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的生成条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洪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从我国村民自治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社会自主性的发育与发展离不开以下四个基础性条件:(1)经济发展;(2)利益分化;(3)公民素质;(4)政府控制和主导社会力量的程度。而后者更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 经济发展 利益分化 公民素质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村民自治实践与基层民主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纪芳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M0006,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与不同地区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紧密相关。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实践呈现行政主导的控制型自治、私人主导的失控型自治、规则主导的均衡型自治等3种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与不同地区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紧密相关。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实践呈现行政主导的控制型自治、私人主导的失控型自治、规则主导的均衡型自治等3种类型,分别形塑出程序性民主、工具性民主、协商性民主等不同的基层民主形态。从村庄层面看,农村基层民主非均衡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村级权力配置模式及其运行规则的差异,村级权力向行政力量或私人力量集中化配置塑造出有名无实的形式化民主,而向村庄社会的民主化配置则有利于实质性民主的发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要充分把握基层民主的非均衡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民主化配置,以民主化与规范化协调发展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控制自治 失控自治 均衡自治 程序性民主 工具性民主 协商性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企合作与乡村自治:近郊旅游式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枭麟 严亚磊 《乡村论丛》 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
近郊旅游式乡村寄托了中国人对乡土社会的心灵意境,也是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提出外源性政企合作与内生式乡村自治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发现政企合作模式发生了由企业主... 近郊旅游式乡村寄托了中国人对乡土社会的心灵意境,也是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提出外源性政企合作与内生式乡村自治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发现政企合作模式发生了由企业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进化,乡村自治模式发生了由村治精英主导到多精英协同治理的重构。两种模式均致力于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心理适应,就治理绩效而言,无论哪一种模式,解决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提升村民的自主参与性是保持旅游式乡村治理模式可持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式乡村 政企合作 乡村自治 乡村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试点的模式、问题及改革
4
作者 刘旭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5,共5页
我国2014年启动的村民自治试点,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由农村传统经济领域向农村综合治理领域的拓展与转变。村民自治试点纳入了自上而下集中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与村民自治的自主性、区域多样性以及发展的渐进性产生... 我国2014年启动的村民自治试点,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由农村传统经济领域向农村综合治理领域的拓展与转变。村民自治试点纳入了自上而下集中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与村民自治的自主性、区域多样性以及发展的渐进性产生着诸多冲突。未来的改革要着力于厘清村民自治与现代国家多层级治理间的关系,推动形成多层级治理间科学、合理性的治理逻辑,针对现实问题,强化乡村自治自主性的保障,维护乡村治理的应有空间,以自主性推进多样性和创新性,推动乡村治理的渐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试点模式 村民自治 自主性 多样性 渐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逻辑与基层政权转型 被引量:31
5
作者 邓大才 卢丛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80,M0005,共13页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囿于国家治理视角相对抽象化与社会治理视角相对表层化的局限,基层治理视角理应回归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然逻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自主实践,乡村治理共同体实践样态体现为目标...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囿于国家治理视角相对抽象化与社会治理视角相对表层化的局限,基层治理视角理应回归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然逻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自主实践,乡村治理共同体实践样态体现为目标一致的公共事务、“一核多元”的协商共治和责权利一体的分类治理。该实践基于“行政激活自治”机制,通过利益关联、责任网络与动员结构构建,实现自治动力激活、自治能力提升与自治行动促成,保证乡村治理共同体有效运转。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基层政权的重心下沉、组织嵌入与权威嵌入,形成“嵌入型政权”,而从“悬浮型政权”向“嵌入型政权”转型,蕴含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与基层治理的基本逻辑,增强了基层治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乡村治理 治理共同体 行政激活自治 嵌入政权 悬浮政权 治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的动员性及其治理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128,共10页
