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马雪妮 许慧梅 +2 位作者 程龙 杨一蕃 张德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37-2941,共5页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以DNA为骨架,其间镶嵌多种颗粒蛋白、蛋白水解酶、抗菌肽及组蛋白等物质的网状结构。随着对NETs研究的深入,其在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受...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以DNA为骨架,其间镶嵌多种颗粒蛋白、蛋白水解酶、抗菌肽及组蛋白等物质的网状结构。随着对NETs研究的深入,其在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而炎症性肠病作为胃肠道自身炎症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重点就NETs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炎症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失调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献词 吴正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33-2934,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失调 炎症性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 中性粒细胞凋亡 溃疡性结肠炎 机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皮肤表现
3
作者 郝飞 钱添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4-757,共4页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sAIDs)是一类主要由天然免疫异常激活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皮肤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认识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线索。sAIDs并非仅见于单基因遗传病,涉及到多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临床普遍存在诊断...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sAIDs)是一类主要由天然免疫异常激活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皮肤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认识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线索。sAIDs并非仅见于单基因遗传病,涉及到多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临床普遍存在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满足于基本皮损的诊断,忽视对系统性疾病的认识。该文系统介绍了sAIDs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及皮损分类诊断等,以提升皮肤科医师对sAIDs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 自身炎症性荨麻疹性 自身炎症性中性粒细胞皮病 自身炎症性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志红 赵晓军 韩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1期2782-2785,共4页
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的表达在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主的下... 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的表达在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主的下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用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IIF)检测179例下消化道疾病患者,包括8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1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27例肠炎,55例结直肠肿瘤和36例结肠镜检查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NCA、ASCA表达。结果表明,pANCA在UC、肠炎、结直肠肿瘤、CD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91%、3.70%、1.82%、0%、0%,UC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而其他四组间比较均无差别(p>0.05)。ASCA在CD、UC、肠炎、结直肠肿瘤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36%、4.65%、0%、0%、0%,CD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而其他四组间比较均无差别(p>0.05)。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27.91%、100%、100%,ASCA+/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36.36%、100%、100%。UC组出现1例pANCA、ASCA双阳性者,占总数的1.16%。结论尽管ASCA、pANCA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较好,两种血清标志物对于UC和C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疾 炎症性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酿酒酵母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炎症性肠病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5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夏瑜 葛文松 +6 位作者 杜陶子 龚自珍 肖冰 梁黎黎 王瑞芳 杨奕 邱文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分析5例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GSD-Ⅰb)患儿接受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接受治疗并随访的5例合并IBD的GSD-Ⅰb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 目的分析5例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GSD-Ⅰb)患儿接受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接受治疗并随访的5例合并IBD的GSD-Ⅰb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5例患儿IBD发作中位年龄为5.0岁。5例均有口腔溃疡、腹痛、腹泻及肛周脓肿。SGLT2抑制剂治疗前,5例的中位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为55.0。SGLT2抑制剂中位治疗12.0月后[末次随访中位剂量0.31 mg/(kg·d)],中位PCDAI(10.0)显著降低(P=0.043),5例均获得临床应答。治疗中,2例出现低血糖,4例出现会阴部或尿道口瘙痒。发现2种新SLC 37A4变异(c.2delT,c.1065delG)。c.446G>A(p.G 149E)为热点变异(70%)。结论SGLT2抑制剂可明显改善GSD-Ⅰb型患儿的IBD活动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Ⅰb型 SLC 37A4基因 炎症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SGLT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金颖昭 谢茂盛 +5 位作者 周滢波 金莉 马艳 李向培 汪国生 厉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IIM-ILD)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IIM-ILD患者,比较生存和死亡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IIM-ILD)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IIM-ILD患者,比较生存和死亡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LR、MLR、PLR和CAR预测累积生存率的最佳切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多变量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7例IIM-ILD患者中,37例(31.62%)在随访期间死亡。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高激素用量、低蛋白血症、抗MDA5抗体阳性及高MLR值(>0.599)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高MLR值可以与其他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可能具有评估IIM-ILD患者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相关性间质性肺 抗MDA5抗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复合性指标在阿维A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和停药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中柱 张萌 陈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及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及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阿维A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EP)疗效和停药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应用阿维A治疗的EP患者作为治疗组,并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蛋白(albumin),计算NLR、PLR、CAR和SII,SII=PLT×N/L。结果治疗后,NLR、PLR、CAR、SII与PASI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对阿维A治疗无应答EP患者的NLR、PLR、CAR、SII均显著高于应答EP患者(P均<0.05),而PASI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LR、PLR、CAR和SII预测治疗后无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95%CI分别为0.774(95%CI:0.674~0.874,P<0.001)、0.523(95%CI:0.399~0.647,P=0.706)、0.647(95%CI:0.518~0.776,P=0.016)和0.865(95%CI:0.778~0.951,P<0.001)。停药后复发EP患者的NLR、PLR、CAR、SII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而PASI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LR、PLR、CAR和SII预测停药复发的AUC分别为0.737(95%CI:0.597~0.877,P=0.009)、0.495(95%CI:0.328~0.654,P=0.223)、0.750(95%CI:0.605~0.895,P=0.006)和0.885(95%CI:0.783~0.986,P<0.001)。结论SII对阿维A治疗EP的疗效和停药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预测效能优于NLR、PLR和C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银屑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 受试者工作操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血小板微粒对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彬 李会会 +6 位作者 张路遥 刘秋圆 王迪迪 胡静 韩玮 刘晓昌 梅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MPs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PMPs)、DSS模型组(n=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MPs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PMPs)、DSS模型组(n=10,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n=15,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PMPs)。收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制备PMPs悬液。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构建结肠炎模型,连续7 d腹腔注射PMPs,每天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标本,HE染色计算小鼠病理组织学评分(HI)评估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结肠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组蛋白H3(citH3)及游离DN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法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Ps组小鼠结肠黏膜水肿、上皮结构破坏严重、炎细胞广泛聚集,总体HI升高(P<0.01);PMPs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NETs表达增加(P<0.05);PMPs组小鼠血浆FITC-D水平明显增高(P<0.05),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与DSS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浆FITC-D水平更高(P<0.05)、电镜下结肠上皮损伤更重。结论PMPs可在小鼠体内诱导NETs形成,促进小鼠结肠炎症的产生,增加DSS结肠炎小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加重肠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血小板微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结肠炎 肠黏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