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减速控制的自适应加速度反向间隙补偿
1
作者 潘海鸿 俞宗薏 +1 位作者 张秋杰 陈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0,共4页
针对数控机床滚珠丝杆进给系统中反向间隙的存在严重影响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减速控制的自适应加速度反向间隙补偿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反向间隙传动模型,计算补偿过程的加速时间,在加速时间不等于伺服周期整数倍时,反推... 针对数控机床滚珠丝杆进给系统中反向间隙的存在严重影响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减速控制的自适应加速度反向间隙补偿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反向间隙传动模型,计算补偿过程的加速时间,在加速时间不等于伺服周期整数倍时,反推补偿过程中的加速度值,从而准确补偿反向间隙,避免出现过补偿或欠补偿现象。通过仿真验证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数控平台实验结果是该补偿方法可将X轴目标点正、负向平均偏差减小在-2μm^3μm之间波动,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因反向间隙造成的定位误差,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反向间隙 定位精度 自适应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加加速度NURBS曲线前瞻插补算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潘海鸿 易健 +2 位作者 刘梦 梁旭斌 陈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59,64,共7页
针对现有NURBS曲线直接插补算法在曲率变化较大的拐角处容易出现弓高误差超限现象,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加加速度NURBS曲线前瞻插补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弓高误差和法向加速度作为约束条件限制曲线各插补点的进给速度,... 针对现有NURBS曲线直接插补算法在曲率变化较大的拐角处容易出现弓高误差超限现象,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加加速度NURBS曲线前瞻插补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弓高误差和法向加速度作为约束条件限制曲线各插补点的进给速度,并在曲率极大值处进行分段处理;然后,基于前瞻控制与非对称S型曲线加减速控制对分段点进给速度优化处理,并自适应修正加速与减速运动阶段的加加速度;最后,以调整后的参数进行加减速控制并进行插补输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即使在曲率较大区域的弓高误差、加速度和加加速度也不会超出CNC系统的限制,并实现平滑运动和高精度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BS插补 自适应加速度 前瞻控制 非对称S型曲线加减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自适应加加速度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原浩 赵希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406-3413,共8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伺服系统中易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加加速度控制(AJC)方法。首先建立含有不确定性的PMLSM伺服系统动态方程。然后,通过模型前馈控制补偿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模型误差,提高...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伺服系统中易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加加速度控制(AJC)方法。首先建立含有不确定性的PMLSM伺服系统动态方程。然后,通过模型前馈控制补偿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模型误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最后,采用AJC抑制系统中外部扰动、非线性摩擦力等不确定性因素,自适应律使鲁棒增益收敛于有界范围内,提高系统的鲁棒性;AJC的输出信号积分后形成了反馈控制律,削弱了控制律中开关函数激励未建模动态引起的高频谐振,保证了控制信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产生平稳的控制信号,明显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减小跟踪误差,避免高频振荡,进而改善PMLSM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 不确定性 自适应加速度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建新 孙纬 马超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106,共8页
针对无人机在复杂多障碍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粒子群的优化算法。首先,通过统一障碍物环境建模、优化适应度函数,并采用混沌粒子初始化使粒子群多样化,增强了算法的稳定性;然后,用自适应加速度系数替代传统粒子群算法的加... 针对无人机在复杂多障碍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粒子群的优化算法。首先,通过统一障碍物环境建模、优化适应度函数,并采用混沌粒子初始化使粒子群多样化,增强了算法的稳定性;然后,用自适应加速度系数替代传统粒子群算法的加速度常数,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同时提高了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的效率;最后,用无人机运动编码代替传统粒子群算法中粒子搜索轨迹的编码方式,提高解的最优性,搜索最优解路径。仿真结果表明:当进行无人机路径规划时,改进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的多障碍环境中传统粒子群算法的问题,与灰狼优化算法、差分进化算法、量子粒子群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在不同场景静态环境中路径寻优精度和稳定性明显提高,且与动态粒子群算法相比,新算法也能更好地适应动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混沌粒子初始化 自适应加速度系数 运动编码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WCPSO算法的喷浆机械臂运动轨迹优化
5
作者 石灿 檀子良 +4 位作者 雷超 李允旺 徐寒飞 胡乔炜 计振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5,共11页
