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长对子女人格特点的自由描述──中国儿童样本对“大五”人格结构的验证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雨青 林薇 陈仲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运用与荷兰、美国等国的跨文化研究组相同的访谈和编码方法,对我国北京和福州两个城市共410位的3至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访谈,目的是从自然语言途径,探讨我国儿童的人格特点,并将结果与国外同样研究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表明... 运用与荷兰、美国等国的跨文化研究组相同的访谈和编码方法,对我国北京和福州两个城市共410位的3至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访谈,目的是从自然语言途径,探讨我国儿童的人格特点,并将结果与国外同样研究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表明:本样本儿童的人格特点可以运用成人“五因素模型”进行解释。并且,中国家长提供的自由描述完全可以纳入美国和荷兰研究组设计的“14概念”编码系统。与其他国家的结果相比.中国家长对于“谨慎性”概念的重视程度远高于美国、荷兰和比利时儿童的家长,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差异。此外,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智力”问题的注意多于西方国家的家长,但对孩子在“宜人性”概念上的描述则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气质纬度 五因素模型 自由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美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7-422,共6页
近30年来,儿童人格特质概念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自由描述和行为预测两种研究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影响,研究者开始转换研究视角... 近30年来,儿童人格特质概念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自由描述和行为预测两种研究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影响,研究者开始转换研究视角,提出心理预测这一新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心理预测研究方法的提出极大地促进和深化了儿童人格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但在儿童人格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概念 自由描述 行为预测 心理预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亲社会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野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1,共3页
研究以自然语言方式,对沈阳与大连市7所幼儿园共253名幼儿的亲社会性情感与行为表现进行大范围开放式问卷调查,请教师对幼儿亲社会性的典型情感与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经过对开放式问卷的编码、汇总与归类,得出幼儿亲社会性的描述性结构... 研究以自然语言方式,对沈阳与大连市7所幼儿园共253名幼儿的亲社会性情感与行为表现进行大范围开放式问卷调查,请教师对幼儿亲社会性的典型情感与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经过对开放式问卷的编码、汇总与归类,得出幼儿亲社会性的描述性结构由利他性、易管教性、合群性、攻击性、同情心、愧疚感、依恋感等7个因素构成。其中,利他性与易管教性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亲社会性 教师自由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