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文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4-79,共6页
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李文初我国历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究竟始于何时?这个问题,自鲁迅先生标举“魏晋”说之后①,学术界少有异议。这种共识大约维持了60年,至90年代初才有另立新说的尝试。有人... 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李文初我国历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究竟始于何时?这个问题,自鲁迅先生标举“魏晋”说之后①,学术界少有异议。这种共识大约维持了60年,至90年代初才有另立新说的尝试。有人把这一开端从魏晋推前至汉代,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文学史 文学研究 '文学的自觉时代' '宋齐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文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文学的自觉时代 《典论·论文》 文章不朽 文学作品 “人的觉醒” 主体意识的觉醒 “文章” “不朽” 曹丕 先秦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曹丕《典论·论文》赏析
3
作者 袁平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它对文章的价值、作家才性气质与作品之关系、文章体裁及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它虽然简短概括,但它所论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理论研究具有开启意义,《典...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它对文章的价值、作家才性气质与作品之关系、文章体裁及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它虽然简短概括,但它所论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理论研究具有开启意义,《典论·论文》作为一篇标志性文献,吹响了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文学理论 自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赋——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 被引量:52
4
作者 龚克昌 《文史哲》 1988年第5期69-77,共9页
“文学的自觉时代”可以提前到汉武帝时期,理由是:一、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已得到充分的表现,如作家已能较自觉地运用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并以空前积极的态度追求文学艺术的形式美。二、已提出比较系统的文学艺术创... “文学的自觉时代”可以提前到汉武帝时期,理由是:一、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已得到充分的表现,如作家已能较自觉地运用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并以空前积极的态度追求文学艺术的形式美。二、已提出比较系统的文学艺术创作主张,从而步入了自觉、主动创作的崭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帝时期 汉书·艺文志 司马相如 文学艺术 神话传说 西京杂记 浪漫主义 汉赋 自觉时代 汉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瑞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84-86,共3页
关于“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问题,学界似乎已无疑议.但“六朝文学自觉”的内涵是什么,表现如何,至今似乎仍未有切中肯綮的诠释;本文就此略作探讨,认为“六朝文学自觉”就是文学审美的自觉,就是作家、评论家乃至读者们发现... 关于“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问题,学界似乎已无疑议.但“六朝文学自觉”的内涵是什么,表现如何,至今似乎仍未有切中肯綮的诠释;本文就此略作探讨,认为“六朝文学自觉”就是文学审美的自觉,就是作家、评论家乃至读者们发现并认识到了文学的审美特质,审美价值与文学创作的某些固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自觉时代 六朝文学 文学创作 审美特质 审美价值 《诗品》 象思维 先秦两汉 艺术想象 《文心雕龙·神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最具生命色彩的文学自觉时代
6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以大文学史观为指导思想,将文学置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立体交叉的生态背景中,探讨其发展及由此形成的特质。全文按文体分为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史传文学、小说戏曲、文学思想七编,从各体文学与文化专题发展的角度... 本书以大文学史观为指导思想,将文学置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立体交叉的生态背景中,探讨其发展及由此形成的特质。全文按文体分为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史传文学、小说戏曲、文学思想七编,从各体文学与文化专题发展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史传文学 小说戏曲 大文学史观 文学思想 生态背景 文学自觉时代 骈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时代自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构筑了传统社会的文明秩序,形成了传统社会特有的文明禀赋和价值诉求。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和扩张,中国传统文明秩序渐渐解构,开启了向现代转变的模式。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国传统文...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构筑了传统社会的文明秩序,形成了传统社会特有的文明禀赋和价值诉求。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和扩张,中国传统文明秩序渐渐解构,开启了向现代转变的模式。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国传统文明秩序的现代转型,重构中国现代文明秩序已然成为时代的必需。重构中国现代文明秩序必须正视现代性困境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提炼符合时代需求的核心价值观念,凝聚价值理想的"最大公约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体现了重构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时代诉求和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明秩序 现代文明秩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代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省“四个全面”战略的“时代自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1,共7页
在西方主流"话语模式"占主流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精准地把握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新诉求,并创造性地改造(改变)西方主流的发展价值观,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此而言,"四个全面"体... 在西方主流"话语模式"占主流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精准地把握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新诉求,并创造性地改造(改变)西方主流的发展价值观,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此而言,"四个全面"体现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针对国内(中国)与国际(世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和上层建筑(政治)、城市和农村、当下和未来等诸时代关系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反省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诉求、新思路、新观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参与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时代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的鲜明表达。就实践内容、理论形式及其逻辑特征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全面"发生变革的战略举措,这不仅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现实",显然也是针对致力于个体化(自我化)、碎片化、断裂性的现代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的超越,肩负着使中国"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充分显示出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指导"中国复杂实践"的"时代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战略 时代自觉 当代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自觉 被引量:2
