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作为鱼藤酮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士睿 刘晨光 +2 位作者 方玉春 李琴琴 石冠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3-1546,共4页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EDC)为偶联剂,将由N’N-二甲基甲酰胺(DMF)活化的脱氧胆酸接枝到海藻酸钠主链的羧基上,得到疏水改性的双亲性海藻酸钠(DSA),DSA在水相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动态激光光散射...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EDC)为偶联剂,将由N’N-二甲基甲酰胺(DMF)活化的脱氧胆酸接枝到海藻酸钠主链的羧基上,得到疏水改性的双亲性海藻酸钠(DSA),DSA在水相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结构性质进行表征,平均粒径为208.7nm,粒径尺寸比较均一且分布较窄,具有较低的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CAC),而且随着取代度的不断提高,临界聚集浓度不断降低,并将其作为鱼藤酮载体实验发现载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纳米 鱼藤酮 临界聚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董宝军 王常勇 +4 位作者 郭希民 马海霞 段翠密 李晶 范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分别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分别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236.4±19.3nm,胰岛素包封率为78.5%±6.1%,载药量为22.6%±4.4%。降血糖试验表明,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26U/kg)后7h,血糖含量开始下降,这种降血糖作用可维持12h,其中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达6h(血糖值≤7.0mmol/L)。结论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灌胃给药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海藻酸钠 纳米 降血糖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纳米粒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叶 刘袖洞 +3 位作者 王云红 于炜婷 戴小敏 马小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1,共5页
纳米粒药物载体能帮助药物靶向传输及可控释放,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海藻酸钠生物相容性好、易于修饰及加工形成微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日渐增多。综述了制备海藻酸钠纳米粒的4种方法,即离子交联法、乳化法、静电... 纳米粒药物载体能帮助药物靶向传输及可控释放,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海藻酸钠生物相容性好、易于修饰及加工形成微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日渐增多。综述了制备海藻酸钠纳米粒的4种方法,即离子交联法、乳化法、静电络合法和自组装法,并指出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纳米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纳米颗粒-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复合膜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莫新迎 管桂林 +1 位作者 吴昊 朱俊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4-220,共7页
本研究基于层层组装流延法制备了载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复合膜。通过评价机械、阻水及光学性质研究了氧化锌纳米颗粒对双层复合膜特性的影响,进而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 本研究基于层层组装流延法制备了载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复合膜。通过评价机械、阻水及光学性质研究了氧化锌纳米颗粒对双层复合膜特性的影响,进而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双层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膜在添加氧化锌纳米颗粒后,抗拉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水溶性、水蒸气透过性和透光性降低,而外观色泽没有明显变化。从双层膜的微观结构看,随着氧化锌纳米颗粒添加浓度由0.25%(w/w)增加至1.00%(w/w),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复合膜表面出现颗粒团聚,粗糙度Ra从3.12 nm增加至3.53 nm。红外和热重分析表明,氧化锌纳米颗粒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得双层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增强。综上,氧化锌纳米颗粒-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包装特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纳米氧化锌 双层复合膜 层层组装 结构表征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酪蛋白酸钠/EGCG/阿拉伯胶自组装构建EGCG纳米粒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炜超 刘春花 +2 位作者 罗旭洸 王淑惠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101,108,共10页
本文通过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三者自组装构建EGCG纳米粒(SC-EGCG-GA纳米粒),研究形成高载药量且稳定性好的纳米粒的条件,并考察纳... 本文通过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三者自组装构建EGCG纳米粒(SC-EGCG-GA纳米粒),研究形成高载药量且稳定性好的纳米粒的条件,并考察纳米粒的贮藏稳定性,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纳米粒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最后借助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对纳米粒结构进行表征,探讨纳米粒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形成高载药量且稳定性好的SC-EGCG-GA纳米粒的条件为EGCG/SC/GA浓度比2∶5∶5,SC和GA总浓度1.5 mg/m L,p H4.2,NaCl浓度10 mmol/L。此时形成的纳米粒粒径约为173.52 nm,Zeta电位约为-19.94 m V,包封率约为62.82%,载药(EGCG)量达到338.49μg/mg,在4℃下贮藏30 d后仍保持稳定。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粒呈球形。根据FTIR、荧光光谱和CD结果,推测纳米粒可能的形成机制为首先SC与EGCG通过氢键结合,GA加入后SC中的NH3+和GA中的COO-则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从而抑制SC与EGCG过度结合与聚集,三者通过以上非共价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酪蛋白酸钠 阿拉伯胶 自组装纳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藻酸钠-银纳米粒比率型探针的尿酸比色法检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颖冰 陈燕宏 +2 位作者 李鳗亭 陈丽敏 李新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该文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海藻酸钠(SA)为稳定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海藻酸钠-银纳米粒功能探针(SA-Ag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SA-A... 该文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海藻酸钠(SA)为稳定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海藻酸钠-银纳米粒功能探针(SA-Ag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SA-AgNP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A可以增强AgNPs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其400 nm波长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当尿酸(UA)存在时,UA与SA分子发生配体交换导致AgNPs聚集,并在530 nm处产生吸收峰,同时溶液颜色由亮黄色变为酒红色。基于此构建了一种比率型的UA比色法检测体系,并实现了UA的可视化分析。优化条件下,在1.67×10-5~1.67×10-3 mol/L浓度范围内,检测体系的吸光度比值(A530 nm/A400 nm)与UA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检出限(LOD)为14.9μmol/L。尿液中常见的无机离子及其他生物小分子如葡萄糖、抗坏血酸、尿素、肌酐等不干扰尿酸测定。尿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0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比色探针环保、制备简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有望为尿酸临床相关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生化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海藻酸钠 尿酸 比率型探针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组装法制备纳米级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及其载药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邹竞 周万万 +1 位作者 肖惠宁 钱丽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8-123,共6页
