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自组织映射聚类算法的连锁故障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玉琴 赵攀 周琪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7-1044,共8页
为提高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预测的快速性和全面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组织映射聚类算法的连锁故障预测模型。针对事故链预测模型的故障指标模糊、事故链模型过于庞大等问题,该模型首先设计了初始故障集评价指标、上下级支路间关联性指标。... 为提高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预测的快速性和全面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组织映射聚类算法的连锁故障预测模型。针对事故链预测模型的故障指标模糊、事故链模型过于庞大等问题,该模型首先设计了初始故障集评价指标、上下级支路间关联性指标。其次改进自组织映射聚类算法,对关联性指标进行聚类分类,并在上下级支路关联性确定中,设定适当阈值。最后,利用IEEE36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3.245 s时可预测到6级总计37条故障线路,故障预测范围达到97%。可见,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能有效缩短预测时间,扩大预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大停电事故 故障指标 自组织映射聚类 连锁故障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气类型聚类识别的光伏系统短期无辐照度发电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68
2
作者 代倩 段善旭 +3 位作者 蔡涛 陈昌松 陈正洪 邱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8-35,共8页
现有光伏发电量预测模型大多以太阳辐照度作为必要的输入,然而,由于当前国内太阳辐射站点仍较稀少且预报能力较低,因此此类预报方法难于实施。利用距离分析方法分析光伏发电量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确定以气温和湿度作为预报输入因子,... 现有光伏发电量预测模型大多以太阳辐照度作为必要的输入,然而,由于当前国内太阳辐射站点仍较稀少且预报能力较低,因此此类预报方法难于实施。利用距离分析方法分析光伏发电量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确定以气温和湿度作为预报输入因子,建立反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无辐照度发电量短期预报模型。此外,为适应天气突变,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M)由云量预报信息对天气类型聚类识别,继而对各天气类型采用相应的预测网络,避免了单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通过与含辐照度输入及无天气聚类识别的预测模型做交叉对比实验,预测结果表明,天气类型聚类识别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无辐照度光伏发电量短期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和50%湿度抗扰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量短期预测 神经网络 气象因素 自组织特征映射 距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风电波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楠 黄越辉 +1 位作者 王晶 耿天翔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1,共9页
受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等因素制约,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已给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和清洁能源的高效消纳带来了很大挑战。文中研究了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的风电波动过程划分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多时空尺度风电波动特... 受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等因素制约,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已给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和清洁能源的高效消纳带来了很大挑战。文中研究了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的风电波动过程划分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多时空尺度风电波动特性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以“三北”地区2017年实际运行数据为依据,从“风电场-省级电网-区域电网”三个层级研究了风电的分钟-小时级短期波动幅度特性和长期统计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组织映射聚类算法可对风电波动类别进行有效辨识,风电出力波动的时间-空间特性指标可对风电富集地区的调度运行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映射聚类 风电波动过程 时空波动特性 统计特性 调度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连续多日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立新 周尚珺玺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针对影响连续多日每日最大负荷的因素较多且构成复杂,连续多日负荷预测方法少难度大、含节假日的连续多日负荷预测精度低等问题,分析了近几年工作日电力负荷数据特点,研究了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M)聚类算法并... 针对影响连续多日每日最大负荷的因素较多且构成复杂,连续多日负荷预测方法少难度大、含节假日的连续多日负荷预测精度低等问题,分析了近几年工作日电力负荷数据特点,研究了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M)聚类算法并将其用于负荷数据的预处理,研究了节假日负荷的特性,总结了其负荷变化规律并加以区分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连续多日负荷预测新方法。该方法区分普通工作日与节假日,普通工作日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对日最大负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以周期特征相似的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模型,节假日设定假日影响因子单独预测。运用某市近年的负荷数据进行预测,算例结果显示综合预测误差为3.21%,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完全满足实际需求,为连续多日最大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多日负荷预测 特征提取 自组织特征映射 日最大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气类型聚类和LSTM的PM_(2.5)短期预测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芬 杨程 +1 位作者 赵晋斌 王转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9-202,151,共5页
为了提高多变天气状态下PM_(2.5)的预测精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与PM_(2.5)相关性较强的因素,通过Copula函数建模分析得出PM_(2.5)与AOD具有强相关性且季节差异明显。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对天气类型进行聚类识别,基于LSTM建立不... 为了提高多变天气状态下PM_(2.5)的预测精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与PM_(2.5)相关性较强的因素,通过Copula函数建模分析得出PM_(2.5)与AOD具有强相关性且季节差异明显。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对天气类型进行聚类识别,基于LSTM建立不同天气类型下的PM_(2.5)浓度短期预测模型。算例结果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方法相比,基于LSTM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灰色关联分析 Copula建模 自组织特征映射 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特性的风电出力时间序列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李驰 刘纯 +1 位作者 黄越辉 王伟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掌握风力发电的随机、波动与间歇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风电出力时间序列模型对于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构造未来风电出力场景的新方法。研究了风电波动过程特性,在极值点处将历史风电出力时间序列划分为波动,采... 掌握风力发电的随机、波动与间歇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风电出力时间序列模型对于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构造未来风电出力场景的新方法。研究了风电波动过程特性,在极值点处将历史风电出力时间序列划分为波动,采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ation map,SOM)神经网络将波动聚类为大波动、中波动、小波动和低出力波动。波动变化规律可用高斯函数来定量表达。基于风电波动过程特性阐述了建模方法,将月份按波动出力特性进行分类,分别统计波动类间转移概率和类内统计参数的概率分布,按月序贯抽样风电波动类别与各统计参数,计算并模拟得到风电出力时间序列。对中国某省部分风电场进行了仿真模拟,统计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波动特性 时间序列 自组织映射聚类 序贯抽样 概率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资源插值与迁移学习的广域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童彦 廖清芬 +3 位作者 唐飞 李宇 王嘉乐 邓晖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929-7939,共11页
针对广域分布式新能源普遍缺乏新能源资源监测装置,而导致功率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象资源插值与迁移学习的广域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地理信息和粗颗粒气象数据,对广域范围下的气象资源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其... 针对广域分布式新能源普遍缺乏新能源资源监测装置,而导致功率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象资源插值与迁移学习的广域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地理信息和粗颗粒气象数据,对广域范围下的气象资源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其次,依据插值结果对具有相同气象特征的光伏电站进行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网络聚类,并对每一类中的光伏电站进行迁移学习的源域和目标域的划分,以保证预测精度;然后,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引入误差修正环节,建立源域至目标域的双迁移模型;最后,以浙江省绍兴市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对各个光伏电站单独建模,所提方法能将目标域光伏电站的训练速度提高10倍以上,且在预测精度方面也有显著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预测 气象资源插值 迁移学习 误差修正 自组织映射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