9
作者 费志伟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14-I0014,共1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协同行动。大学生,作为具有创造力的青年主力军,势必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方参与 协同行动 时代自觉 创造力 有所作为 主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自觉及实践理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杰 李德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9,共7页
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适应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新时代的背景,决定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与之前的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的不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自觉满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 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适应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新时代的背景,决定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与之前的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的不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自觉满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三个核心内涵,更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自觉。基于时代瞬息万变,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坚持"五个瞄准"和"五个推进",在回归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然面临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时代自觉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时代自觉
11
作者 于学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政党的历史自信就是政党对于其奋斗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认同与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时代自觉建基于自身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历史与时代对自身的合乎实际的主观意识和科学判断,这种意识和判断既源于自身性质,也源于政治... 政党的历史自信就是政党对于其奋斗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认同与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时代自觉建基于自身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历史与时代对自身的合乎实际的主观意识和科学判断,这种意识和判断既源于自身性质,也源于政治实践。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历史自信与时代自觉,还注重将历史自信与时代自觉结合起来,在总结历史中认识现实,在认识现实中把握时代,并结合历史与现实科学决策,实现自身和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注意将历史时空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转化为历史自信,并结合时代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转变为时代发展的力量,真正做到昨为今用、外为内用,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时代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关涉·价值关怀·本土关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新时代自觉
12
作者 胡军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共1页
栏目主持人:胡军良主持人话语:综观当代学术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无论在主体意蕴与学术意识上,抑或在价值趣旨与本土意旨上,业已凸显出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态势与特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主体关涉。在新时代境... 栏目主持人:胡军良主持人话语:综观当代学术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无论在主体意蕴与学术意识上,抑或在价值趣旨与本土意旨上,业已凸显出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态势与特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主体关涉。在新时代境遇中,学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研究主体,从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两个层面彰显出高度的理论主体意识与自主建构意识。二是聚焦价值关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秉持关联现实的问题意识,在应答历史与时代之问、世界与民族之问的交织中,在人文关怀与意义寻索的坐标中,映照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诉求与价值旨归。三是坚守本土关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深度根植中国经验,自觉嵌入中国立场,以呈现自身研究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为全球化语境中多元复杂的人类问题凝构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有鉴于此,如何从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显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新时代自觉,遂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与达致的公共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主持人 学术意识 自主建构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价值关怀 时代自觉 时代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文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52,共8页
