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洪 薛勇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7,共15页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雌雄同花植物广泛采取的一种种内促进异交机制,通常由一个多态且复等位的S位点控制。目前共发现6种不同分子机制的SI,包括由花柱S因子S-RNase和花粉S因子SLFs控制且常见于车前科、茄科、蔷薇...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雌雄同花植物广泛采取的一种种内促进异交机制,通常由一个多态且复等位的S位点控制。目前共发现6种不同分子机制的SI,包括由花柱S因子S-RNase和花粉S因子SLFs控制且常见于车前科、茄科、蔷薇科和芸香科的I类、SRK和SCR控制的十字花科II类、PrsS和PrpS控制的罂粟科III类、CYP-GLO2-KFB-CCM-PUM控制的报春花科IV类、TsSPH1-TsYUC6-TsBAHD控制的时钟花科V类及HPS10-S和DUF247I-S控制的禾本科VI类SI,其中I类SI为异己识别体系,而II、III和VI类均为自己识别系统。此外,近年来对其起源和演化机制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其中,I类SI起源于真双子叶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II~V类则为丢失I类后分别进化产生的新机制,而单子叶禾本科特有的VI类SI则可能是在丢失古老I类SI后演化出的新系统。本文主要总结已报道SI的分子和演化机制,以期为显花植物SI的理论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花植物 自交不亲和 起源 演化 自交系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属植物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玉萍 罗凤霞 薛婷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以10个中国兰品种和8个大花蕙兰品种为材料开展了兰属植物间的杂交试验,比较不同组合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1)54个杂交组合,共授粉582朵,获得杂交果实131个,平均结实率为22.51%;中国兰与大花蕙兰正交结实率(23.19%)高于反交结实率(9.... 以10个中国兰品种和8个大花蕙兰品种为材料开展了兰属植物间的杂交试验,比较不同组合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1)54个杂交组合,共授粉582朵,获得杂交果实131个,平均结实率为22.51%;中国兰与大花蕙兰正交结实率(23.19%)高于反交结实率(9.27%)。(2)墨兰与大花蕙兰无论正交或反交均可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其亲和性高于春兰、建兰与大花蕙兰杂交的亲和性。(3)中国兰种间杂交亲和性较高,3类组合结实率均大于30%,但不同品种间杂交亲和性不一,春兰‘绿萼’,墨兰‘企黑’、‘白墨’,建兰‘金荷’,大花蕙兰‘黄金岁月’比较适宜做母本;春兰‘大富贵’,墨兰‘富贵’、‘白墨’,大花蕙兰‘月影’、‘日本绿’和‘黑珍珠’比较适宜做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植物 杂交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叶杜鹃授粉花柱的显微观察与自交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解玮佳 白天 +6 位作者 李世峰 关文灵 宋杰 彭绿春 李树发 蔡艳飞 陆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8-702,共5页
以锈叶杜鹃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自交花粉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动态,并统计自花授粉后的坐果率。结果表明,锈叶杜鹃自花授粉后2 h花粉开始萌发,授粉后8 h后花粉管伸入花柱,授粉后48 h花粉管进入子房,76 h后花粉管进... 以锈叶杜鹃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自交花粉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动态,并统计自花授粉后的坐果率。结果表明,锈叶杜鹃自花授粉后2 h花粉开始萌发,授粉后8 h后花粉管伸入花柱,授粉后48 h花粉管进入子房,76 h后花粉管进入胚珠。在锈叶杜鹃花粉管萌发和生长过程中,从柱头乳突细胞开始到花粉管、花柱通道细胞、子房引导组织、胚珠的胚囊等都伴随出现一系列的胼胝质反应等异常现象;而自花授粉的花朵坐果率仅为19.89%。结果表明:锈叶杜鹃自花亲和,但其自身存在抑制自交亲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叶杜鹃 自花授粉 荧光显微镜观察 自交亲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嫁接亲和性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威 刘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50-1953,共4页
从细胞学与组织学、生理生化及植物物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嫁接亲和性鉴定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植物嫁接繁殖砧穗选择及其亲和性早期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嫁接亲和 早期鉴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白粉菌的亲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莉 罗建中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植物对白粉菌的亲和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该研究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了解活体寄生菌抑制植物防卫反应和利用植物活体营养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在生产实践上,对于通过诱导植物对白粉菌感病基因发生突变或使基因沉默来... 植物对白粉菌的亲和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该研究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了解活体寄生菌抑制植物防卫反应和利用植物活体营养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在生产实践上,对于通过诱导植物对白粉菌感病基因发生突变或使基因沉默来培育植物抗白粉病新品种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细胞、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上简要阐述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白粉菌 亲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继涛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15-121,共7页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是指雌、雄二性配子均有正常生活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几乎一半以上的显花植物涉及70多个科、250多个属具有自交不亲和性(de Ne...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是指雌、雄二性配子均有正常生活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几乎一半以上的显花植物涉及70多个科、250多个属具有自交不亲和性(de Nettancour,1977)。Takahata(1990)研究了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及其近缘野生种组成的芸薹族(Brassicacae),在其59类植物中,有50类是自交不亲和的。自交不亲和性是大多数高等植物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遗传屏障,它主要用于原种的保留和F1杂种的生产。自交不亲和性即使不用于杂种生产,育种家也需要知道自己育种材料的亲和特性,以便自花授粉和回交。目前普遍认为:自交不亲和性由S基因控制,当雌雄性器官具有相同的S基因时,交配不亲和,雌雄双方的S基因不同时交配能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芸薹属植物 杂种生产 育种材料 自花授粉 近缘野生种 结籽率 受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小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95-100,共6页