针对传统喷浆机械臂轨迹规划算法存在多路径段间过渡突变、频繁启停导致喷浆效率不高和喷浆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度系数的粒子群优化(AIWCPSO)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实现喷浆机械臂运动轨迹优化。提出了改进多段轨... 针对传统喷浆机械臂轨迹规划算法存在多路径段间过渡突变、频繁启停导致喷浆效率不高和喷浆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度系数的粒子群优化(AIWCPSO)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实现喷浆机械臂运动轨迹优化。提出了改进多段轨迹规划算法,采用直线加圆弧轨迹的过渡策略,将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替换成圆弧运动,通过正弦加减速启停算法规划机械臂末端启停处的轨迹,以防止加速度突变,中间段的直线和圆弧轨迹进行匀速轨迹规划,实现机械臂末端匀速光滑运动;通过AIWCPSO算法在运动学约束下对运动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喷浆时间和速度,提升喷浆机械臂工作效率和喷浆均匀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喷浆轨迹规划算法相比,改进多段轨迹规划算法喷浆平均效率提高了25.42%,喷浆轨迹均匀度明显改善;采用AIWCPSO算法优化后,喷浆效率提高了1.3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喷浆机械臂 多段轨迹规划算法 正弦加减速启停算法 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度系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运动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交通仿真的安全换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世杰 宋竹 罗嘉庆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5-730,共6页
换道模型对车辆换道过程模拟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微观交通仿真的精度。以往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采用匀加速度的换道模型,无法模拟车辆实施换道动态调整纵向加速度的行为。该文分析了换道过程中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将换道过程分为4个独立... 换道模型对车辆换道过程模拟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微观交通仿真的精度。以往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采用匀加速度的换道模型,无法模拟车辆实施换道动态调整纵向加速度的行为。该文分析了换道过程中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将换道过程分为4个独立的阶段,并允许车辆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纵向加速度。通过分析由环境参数导致的各阶段时间顺序的变化,提出了通用的安全换道模型,并给出换道自适应加速度的约束表达式。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提高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精度,并提供更准确的安全换道距离,换道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加速度自适应 换道模型 微观交通仿真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增益调整的机动目标跟踪新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劲松 张金鹏 董朝阳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3,共5页
针对Singer模型的缺陷和“当前”统计模型存在的对弱机动目标跟踪能力较差的缺陷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加速度自适应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出新的机动目标跟踪滤波算法,该算法对机动目标跟踪的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 针对Singer模型的缺陷和“当前”统计模型存在的对弱机动目标跟踪能力较差的缺陷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加速度自适应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出新的机动目标跟踪滤波算法,该算法对机动目标跟踪的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滤波增益矩阵的计算量,使算法易于微机工程化实现,提出对滤波增益矩阵进行变步长调整的新方法,即通过在线检测算法确定何时有必要进行滤波增益的调整,而不需要每一步都计算增益矩阵,从而较多地降低了滤波算法的计算量。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改进,不仅提高了机动目标跟踪的精度,而且提高了目标跟踪的快速性和实时性。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而且计算量小,易于微机工程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跟踪 加速度自适应模型 变步长增益调整 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n PI control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 被引量:3
8
作者 曾谊晖 刘少军 鄂加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44-450,共7页
A neuron proportion integration (PI) control strategy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 was proposed based on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the multiple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driving traffic. An... A neuron proportion integration (PI) control strategy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 was proposed based on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the multiple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driving traffic. An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neuron PI controller. The 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neuron PI control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 indicates that the vertical amplitude,pitch angle and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the vehicle are well controlled.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the vertical amplitude decreases by 37.2%,and 45.2% for the pitch angle,38.6% for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The research of neuron PI control experiment for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tracked vehicle model mining in benthal indicates that the RMS of the weight acceleration vibrating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decreases by 29.5%,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resonance peak of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car body decreases by 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ked vehicle magneto rheological damper semi-active suspension preview technology neuron PI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