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滕健 刘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行为一定要有获取口供的主观故意。对这些问题与困惑的系统梳理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构建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侦查人员不能为获取供述做出任何努力,更不意味着口供地位的降低。"强迫"的认定要符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标准。既要在主观上具有"强迫"(获取口供)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达到一定的"剧烈"程度,这实际上将一些具有强迫外观但不符合认定标准的行为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本土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主体范围的扩展——单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奋飞 刘沛泉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已于2012年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在我国立法中得以确立。但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该条款是否适用于涉案企业等单位主体,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将该权益的主体扩展到单位也无实质...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已于2012年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在我国立法中得以确立。但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该条款是否适用于涉案企业等单位主体,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将该权益的主体扩展到单位也无实质意义。在企业合规改革逐渐深化的当下,加强对涉案企业刑事追责过程中相关诉讼权益的保护,与以企业为代表的单位的诉权保护立法简陋的矛盾日益凸显。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单位明确规定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的主体,并辅以配套保障制度,已成为完善单位犯罪立法、保护涉案企业正当法律权益的必然选择。虽然,单位因为不具备自然人的耻感,对其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进行保护的紧迫性较自然人弱些。但单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在我国当前社会事实下仍有其正当性基础。我国应秉持制度功利主义权利观,通过立法明确赋予单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 单位犯 涉案企业 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实供述与自愿认罪的新构建——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何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其一是保留的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其二是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狭窄的认定范围。因此,有必要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重构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即扩大如实供述、自...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其一是保留的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其二是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狭窄的认定范围。因此,有必要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重构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即扩大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范围;恢复自愿认罪的程序意义;对被强迫如实供述的,能确定无罪的宣告无罪,不能宣告无罪的,应从轻、减轻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如实供述 自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中国化建构
4
作者 李奋飞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8-99,共2页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具有普适价值的权利保障内容。随着《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这项原则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实效性趋势。可以预见的是,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未来的刑事司法...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具有普适价值的权利保障内容。随着《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这项原则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实效性趋势。可以预见的是,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未来的刑事司法程序中,或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构体系,并积极促进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正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实效 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属性与核心概念之争——评析“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条款 被引量:4
5
作者 吕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此次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引起国内外关注。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一大步的标志,该条款在有效遏制刑讯逼供问题上也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有关该规范的基本形...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此次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引起国内外关注。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一大步的标志,该条款在有效遏制刑讯逼供问题上也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有关该规范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的问题,或者歧义纷生,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文本整体性和社会性角度来看,该条款在目前的中国不属于基本原则,也不具有原则规范所应有的分量。从欧美司法实践判例来看,"强迫"远远超出刑讯逼供的含义,对其判断的标准在行为角度和口供角度之间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原则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证明妨碍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以《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小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151,共7页
我国醉驾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被查获后当场再次饮酒"的,实践中以再次饮酒后的含量作为追诉的依据,这种以拟制方法规制证明妨碍行为的做法明显损害事实真相的认定,违反控方举证、疑罪从无的基本理念。应当收集其他证据间接证... 我国醉驾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被查获后当场再次饮酒"的,实践中以再次饮酒后的含量作为追诉的依据,这种以拟制方法规制证明妨碍行为的做法明显损害事实真相的认定,违反控方举证、疑罪从无的基本理念。应当收集其他证据间接证明驾驶时的酒精含量,并将证明妨碍行为纳入法官心证考量,或通过设立新的罪名来缓解证明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明妨碍 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危险驾驶 酒精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瑞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随着两个证据规定和刑诉法修正案的相继颁布,我国初步建立了刑事证据规则,并确立了若干项旨在规范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尽管在对基本原则的概括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本文认为有六项基本原则已经为中国刑事证据法所确立。这些基本原则各有... 随着两个证据规定和刑诉法修正案的相继颁布,我国初步建立了刑事证据规则,并确立了若干项旨在规范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尽管在对基本原则的概括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本文认为有六项基本原则已经为中国刑事证据法所确立。这些基本原则各有其确定的含义,在中国刑事证据规则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但有些证据规则存在着与基本原则要求相悖的方面。基本原则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理,而有其各自的适用例外。准确地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含义和例外,对于我们认识这些基本原则在确立和适用上的规律,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据法 据裁判 实质真实 推定 直接和言词原则 据合法原则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立霞 张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59,共4页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司法交易,是司法机关与污点证人为实现各自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司法利益的互换。