村庄治理体制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研究对现实层面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为行政化村庄治理体制建设。村庄治理总体朝行政化方向发展。基于对这一理论视... 村庄治理体制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研究对现实层面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为行政化村庄治理体制建设。村庄治理总体朝行政化方向发展。基于对这一理论视角的反思,文章拟从村庄治理性质角度揭示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较之于行政化村庄治理体制在村庄社会中的治理优势。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是由村民自治制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以及半正式化村干部管理制度共同组成的制度群。村庄社会压力是促成该治理体制运转的主要驱动机制,治理责任的村庄化机制、“政务”向“村务”的转化机制以及社会动员机制构成该体制的治理机制。研究认为,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本质是一种动员性治理体制,高度契合村庄治理的动员特征。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的治理优势,审慎推进村级治理行政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村庄治理体制 动员性 驱动机制 治理机制 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模式新探索——以温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薛艳美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11期18-20,共3页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之一。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关键,健全乡村治理模式,应从乡村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乡村社会发展的规律。...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之一。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关键,健全乡村治理模式,应从乡村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乡村社会发展的规律。本文以温州地区乡村治理模式现状为例,首先,分析了发展符合温州乡村治理新模式的现实意义;其次,分析了在中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背景下温州地区传统的非正式性民间组织(宗族文化)、民间自治团体(温州老人协会)的弊端;最后,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温州地区如何更好的进行乡村治理模式,给出了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 现代化经济体系 乡村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 温州地区 民间自治 宗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县创新“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
8
《农业知识》 2021年第22期62-64,共3页
平原县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以全面推行村事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以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带动乡村法治规范化,以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积极构建党... 平原县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以全面推行村事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以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带动乡村法治规范化,以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模式 基层党组织 乡风文明 综合整治 村民自治制度 规范化 常态化 平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村级自治到多元共治:乡村纠纷调解的逻辑转向及其优化——基于“结构—行动”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容坤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8,M0006,共15页
乡村纠纷调解是一种基于结构与行动的交织过程,表征为乡村社会结构下解纷行动者的策略选择逻辑。乡村纠纷调解遵循村庄内生力量主导下的自治进路这一传统逻辑,形成了与乡土社会小农经济生计模式、家族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和合观相适应的... 乡村纠纷调解是一种基于结构与行动的交织过程,表征为乡村社会结构下解纷行动者的策略选择逻辑。乡村纠纷调解遵循村庄内生力量主导下的自治进路这一传统逻辑,形成了与乡土社会小农经济生计模式、家族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和合观相适应的解纷机制。随着乡土社会结构的转型,村级自治型调解的动力、能力和效能渐趋弱化,乡村纠纷调解需要实现从村级自治型向多元共治型的逻辑转换。多元共治型调解模式通过村级调解组织的能动性治理,创设居于乡镇与村组之间的片区调解单元,促使差异化调解行动者的资源制度化,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发挥多元共治型调解的治理优势,需要立足乡村社会结构转型现实,坚持基层党组织对纠纷调解的领导地位,优化片区调解单元,厘定调解行动者权责结构,激活传统与现代调解资源,以适应乡土社会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 村级自治 多元共治 纠纷调解 乡土社会 联片调解模式 结构—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型群众组织与“乡政村治”体制转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晓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由政府积极培育和扶持广泛参与乡村治理事务并且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新型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体制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山东新泰平安协会和广东云浮自然村乡贤理事会两个案例的考察发现,二者具有职能上的治理性、组织上的群众性和运作上的... 由政府积极培育和扶持广泛参与乡村治理事务并且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新型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体制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山东新泰平安协会和广东云浮自然村乡贤理事会两个案例的考察发现,二者具有职能上的治理性、组织上的群众性和运作上的协同性,这三个显著特征决定了它们既不同于准政府组织,也不同于非政府组织。这一类协同治理型群众组织嵌入当前乡村治理体制中,搭建了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平台,实现了自治与行政的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从而推动了"乡政村治"的体制性转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协同治理群众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的角色类型与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基于上海、珠三角、浙江三地农村的考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97,M0006,共16页
厘清村干部角色特征是认识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状况的切入口。村干部角色实践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存在很大差异,至少形成政府代理人、村庄当家人和经营者三种村干部角色类型,表现为行政主导型、社会主导型、个人主导型三种村级治理模式。村... 厘清村干部角色特征是认识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状况的切入口。村干部角色实践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存在很大差异,至少形成政府代理人、村庄当家人和经营者三种村干部角色类型,表现为行政主导型、社会主导型、个人主导型三种村级治理模式。村干部不同的权力取得方式和利益实现方式是村干部角色类型的重要型构机制。村干部角色的特定偏向使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不同面向的实践异化,造成国家、村庄以及个人三者利益的失衡,由此构建的是一个不均衡的利益分配秩序和治理秩序。针对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中的不同问题,地方政府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村民自治回归其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干部角色类 村级治理模式 村民自治异化 利益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12
