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质粒在体内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由振强 于涟 +2 位作者 张朝政 褚武英 许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2-526,共5页
3周龄雏鸡肌肉接种200μg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真核表达质粒(pCI-chIL-2).PCR法检测血清、心、肝、肺、脾、法氏囊和肌肉接种部位中pCI-chIL-2的残留情况,利用竞争PCR观察血清中重组质粒的动态分布,RT-PCR检测上述组织器官pCI-chIL-2的表... 3周龄雏鸡肌肉接种200μg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真核表达质粒(pCI-chIL-2).PCR法检测血清、心、肝、肺、脾、法氏囊和肌肉接种部位中pCI-chIL-2的残留情况,利用竞争PCR观察血清中重组质粒的动态分布,RT-PCR检测上述组织器官pCI-chI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2 h血清中即可检测到pCI-chIL-2,8 h达到高峰,7 d时已检测不到;pCI-chIL-2在上述组织器官中存在的时间比较长,1~14 d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19 d时肺和法氏囊中已检测不到;RT-PCR结果显示pCI-chIL-2转录的mRNA在各组织于不同时间均有存在.本研究为重组chIL-2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应用提供体内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细胞介素2(chIL-2) 分布 竞争PCR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熊甲英 颜德中 邝国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35,共2页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NAFLD以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而血清C反应蛋白(CRP)为在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发生炎症后的一种反应蛋白,由于细...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NAFLD以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而血清C反应蛋白(CRP)为在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发生炎症后的一种反应蛋白,由于细胞因子中自细胞介素-6(IL-6)与免疫、脂肪代谢密切相关,故我们检测NAFLD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与IL-6的变化,以探讨二者与脂肪肝的关系,为脂肪肝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清C反应蛋白 细胞介素-6 NAFLD 白及 肝脏脂肪变性 自细胞介素 健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228促进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
作者 喻召才 刘文超 +4 位作者 刘都户 黄颖 斯晓明 尤向辉 陈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在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CD34+细胞,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或SCF+IL-3及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在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CD34+细胞,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或SCF+IL-3及不同浓度FK228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7d,分别用抗CD14、GPA、CD15及CD36单克隆抗体(mAb)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将CD34+细胞用含SCF、IL-3或SCF+IL-3及FK228的半固体培养液培养,并行细胞集落分析;将CD34+细胞用含SCF+IL-3的培养液培养7d,然后分离CD36+GPA-细胞,将细胞用含有IL-3+FK228的半固体培养液中培养,并行细胞集落分析。结果:FK228以一种剂量依赖方式促进CD36+细胞的产生,对CD14+细胞及CD15+细胞的产生无明显影响;0.5μg/LFK228可明显增加含IL-3培养体系中CD36+细胞的数量;FK228可明显增加含IL-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集落形成的数量及组成单个集落的细胞数;FK228可明显促进CD36+GPA-细胞在含IL-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红细胞集落。结论:FK228可促进白细胞介素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 自细胞介素3 红系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RBL-2H3细胞表达IL-4的影响
4
作者 张继成 吴健民 +1 位作者 张才成 吕文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简称RBL)表达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抗原和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RBL,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对活化RBL表达IL-4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简称RBL)表达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抗原和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RBL,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对活化RBL表达IL-4的影响。结果经A23187活化的RBL,加入10-10和10-8mol/L地塞米松培养24 h后,其IL-4表达量分别降至对照的45.2%和14.5%,加入10-9和10-7mol/L氢化可的松后,其IL-4表达量分别降至对照的56.4%和9.0%。经抗原活化的RBL,加入10-8和10-6mol/L地塞米松后,其IL-4表达量分别降至对照的28.7%和12.0%,加入10-8和10-6mol/L氢化可的松后,其IL-4表达量分别降至对照的52.1%和11.