使用碳酸钙作为无机模板,海藻酸钠与聚乙烯亚胺作为胶囊壁材,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微胶囊,并选用环丙沙星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纳米微胶囊对药物的包覆与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碳酸钙模板的平均粒径在经过超声和表面活性剂... 使用碳酸钙作为无机模板,海藻酸钠与聚乙烯亚胺作为胶囊壁材,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微胶囊,并选用环丙沙星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纳米微胶囊对药物的包覆与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碳酸钙模板的平均粒径在经过超声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处理后达到了432n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在模板移除后出现了塌陷的现象,同时也有100nm以下粒径的小尺寸微胶囊及微胶囊表层的褶皱与折叠形貌出现;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对环丙沙星具有很强的负载能力,最高负载率可达2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胶囊 海藻酸钠 层层组装 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构建及特性
8
作者 樊文婷 李康静 +4 位作者 宋婕 姜紫菡 许浩田 朱俊向 吴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5-52,共8页
本文基于层层组装法构建载有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通过调节环境pH和温度,同时联合芹菜素配体,诱导β-乳球蛋白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表征,研究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 本文基于层层组装法构建载有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通过调节环境pH和温度,同时联合芹菜素配体,诱导β-乳球蛋白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表征,研究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形成规律和贮藏稳定性。然后,将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装载到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中,研究纳米载量对膜机械特性、透过特性、光学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环境pH为7.1,加热温度为75℃,在蛋白/配体摩尔比1:8条件下可得到稳定性较好的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以0.2 mg/mL和0.3 mg/mL浓度添加到三层复合膜中时,薄膜的机械特性和水蒸气阻隔性均有明显提升。此外,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加入还改善了三层复合膜的透光性和热稳定性。综上,装载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包装特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Β-乳球蛋白 纳米 层层组装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蛋白-海藻酸钠纳米包埋ACE抑制肽 被引量:5
9
作者 夏伟荣 李莹 +4 位作者 柴智 陈小娥 周剑忠 冯进 方旭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82,共6页
利用铁蛋白在极酸条件下可逆组装特性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的控释作用,以马脾脱铁铁蛋白(horse spleen apoferritin,HSF)和SA作为纳米载体,包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丙氨酸-组氨酸-亮氨... 利用铁蛋白在极酸条件下可逆组装特性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的控释作用,以马脾脱铁铁蛋白(horse spleen apoferritin,HSF)和SA作为纳米载体,包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丙氨酸-组氨酸-亮氨酸-亮氨酸(Ala-His-Leu-Leu,AHLL),以期提高ACE抑制肽AHLL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效果。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实验条件。结果显示,纳米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HSF浓度1~2μmol/L之间、SA质量浓度10 mg/L、AHLL终质量浓度100~200μg/mL范围内,此时制备的纳米粒体系包封率较高。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HSF-AHLL和HSF-SA-AHLL进行结构表征,从表观上呈现出均一的纳米体系。纳米粒的粒径和电位测定结果体现出包埋体系的稳定性。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体外转运实验,证明了纳米体系中的AHLL在消化系统中吸收效果更好。据此铁蛋白和SA可以作为载体被应用在活性肽稳态化保持,也为活性营养成分的吸收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脾脱铁铁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海藻酸钠 包埋 纳米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对负载维生素D_3的纳米粒的摄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艳丽 刘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研究Caco-2细胞对负载维生素D3的、FITC标记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VD3-FITC)的摄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通过Caco-2细胞吸收模型的跨膜转运特点。方法①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sSAN-VD3-FITC的摄取,分析作用时间的影响;②采... 目的研究Caco-2细胞对负载维生素D3的、FITC标记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VD3-FITC)的摄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通过Caco-2细胞吸收模型的跨膜转运特点。方法①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sSAN-VD3-FITC的摄取,分析作用时间的影响;②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其跨膜转运,检测接受液的荧光强度,观察其转运特点。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析作用时间对转运的影响。结果①sSAN-VD3-FITC作用1 h后细胞质内出现荧光颗粒,4 h后荧光强度增强。②转运接受液的荧光强度、累积转运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均存在时间依赖性(P<0.05)。Papp较稳定,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结论 sSAN-VD3可被Caco-2细胞摄取,并受作用时间的影响;可通过Caco-2细胞模型进行跨膜转运,并存在时间依赖性,表明其可经胃肠道给药吸收入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 维生素D3 FITC 摄取 跨膜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琳琳 童群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索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两步W/O/W乳化方式制备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内外相、油水相体积比,卵磷脂浓度对SLN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当内相中水相与油相的... [目的]探索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两步W/O/W乳化方式制备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内外相、油水相体积比,卵磷脂浓度对SLN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当内相中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0.2,外水相与内相乳状液的体积比为5∶1,卵磷脂浓度为5%时,SLN的包埋率取得最大值,为52.48%。在内水相引入海藻酸钠(1∶2,W/W)的结果表明,SLN的包埋率增大,为59.03%,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发生变化。体外释放试验表明,SLN能起到保护葡萄糖酸亚铁经受胃酸环境的作用,并在模拟肠液中表现为突释的释放效果。[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葡萄糖酸亚铁有较好的保护及释放效果,可为无机铁补充剂的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 葡萄糖酸亚铁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