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解析带通滤波的自由衰减振动信号的频谱校正法 被引量:5
1
作者 丁康 陈乐德 杨志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25,共6页
通过复解析带通滤波构造时域信号的解析信号,消除因时域实信号作FFT时由于时域截断产生的负频率成分能量泄露对正频率成分的干扰,从而提高自由衰减振动信号频谱校正精度。仿真分析及工程实测结果表明,当各个固有频率相隔较远时,校正精... 通过复解析带通滤波构造时域信号的解析信号,消除因时域实信号作FFT时由于时域截断产生的负频率成分能量泄露对正频率成分的干扰,从而提高自由衰减振动信号频谱校正精度。仿真分析及工程实测结果表明,当各个固有频率相隔较远时,校正精度很高。但在各阶固有频率靠得很近时不能直接使用这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解析带通滤波 自由衰减振动 解析信号 频谱校正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振动衰减信号包络线法辨识硬涂层复合结构的阻尼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伟 齐飞 韩清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54,共5页
硬涂层阻尼减振是一种新兴的振动被动控制方法,而测试出硬涂层复合结构的阻尼特性参数是阻尼减振研究的基础。由于硬涂层阻尼机理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通用而有效的方法辨识涂层复合结构的阻尼。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自由振动衰减信号包络线... 硬涂层阻尼减振是一种新兴的振动被动控制方法,而测试出硬涂层复合结构的阻尼特性参数是阻尼减振研究的基础。由于硬涂层阻尼机理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通用而有效的方法辨识涂层复合结构的阻尼。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自由振动衰减信号包络线法辨识硬涂层-薄板复合结构阻尼特性的方法。首先,用实验说明了锤击激励、半功率带宽法拾振对于测试薄板结构阻尼特性的局限性。接着,推导了自由振动衰减信号包络线法辨识阻尼特性的原理性公式,提出了具体的测试复合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相应的振动测试实验系统。最后,以涂敷NiCrAlY的钛板为对象,对其涂层前后的阻尼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从而确保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同时,还讨论拾振传感器的类型以及激振力幅等对薄板结构阻尼测试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振动衰减 包络线 涂层复合结构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振动衰减响应的硬涂层材料力学特性参数辨识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伟 王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45-151,共7页
获得硬涂层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等力学特性参数是硬涂层复合结构建模及减振优化设计的基础。现有的关于硬涂层材料参数辨识研究通常是基于梁形试件和复杂的实验过程。而这里面向悬臂板结构,提出一种仅需测得涂层前后悬臂板的时域... 获得硬涂层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等力学特性参数是硬涂层复合结构建模及减振优化设计的基础。现有的关于硬涂层材料参数辨识研究通常是基于梁形试件和复杂的实验过程。而这里面向悬臂板结构,提出一种仅需测得涂层前后悬臂板的时域共振自由振动衰减响应,来辨识硬涂层材料力学特性参数的方法。首先,确定了由自由振动衰减响应辨识硬涂层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的原理。进一步,给出了获得上述硬涂层材料参数所需的关键参数(包括响应包络线、即时共振频率和阻尼)的辨识方法。再则,描述了硬涂层板有限元建模以及共振频率、模态应变能和参考应变的求解方法。最后以涂敷NiCoCrAlY+YSZ硬涂层的悬臂薄板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获得了该混合涂层的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进一步,将获得的硬涂层材料参数代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试验与有限元计算获得的硬涂层板前6阶共振频率,证明了所辨识的材料参数的合理性。经比较发现,辨识获得的硬涂层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随参考应变的变化规律同其他文献基本一致,但该结果可直接用于硬涂层板形结构的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振动衰减响应 硬涂层 力学特性参数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振动衰减法在消能减震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宁 《山西建筑》 2018年第16期32-33,共2页
介绍了采用自由振动衰减法计算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的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便。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由该方法计算的附加阻尼比安全有效,可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关键词 自由振动衰减 附加阻尼比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摇摆墙动力耗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嘉玮 周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9,共9页
