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质量自耦合射流控制喷流矢量实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堃元 李念 +1 位作者 董玥 卢振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5,236,共3页
以压电陶瓷振为激振源的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发射孔产生一系列平均质量流率为零的涡环,对垂直布置的主流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研究了自耦合射流激发器自身机理和自耦合射流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的实验,在实验条件下,... 以压电陶瓷振为激振源的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发射孔产生一系列平均质量流率为零的涡环,对垂直布置的主流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研究了自耦合射流激发器自身机理和自耦合射流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的实验,在实验条件下,自耦合射流使20m s流速的主流产生了最大17°的矢量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合射流 自激发 零质量射流 射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耦合射流对平行主射流的矢量偏转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念 张堃元 徐惊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为研究自耦合射流与主射流空间布局对主流矢量偏转的影响,采用了二者平行布局的方式,利用压电陶瓷单缝自耦合射流作动器出口两侧的低压区的卷吸作用,使主射流发生了显著的矢量偏转。实验表明,主射流的偏转角与自耦合射流和主射流之间的... 为研究自耦合射流与主射流空间布局对主流矢量偏转的影响,采用了二者平行布局的方式,利用压电陶瓷单缝自耦合射流作动器出口两侧的低压区的卷吸作用,使主射流发生了显著的矢量偏转。实验表明,主射流的偏转角与自耦合射流和主射流之间的间距d,高差s等参数有关。在实验条件下,自耦合射流使约5·4m/s流速的主射流产生了最大45°的矢量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自耦合射流^+ 作动器 射流矢量技术^+ 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流动特征研究
3
作者 谭晓茗 张靖周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600-2604,共5页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自耦合射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紧邻喷口的法向距离内,涡对周期性地生成、破碎和融合,在某个法向距离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连续性射流;自耦合射流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在短轴方向急剧扩展...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自耦合射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紧邻喷口的法向距离内,涡对周期性地生成、破碎和融合,在某个法向距离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连续性射流;自耦合射流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在短轴方向急剧扩展,而在长轴方向先向内汇聚、再向外发展的特征;自耦合射流的速度分布与常规射流的速度分布相比,两者在喷口水平方向上均呈现比较规律的速度自模的特征,但在喷口长轴方向,接近喷口的位置速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对称马鞍状,随着离喷口法向距离的增加,这种马鞍状的分布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合射流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自耦合射流速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谭晓茗 张靖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压电驱动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不同的电压和激励频率下所形成的射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自耦合射流存在着340和1 000 H z两个最佳激励频率;自耦合射流在喷口长轴方向临近喷口的位置呈马鞍状分布,随距离增加而...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压电驱动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不同的电压和激励频率下所形成的射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自耦合射流存在着340和1 000 H z两个最佳激励频率;自耦合射流在喷口长轴方向临近喷口的位置呈马鞍状分布,随距离增加而接近于稳态射流;在喷口短轴方向速度呈对称的单峰形状,和常规射流一样具有自相似性;在喷口法线方向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喷口约10倍狭缝宽度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合射流激发器 速度分布 热线风速仪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