关键词 文学的自觉 人的觉醒 魏晋南北朝 文学理论批评 文学创作 文学主体 诗歌 文学批评 “自然” 文学的自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自觉”的多元历史进程——30年“鲁迅问题”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文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5,共15页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文学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它关乎如何认识民族文学成熟独立的历史起点,也是文学史家把握文学自觉的多元动态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近30年来,围绕这...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文学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它关乎如何认识民族文学成熟独立的历史起点,也是文学史家把握文学自觉的多元动态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近30年来,围绕这一"鲁迅问题"的论争,这一命题则始终被视为只有单一内涵的"文学史问题"。因此,论争陷入了"各种观点自圆其说,不同观点相互对立"的僵局。要打破目前的学术僵局,让看似各自对立的不同观点,"各居其位,各是其是",必须转换学术思路:首先,从"文学史"回到"文学史哲学",在全面把握先秦以来文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前提假设"所蕴含的复杂内涵作一番学理反思和逻辑洗炼,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理论参照系;然后,再由"文学史哲学"回到"文学史",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做出准确界定,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的自觉时代 “鲁迅问题” 文学史哲学 多元自觉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文化自觉标志的三位一体构成与建构
15
作者 张利群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4,共5页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入文学自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国经验"及中国特色形成、文学经典及文化传统重建的三位一体的构...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入文学自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国经验"及中国特色形成、文学经典及文化传统重建的三位一体的构成系统和建构方式凸显,并在文学创新发展中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文学自觉发展的良好态势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自觉 文学自觉时代 标志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宏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该文围绕鲁迅提出的“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着重探讨鲁迅如何抓住时代特点,沟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阐明时代潮流与文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其意义不仅指出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出现一大转... 该文围绕鲁迅提出的“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着重探讨鲁迅如何抓住时代特点,沟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阐明时代潮流与文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其意义不仅指出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出现一大转折的历史现象,而且由此拓宽了魏晋文学的研究层面,为中古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丕 人的觉醒 文学的自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赋的自觉意识
17
作者 侯慧章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3期16-20,共5页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曹丕的时代紧承汉代,用现代的文学眼光来看,这文学的“自觉时代”,的上...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曹丕的时代紧承汉代,用现代的文学眼光来看,这文学的“自觉时代”,的上限似可在汉赋时代。本着学术争鸣的原则。兹陈管见如下。 一 作为文体的赋,是在战国后期“爱锡名号,与《诗》画境”的(《文心雕龙·诠赋》)。赋的出现虽开辟了文苑的新天地,但并未立即蔚为大国。秦代不重文学,但见一些杂赋,如潺潺流水,不成声势。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意识 汉赋 自觉时代 魏晋风度 文学 文心雕龙 曹丕 战国后期 《诗》 学术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变革说”三题——值此说创立一百周年而作 被引量:14
18
作者 牟发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创立,实为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正好一个世纪。这一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则在于它的独创性和开放性,为后来者的的继承、发展或证伪、立异都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礼仪、典章制度方面,宋...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创立,实为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正好一个世纪。这一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则在于它的独创性和开放性,为后来者的的继承、发展或证伪、立异都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礼仪、典章制度方面,宋多承唐制,并以汉唐故事为典范,而就思想文化而言,唐宋间的变革是划时代的,宋人亦有充分的时代自觉。宋人在解读前此时代而首先是唐代的文化时,往往出现误读、误解甚至改写,这是由于解读者自觉不自觉地依据所处时代的价值尺度,并夹杂着自己的希望和想像,来评价其解读对象所致,是对前代文化的一种改造性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变革说 故事 时代自觉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本体论批评
19
作者 王欣 《江汉论坛》 1988年第5期53-56,共4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创作论"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 刘勰的《文心雕龙》"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创作论"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序志》),发前贤之所未发,总结了先秦两汉,特别是建安以来文学自觉时代的创作经验,展示了文学形式美的新天地.但在其以《原道》《征圣》《宗经》为核心的文学本体论中却存在着许多与文学自觉时代颇不合拍的旧意识,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此谈谈一孔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自觉时代 文学本体论 征圣宗经 古代文艺理论 儒家诗教 章学诚 南朝文学 先秦两汉 创作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史著作——评郭预衡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明寿 邓韶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63-66,共4页
郭预衡教授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内容博大,论述精深,是当前文史论坛的一大新成果。该书具有如下特点:一、史实全面,资料广摘,以见其“博”1.分期专论,涵盖浑融文学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主要... 郭预衡教授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内容博大,论述精深,是当前文史论坛的一大新成果。该书具有如下特点:一、史实全面,资料广摘,以见其“博”1.分期专论,涵盖浑融文学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主要应表现为分期的系统衔接,专论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著 中国古代 郭预衡 魏晋南北朝 《史记》 《诗经》 先秦文学 作家作品 宫体诗 文学的自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