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多码率语音编码流的可靠传输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训威 张平 王檀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5-181,共7页
自适应多码率语音编码已入选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语音压缩编码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压缩语音传输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统计比较。利用压缩语音比特流中的固用冗余的信道译码算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仿真结果表... 自适应多码率语音编码已入选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语音压缩编码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压缩语音传输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统计比较。利用压缩语音比特流中的固用冗余的信道译码算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信源冗余信息的信道译码器可以获得较大的编码增益。本文所用的信道编码方案为适合语音传输的卷积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自适应多码率语音编码 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 信道编码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码率小波变换语音编码算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晓冬 李永明 陈弘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86-91,共6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低码率语音编码算法,它具有码率低(小于3kbit/s)、适用范围广、音质好、无人工噪声等优点,不仅对语音信号而且对音乐信号也有效,有助于实现低码率宽带声音编码,对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存储有重要...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低码率语音编码算法,它具有码率低(小于3kbit/s)、适用范围广、音质好、无人工噪声等优点,不仅对语音信号而且对音乐信号也有效,有助于实现低码率宽带声音编码,对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存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小波变换 位分配 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码率语音编码中过渡帧对合成语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东 莫福源 +1 位作者 陈庚 马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3,共7页
过渡段对语音清晰度、可懂度和人耳听觉感知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参数语音编码中,包含有过渡段的语音帧能否得到恰当处理,是决定其合成语音是否清晰可懂的关键。本文以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为参考,将其中的语音帧划分为静音、清音、... 过渡段对语音清晰度、可懂度和人耳听觉感知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参数语音编码中,包含有过渡段的语音帧能否得到恰当处理,是决定其合成语音是否清晰可懂的关键。本文以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为参考,将其中的语音帧划分为静音、清音、浊音、过渡四大类后分别处理,在以往低码率语音编码(<1 kbps)工作基础上,比较了八种过渡帧划分方法对合成语音PESQ MOS的影响。经分析后发现:不同的过渡帧对PESQ MOS的贡献也不同。由清、静音向浊音变化的过渡帧的贡献最大;介于浊辅音与元音之间的过渡帧的贡献也不应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率语音编码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过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语音包的自适应编码和封装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永峰 李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29-1834,共6页
IP电话与传统电话相比语音质量较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特网的带宽变化较大,导致丢包率较大。该文根据因特网带宽变化的特点提出了1种应用在IP电话网关中的语音自适应编码与封装策略,采用该策略的编码器能根据网络的带宽变化动态调节... IP电话与传统电话相比语音质量较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特网的带宽变化较大,导致丢包率较大。该文根据因特网带宽变化的特点提出了1种应用在IP电话网关中的语音自适应编码与封装策略,采用该策略的编码器能根据网络的带宽变化动态调节语音编码速率和语音包封装大小。据此,本文提出了4种算法:一种基于RTP协议语音包丢失率的计算算法、变速率编码算法、不同长度IP语音包的封装算法和根据丢包率来调整编码速率和封装的自适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语音 自适应编码 封装算法 丢包率 IP电话 分组语音传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预测系数自适应前后向量化的可变速率MELP语音编码 被引量:3
5
作者 铁满霞 王都生 樊昌信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9-923,共5页
该文基于LPC的自适应前后向量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速率的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中,采用当前语音帧(前向LPC)或前面某帧已合成语音帧(后向LPC)进行线性预测,当采用后向LPC时,只需传输时间序列编码,故减少了LPC系数... 该文基于LPC的自适应前后向量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速率的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中,采用当前语音帧(前向LPC)或前面某帧已合成语音帧(后向LPC)进行线性预测,当采用后向LPC时,只需传输时间序列编码,故减少了LPC系数的平均编码比特。计算机模拟表明,该算法与标准MELP算法合成的语音质量相当,但显著减少了LPC的传输带宽,从而明显降低了MELP平均编码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线性预测 自适应前后向量化 可变速率 语音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U-T两种低码率语音编码系统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继东 陆义宁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8,共3页
