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载火箭自适应增广控制参数设计及稳定性裕度分析
1
作者 张亮 刘思 +1 位作者 赵康伟 胡存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79,共9页
针对运载火箭主动飞行段的强鲁棒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提出自适应增广控制器(adaptive augmenting controller,AAC)的参数设计方法以及稳定性裕度分析方法。首先,针对传统运载火箭建立了小扰动线性化方程,推导了传递函数,并基于特征点... 针对运载火箭主动飞行段的强鲁棒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提出自适应增广控制器(adaptive augmenting controller,AAC)的参数设计方法以及稳定性裕度分析方法。首先,针对传统运载火箭建立了小扰动线性化方程,推导了传递函数,并基于特征点参数设计了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erivative,PD)控制器及校正网络。然后,开展了AAC设计,给出调节参数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准则。为了评估加入AAC之后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基于正弦分析法推导了AAC的正弦响应模型,从而可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多种干扰条件下完成了六自由度(six degree of freedom,6-DOF)的仿真分析,证明了AAC的有效性,同时也获得了AAC+PD控制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自适应增广控制 参数设计准则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主动段自适应增广控制 被引量:21
2
作者 韦常柱 琚啸哲 +2 位作者 何飞毅 潘豪 徐世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8-927,共10页
针对运载火箭上升段在复杂飞行环境、大不确定性干扰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PID控制方法难以满足高品质控制需求的问题,进行了自适应增广控制(AAC)方法研究,以实现对运载火箭姿态的精确控制。在深入分析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整体构架... 针对运载火箭上升段在复杂飞行环境、大不确定性干扰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PID控制方法难以满足高品质控制需求的问题,进行了自适应增广控制(AAC)方法研究,以实现对运载火箭姿态的精确控制。在深入分析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整体构架的基础上,通过标称PID控制器设计与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实现了刚体控制及对弹性振动的抑制;继而针对大范围干扰、不确定性和由于滤波器切换产生的弹性振动影响,设计了在线调整算法自适应调节PID控制增益,并对其工作机理与参数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然后设计干扰补偿回路和主动减载回路以减小内外扰动、弹性振动和风载荷影响;最后在弹性振动、风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等因素同时作用的状态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应对运载火箭主动段复杂飞行环境的影响,大幅度提升综合控制性能,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增广控制(AAC) 粒子群优化(PSO) 自适应益在线调整 干扰补偿 主动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自适应增广抗扰减载控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崔乃刚 陈诚 +2 位作者 潘哲 韦常柱 何飞毅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运载火箭上升过程中大干扰和不确定性影响将导致姿态跟踪误差大,以及弹性振动等附加动力学影响明显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增广抗扰减载控制系统,以实现运载火箭姿态的精确控制。首先建立了运载火箭纵向运动模型和弹性振动模型,然后以... 针对运载火箭上升过程中大干扰和不确定性影响将导致姿态跟踪误差大,以及弹性振动等附加动力学影响明显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增广抗扰减载控制系统,以实现运载火箭姿态的精确控制。首先建立了运载火箭纵向运动模型和弹性振动模型,然后以标称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和自适应增广控制(Adaptive Augmenting Control,AAC)为基础,设计干扰补偿回路和主动减载回路减小内外扰动、弹性振动和风载荷影响;最后在风干扰、参数不确定性和弹性振动影响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本文设计的自适应增广抗扰减载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影响,可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增广控制 干扰补偿 主动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关节空间双臂机器人奇异摄动增广鲁棒自适应PD复合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志勇 陈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9-84,共6页
为解决载体位姿无控柔性关节空间双臂机器人系统在外部干扰、未知载荷参数影响下关节运动控制问题,提出奇异摄动增广鲁棒自适应PD复合控制方法。以柔性关节空间双臂欠驱动式机器人及关节电机动力学子方程为设计基础,借助柔性补偿奇异摄... 为解决载体位姿无控柔性关节空间双臂机器人系统在外部干扰、未知载荷参数影响下关节运动控制问题,提出奇异摄动增广鲁棒自适应PD复合控制方法。以柔性关节空间双臂欠驱动式机器人及关节电机动力学子方程为设计基础,借助柔性补偿奇异摄动技术建立系统奇异摄动修正模型;针对系统外部干扰确界未知、载荷参数未知工况,为柔性关节空间双臂机器人设计由快变状态反馈控制、增广鲁棒自适应PD慢变控制组合而成的复合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证实,所提奇异摄动增广鲁棒自适应PD复合控制方法可有效消除系统关节柔性、未知外部干扰及载荷参数影响,确保空间双臂机器人能精确执行预期关节运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关节 空间双臂机器人 广鲁棒自适应PD控制 奇异摄动 外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下压段自适应自抗扰姿态控制方法