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研究是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综述了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在细胞学。
关键词 配子体 自交不亲和 S蛋白 遗传学 植物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不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白生文 范惠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96-3897,共2页
对高等植物自交亲和基因(资源)、自交亲和性的遗传、自交亲和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自交亲和性产生的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研究植物自交亲和性的意义。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植物 自交亲和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碧瑜 党江波 +5 位作者 夏清清 崔璐璐 赵科科 李春秀 梁国鲁 向素琼 《南方农业》 2020年第7期44-49,共6页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有性植物研究的热点。介绍植物多倍化后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多倍化后自交不亲和变化机理主要有竞争互作导致自交不亲和崩溃、异等位基因导致自交不亲和崩溃、转座...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有性植物研究的热点。介绍植物多倍化后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多倍化后自交不亲和变化机理主要有竞争互作导致自交不亲和崩溃、异等位基因导致自交不亲和崩溃、转座子引起的自交不亲和改变,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无融合生殖、近交衰退、花粉管长度、花粉量等,并对自交不亲和性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自交不亲和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光明 杨雅琴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9-10,共2页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研究罗光明,杨雅琴(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植物室,南昌330006)在自然条件下,任何植物在开花时,其雌性器官既可能接触种内的花粉,也可能同时接触异种的花粉,但是,只有具备一定遗传背景的个体之间才能...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研究罗光明,杨雅琴(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植物室,南昌330006)在自然条件下,任何植物在开花时,其雌性器官既可能接触种内的花粉,也可能同时接触异种的花粉,但是,只有具备一定遗传背景的个体之间才能实现亲和性的交配。在一般情况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遗传学 自交不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与山西中部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亲和性测定
11
作者 胡丹珠 张东旭 +3 位作者 张俊灵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4期59-62,共4页
为探索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与山西小麦品种之间的亲和性,选用娄彻氏链霉菌和密旋链霉菌的复合制剂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与中麦175、济麦22、长9499、长6794、长6990共5个山西中部麦区部分小麦主干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田间试验,测... 为探索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与山西小麦品种之间的亲和性,选用娄彻氏链霉菌和密旋链霉菌的复合制剂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与中麦175、济麦22、长9499、长6794、长6990共5个山西中部麦区部分小麦主干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田间试验,测定株高、叶绿素、NDVI值和产量4个指标。结果表明,包菌PGPR处理对小麦的株高、NDVI值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长6794在包菌PGPR后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率为4.93%,株高、NDVI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GPR与该品种的亲和性最强。长9499、济麦22、长6990在包菌PGPR后相比对照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分别增产2.99%、2.00%和1.99%,PGPR与这3个小麦品种有较好的亲和性。中麦175在包菌PGPR后产量增加有限,PGPR与之亲和性较差。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筛选出山西省中部麦区与PGPR亲和性较强的优质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小麦 亲和 山西中部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界中的不亲和性》出版发行
12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5-1025,共1页
关键词 植物 出版发行 不亲和 不可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木类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获突破
13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87,共1页
近日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悉,由我国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晓风领衔的“中国梨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国梨自交不亲和基因分离克隆及品种S基因型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植物 果木 国家重点学科 S基因型 实验室主任 国家林业局 林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和黄酮醇对葡萄属植物嫁接亲和性的影响
14