介绍了ITU-T的两种低速语音编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性能研究与比较,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码率语音编码系统 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矢量量化 IT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M的甚低码率语音编码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平 曾毓敏 +1 位作者 吴婷婷 吴华玉 《光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的甚低码率语音编码系统。该编码器利用GMM对短时语音谱包络进行拟合的方法来对语音进行参数化表示。编码时,语音经预处理、分帧加窗后,再经FFT分析得到分帧语音的信号频谱,并获得平滑谱包络。然...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的甚低码率语音编码系统。该编码器利用GMM对短时语音谱包络进行拟合的方法来对语音进行参数化表示。编码时,语音经预处理、分帧加窗后,再经FFT分析得到分帧语音的信号频谱,并获得平滑谱包络。然后采用GMM对谱包络进行拟合,用GMM参数(均值、方差、权重)对语音谱加以表示。由于GMM参数较少,从而可以使得码率甚低。解码时,根据编码逆运算生成谱包络,浊音信号利用正弦模型加以合成,清音信号经IFFT合成。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编码器在传输码率降低到2.35 kb/s时,仍可获得音质令人满意的解码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高斯混合模型 甚低码率 谱包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码率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乐南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7-12,共6页
综述用于各种新兴低码率数字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及其标准化动态。
关键词 语音压缩 码率编码 CODEC 波形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码率自适应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旻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1-1554,共4页
双LDPC码系统是新近出现的一种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系统,该系统的性能虽然好但不稳定,在信源熵增加时会产生很高的误码平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码率自适应双LDPC码系统,此系统采用码率自适应LDPC码作为信源码,当信源熵变化时可... 双LDPC码系统是新近出现的一种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系统,该系统的性能虽然好但不稳定,在信源熵增加时会产生很高的误码平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码率自适应双LDPC码系统,此系统采用码率自适应LDPC码作为信源码,当信源熵变化时可以灵活地调整信源码率,从而保证系统在高低不同的信源熵情况下都具有优秀、稳定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高低不同的信源熵情况下,所提出的码率自适应双LDPC码系统性能均好于传统双LDPC码系统,而且在误比特率为10-6时都没有出现误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LDPC码系统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信源熵 码率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码率可调节的高质量语音编码算法
10
作者 肖东 莫福源 +1 位作者 陈庚 马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6-965,共10页
中远距离水声语音通信时,由于水声信道可利用带宽窄的原因,通信速率较之无线电信道低.在高质量通话的前提下,语音编码码率也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制约.在众多低速率语音编码标准中,美国联邦标准MELP(mixed excitation lin-ear prediction)... 中远距离水声语音通信时,由于水声信道可利用带宽窄的原因,通信速率较之无线电信道低.在高质量通话的前提下,语音编码码率也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制约.在众多低速率语音编码标准中,美国联邦标准MELP(mixed excitation lin-ear prediction)是最佳选择,其编码码率2.4 kbit/s对于水声信道来说仍然偏高.考虑到水声信道的特点,结合语音信息不均匀分布、MELP编码参数分析和简化、码本冗余度降低等几个方面,从语音生成和听觉感知角度深入研究了MELP编码标准,采用不定帧数联合编码的方式,提出一种码率可调节的高保真语音编码算法.正常语速下,平均码率约800 bit/s.合成语音清晰可懂,保持了说话人的个性特征,其PESQ MOS(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 mean opinion score)评分不低于2.7,语音质量接近2.4 kbit/s MELP标准水平,满足了中远距离(>10 km)水声高质量语音通信的要求.同时,本算法也可用于其他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码率可调节 非实时 水声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语音实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谢军 易清明 周德华 《电声技术》 2005年第5期31-34,共4页
借鉴3G中WCDMA标准的AMR语音编码算法,结合多线程和循环缓冲区队列的方法,并采用UDP协议,给出了一个语音实时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语音通信质量和自适应性。
关键词 语音实时传输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 用户数据报协议 多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码率增强型双带激励LPC低速语音编码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旭 赵晓晖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基于对语音信号的分析,借鉴频率分带技术和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中传输残差信号可提高合成语音鲁棒性的思想,建立了双带激励模型,同时对基音检测、矢量量化、语音合成等环节加以改进,提出了最高码率为2400bit/s,最低码率为80bit/s的变码... 基于对语音信号的分析,借鉴频率分带技术和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中传输残差信号可提高合成语音鲁棒性的思想,建立了双带激励模型,同时对基音检测、矢量量化、语音合成等环节加以改进,提出了最高码率为2400bit/s,最低码率为80bit/s的变码率增强型双带激励LPC(LinearPredictiveCoding)低速语音编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有效降低平均码率的前提下能保证较高的合成语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带激励 低速语音编码 码率 频率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率语音编码中的自适应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 王炳锡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变速率语音压缩编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效能,而变速率语音编码的核心技术就是自适应技术。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所采用的标准协议,同时对变速率语音编码的种类进行了归纳,着重对4种变速率...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变速率语音压缩编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效能,而变速率语音编码的核心技术就是自适应技术。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所采用的标准协议,同时对变速率语音编码的种类进行了归纳,着重对4种变速率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变速率 自适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半码率编码的一种实施方案
14
作者 陈渔源 陈永生 +1 位作者 崔颖 郑志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4,共4页
