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自适应框架的Web服务选择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玉倩 胡晓惠 杨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服务组合中,动态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参与组合的Web服务行为发生变化。为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框架的Web服务选择算法,用于获取公共服务注册处的信息,并将其记录在本地绑定库中,利用链接分析算法获得绑定库某一时刻高链接度的Web服务,实... 在服务组合中,动态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参与组合的Web服务行为发生变化。为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框架的Web服务选择算法,用于获取公共服务注册处的信息,并将其记录在本地绑定库中,利用链接分析算法获得绑定库某一时刻高链接度的Web服务,实现服务选择。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可在服务组合中动态选择高质量的Web服务,降低由服务质量变化造成的服务组合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 服务选择 服务组合 服务质量 链接分析 自适应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IP环境下基于代理过滤器的应用自适应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万俊伟 卢锡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0-575,共6页
自适应能力被普遍认为是移动应用成功的关键 .针对移动 IP环境提出一种应用自适应框架 .在该框架中 ,在移动主机和静态主机之间插入称为代理过滤器的中介 ,该中介能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对到移动主机的数据进行动态自适应过滤 .对该框架的... 自适应能力被普遍认为是移动应用成功的关键 .针对移动 IP环境提出一种应用自适应框架 .在该框架中 ,在移动主机和静态主机之间插入称为代理过滤器的中介 ,该中介能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对到移动主机的数据进行动态自适应过滤 .对该框架的原理和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IP 代理过滤器 移动网络 自适应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架构的软实时软件的自适应框架的研究
3
作者 包晓安 张娜 +1 位作者 桂宁 宋瑾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3,共6页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普适计算的发展,用户需求多样化,实时系统在动态运行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自适应框架通常无法处理资源竞争和系统更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自适应软件框架,为管理实时组件的互相依赖性和生命...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普适计算的发展,用户需求多样化,实时系统在动态运行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自适应框架通常无法处理资源竞争和系统更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自适应软件框架,为管理实时组件的互相依赖性和生命周期提供一种有效而统一的方法,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实时计算方面的支持;提出了一种实时组件的运行时服务以掌控全局,控制组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并能保持现有的实时组件承诺的需求,以应对运行时的变化。这一框架易于用约束描述语言进行扩展并集成其他约束解析政策。最后,本文通过一个模拟控制应用程序对本框架从适应性和性能两方面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系统 云计算 自适应框架 实时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识别的移动学习系统5R自适应框架 被引量:5
4
作者 QingTan Xiaokun Zhang +3 位作者 Kinshuk Rory McGreal 孙洪涛(编译) 石鹏峰(编译)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91-96,共6页
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位置识别功能开发创新性的移动应用系统,是众多研究者和商业应用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基于位置识别的移动学习系统5R自适应框架为实现自适应移动学习环境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和标准化结构。5R自适应框架能够根据学习者... 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位置识别功能开发创新性的移动应用系统,是众多研究者和商业应用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基于位置识别的移动学习系统5R自适应框架为实现自适应移动学习环境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和标准化结构。5R自适应框架能够根据学习者、位置、时间、移动设备等因素自动生成学习者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者与学习情境之间的交互。5R自适应框架的实施需要描述基于位置的学习内容并使之标签化,建立自适应约束条件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基于位置识别的地理课实地考察移动学习过程中,5R自适应框架能够很好地支持这一应用,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系统 5R 自适应框架 自适应学习 位置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Bandelet框架及其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龙奕 尹忠科 +1 位作者 王建英 李恒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1,78,共4页
在Bandelet变换中噪声影响了对图像实际几何方向的寻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Bandelet框架——根据图像去噪这一应用目标,重新修定建立四叉树结构和确定图像几何方向的若干规则,从而计算出较为精确的图像几何方向,并且实现了... 在Bandelet变换中噪声影响了对图像实际几何方向的寻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Bandelet框架——根据图像去噪这一应用目标,重新修定建立四叉树结构和确定图像几何方向的若干规则,从而计算出较为精确的图像几何方向,并且实现了基于自适应Bandelet框架的去噪算法。实验表明同传统的小波子带多阈值去噪法相比,该算法不仅提高了去噪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而且更好地保留了图像的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Bandelet框架 四叉树 几何方向 小波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QF:一种新的移动Ad-Hoc网络自适应QoS结构框架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尹雄 王豪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7-730,共4页
链路的时变特征及节点移动的无规则性是造成移动Ad Hoc网络QoS保障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一难题 ,本文在对INSIGNIA结构框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 ,通过增加动态资源调整、QoS路由及MAC层QoS保障等组件和机制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Qo... 链路的时变特征及节点移动的无规则性是造成移动Ad Hoc网络QoS保障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一难题 ,本文在对INSIGNIA结构框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 ,通过增加动态资源调整、QoS路由及MAC层QoS保障等组件和机制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QoS结构框架MAQF .此外 ,本文还涉及移动接入时的QoS保障问题 ,并对动态资源调整算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仿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QF 移动AD-HOC网络 自适应QoS结构框架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数控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框架研究