作者 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第7期51-51,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doi:10.1016/j.scienta.2016.05.020),来自葡萄牙的MariaAssunqao等人研究了酚酸和黄酮醇在葡萄属植物嫁接亲和性中的作用。黄酮醇在多种果树嫁接亲和性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doi:10.1016/j.scienta.2016.05.020),来自葡萄牙的MariaAssunqao等人研究了酚酸和黄酮醇在葡萄属植物嫁接亲和性中的作用。黄酮醇在多种果树嫁接亲和性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在葡萄属植物中的研究很少。本文研究了多种砧穗组合中酚酸和黄酮醇含量的差异.了解了其是否可以作为嫁接亲和性的化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亲和 葡萄属植物 黄酮醇 酚酸 砧穗组合 葡萄牙 醇含量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月季品种的自交亲和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红明 王其刚 +3 位作者 张颢 蹇洪英 邱显钦 唐开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以云粉、云玫、蜜糖、蜜月、云艳、粉妆等6个月季品种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与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统计分析田间自花授粉坐果率、平均种子数,并对授粉后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在活体和离体培... 以云粉、云玫、蜜糖、蜜月、云艳、粉妆等6个月季品种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与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统计分析田间自花授粉坐果率、平均种子数,并对授粉后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在活体和离体培养条件下,每个月季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基本一致;云粉的离体和活体萌发率均最高,分别为(33.34±1.70)%和(31.56±1.63)%;蜜糖的坐果率最高,为60.00%,云粉次之,为39.24%,云艳最低,未结实。6个月季品种的平均种子数均较少,最多的云粉仅有11粒。自交亲和的品种自花授粉3 h后花粉开始萌发,24 h后到达花柱中部,48 h后有部分花粉管进入子房;自交不亲和的品种在授粉24 h后花粉管停止伸长,花粉管末端膨大、弯曲、变形。由自交坐果率与荧光显微观察结果得出的结论一致,云粉、云玫、蜜糖、蜜月为自交亲和品种,云艳、粉妆为自交不亲和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自交亲和 自花授粉 花粉生活力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卫东 刘公社 +5 位作者 刘杰 刘凡 齐冬梅 李芳芳 董贵俊 赵晶晶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7-292,共6页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羊草自交、异交结实性实验。采用 FDA染色法检测羊草小孢子活力 ,观测雌、雄蕊发育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 ,在草原上羊草异交结实率远大于其自交结实率。在成熟花药中有生活力的花粉平均达 95 .2 %以上。在发育时间顺序...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羊草自交、异交结实性实验。采用 FDA染色法检测羊草小孢子活力 ,观测雌、雄蕊发育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 ,在草原上羊草异交结实率远大于其自交结实率。在成熟花药中有生活力的花粉平均达 95 .2 %以上。在发育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上 ,雌、雄蕊并不妨碍自体授粉。另外 ,利用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SI)有关的硫氧还蛋白 h基因设计的引物在羊草 DNA中检测到预期片断。因此 ,笔者认为 ,羊草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基因控制下的自交不亲和反应机制 ,硫氧还蛋白 h基因可能与羊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有关。这仅为初步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自交不亲和 结实率 花粉活力 自花授粉 硫氧还原白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爱云 李栒 +1 位作者 胡大有 周芳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0,15,共5页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存在高度的不亲和,很难得到杂种。芸薹属植物的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品种与诸葛菜亲和力不同。F1种子的产生不仅与亲本的基因型有关,而且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以芸薹属做母本的杂交亲和性高于以诸葛菜做母本的组...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存在高度的不亲和,很难得到杂种。芸薹属植物的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品种与诸葛菜亲和力不同。F1种子的产生不仅与亲本的基因型有关,而且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以芸薹属做母本的杂交亲和性高于以诸葛菜做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植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菜 芸薹属植物 杂交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入侵植物豚草的繁育系统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建华 金洁洁 +1 位作者 陈国奇 王立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16-2520,共5页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原产于北美的一年生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威胁农业、生态和民众健康。该种雌、雄头状花序同株,以种子繁殖,因而其有性繁殖特性对其扩散和爆发具有重要影响...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原产于北美的一年生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威胁农业、生态和民众健康。该种雌、雄头状花序同株,以种子繁殖,因而其有性繁殖特性对其扩散和爆发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套袋授粉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实验方法,对入侵江苏常熟的豚草种群的繁育系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豚草花粉活力在开花后第4天开始出现,第8天到第10天花粉活力比较高;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第2天开始出现,第5天到第8天柱头可授性较高;同植株上同一时期开花的雌花的柱头可授性和雄花的花粉活力有5d左右的重叠期。不套袋处理(自然条件)和异株授粉处理下,豚草的结实率都比较高,分别达48.4%和44.4%,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同株授粉处理的结实率较低,仅3.4%,极显著低于不套袋处理和异株授粉的结实率(P<0.01)但显著大于0(P<0.05)。分析表明,豚草属于自交不亲和种,但又可部分自交亲和,不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因此,对在新分布区的零星豚草植株进行及时防除,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菊科 繁育系统 外来入侵植物 自交不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松松 白莉敏 +3 位作者 周可金 孙乐妮 曹媛媛 唐欣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盆栽试验表明,有25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N10和K6促生作用显著,22株菌株的促生作用达到施全肥水平。【结论】采用凝集素作为筛选工具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与油菜具有特异亲和性的PGPR菌株,菌株N10和K6作为油菜特异性PGPR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植物根际促生菌 亲和菌株 促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营养体亲和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仲东 曹支敏 +1 位作者 高爱琴 张刚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5,共6页
论述了真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的概况、原理、依据。
关键词 真菌 营养体亲和 营养体亲和菌群 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