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语音半码率编码方案,通过实验试听,在语句可懂度和语言自然性方面,都感到满意。
关键词 语音编码 码率 数据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格型预测语音子带编码
15
作者 薛晓刚 朱卫平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EI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格型预测子带编码的语音编码方法。该方法在输入语音作子带分解的基础上,用自适应格型预测的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编码,用矢量量化的方法对高频子带进行编码,在相同码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编码的量化信噪比,改善了重建...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格型预测子带编码的语音编码方法。该方法在输入语音作子带分解的基础上,用自适应格型预测的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编码,用矢量量化的方法对高频子带进行编码,在相同码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编码的量化信噪比,改善了重建语音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编码 自适应编码 子带编码 语音子带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GPP中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技术与源控速率(SCR)操作
16
作者 王洪 王炳锡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98-102,共5页
由于传输环境的剧烈变化,移动通信系统不能工作在最佳的信源编码速率和信道编码速率。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中采用了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码器来解决这一问题,AMR编码器采用自适应算法来选择最佳的语音编码速率,同时考虑到输... 由于传输环境的剧烈变化,移动通信系统不能工作在最佳的信源编码速率和信道编码速率。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中采用了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码器来解决这一问题,AMR编码器采用自适应算法来选择最佳的语音编码速率,同时考虑到输入语音信号不激活的情况下,源控速率(SCR)操作允许以较低的速率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自适应多速率 信道质量估计 源控速率操作 SCR 话音激活检测 3GPP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ELP的嵌入式语音编码算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睿 鲍长春 李锐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54,共7页
为实现对激励信号的精细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ACELP模型的嵌入式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通过逐层增加脉冲数以及采用一种新的自适应码书结构,能够保证各层编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编码器参数的最佳匹配。与以往基于ACELP模型的嵌入式编码算法相... 为实现对激励信号的精细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ACELP模型的嵌入式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通过逐层增加脉冲数以及采用一种新的自适应码书结构,能够保证各层编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编码器参数的最佳匹配。与以往基于ACELP模型的嵌入式编码算法相比,实现的编码器能够获得具有嵌入结构的码流,不仅能够保证核心层的合成语音质量,而且在增强层也取得了与对应速率的现有标准编码器相当的合成语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码激励线性预测 嵌入式编码 自适应码书 代数码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learning的HTTP自适应流码率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丽荣 雷静之 金鑫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HAS已经成为自适应视频流服务的标准。在HAS客户端网络状态多变的情况下,硬编码形式的码率决策方法灵活性偏低,对用户体验考虑不足。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质量(Qo E),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的码率控制算法,结合HTTP自适... 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HAS已经成为自适应视频流服务的标准。在HAS客户端网络状态多变的情况下,硬编码形式的码率决策方法灵活性偏低,对用户体验考虑不足。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质量(Qo E),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的码率控制算法,结合HTTP自适应视频流客户端环境进行建模并定义状态转移规则;量化与用户Qo E相关的参数,构建新的回报函数;实验表明引入Q-Learning进行码率调整的自适应算法在码率切换的稳定性方面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TP自适应 编码 Q学习 码率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AMR语音编码的性能特征
19
作者 戴沁芸 胡捍英 谭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AMR(自适应多码率 )语音编码的背景信息 ,简要描述了与它相关的测试实验 。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 语音编码 自适应多码率 语音激励检测 A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空时编码系统的自适应信道估计
20
作者 刘枫 张太镒 孙建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44-1448,共5页
用非线性分组编码,在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环境下,将基本LMS自适应算法推广到对二维空时编码信号的权矩阵自适应迭代估计,分析了对输入信号序列编码所生成的非线性编码矩阵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解相关LMS自适应算法对衰落信道进行估计。在不... 用非线性分组编码,在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环境下,将基本LMS自适应算法推广到对二维空时编码信号的权矩阵自适应迭代估计,分析了对输入信号序列编码所生成的非线性编码矩阵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解相关LMS自适应算法对衰落信道进行估计。在不同噪声情况下,根据估计信道和噪声统计量,推导了对非线性编码进行解码的最大似然决策方法。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扩展LMS算法和解相关LMS算法跟踪时变衰落信道响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快速收敛性,非线性空时分组编码系统相对于线性编码系统提高了编码系统性能,运用最大似然决策方法进行解码降低了系统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空时编码系统 自适应信道估计 LMS算法 鲁棒性 收敛性 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