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壳聚糖基自组装纳米胶束紫杉醇药物释放载体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银松 王玉玫 +2 位作者 李荣珊 赵晶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以N-胆甾醇琥珀酰基-O-羧甲基壳聚糖(CCMC,胆甾醇基取代度6.9%)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探头超声处理制备其自组装凝胶纳米胶束,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考察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激光散射仪检测胶束的形态大小.以紫杉醇为模型药... 以N-胆甾醇琥珀酰基-O-羧甲基壳聚糖(CCMC,胆甾醇基取代度6.9%)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探头超声处理制备其自组装凝胶纳米胶束,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考察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激光散射仪检测胶束的形态大小.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采用透析法制备载药CCMC纳米胶束,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其在纳米胶束中的包载及释放情况.结果显示,CCMC为两亲性高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形成粒径为198.4 nm的规则球状胶束,临界胶束浓度为0.018 mg/mL.紫杉醇顺利包载于CCMC-纳米胶束内,载药量高达34.9%;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胶束粒径呈增大的趋势.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CCMC纳米胶束能延缓紫杉醇的释放,释药速度和释放介质pH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胆甾醇琥珀酰基-O-羧甲基壳聚糖 自组装纳米胶束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蛋白壳聚糖自组装纳米胶束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陆建男 钱红艳 +5 位作者 周建平 陈权 石月 戴银娣 胡桂霞 马建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研究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O,N-羟乙基壳聚糖(OGC)对牛血清蛋白(BSA)的负载及其理化性质。方法:制备BSA自组装纳米胶束(BSA-OGC纳米胶束);高速冷冻离心和荧光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并测定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 目的:研究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O,N-羟乙基壳聚糖(OGC)对牛血清蛋白(BSA)的负载及其理化性质。方法:制备BSA自组装纳米胶束(BSA-OGC纳米胶束);高速冷冻离心和荧光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并测定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荧光扫描、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随着OGC浓度升高和BSA浓度降低,BSA-OGC的包封率提高,载药量下降;载药前后,纳米胶束的粒径和电位值均减小;TEM照片显示OGC和BSA-OGC皆为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均匀;荧光扫描、FT-IR、DSC结果表明BSA包裹在OGC中,两者是通过电荷和疏水双重作用自组装为纳米胶束。结论: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OGC作为生物技术药物的传递系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 壳聚糖 自组装纳米胶束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反胶束法合成及自组装 被引量:5
3
作者 邢双喜 褚莹 隋晓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15-1319,共5页
分别在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钠 (AOT)、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OP)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AB) 3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粒子 ;利用紫外 可见、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 分别在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钠 (AOT)、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OP)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AB) 3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粒子 ;利用紫外 可见、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 ;讨论了反胶束水池大小、苯胺单体浓度及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对聚苯胺纳米粒子尺寸和形态的影响 ;首次探讨了反胶束体系中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尺寸随着反胶束水池的增大而增大 ,并能在较高单体浓度下进行自组装 ,聚苯胺纳米粒子从球形组装为米粒状 ;单体浓度从 0 0 5mol/L增大到 0 2mol/L时 ,以及表面活性剂带有电荷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粒子 胶束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