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1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网络组织的知识动员机制——基于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视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 吴珊珊 +2 位作者 周鹏 张佶 姚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虚拟网络组织混合性与流动性特征对组织知识管理带来挑战。因此,基于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特征分别构建基于共享知识库的简单知识动员机制,以及展现知识全生命周期变化以及组织成员行为感知状态的复杂知识动员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 虚拟网络组织混合性与流动性特征对组织知识管理带来挑战。因此,基于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特征分别构建基于共享知识库的简单知识动员机制,以及展现知识全生命周期变化以及组织成员行为感知状态的复杂知识动员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动员机制发挥最大效能的4点实践策略,包括减少知识偏差、增强知识韧性、关注强弱联系与合理运用数字技术。知识动员机制构建充分利用组织混合性和流动性带来的多元化知识资源优势,同时,规避组织特性带来的低预测性、不稳定性等不足,对虚拟网络组织解决现存问题、实现组织知识跨界融合与衍生、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网络组织 组织混合性 组织流动性 知识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行政组织如何促进区域环境绩效改善——以长三角示范区联合河长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华 冯博 闫新宇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45,199,共21页
网络有效性是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组织和网络整体层面,但对于网络边缘层面的治理效果研究不足。网络行政组织(Network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NAO)作为独立于网络参与主体的治理组织,可以有效协调网... 网络有效性是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组织和网络整体层面,但对于网络边缘层面的治理效果研究不足。网络行政组织(Network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NAO)作为独立于网络参与主体的治理组织,可以有效协调网络活动,提升网络边缘层面的治理绩效。论文以长三角示范区联合河长制为例,运用合成控制方法研究网络行政组织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改善作用,并通过质性研究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河长制显著改善了省际边界水环境质量,其原因在于联合河长制嵌入于长三角一体化治理体制,同时形成了完善的协作治理体制生产链,从而有效解决了跨行政辖区环境治理的碎片化问题。论文进一步发展了区域协作治理理论,对更好发挥网络行政组织的作用,以及在更广阔的制度背景下探讨网络治理结构、治理过程及领导力等因素的互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治理 网络行政组织 联合河长制 环境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共容:组织间网络视角下园区党建的结构功能分析
3
作者 王清 王楚津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14,287,共16页
围绕组织间网络何以有效的问题,组织资源、组织者能力和组织间互信等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但忽略了资源、能力和信任等影响网络效果的中间机制。本文对S市ZM直播电商园形成的党组织领导治理型网络进行结构功能分析。从结构来看,该网络... 围绕组织间网络何以有效的问题,组织资源、组织者能力和组织间互信等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但忽略了资源、能力和信任等影响网络效果的中间机制。本文对S市ZM直播电商园形成的党组织领导治理型网络进行结构功能分析。从结构来看,该网络以“区-街道-园区”三级党组织为领导,统合科层体系并吸纳分散社会,实现内外双整合。从功能来看,该网络通过组织嵌入机制、信息流通机制、服务供给机制和矛盾调解机制等介入,推动了园区的秩序生产。激励共容是该网络的本质特征,旨在揭示党建有效性的中间机制,对已有的三种理论进行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 组织网络 结构功能 激励共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概念、特征及研究价值
4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望建立原创性的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理论,丰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增长极 空间经济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下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蒋建武 胡洁宇 黄小霞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198,共12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探究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1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家规模为50人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分析该公司员工线上与线下社会网络...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探究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1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家规模为50人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分析该公司员工线上与线下社会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发现员工基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可以构建出与线下社区相似甚至更优的在线互动社区网络。在明确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在线社交网络构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2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在线网络功能角度出发,采用个体网络分析方法,基于315份问卷数据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究这些在线功能特征对员工工作体验和组织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在线员工而言,线上和线下两种社交网络共同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意义体验和对组织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交工作平台 关系网络 工作意义 组织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自然灾害的城市应急组织协同网络演变