7
作者 冯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分布式数控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框架",该调度框架综合利用"数控系统任务优先级动态设定"和"数控系统任务的周期自适应调整"。在"数控系统任务的周期自适应调整"中采用动态设定数... 提出了一种"面向分布式数控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框架",该调度框架综合利用"数控系统任务优先级动态设定"和"数控系统任务的周期自适应调整"。在"数控系统任务的周期自适应调整"中采用动态设定数据信息流缓冲区的上溢、下溢警戒区,并且通过"时间系列"模型预测任务周期观测时间"t",能够很好地预防数据信息流的上溢和下溢,使系统在很短时间内收敛到稳定状态,有效地提高了数控系统的加工速度和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数控 自适应调度框架 信息流 时间系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适应-免疫优化框架下的红松籽物流集散中心选址
8
作者 颜德雯 孙术发 +2 位作者 李兴东 张伊淼 杨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10-121,共12页
【目的】红松籽是中国东北林区高价值林产品的典型代表,对区域农村经济和生态安全具有双重意义。然而,不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严重制约了其产业潜力。现有物流网络研究普遍忽视了林区特殊空间与环境特征,亟需面向林产品... 【目的】红松籽是中国东北林区高价值林产品的典型代表,对区域农村经济和生态安全具有双重意义。然而,不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严重制约了其产业潜力。现有物流网络研究普遍忽视了林区特殊空间与环境特征,亟需面向林产品复杂性的专属决策工具。为此,本研究基于空间自适应构建3阶段选址框架,旨在为红松籽物流系统提供兼顾生态约束与经济效率的落地方案。【方法】研究以伊春市红松主产区为样本,令模型随空间特征自我调整:先用GISBWM-WLC集成13项空间因子生成适宜图;再经布尔运算剔除禁建区,得到备选点。随后按红松几何中心布设供应点,并以凉水自然保护区产量推算各点供应量。最后将备选点、供应点、道路与需求一并输入MATLAB的IOA模块,求解选址问题,并输出GIS可视化方案。【结果】框架从180个备选点中筛出32个集散中心,形成“高适宜-沿路-入林”的空间格局:32个中心全部落在高适宜区,满足成本与容量约束;70%以上沿道路线分布,缩短了平均运输距离;3个中心深入红松籽主产区,降低了红松籽损耗与成本。模型兼顾了交通、基建与产区覆盖,验证其精准性与经济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加权线性组合—红松产量预测—智能算法优化”选址模型较传统方法更科学合理,既充分考虑红松空间分布与产量,又兼顾交通、基建与服务多重目标。该模型在红松籽物流集散中心选址中具备有效性与可行性,可为红松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同时,该框架对同类特色林产品物流系统建设具有普适性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适应框架 选址 红松籽 最佳-最差法(BWM) 加权线性组合(WLC) 免疫优化算法(IOA)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站应用的SDS自适应安全防御体系
9
作者 卢梦瑶 唐洪玉 +1 位作者 唐维 张鉴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自适应安全架构依托持续性监测与回溯分析形成了集防御、监测、响应、预测为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对于高级定向攻击具备智能与弹性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对自适应安全及软件定义安全框架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网络安全现状,对网站应用安全问题... 自适应安全架构依托持续性监测与回溯分析形成了集防御、监测、响应、预测为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对于高级定向攻击具备智能与弹性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对自适应安全及软件定义安全框架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网络安全现状,对网站应用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的自适应安全防护平台的初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安全框架 云安全 软件定义安全 网站应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信令不均匀定位下出行端点自适应识别方法
10
作者 姚振兴 刘贤 +2 位作者 赵一飞 王亮 王彦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5年第4期44-52,共9页
准确的出行端点信息采集是保障交通规划方案有效性的重要基础。4G/5G通信技术能够连续、动态追踪个体全过程出行轨迹,为精细化出行端点采集带来了新契机。然而手机信令数据固有的不均匀时空定位特性对出行端点识别效果造成了巨大挑战,... 准确的出行端点信息采集是保障交通规划方案有效性的重要基础。4G/5G通信技术能够连续、动态追踪个体全过程出行轨迹,为精细化出行端点采集带来了新契机。然而手机信令数据固有的不均匀时空定位特性对出行端点识别效果造成了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手机信令不均匀时空定位轨迹的自适应出行端点识别方法。首先,构建U-DBSCAN(Uneven Positioning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用于不同密度数据下个体出行端点识别,该算法同步考虑信令数据时空双重不均匀约束特性,可有效弥补稀疏信令数据造成的停留点漏识别和错误识别问题;其次,基于K-平均最近邻算法建立U-DBSCAN参数自适应协同框架,实现了数据密度可调可变环境下模型参数自适应最优匹配,促进出行端点识别效果与技术普适性提升。在贵阳市开展大量同步对比实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均匀时空定位环境下个体出行端点识别精度达90.98%,平均坐标误差为344.13 m,出行端点到达与离开时间误差均小于3 min;相较于KANN-DBSCAN(K-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ST-DBSCAN(Spatial Temporal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和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等算法,准确率提升9.62%~23.45%,说明本文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更佳。本文能够为分析居民出行活动与需求特征,提升交通规划方案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出行端点识别 U-DBSCAN聚类算法 手机信令数据 自适应调参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陶耀东 李强 李宁 《中兴通讯技术》 2016年第5期36-41,46,共7页
从设备、网络、控制、应用、数据、人员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工业互联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安全挑战的10项策略,并创新性地出了整体建议和指导日常安全运营的PC4R自适应防护框架。指出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安全服务企业、监管部门,需要... 从设备、网络、控制、应用、数据、人员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工业互联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安全挑战的10项策略,并创新性地出了整体建议和指导日常安全运营的PC4R自适应防护框架。指出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安全服务企业、监管部门,需要采取提出的应对措施,形成联动的机制,从体制改革、管理流程优化、人员意识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构建PC4R的自适应防御架构,共同打造安全的工业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安全挑战 应对策略 PC4R自适应防护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