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伦理:从他者型塑转向自由审美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松林 冯誉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4,32,共7页
教师伦理是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人伦之理,即教师与自我、与共同体、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理。它在农业时代具有明显的神权型塑性质;在工业时代具有浓厚的科学型塑意味;在"互联网+"时代将走向自由审美之境。就教师与自我... 教师伦理是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人伦之理,即教师与自我、与共同体、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理。它在农业时代具有明显的神权型塑性质;在工业时代具有浓厚的科学型塑意味;在"互联网+"时代将走向自由审美之境。就教师与自我的关系而言,它遵循"君子儒—专业者—思想者"的嬗变;就教师与共同体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同于道—同于业—同于研"的路线;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仰为师—从于师—朋友师"的趋势;就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敬为贤—敬为知识分子—敬为创造源"的方向。走向自由审美的教师伦理,必须从专家走向思想者;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从主客分离走向心灵互融;从知识源走向创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师伦理 他者型塑 自由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亡与自由审美──纳博科夫与亨伯特·亨伯特 被引量:3
2
作者 辛雅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纳博科夫的流亡生涯对其创作尤其是其艺术观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他的观念也随着自己生活的动荡的加剧而改变。而《洛丽塔》一书中的亨伯特.亨伯特的流亡是类似于艺术追求的另一种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纳博科夫的文学信仰的。... 纳博科夫的流亡生涯对其创作尤其是其艺术观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他的观念也随着自己生活的动荡的加剧而改变。而《洛丽塔》一书中的亨伯特.亨伯特的流亡是类似于艺术追求的另一种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纳博科夫的文学信仰的。这种信仰是相信世间有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在纳博科夫这里就是艺术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 流亡 自由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自由与人的类活动——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玉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空想性的,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认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用审美王国扬弃人的自然状态。文中揭示了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性及其认识上的抽...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空想性的,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认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用审美王国扬弃人的自然状态。文中揭示了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性及其认识上的抽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审美创造活动 "人的类活动"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自由”与中国语境
4
作者 贾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很多中国学人将审美自由理解为完全与现实绝缘的抽象之物。我们需要分析这种抽象自由的内在缺失,并超越二元论思维进而阐发出自由的切身性,突破抽象自由对于我们的潜在束缚,进而阐明审美活动深刻的二重性:有着乌托邦视域的源初处境。
关键词 审美自由 审美活动 中国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知觉与自由——梅洛-庞蒂论艺术知觉与审美自由
5
作者 张中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知(直)觉是梅洛-庞蒂美学的出发点,也是审美的重要环节。身体美学强调"互逆性",使我们形成新异性直觉。我们可以重新组织知觉和布置空间,从而实现审美自由。语言是知(直)觉的首要目标与中介,也是感知世界、通达他人的必然之... 知(直)觉是梅洛-庞蒂美学的出发点,也是审美的重要环节。身体美学强调"互逆性",使我们形成新异性直觉。我们可以重新组织知觉和布置空间,从而实现审美自由。语言是知(直)觉的首要目标与中介,也是感知世界、通达他人的必然之途。通过语言的中介和迂回,我们瞬间直觉事物本身。语言直接给予形象,它让我们生成艺术和审美自由感。对梅洛-庞蒂来说,艺术是一个关于自由的秘密。这一秘密会在审美知(直)觉和身体运作中被唤醒,而其全部意义也将被感知和体验。知觉是与"意义"的相遇,艺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知觉的发现、配置和构造。艺术是审美知觉的再创造,它是身体-主体运作的结果。进入审美,我们直接参与知觉和身体的交互融通、交相反馈过程;在这种互逆性的知觉与身体中,我们能够察知艺术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直)觉 身体 语言 艺术 艺术知觉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审美判断中自由的本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春利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2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审美判断力 自由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康德 理性自由 审美自由 鉴赏判断 共通感 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审美判断中自由的本质