6
作者 李华 白乐 申宇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6-254,共9页
为剖析机构改革历程中城市应急组织的协同关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为数据样本,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和救助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状态;然后,从时序视角探究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轨迹... 为剖析机构改革历程中城市应急组织的协同关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为数据样本,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和救助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状态;然后,从时序视角探究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轨迹,判定密度、集中度、平均距离等指标特性;最后,以“核心度-限制度”二维框架划分机构角色,从机构特征、功能定位、组建模式3个维度分析机构角色变迁历程;采用迭代相关收敛(CONCOR)算法和E-I指数分析法刻画网络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关系的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经过机构改革,应急组织协同网络集中度由0.5776增至0.7235,表明网络结构由多主体松散协作的离散型网络,转变为以市应急管理局为核心的紧密型网络;机构最高核心度由0.342增至0.369,最低限制度由0.166降至0.087,表明演变趋势呈现出指挥职责统一化的特点;网络组织遵循核心-边缘的治理结构,核心组织与边缘组织的界限日益清晰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城市应急组织 协同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映射-前馈神经网络和先知混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宇航 王渝红 +3 位作者 南璐 何川 王腾鑫 张敏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59,共8页
为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充分挖掘历史数据中的多维度信息,更好地克服历史数据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前馈神经网络和先知混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通过SOM神经网络对历史非功率数据聚类计算得到... 为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充分挖掘历史数据中的多维度信息,更好地克服历史数据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前馈神经网络和先知混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通过SOM神经网络对历史非功率数据聚类计算得到相似日集合,而后采用相似日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单点负荷值预测结果。其次,重点考虑历史数据的周期性和时序变化趋势,基于Prophet时序模型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周期非线性拟合。通过历史数据拟合误差反馈,调整优化模型的关键超参数,最后基于误差倒数法组合得到短期负荷预测结果。以某地区电力负荷数据作为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的改进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且在克服历史数据缺失和拟合非工作日负荷曲线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PROPHET 自组织映射-前馈 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组织如何塑造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基于组织-网络-情感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顾爽 冷向明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8,159,共12页
当前,构建治理共同体是回应城市社区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存的重要举措。基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可引入组织、网络和情感要素,构建组织化整合-网络管理-情感嵌入的分析框架。通过W市H社区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案例研究发现:党建引... 当前,构建治理共同体是回应城市社区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存的重要举措。基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可引入组织、网络和情感要素,构建组织化整合-网络管理-情感嵌入的分析框架。通过W市H社区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案例研究发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是个体的组织化过程,也是组织间网络的形成过程,还是治理机制得以制度化的过程。社区党委可以发挥组织力,创造个体间的联络接点,实现组织化;发挥领导力,引导组织间的耦合互动,促进网络的规范化;发挥动员力,构建群体间情感的圈层结构,促进情感的在地化。通过组织-网络-情感的多重嵌套实现治理的“刚柔并济”,可促进治理共同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 组织 组织网络 情感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工程项目组织脆弱性传递机制研究
9
作者 张雨果 王文顺 +4 位作者 芈凌云 乔丽洁 陶旻 王莉 蔡晓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8-1801,共14页
