻尼器试验台在位移加载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建立试验台液压伺服位移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验证控制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鲁棒自适应的位移跟踪控制方法。搭建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模型,对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搭建试验台并对比验证鲁棒自适应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跟踪误差较PID控制器减少了55%,响应速度提高了66.7%,较大程度提高了试验台加载系统的位移跟踪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阻尼 电液伺服系统 鲁棒自适应 位移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步态自适应助力控制研究
15
作者 涂细凯 王一举 +1 位作者 陆浩 李肖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2-306,312,共6页
目前下肢外骨骼的控制主要是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间断控制,破坏了步态的连续性,并且助力参数固定,无法自适应穿戴者的步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步态识别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延迟因子将人体步行时髋关节角度轨迹延迟... 目前下肢外骨骼的控制主要是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间断控制,破坏了步态的连续性,并且助力参数固定,无法自适应穿戴者的步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步态识别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延迟因子将人体步行时髋关节角度轨迹延迟比例输出,得到期望的助力力矩,并利用导纳控制实现力矩跟踪,然后借助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和穿戴者与外骨骼间传递的能量在线调节延迟因子,使外骨骼能够根据穿戴者的状态实现自适应助力。在人体步行助力实验中,模糊自适应控制在不同的步态速度下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并保持最优的助力效果。最后通过量化助力效果和自适应性能评价指标,证明了该方法在外骨骼系统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模糊自适应控制 导纳控制 步行助力 延迟输出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优化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
16
作者 冯云龙 希望·阿不都瓦依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77-5885,共9页
针对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抗扰能力差和动态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VSG的改进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VSG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惯量与阻尼系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针对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抗扰能力差和动态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VSG的改进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VSG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惯量与阻尼系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确定两参数取值范围并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对自适应策略中惯量和阻尼的初始值寻优。其次,分析系统受扰动后的角频率变化曲线,细化设计模糊规则。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单机VSG模型,将不同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指令功率和负载功率突变时,本文所提模糊自适应策略不仅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且抗扰动能力强。证明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麻雀搜索算法 虚拟惯量 阻尼系数 模糊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参数协同自适应方法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杰 程静 +1 位作者 王维庆 黄瓷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4-85,共12页
应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技术的光储系统在并网运行工况发生改变时,VSG输出功率和频率会发生较大波动。为了减缓功率-频率振荡,提出一种多参数协同自适应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波动。首先根据VS... 应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技术的光储系统在并网运行工况发生改变时,VSG输出功率和频率会发生较大波动。为了减缓功率-频率振荡,提出一种多参数协同自适应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波动。首先根据VSG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系统满足相角稳定裕度条件下虚拟惯量J和阻尼系数D的取值范围。其次考虑到有功下垂系数Kf会改变系统功率-频率特性的敏感程度,设计了包含J、D、Kf的三参数协同自适应变化函数,为实现阻尼系数在第二阶段缓慢减小和第四阶段进一步增大,引入了频率差值积分项。然后,为进一步验证此方法在系统受大扰动时的适用性,在小信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VSG暂态稳定性分析。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模型中针对不同工况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在大扰动还是小扰动工况,采用改进后的方法都能够很好地增强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小信号模型 虚拟惯量 阻尼系数 下垂系数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风-光-储并网系统自适应功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静 胡健雄 +1 位作者 王维庆 程筱鹏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8-885,共8页
风-光-储系统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并网时,其运行工况变化将引起系统功频波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VSG自适应惯量阻尼功频控制策略。首先,建立VSG的数学模型及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参数变化对... 风-光-储系统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并网时,其运行工况变化将引起系统功频波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VSG自适应惯量阻尼功频控制策略。首先,建立VSG的数学模型及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后,依据系统受扰时的功角曲线分析惯量阻尼的动态特性,设计了一种分段线性调整函数,并给出参数选取原则;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工况变化情况下,采用VSG自适应控制的风光储并网系统功频响应得到了改善,相比传统VSG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调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储 虚拟同步发电机 暂态性能 旋转惯量 阻尼系数 自适应控制 功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阻尼补偿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仁喜 黎洛琦 王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系统电感对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等效负阻尼效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阻尼补偿方法。首先,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通过dq变换和小信号分析建立系统的动态电磁方程和动态小信号模型。然后利用电磁转矩偏差分解出同步... 针对系统电感对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等效负阻尼效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阻尼补偿方法。首先,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通过dq变换和小信号分析建立系统的动态电磁方程和动态小信号模型。然后利用电磁转矩偏差分解出同步力矩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最后根据等效负阻尼的产生机制,在有功-频率调节器中加入以系统频率、虚拟阻抗为自适应控制变量的阻尼补偿模块,实现对虚拟同步发电机阻尼的自适应补偿。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并与基于传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及基于虚拟阻抗补偿方法等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文章所提出的自适应阻尼补偿方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快的响应速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等效负阻尼效应 自适应控制 阻尼补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晓强 陈龙 +2 位作者 汪少华 杨晓峰 徐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实际控制过程,建立了针对不同车辆运行状态的多个局部线性固定模型,同时引入一个能够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以提升系统控制精度。基于误差最小的模型切换控制策略在线选择最佳匹配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节最佳阻尼力,从而构成系统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大范围行驶工况下的控制品质,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幅达22.8%,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空气悬架 阻尼控制 多模型 自适应控制 实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