作者 陈娟娟 《农家科技》 2020年第3期13-14,共2页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传统乡村社区逐渐向新型乡村社区转型,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型乡村社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当前,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要强化整改,着力落实乡村自...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传统乡村社区逐渐向新型乡村社区转型,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型乡村社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当前,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要强化整改,着力落实乡村自治组织责任,将短板补齐,进而引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调研,就如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问题,从乡村治理主体建设、乡村治理体系运行、统筹推进乡村事务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振兴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社区 乡村自治 城镇化 社区转 统筹推进 新的台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村民自治发展前瞻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少雄 肖军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6,共5页
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如何,是一个值得人们争论和思考的问题。从微观看,村民自治在短期内将是对具体的现实要素问题进行有效治理。从宏观和长远看,随着国家的放权和农村微观组织的再造,村民自治将朝着以社区自治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发展,但... 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如何,是一个值得人们争论和思考的问题。从微观看,村民自治在短期内将是对具体的现实要素问题进行有效治理。从宏观和长远看,随着国家的放权和农村微观组织的再造,村民自治将朝着以社区自治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发展,但村民自治蕴含的民主、自由、自主价值理念不会改变,村民自治从封闭走向开放,并最终促成城乡、社区和整个社会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模式 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悄然改变现代城市管理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培 曹钰 +3 位作者 黄卫平 邹树彬 金在宽 唐娟 《人民论坛》 2005年第9期24-25,共2页
2005年8月,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主办了“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有关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维权行为的动因和表现、城市社区居委会选举问题、社区治理和党政建设的关系问题、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城市... 2005年8月,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主办了“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有关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维权行为的动因和表现、城市社区居委会选举问题、社区治理和党政建设的关系问题、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城市社区自治的条件和平衡等议题。以下是本刊记者对本次会议中关于建立民主自治型社区的发言摘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居委会 城市管理模式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现代 社区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自治 业主委员会 自治社区 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型协商民主的现实基础与运行逻辑——基于鄂中W村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雪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6,109,110,共18页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之下,村庄成为承接项目的基本单位,如何对项目资源进行分配和平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回应村民的需求,村级组织基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在村民自治及民主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分配型协商民主模式。该模式通过组...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之下,村庄成为承接项目的基本单位,如何对项目资源进行分配和平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回应村民的需求,村级组织基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在村民自治及民主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分配型协商民主模式。该模式通过组织的设置与调整,为村民搭建了双层议事平台,以村干部入户访谈和公共项目清单制的方式广泛吸纳和整合民意,通过规则的创新与建构保障村民的有序表达和协商,在此基础上促成协商结果的达成,有效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供给与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的对接。分配型协商民主坚持村民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分配,通过分层级的协商机制保证村民参与民主协商的空间,提升决策的效率;同时,坚持以公意为核心的治理理念,提升村级组织的自主回应能力,推动乡村治理走向善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协商民主 资源分配 资源下乡 村级组织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村级议事协商,共建农村新风尚
16
作者 李政威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0期52-54,共3页
随着农村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复杂化,传统的村级议事协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对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村级议事协商在助力农村新风尚建设中的独特价值,然后提出了优化策略,其中包括促进村民自治与参与意识、增进社区凝聚力与... 随着农村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复杂化,传统的村级议事协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对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村级议事协商在助力农村新风尚建设中的独特价值,然后提出了优化策略,其中包括促进村民自治与参与意识、增进社区凝聚力与文化传承、优化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强化环保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村级议事协商的有效性提升和农村社区发展质量的改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也在逐步创新与转型。村级议事协商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形式,不仅关系村民的切身利益,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面向农村新风尚建设,村级议事协商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模式 农村社会管理 协商方式 乡村振兴战略 协商策略 村民自治 农村社区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