为分析后张预应力摇摆墙的墙-基摇摆碰撞冲击阻尼在地震动能量输入中的能量耗散贡献。基于ABAQUS建立摇摆墙精细化模型,结合模态分析确定摇摆墙结构动力特性,模拟发生大侧移下摇摆墙自由衰减振动,获得墙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时程响... 为分析后张预应力摇摆墙的墙-基摇摆碰撞冲击阻尼在地震动能量输入中的能量耗散贡献。基于ABAQUS建立摇摆墙精细化模型,结合模态分析确定摇摆墙结构动力特性,模拟发生大侧移下摇摆墙自由衰减振动,获得墙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时程响应,以摇摆墙恢复系数作为冲击阻尼量化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高宽比和预应力水平摇摆墙的包含碰撞耗能多机制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精确还原摇摆墙试验模型的动力响应;高宽比对摇摆墙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减小高宽比可明显提高碰撞耗能占比,最高为78.3%;初始预应力水平对摇摆墙动力特性和自由衰减振动响应影响并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耗能能力,将耗能占比提高至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张预应力 摇摆墙 自由衰减振动 碰撞耗能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滤波在土体自振柱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炳辉 陈国兴 战吉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自振柱试验是测量土样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土样扭剪自由振动的衰减波曲线有时会因高频干扰出现不平滑现象,难以得到合理的测试结果。软件数字滤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多种软件数... 自振柱试验是测量土样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土样扭剪自由振动的衰减波曲线有时会因高频干扰出现不平滑现象,难以得到合理的测试结果。软件数字滤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多种软件数字滤波方法优缺点的对比,认为平均滤波法和惯性滤波法能有效解决试验数据中的高频干扰问题,并分别选择适当的滤波参数,得到了平滑的自振衰减波曲线;最后,采用平均滤波法处理了两组自振柱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软件滤波法确能有效消除不合理数据,得到符合一般规律的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结果,从而验证了其在土体自振柱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振柱试验 软件滤波 高频干扰 自由振动衰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测试
7
作者 胡钢 唐小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年第4期788-791,共4页
介绍了动力特性测试基本原理、常用激振方法及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测试时传感器布置等方面的一些考虑,分析了环境随机激振法与自由衰减振动信号谱分析法的特点及异同,测试结果表明,自由衰减振动信号谱分析法可以更好的识别结构固有频率.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动力特性 环境激励 自由衰减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克川 陶忠 +2 位作者 韦光兰 胡大柱 余文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基于《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79-2013)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推导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减震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式,分析主体结构处于不同工作阶段附加有效阻尼比变化规律,并用自... 基于《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79-2013)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推导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减震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式,分析主体结构处于不同工作阶段附加有效阻尼比变化规律,并用自由振动衰减法验证其变化规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主体结构弹性时,附加有效阻尼比随结构变形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主体结构塑性时,BRB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与结构屈服后刚度有关。讨论阻尼器型BRB(记为第Ⅲ类)设计原则,并分析结构第一阶段抗震设计时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 附加阻尼比 消能减震 自由振动衰减 双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隧道整体结构行为机理试验研究4:激振方法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繁旭 周卓炜 +1 位作者 林巍 邹威 《中国港湾建设》 2020年第2期26-30,共5页
悬浮隧道整体结构行为机理试验的重要工况是人为激发并观察模型结构自振运动响应。文中讨论多种悬浮隧道模型激振试验的方法,包括自由振动衰减法、共振法和脉动法;前者又可通过锤击实现初速度或通过拉线-快速脱开实现初位移。简述各类... 悬浮隧道整体结构行为机理试验的重要工况是人为激发并观察模型结构自振运动响应。文中讨论多种悬浮隧道模型激振试验的方法,包括自由振动衰减法、共振法和脉动法;前者又可通过锤击实现初速度或通过拉线-快速脱开实现初位移。简述各类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物模试验 自振特性 自由振动衰减 共振法 脉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