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内模控制在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金秀章 刘吉臻 +1 位作者 牛玉广 田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25-229,共5页
主汽温被控对象是一个典型的变时滞、变参数对象,该文提出了对象时滞与蒸汽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以火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为参考模型设计自适应控制律,使控制器内部模型的参数逐步逼近被控对象的参数直至相等,同时根据内部模型参数的变化随... 主汽温被控对象是一个典型的变时滞、变参数对象,该文提出了对象时滞与蒸汽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以火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为参考模型设计自适应控制律,使控制器内部模型的参数逐步逼近被控对象的参数直至相等,同时根据内部模型参数的变化随时整定控制器的参数。控制器采用内模控制结构,并在集散控制系统上实施。应用结果表明,在参数不匹配和出现负荷扰动的情况下,控制系统均有满意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自适应内模控制 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参考模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机器人转向系统自适应内模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焦俊 江朝晖 +2 位作者 金瑞春 许正荣 刘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191,234,共7页
针对农用机器人转向系统状态和控制具有复杂、时滞和增益时变的特性,将Adaline神经网络(ANN)与内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在线调整时滞时间和控制增益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基于Adaline网络的增益与时滞的辨识算法,即通过反馈误差在线优... 针对农用机器人转向系统状态和控制具有复杂、时滞和增益时变的特性,将Adaline神经网络(ANN)与内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在线调整时滞时间和控制增益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基于Adaline网络的增益与时滞的辨识算法,即通过反馈误差在线优化,适应性地调整时滞时间和增益,克服参数时变对内模控制和被控对象模型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PID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完全适用于农用机器人转向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机器人 转向系统 自适应内模控制 非线性PID控制 Adaline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挠性附件卫星的自适应内模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洪华 张国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23,共7页
导出了带有“拍打”运动的挠性卫星数学模型 ,并指出模型的不确定性 ;给出了卫星姿态控制器的基本形式 ,并分析了控制器参数的选取准则以保证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进而利用在轨辨识在线修正控制器参数形成了卫星姿态的自适应内模控制... 导出了带有“拍打”运动的挠性卫星数学模型 ,并指出模型的不确定性 ;给出了卫星姿态控制器的基本形式 ,并分析了控制器参数的选取准则以保证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进而利用在轨辨识在线修正控制器参数形成了卫星姿态的自适应内模控制器。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精度 稳定性 自适应内模控制 柔性航天器 挠性附件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变时滞系统自适应内模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立 杨智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69-75,共7页
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时变时滞系统参数辨识算法与内模控制相结合 ,提出了时变时滞系统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 .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克服时滞及参数的变化 ,具有鲁棒性好。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时变时滞系统 自适应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挠性附件卫星的自适应内模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洪华 张国峰 《控制工程(北京)》 2001年第3期10-16,共7页
挠性部件诱导的振动干扰有时严重影响大型卫星姿态指向和稳定度。为了保证姿态控制的高精度和高稳定度,本文导出了带有"拍打"运动的挠性卫星数学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不确定性;给出了卫星姿态控制器的基本形式,分析了控制器参数... 挠性部件诱导的振动干扰有时严重影响大型卫星姿态指向和稳定度。为了保证姿态控制的高精度和高稳定度,本文导出了带有"拍打"运动的挠性卫星数学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不确定性;给出了卫星姿态控制器的基本形式,分析了控制器参数的选取准则以保证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利用在轨辨识在线修正控制器参数形成了卫星姿态的自适应内模控制器。分析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内模控制器能够有效提高大型卫星的姿态指向精度和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自适应内模控制 挠性附件结构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舱室噪声自适应内模控制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铁军 顾仲权 鲁民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为消减直升机舱室噪声 ,对有源消声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一封闭空间 ( 72 0 mm× 3 40 mm× 3 40mm)模拟直升机舱室。运用自适应 FIR滤波器来设计内模控制的控制器 ,采用 IIR滤波器模拟误差通道。从而在实验室构造了一套基... 为消减直升机舱室噪声 ,对有源消声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一封闭空间 ( 72 0 mm× 3 40 mm× 3 40mm)模拟直升机舱室。运用自适应 FIR滤波器来设计内模控制的控制器 ,采用 IIR滤波器模拟误差通道。从而在实验室构造了一套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技术的主动消声系统 ( ANC)。实验结果表明 ,对单频及宽带随机信号均有较大的消声量。说明控制系统对舱室噪声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由于控制器权值在线调整 ,控制系统不仅更有效 ,而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舱室噪声 自适应内模控制 模拟试验 IIR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的异步电机电流调节 被引量:11
7
作者 庄圣贤 陈永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65,共5页
提 出了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定子电流的自适应内模控制(IMC)及调节器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IMC原理设计异步电机电流调节器,用矩阵奇异值分析了IMC电流调节器的鲁棒性,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将其应用... 提 出了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定子电流的自适应内模控制(IMC)及调节器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IMC原理设计异步电机电流调节器,用矩阵奇异值分析了IMC电流调节器的鲁棒性,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将其应用于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中。通过对电流调节器传递矩阵函数的仿真及用DSP实现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运行实验,验证了自适应IMC电流调节器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控制 异步电机 电流调节 自适应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模自适应PSD控制器在主汽温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谷俊杰 李剑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3,60,共4页
针对火电厂主汽温对象大迟延、不确定性的特点 ,结合内模控制器设计了基于自适应PSD控制器的控制系统。通过仿真验证并与常规串级PID控制系统进行比较 ,表明自适应PSD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火电厂 主汽温控制 内模自适应PSD控制 PID控制系统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自主着陆纵向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高九州 贾宏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9-1806,共8页
针对无人机的自主高精度定点着陆,应用自适应内模控制(AIMC)原理设计了自主着陆纵向飞行控制律。以轮式无人机为平台,将纵向非线性模型解耦并线性化。然后,以地速和下沉率为控制目标,应用AIMC理论设计了纵向飞行控制律。通过对AIMC滤波... 针对无人机的自主高精度定点着陆,应用自适应内模控制(AIMC)原理设计了自主着陆纵向飞行控制律。以轮式无人机为平台,将纵向非线性模型解耦并线性化。然后,以地速和下沉率为控制目标,应用AIMC理论设计了纵向飞行控制律。通过对AIMC滤波参数进行自调整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对模型的辨识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在顺逆风6m/s的条件下对AIMC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显示其落点精度达到前后向30 m范围内。与传统内模控制(IMC)系统相比,提出的自适应内模控制(AIMC)系统在动态性能和落点精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最后,搭建了半物理测试平台,通过半物理仿真测试复现了系统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着陆 自适应内模控制 纵向飞行控制 数字仿真 半物理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风洞试验模型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陆军 车兵辉 +3 位作者 黄勇 朱明刚 杨铁军 钟诚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1-597,共7页
风洞试验悬臂梁结构的尾部模型支撑系统在风载激励下会产生振动,振动会威胁试验安全,影响试验结果。为抑制模型及支撑系统振动,本文研究了一种主动抑振控制系统并取得应用。其中,抑振系统执行机构采用压电材料,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内模... 风洞试验悬臂梁结构的尾部模型支撑系统在风载激励下会产生振动,振动会威胁试验安全,影响试验结果。为抑制模型及支撑系统振动,本文研究了一种主动抑振控制系统并取得应用。其中,抑振系统执行机构采用压电材料,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对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训练模式下模型参数辨识和试验模式下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过程,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在地面模拟台采用信号发生器模拟系统激励,作为控制系统输入,验证了控制算法。结合风洞试验,在实际工况下验证了系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将模型振动减小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自适应内模控制 压电陶瓷 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