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S-2的自适应差额IEEE 802.11 PCF轮询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勇 杨士中 徐昌彪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39,96,共5页
在研究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标准点协调功能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机制不足的情况下,针对其中Round Robin轮询机制存在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自适应差额轮询调度算法解决方案,阐述了... 在研究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标准点协调功能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机制不足的情况下,针对其中Round Robin轮询机制存在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自适应差额轮询调度算法解决方案,阐述了算法的核心思想,介绍了调度机制的执行过程,并且通过修改PCF源代码,在网络模拟器NS-2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了脚本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差额IEEE 802.11 PCF轮询算法比传统的Round Robin算法在端到端延迟、系统吞吐量和包延迟等QoS服务性能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 点协调功能 自适应差额轮询 网络模拟器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N架构的网络故障检测与修复系统 被引量:7
2
作者 薛华威 王宝生 +1 位作者 邓文平 高先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44,共5页
在基于机器学习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中,检测结果只是基于概率或者历史信息的推断,难以应用于网络故障检测与自动修复系统。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故障检测方法,对已知故障自动下发安全策略进行阻断,对未知故障以... 在基于机器学习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中,检测结果只是基于概率或者历史信息的推断,难以应用于网络故障检测与自动修复系统。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故障检测方法,对已知故障自动下发安全策略进行阻断,对未知故障以告警形式通知网络管理员,同时设计一种自适应轮询算法,进一步减少系统开销并保证故障响应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轮询开销,有效抑制报文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产生式规则 状态收集 事件通知 自适应轮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IDS中一种改进的数据包捕获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蒋芃 李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2期3346-3349,3374,共5页
在大的网络流量环境和中断批处理的情况下,数据包捕获的丢包率出现了急剧地上升。如何降低数据包捕获的丢包率是高速IDS研究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包捕获方法,它将Libpcap整合到Linux内核中,并结合了基于NAPI的... 在大的网络流量环境和中断批处理的情况下,数据包捕获的丢包率出现了急剧地上升。如何降低数据包捕获的丢包率是高速IDS研究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包捕获方法,它将Libpcap整合到Linux内核中,并结合了基于NAPI的自适应轮询方法和Linux的内存映射机制,减少了中断与系统调用的开销。实验证明,在数据包长度较小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丢包率和CPU占用率,从而改善了包捕获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S包捕获 自适应轮询 共享内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MP和SNMP的网络设备监测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文斌 陈国顺 +1 位作者 牛刚 赵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2-1155,1160,共5页
为了提高网络设备在线故障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结合指挥控制系统自身特点和现有监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在线监测方法和基于OLS(最小二乘)的自适应周期轮询改进算法。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网络负载的基础... 为了提高网络设备在线故障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结合指挥控制系统自身特点和现有监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在线监测方法和基于OLS(最小二乘)的自适应周期轮询改进算法。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网络负载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超出阈值部分监测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综合监测方法对于提高指挥控制系统网络及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控制系统 因特网控制信息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在线监测 自适应周期轮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动态带宽分配模型
5
作者 路光 齐建文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7-172,共6页
针对传统IPACT算法造成USR较大的问题,构建了基于Agent的动态带宽分配模型,引入了议价博弈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讨价-还价的局部带宽分配算法,通过将队列中数据包按照用户等级、时延和数据包大小等3个因素进行议价后重新排序,改进了传... 针对传统IPACT算法造成USR较大的问题,构建了基于Agent的动态带宽分配模型,引入了议价博弈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讨价-还价的局部带宽分配算法,通过将队列中数据包按照用户等级、时延和数据包大小等3个因素进行议价后重新排序,改进了传统IPACT算法中数据包按顺序轮询的思路,较好地解决了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带宽分配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少USR,提高带宽的分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带宽分配 AGENT模型 业务类 周期自适应交叉轮询 博弈 未使用时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