为系统识别危害工程项目安全的组织脆弱性因素,揭示组织脆弱性在工程项目组织内部的复杂传递规律,进而阻断其传递链路以提升项目安全绩效。以公开披露的中国工程建设领域2013—2023年事故调查报告为数据基础,首先采用基于BERTopic的主... 为系统识别危害工程项目安全的组织脆弱性因素,揭示组织脆弱性在工程项目组织内部的复杂传递规律,进而阻断其传递链路以提升项目安全绩效。以公开披露的中国工程建设领域2013—2023年事故调查报告为数据基础,首先采用基于BERTopic的主题建模技术与专家访谈法,系统识别出工程项目组织的整体脆弱性特征;其次,通过构建融合工程项目组织与脆弱性因素的超邻接矩阵,搭建出工程项目组织脆弱性的双层网络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从网络节点与路径出发,分析网络模型的网络密度、节点度数、PageRank与边权强度等指标,进而解析出工程项目组织脆弱性的关键传递方向、路径及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因素识别方面,工程项目组织脆弱性主要由要害治理不足、风险洞察力缺失、组织规划能力弱等25个因素组成;在脆弱性隶属关系方面,总包单位的脆弱性因素最多,其次是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与勘察单位;在脆弱性传递方面,总包单位、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在脆弱性传递中具有关键主导作用。其中,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的脆弱性所引发的多轮传递过程最为显著;在脆弱性治理方面,风险洞察力缺失、组织安全职责缺失、风险化解力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脆弱性传递的重要根源并亟需重点防控。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揭示了工程项目组织脆弱性传递机制,还在实践中为精准化解工程项目组织脆弱性提供了重要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脆弱性 传递机制 工程项目 复杂网络 主题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网络的海量柔性资源自组织模式和整体架构设计
10
作者 杨胜春 李亚平 +4 位作者 殷昌威 茅艇峰 张凯锋 艾芊 毛文博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8-878,I0002-I0008,共18页
分布式柔性资源呈海量化发展趋势,亟需研究与之相适应的高效资源组织技术。引入互联网资源组织思想,提出基于社交网络的海量柔性资源自组织模式和整体架构。具体地,首先设计了适应自组织参与主体(包括群外个体、群内个体和群主)的互动... 分布式柔性资源呈海量化发展趋势,亟需研究与之相适应的高效资源组织技术。引入互联网资源组织思想,提出基于社交网络的海量柔性资源自组织模式和整体架构。具体地,首先设计了适应自组织参与主体(包括群外个体、群内个体和群主)的互动吸引机制。接着,提出了个体、群体、电网公司的自画像与他画像技术。然后,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动力学建模方法。最后,针对电网典型需求,提出了基于自组织的引导演化技术。此外,还搭建了基于NetLogo的自组织仿真平台,并通过仿真和示范系统验证了所提架构和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柔性资源 社交网络 自组织 互动吸引机制 引导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网络融合视角的城市创新空间组织演变——基于北京市专利数据的分析
11
作者 聂晶鑫 唐永伟 刘合林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91,共12页
信息网络多重影响下,研究需融合地理视角与网络视角以准确理解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特征。以北京市为例,利用专利申请数据,基于地理—网络融合视角探索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结构与模式演变。研究发现:地理—网络融合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 信息网络多重影响下,研究需融合地理视角与网络视角以准确理解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特征。以北京市为例,利用专利申请数据,基于地理—网络融合视角探索城市创新空间组织结构与模式演变。研究发现:地理—网络融合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变经历孕育、成长到相对成熟三阶段,结构的均衡性与离心性不断提升;其组织逻辑是地理集聚与网络集聚的互促叠加,前者趋缓但显著,后者持续加强但有限;整体遵循“据点集聚、有限分散的向心集聚、地理—网络耦合集聚”的演进模式。研究认为,城市创新空间的研究和规划引导应转变单一地理空间分析思维,重视多尺度功能协同和创新网络的强动态重塑作用。并基于多源数据准确刻画创新空间演变规律,提出规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空间组织 专利数据 网络结构 模式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症状与症状困扰的网络分析
12
作者 吴子童 刘美子 +4 位作者 高菲 安然 杨佳琪 伍倩 陈文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9-43,共5页
目的调查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症状与症状困扰,构建同期症状网络,以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困扰项目,为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6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 目的调查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症状与症状困扰,构建同期症状网络,以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困扰项目,为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6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症状严重程度与困扰程度的网络结构。结果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存在多症状困扰,发生率最高的症状是疲乏(88.93%),最严重的症状是疼痛。受困扰频率最高的项目为生活乐趣(100.00%),受困扰程度最严重的项目为行走。症状严重程度网络中,恶心(r_(s)=1.191)是强度最大的症状;症状困扰程度网络中,生活乐趣(r_(s)=1.089)居于核心地位。结论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存在严重的症状负担。恶心是患者的最核心症状,生活乐趣是受症状困扰的最核心项目。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核心症状与核心困扰项目制订精准、科学、高依从的症状管理方案,提高症状管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核心症状 症状困扰 疲乏 恶心 生活乐趣 网络分析 症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黄精不同组织部位中药用成分比较及黄酮类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惠妹 马羽 +7 位作者 胡云棵 羊雨婷 易涵 梅馨月 陆丕健 吴望 李川 刘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比较滇黄精主根、须根、茎、叶、果皮、种子中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并对黄酮类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铝离子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LC-MS/MS法对黄酮... 