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耀灿 周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它使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找到通往人类解放之路。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转换...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它使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找到通往人类解放之路。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转换,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性别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晓红 雷湘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131,共3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这一思想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如果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性别发展的平衡、性别关系的和谐以及性别气质的交融是马克思的&q...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这一思想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如果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性别发展的平衡、性别关系的和谐以及性别气质的交融是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性别发展 性别关系 性别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春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0,共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发展、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共同构成了其科学的思想内涵。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必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矫正,在现阶...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发展、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共同构成了其科学的思想内涵。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必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矫正,在现阶段具有引领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学生能力的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其功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提升个人和服务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功能定位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教育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向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科学的发展观是这一命题的逻辑要求,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科学的发展观是这一命题的逻辑要求,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和谐地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改革四十多年来内在逻辑的理论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陶伟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1,共7页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廓清"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逻辑,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第三次科技...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廓清"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逻辑,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一方面,作为中国改革最主要成果之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四十多年来的积累,其历史使命已经明显地转向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持续发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进程,为未来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时代,人们的劳动方式逐渐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主导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明显,科技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劳动力,鼓励最广大劳动者追求"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客观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也客观上成为社会主义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科学内涵、发展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豪 龙燕妮 毛中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2,共16页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推动力量。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兼具“过程”和“状态”双重意蕴,通过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作用,实现消费的共富共享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西方消费主义的超越。中国...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推动力量。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兼具“过程”和“状态”双重意蕴,通过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作用,实现消费的共富共享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西方消费主义的超越。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既是经济发展动力的重塑方向,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建设、国家工作重心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供给结构优化、居民消费升级和消费动力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发展。当前中国式消费现代化仍面临居民消费率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快、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文化消费供需错配、绿色消费水平较低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现实挑战。推进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应从建设全国统一消费大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推动绿色消费全面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消费基础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正义的多维审视:资源分配、文化承认抑或自由发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金木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共11页
从分配正义理论来看,正义是按照“得其应得”原则将社会权益和责任在其成员间进行合适的分配。如何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正义的基本维度,对于矫正资源不公平配置而导致的教育不义,有着极强的适切性。承认正义理论则认为,正义不仅仅涉及分... 从分配正义理论来看,正义是按照“得其应得”原则将社会权益和责任在其成员间进行合适的分配。如何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正义的基本维度,对于矫正资源不公平配置而导致的教育不义,有着极强的适切性。承认正义理论则认为,正义不仅仅涉及分配领域,还涉及社会承认领域,应该关注人际互动层面上的承认正义问题。教育正义不仅要在外部教育资源分配上合乎正义,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一种承认与尊重,更要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正义具有多个维度,是一种复合的正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正义 资源分配 文化承认 自由而全面发展 复合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社会组织与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论域 被引量:7
8
作者 曾正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人类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对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的异化程度最小,是人类社会治理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尝试。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满足个人的公共服... 人类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对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的异化程度最小,是人类社会治理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尝试。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满足个人的公共服务需求,而且可以维护和增进公民的社会权利,促进公众的社会参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人格,从而塑造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述人是道德教育目的——基于马克思“关于现实人的思想”的考察
9
作者 王海龙 张双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共8页
马克思在对自由主义哲学家的批判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不过,马克思主义者在德育目的究竟是“以人为本”或“以社会为本”上产生了分歧。立足马克思“关于现实人的思想”的考察,... 马克思在对自由主义哲学家的批判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不过,马克思主义者在德育目的究竟是“以人为本”或“以社会为本”上产生了分歧。立足马克思“关于现实人的思想”的考察,可以发现,个人与社会在逻辑上归属原因与结果这一对范畴,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德育目的的建构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社会”为本位。具体而言,应将现实的人作为德育目的的出发点,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德育目的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道德教育 目的人 现实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与创新的价值评价尺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信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发展与创新 价值评价 评价尺度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 价值取向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生存与发展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毅 姚俭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获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切实推进和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个性的制度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中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4,168,共5页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方向。但是,自由个性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制度作为支撑。