5
作者 刘子博 刘晓东 +2 位作者 薛文超 张冉 李惠峰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33,共13页
针对高速飞行器下压段飞行过程中姿态控制系统面临的强不确定性、强非线性、快时变动态等挑战,提出一种自适应自抗扰姿态控制方法。不同于传统自抗扰姿态控制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关键气动参数辨识,进而为扩张... 针对高速飞行器下压段飞行过程中姿态控制系统面临的强不确定性、强非线性、快时变动态等挑战,提出一种自适应自抗扰姿态控制方法。不同于传统自抗扰姿态控制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关键气动参数辨识,进而为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及配平舵偏提供更为准确的模型信息,实现自适应前馈控制设计。基于关键气动参数辨识值设计了自适应增广控制及其增益调参方法,进而实现基于舵效在线估计的反馈控制设计。通过在典型高速飞行器下压段飞行任务场景中的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在气动参数等多种偏差下的强鲁棒性、高精度和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姿态控制 参数辨识 自抗扰控制 扩展卡尔曼滤波 自适应增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运载火箭弹性自主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梦晗 胡海峰 +4 位作者 潘豪 宋征宇 李竞元 黄聪 钟鸿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6-1924,共9页
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箭体空间模态复杂、刚晃弹交联耦合严重、空间模态数据不确定大偏差导致控制参数适应性不足和弹性稳定裕度小的问题,提出一种运载火箭弹性频率在线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线性调频Z变换(CZT)完成主要弹性... 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箭体空间模态复杂、刚晃弹交联耦合严重、空间模态数据不确定大偏差导致控制参数适应性不足和弹性稳定裕度小的问题,提出一种运载火箭弹性频率在线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线性调频Z变换(CZT)完成主要弹性频率信号的辨识,并在线提取控制指令中的弹性能量,据此实现基于自适应增广控制(AAC)的控制参数在线调节,提高控制系统在不确定高阶弹性振动下的适应范围和稳定裕度,并详细分析了各项调节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CZT+AAC”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弹性稳定控制任务,显著增强运载火箭任务适应性和飞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弹性频率辨识 线性调频Z变换(CZT) 自适应增广控制(AAC)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推力损失的运载火箭主动段容错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昌霖 杨述明 程玉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运载火箭上升段易出现推力下降等动力系统故障,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干扰性较大场合难以满足高精度、高稳定的控制需求。本文进行了运载火箭自适应增广控制与模糊PD控制方法的研究,并分析两者的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动态切换控... 运载火箭上升段易出现推力下降等动力系统故障,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干扰性较大场合难以满足高精度、高稳定的控制需求。本文进行了运载火箭自适应增广控制与模糊PD控制方法的研究,并分析两者的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动态切换控制算法,通过计算自适应PD控制与模糊PD控制的输出量加权,得到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案;将控制力矩重构与动态切换控制算法结合,进行火箭容错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规则的动态切换控制算法能有效提高姿态控制品质,相比于其他控制方法,偏航角最大偏差减小20%以上,系统响应时间至少快15%,且控制过程中未出现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自适应增广控制 模糊PD控制 动态切换 容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超声速试飞器助推段主动弹性抑制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志 马宗占 唐硕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4-1242,共9页
针对高超声速试飞器助推段由于其高静不稳定特性所引起的低频弹性模态与刚体高带宽控制之间动态耦合问题,具有低频模态和大静不稳定度等特征,引入主动弹性抑制技术,即在传统控制器的设计基础上引入弹性振动能量在线辨识技术相结合的改... 针对高超声速试飞器助推段由于其高静不稳定特性所引起的低频弹性模态与刚体高带宽控制之间动态耦合问题,具有低频模态和大静不稳定度等特征,引入主动弹性抑制技术,即在传统控制器的设计基础上引入弹性振动能量在线辨识技术相结合的改进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Adaptive augmenting control,AAC),动态改变开环系统控制增益,以降低弹性模态对舵机的影响,同时增加刚体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由干扰激励出的弹性模态所引起的附加舵机摆角,抑制伺服弹性耦合作用。该方法对高超声速试飞器助推段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试飞器 主动弹性抑制 自适应增广控制(AAC) 助推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