目的比较滇黄精主根、须根、茎、叶、果皮、种子中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并对黄酮类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铝离子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LC-MS/MS法对黄酮类成分进行代谢组学、积累模式分析,网络药理学考察其相关靶点。结果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分别为0.301~2.338 mg/g、36.7~1636.5μg/g,均在主根中最高,叶中次之;总多糖含量为0.067%~12.456%,在主根中最高,果皮中次之。共检测到485种黄酮类成分,包括11个类型,其中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在果实(果皮+种子)中积累最多,黄烷醇和黄酮在主根、叶中积累最多,异黄酮和花青素在叶中积累最多,查尔酮和其他类型在茎中积累最多。该类成分在药材不同部位的积累模式均存在明显偏好性,而且与关键黄酮类成分相关的靶点和疾病也有差异。结论本实验揭示了滇黄精不同组织部位中药用成分含量及类黄酮积累差异,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组织部位 药用成分 黄酮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蕾 吕清舟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1,共12页
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既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变革的具体体现。协同共生是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演化的基本方向,组织内协同增强和跨组织协同扩张是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的两种表现形... 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既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变革的具体体现。协同共生是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演化的基本方向,组织内协同增强和跨组织协同扩张是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在TOE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数据维度,从技术、数据、组织和环境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要素间相互作用构成数字化赋能产业组织协同演化的基本逻辑。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是企业、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不同层级的组织在数字化赋能下通过推动制造资源和服务资源深度融合,实现组织内协同增强和跨组织协同扩张的变革过程。其中,技术、数据、组织和环境四个维度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发展的有序结构,数字化赋能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的路径包括技术增进型、数据增进型、组织增进型和环境增进型四种。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分析了海尔集团的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协同演化的过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网络组织 协同演化 数字化赋能 TOE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的说话人辨认研究
15
作者 张高峰 刘天 +1 位作者 解晓敏 马群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218,241,共7页
在低资源场景下,由于传统的说话人辨认方法无法提取大量有效信息来训练网络,导致模型发生过拟合现象。受GAN在图像领域成功应用的启发,提出基于条件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C-WGAN)的说话人辨认方法。该方法将真实样本的FBANK特征作为... 在低资源场景下,由于传统的说话人辨认方法无法提取大量有效信息来训练网络,导致模型发生过拟合现象。受GAN在图像领域成功应用的启发,提出基于条件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C-WGAN)的说话人辨认方法。该方法将真实样本的FBANK特征作为条件输入到生成器中以控制生成指定的模拟样本,并采用Wasserstein距离来衡量两个语音特征分布之间的距离,得到稳定的训练环境,避免了模式崩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错误率(CER)降低至1.96%,相对基线方法x-vector和CNN分别降低了67.2%和53.9%,同时在低采样率的情况下,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辨认 生成对抗网络 wasserstein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多层自组织映射网络驱动的风电机组状态监测
16
作者 金晓航 杨宇辰 喻轩昂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针对现有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方法未充分考虑机组与其关键部件间的关联与信息传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多层自组织映射网络驱动的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方法。首先,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特征进行选择,将特征信息... 针对现有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方法未充分考虑机组与其关键部件间的关联与信息传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多层自组织映射网络驱动的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方法。首先,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特征进行选择,将特征信息作为风电机组树状结构的底层节点信息;其次,考虑到风电机组数据的非线性和时序的特点,基于历史数据的学习训练并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来预测SCADA特征数值,计算预测残差;随后,使预测残差代替特征信息作为多层自组织映射网络(MLSOM)模型中底层自组织映射网络(SOM)模型的输入构建部件的正常行为模型,基于训练后的SOM模型以最小量化误差作为指标来表征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建立发电机、齿轮箱、变流器关键部件的监测模型;然后,将不同关键部件的健康指标融合作为顶层节点信息输入到多层自组织映射网络模型中的顶层SOM模型进行训练,构建机组的正常行为模型,得到机组的健康指标用于整台机组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最后,通过两个风电机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将部件信息逐级传递并汇集在风电机组上,进而实现整台机组的状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状态监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层自组织映射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链视角下应急组织协同与网络演化分析