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出发,促进自由个性的具体制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表达:克服“人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挣脱“物的依赖性”的制...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方向。但是,自由个性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制度作为支撑。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出发,促进自由个性的具体制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表达:克服“人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挣脱“物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以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制度选择。只有将自由个性的理想与当下的、具体的制度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个性 制度安排 人的依赖性 物的依赖性 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国璋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突出主题.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争取和利用时间、拓展空间的历史.无论是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烈的时空意识.从时空意识的角度透视社... 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突出主题.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争取和利用时间、拓展空间的历史.无论是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烈的时空意识.从时空意识的角度透视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拓宽发展问题理论研究的视野,也有助于我们对时空范畴本身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自由时间 时空意识 可持续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意识 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恩格斯 自由而全面发展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理论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济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大众能真正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造与消费中来,这是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使然。作为一种审美经济,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经济活动,二者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当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马克... 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大众能真正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造与消费中来,这是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使然。作为一种审美经济,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经济活动,二者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当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精神生产"、"生产也是消费"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论与观点,对于认识和理解当前纷繁杂乱的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能够为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建构一个具有较大普适性与当代特色的解释框架,进而为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建构一个正确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精神生产 “消费也是生产”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15
作者 刘国荣 阎世笙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5,共4页
共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既要坚持社会区域平衡发展的原则,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关系。同时,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最高价值目标的角度认识“人的自由而全... 共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既要坚持社会区域平衡发展的原则,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关系。同时,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最高价值目标的角度认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义,不断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 伦理原则 共存共荣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发展观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77-81,共5页
本文讨论的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指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实现。也可以说,如果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全面实现了,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能文明地、健康地、持续地发展。这首先... 本文讨论的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指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实现。也可以说,如果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全面实现了,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能文明地、健康地、持续地发展。这首先有一个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评判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超繁动态巨系统,是多方面本质的统一。从生产活动上看,社会主义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经济关系上看,要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生产关系;从政治上看,要坚持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从意识形态上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只有实现了这些本质,我们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不断提高,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此外,社会主义还应有一个核心性或轴心性的本质,那就是马克思为未来社会所规定的“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其它本质都是这一“核心本质”的辐射带,都围绕这一“轴心”而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由全面发展 发展 社会发展理论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教育价值观念 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发展与创新理论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王宝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发展与创新 理论研讨会 理论创新 环境与生态系统 评价尺度 马克思主义 技术创新 社会发展 “三个代表”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光远的休闲哲学纲要--纪念于光远先生诞辰105周年
18
作者 马惠娣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6期120-130,193,共12页
休闲学是于光远晚年开拓的最后一门学科。他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思想,以“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理论核心,以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为路径,在考察人、生活、休闲、劳动、消费等社会现象的基础上... 休闲学是于光远晚年开拓的最后一门学科。他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思想,以“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理论核心,以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为路径,在考察人、生活、休闲、劳动、消费等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探索休闲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探索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时代性、实践性等问题,开启了中国休闲研究的航程,并为学科发展指明了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光远 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思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价值思想及其意义探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栾亚丽 宋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5-8,共4页
在马克思价值思想嬗变历程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形态》虽没有专门论述价值问题,但却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价值思想。价值本质、价值创生、价值评价、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思想在《形态》中都有所研究,且构成其价... 在马克思价值思想嬗变历程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形态》虽没有专门论述价值问题,但却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价值思想。价值本质、价值创生、价值评价、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思想在《形态》中都有所研究,且构成其价值思想的基本维度。梳理和发掘《形态》价值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价值 主体性 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国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14,154,共8页
20世纪的人类,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又出现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在人类历史上,虽然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和传统,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精神理论体系。因此要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其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20世纪的人类,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又出现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在人类历史上,虽然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和传统,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精神理论体系。因此要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其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以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为科学基础。新人文精神不仅是人的价值理想,而且是人的实践行为,必须从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文精神 新世纪 人文思想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科学的人文精神 人的价值理想 人文社会科学 人本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精神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