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RBL表达IL-4具有极大的抑制作用,提示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治疗哮喘的作用与其抑制肥大细胞表达IL-4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自细胞介素-4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利华 侯俊 +3 位作者 董玲 巴月 丁卫东 崔留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人体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02年至2004年大气PM10监测资料,选定PM10污染区和对照区,随机选择2地区成年居民各9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人体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02年至2004年大气PM10监测资料,选定PM10污染区和对照区,随机选择2地区成年居民各9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量2地区居民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PM10污染区居民血清IL-6((446.52±59.80)ng/L)水平高于对照区((56.34±9.13)ng/L)(P<0.05);污染区居民血清IL-8((0.31±0.17)μg/L)水平高于对照区((0.09±0.03)μg/L)(P<0.05);污染区居民血清TNF((0.46±0.34)μg/L)水平高于对照区((0.16±0.08)μg/L)(P<0.05);污染区居民血清IFN-γ((18.65±1.83)ng/L)水平低于对照区((20.37±0.86)ng/L)(P<0.05)。结论:PM10可对暴露人群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自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和IL-6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宏伟 陈乾美 +2 位作者 叶惠平 林尚泽 梁文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6-328,i0001,共4页
张宏伟陈乾美叶惠平林尚泽梁文妹【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胆脂瘤上皮骨质破坏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1例患者胆脂瘤上皮和14例患者外耳道... 张宏伟陈乾美叶惠平林尚泽梁文妹【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胆脂瘤上皮骨质破坏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1例患者胆脂瘤上皮和14例患者外耳道皮肤中的IL-8、IL-6的表达情况。结果IL-8主要在31例患者胆脂瘤基底上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阳性表达,8例患者外耳道皮肤有不同程度表达,两种组织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55.07±13.93、202.15±14.32,有显著性差异(t=10.56,P<0.01)。IL-6主要在30例患者胆脂瘤基底上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表达,10例患者外耳道皮肤有不同程度表达,两种组织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62.56±20.05、204.15±18.38,有显著性差异(t=6.63,P<0.01)。IL-8与IL-6表达间存在正相关。结论IL-8、IL-6在胆脂瘤上皮高表达,可能与胆脂瘤骨质破坏有关,并可能与IL-1、TNF-α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胆脂瘤骨质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自细胞介素-8 细胞介素-6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在抗伯氏疟原虫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姝 陆惠民 +2 位作者 张山鹰 高琪 唐学恒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 探讨IL - 12在抗伯氏疟原虫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别皮下用抗原sAg、IL - 12、抗原sAg联合IL - 12或抗原sAg联合弗氏佐剂进行免疫 ,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末次免疫后 1wk以 5× 10 5个感染P berghei... 目的 探讨IL - 12在抗伯氏疟原虫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别皮下用抗原sAg、IL - 12、抗原sAg联合IL - 12或抗原sAg联合弗氏佐剂进行免疫 ,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末次免疫后 1wk以 5× 10 5个感染P berghei的RBC攻击感染 ,观察各组小鼠原虫血症变化及存活时间。攻击感染后 1wk收集各组小鼠血清 ,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 -γ、IL - 4、IL - 10及IgG水平。结果 抗原sAg联合IL - 12免疫可较其它各免疫组及未免疫对照组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且全部小鼠在原虫血症达 5 0 %时开始死亡 ;而单独抗原sAg、单独IL - 12或抗原sAg联合弗氏佐剂免疫与未免疫比较 ,对小鼠原虫血症及存活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且半数以上小鼠均在原虫血症小于 2 5 %时死亡。抗原联合IL - 12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FN -γ及IgG水平较单独抗原sAg、单独IL - 12及未免疫组显著升高。 结论 结果表明 ,IL - 12与sAg抗原共同免疫小鼠可诱导对P berghei攻击感染的部分抵抗力 ,具有一定的免疫佐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细胞介素12 伯氏疟原虫 免疫佐剂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与CEA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白露 吴晓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CEA检测 结核性 IL-18 诊断价值 癌胚抗原(CEA) 鉴别诊断 自细胞介素 常见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