17
作者 雷婷 回晓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199,共9页
为明确应急组织在执行应急任务的过程中所起的断链作用,描述协同网络的演化过程,以2023年舒兰暴雨为例,将应急任务视为联结灾害事件与应急组织的桥梁,研究暴雨灾害链网络与应急组织网络的拓扑结构;同时以各阶段应急组织在执行任务时所... 为明确应急组织在执行应急任务的过程中所起的断链作用,描述协同网络的演化过程,以2023年舒兰暴雨为例,将应急任务视为联结灾害事件与应急组织的桥梁,研究暴雨灾害链网络与应急组织网络的拓扑结构;同时以各阶段应急组织在执行任务时所控制的灾害网络中边的脆弱度降低总量作为标准,衡量协同网络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暴雨引发的灾害事件具有高群聚效应、相互影响显著、致灾路径较短等特点。在应急组织网络中,中心度较高的组织大部分为政府组织,与其他节点直接互动的能力较强;而中心度较低的组织大部分为企业组织与社会组织,相对独立于其他节点。各应急组织能够协同管控关键灾害事件与脆弱度较大的灾害链,其中,在清理安置阶段,应急任务、应急组织、断链数量均最多,边的脆弱度降低总量最大,在应急救援阶段、恢复重建阶段、预警响应阶段,边的脆弱度降低总量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链 应急组织 协同网络 应急任务 灾害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有组织犯罪中帮助行为的规范归责
18
作者 李淼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7,共16页
网络犯罪与有组织犯罪结合后具有产业化、复杂化特征,由此带来的实务难题是,该如何确定网络有组织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处罚标准。无论是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应用,还是有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讨论,均无法形成有效的理论方案。问题... 网络犯罪与有组织犯罪结合后具有产业化、复杂化特征,由此带来的实务难题是,该如何确定网络有组织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处罚标准。无论是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应用,还是有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讨论,均无法形成有效的理论方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适用规范判断的方法,实现妥当的归责。规范判断的框架依照“类型思维”“规范认同”“社会认同”三条逻辑主线进行构建:一是将判断对象依照类型思维处理,自实施伊始即专门指向违法犯罪的帮助行为在客观上只有可归责性,兼具合法、非法用途的帮助行为则需考察参与者是否具有对紧迫危险的认知。二是在法规范层面,分别考察刑法规范及其他法规范,确保归责结论与规范的价值取向及保护目的相一致。三是在刑事政策层面,排除组织中边缘参与人员的可罚性,推动贯彻“打早打小”“打财断血”的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组织犯罪 中立帮助行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类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与跨域整合:新时代党组织联合的结构、过程与功能分析
19
作者 梁新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是党建工作的基础。面对流动和分化的现代社会,传统党建模式中以单位、地域为基本单元的组织设置方式显现出封闭、固化等弊端,创新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理念。作为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产物,党组织联合成为...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是党建工作的基础。面对流动和分化的现代社会,传统党建模式中以单位、地域为基本单元的组织设置方式显现出封闭、固化等弊端,创新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理念。作为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产物,党组织联合成为跨域治理中的重要变量。从结构形态看,党组织联合呈现出网络化特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多元主体围绕共同目标跨越组织边界,展开协作,纵横联结成网。从运行过程看,党组织联合通过组织重塑、利益联结、政治整合和激励约束四大机制共同推动组织体系有效运转。从实际功能看,党组织联合发挥跨域整合功能,充当“机动结点”,弥补体系缝隙;强化社会联结,整合碎片资源;创新跨域治理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打造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联合 结构—过程—功能 网络 跨域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黄河流域干旱聚类分析
20
作者 于磊 李雅静 +1 位作者 朱大炯 刘元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在聚类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指数的基础上,研究黄河流域历史气象干旱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综合评估1950—202... 【目的】在聚类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指数的基础上,研究黄河流域历史气象干旱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综合评估1950—2020年黄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的干旱聚类方法,分析不同干旱指数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结果】1950—2020年,黄河流域源头和上游地区的SPI、SPEI和sc-PDSI均呈上升趋势,中、下游地区的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气象干旱有所缓解,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加剧;黄河流域气象干旱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源头、上游地区的气象干旱具有低频率、长历时、高强度特征,中、下游地区的具有高频率、短历时、低强度特征;干旱指数的选择影响黄河流域气象干旱评估结果,随累积月份的增加,SPEI和SPI趋近于识别低频率、长历时、低强度的干旱事件。【结论】西北地区暖湿化背景下,1950—2020年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呈现上游减缓、中下游加剧的变化规律,其变化程度与干旱指数的选择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黄河流域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干旱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