域外的立法实践证明,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有其存在的土壤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域外法律的基础上,...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司法交易,是司法机关与污点证人为实现各自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司法利益的互换。域外的立法实践证明,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有其存在的土壤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域外法律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具体的设计中,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针对特定的对象,在严格的条件下实施;适用程序为检察机关具有发动权,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及最终的决定权;适用类型为罪行豁免,但不适用享有拒证特权的污点证人;同时,为了保证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具体实施,我国还应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点 豁免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及其保障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梅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犯罪嫌疑人作为被追诉人,应当享有辩护权。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在行使的空间、时间、环境等方面与被告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应设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联合国一系列国际性文件对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作出了相应规定,世界主要法治国家... 犯罪嫌疑人作为被追诉人,应当享有辩护权。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在行使的空间、时间、环境等方面与被告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应设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联合国一系列国际性文件对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作出了相应规定,世界主要法治国家亦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其充分程度及保障水平已超出了国际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及法治国家先进做法,我国法律应赋予犯罪嫌疑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被讯问时律师的在场权利、与律师自由联络、会见的权利、取得法律协助的权利等,并应对律师的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加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疑人 辩护权 律师 法治国家 权利 阅卷权 自证其罪 保障水平 国际标准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解密义务的法律困惑及其本土适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民虎 果园 马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4,191,共6页
密码技术的泛化利用在客观上对执法机构的刑事调查活动构成障碍,现阶段平衡执法能力与密码技术利用的多种立法路径仍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在某些情况下,强制要求犯罪嫌疑人自行解密信息内容成为案件侦破的唯一选择。近年来,国际反... 密码技术的泛化利用在客观上对执法机构的刑事调查活动构成障碍,现阶段平衡执法能力与密码技术利用的多种立法路径仍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在某些情况下,强制要求犯罪嫌疑人自行解密信息内容成为案件侦破的唯一选择。近年来,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自解密义务的法律设定与适用开始成为各国立法的关注点。自解密义务的确立在现代数字取证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价值,但自解密义务与"不得自证其罪"的法益冲突使其正当性存疑,自解密义务的强制适用仍然面临诸多法律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解密 不得自证其罪 法律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刑诉法对刑讯逼供的遏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世鄂 谭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刑讯逼供问题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大顽疾,多年来对其的遏制与预防一直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主... 刑讯逼供问题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大顽疾,多年来对其的遏制与预防一直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主要背景,从刑讯逼供的含义、特征及其危害,新刑诉法在遏制刑讯逼供上的改革与突破,对新刑诉法所确立的遏制刑讯逼供相关制度的评价与反思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与评析新刑诉法对刑讯逼供的遏制与防范,力图在构建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途径与制度体系上表达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逼供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非法据排除 预审讯问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供的价值定位及其程序保障
12
作者 奚玮 田圣斌 余韵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口供的价值不容否认,但口供的价值是有限的,即使共犯口供也是如此。对于口供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轻信。我国应当确立不受强迫自证其罪、非法口供排除、补强证据、先调查其他证据后调查自白等证据规则,以保障口供在处理案件中应有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口供 价值 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权规则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善燚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 ,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是设定沉默权规则及落实沉默权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应尽快设立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原则 ,赋予被告人以沉默权。落实沉默权 。
关键词 自证其罪 沉默权 程序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司法沉默权
14
作者 秦小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被追诉人可以对追诉人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西方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采取了沉默权制度。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立法确立沉默权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关键词 被追诉人 沉默权制度 刑事诉讼 刑事司法制度 自证其罪 讯问 确立 中国 国家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行政法中的报告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5
作者 宗芳 《湖湘论坛》 2008年第2期96-97,共2页
美国法学家拜尔认为:"法律的强制只有在拥有执行该法律所需信息时才是可能的。"信息之于行政机关,如同能源之于工业,是行政机关正常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若没有必要的信息,再强权的政府都无... 美国法学家拜尔认为:"法律的强制只有在拥有执行该法律所需信息时才是可能的。"信息之于行政机关,如同能源之于工业,是行政机关正常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若没有必要的信息,再强权的政府都无法有效地进行行政执法。在美国,报告是行政机关"坐享其成"的很重要的一种收集信息的方式,本文主要从报告的性质、宪法修正案第5条以及《削减公文法》对记录和报告的限制等方面来初步分析美国相对完善的报告制度;继而概括了我国行政机关信息收集方面的立法现状,借鉴美国较为成熟的经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报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票 机关报告 签发传票 藐视法庭 禁止自证其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沉默权移植的思考
16
作者 吕曰东 马晓雯 《政法论丛》 2001年第6期44-47,共4页
刑事沉默权和不被迫自证其罪是近来的热门话题。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否移植、如何移植 ?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长远看来 ,其移植是必然的 ,但 ,目前这个制度还不适合我国国情 ,移植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 刑事沉默权 自证其罪 刑事诉讼法 中国 国情 制度 渐进 应该 必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