7
作者 赵春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8-41,共4页
本文通过对康德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都属于理性自由的论述,指出理性只能证明自由存在的应然性和必然性,只有通过对审美判断中审美主体的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事实的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审美自由 美崇高 心理事实 理性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自由观 从抽象到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振保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0-56,共7页
目前,美学界有一些同志对德国古典美学家的审美自由观的实质,认识不足。因而往往把它同马克思的审美自由观混淆起来,甚至认为建立在实践观点上的马克思的审美自由观也是抽象的。这就把马克思的审美的实践自由观给一并否定了。审美自由... 目前,美学界有一些同志对德国古典美学家的审美自由观的实质,认识不足。因而往往把它同马克思的审美自由观混淆起来,甚至认为建立在实践观点上的马克思的审美自由观也是抽象的。这就把马克思的审美的实践自由观给一并否定了。审美自由观是美学问题的核心,是个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把握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由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美学思想 德国古典美学 心意状态 席勒 精神自由 自由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与审美自由论
9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1,共1页
陈望衡在《庄子审美自由论》(《学术月刊》91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 庄子美学最核心的是审美自由论。这种审美自由论是从他的“逍遥游”哲学来体现的。作为现实人生的哲学,这种哲学的空想性是自明的,把它体现出来的一些观点加以改造,赋... 陈望衡在《庄子审美自由论》(《学术月刊》91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 庄子美学最核心的是审美自由论。这种审美自由论是从他的“逍遥游”哲学来体现的。作为现实人生的哲学,这种哲学的空想性是自明的,把它体现出来的一些观点加以改造,赋予新的理解,倒不失为一种颇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审美自由理论。这个理论的要点是:“无功”——审美的无功利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由 庄子美学 无功利说 传统特色 哲学 逍遥游 现实人生 审美直觉 中国美学 审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审美实践的本真形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文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游戏是人类通达自由之境的路径,是审美实践的本真形态。游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在游戏中,人可以实现自我的突破和超越,从而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由境界,使人的创造本质得以真正确认。游戏带来的不是肤浅的感性或理性愉悦... 游戏是人类通达自由之境的路径,是审美实践的本真形态。游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在游戏中,人可以实现自我的突破和超越,从而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由境界,使人的创造本质得以真正确认。游戏带来的不是肤浅的感性或理性愉悦,而是一种超越的情怀与审美的态度。游戏越有挑战性,其开显的文化意义就越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实践 游戏理论 自由审美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游”境对中国山水画意境审美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大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73-176,共4页
庄子通过游"天地"寻到"道"的幽朦,通过游"万物"寻到"道"的生命形迹,通过"游心"来促进了"道"的审美观照、增强了对道的审美感受,为我们验证了在游境中,观道、体道的哲学审... 庄子通过游"天地"寻到"道"的幽朦,通过游"万物"寻到"道"的生命形迹,通过"游心"来促进了"道"的审美观照、增强了对道的审美感受,为我们验证了在游境中,观道、体道的哲学审美方式和方法。而庄子为了加强在"道"的审美过程中的体察效果,又阐述了"道"的哲学审美过程,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庄子把游天地、游万物、游心观道、体道所呈现出来的"德""像"之美都阐述了出来。这种游境体察出的天地万物的"玄德"之美和"大象"之美,正是中国艺术审美形式形成的根本因素;也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玄远、哲趣、幽朦、阴阳交合、气韵生动的意境审美的主要思想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境 玄妙 哲趣 山水画 审美意境 审美境界 审美心胸 自由审美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席勒的两个命题的阐释——兼论审美活动的善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檀传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40,共6页
一、有关席勒的两个命题 关于审美活动的善性或道德价值,迄今为止历史上作出最生动论述的人也许仍然首推席勒。自两百年前这位诗人和美学家的《美育书简》问世以来,关于审美的道德意义、教育意义的论说已经汗牛充栋。我们无法估价这一... 一、有关席勒的两个命题 关于审美活动的善性或道德价值,迄今为止历史上作出最生动论述的人也许仍然首推席勒。自两百年前这位诗人和美学家的《美育书简》问世以来,关于审美的道德意义、教育意义的论说已经汗牛充栋。我们无法估价这一著作留给我们的财富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席勒 道德规范 道德教育 善性 审美对象 审美自由 审美主体 德育活动 道德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兼论现代教育的审美救赎 被引量:17
13
作者 檀传宝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5年第1期49-69 48 226,共23页
德育关学观、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根本追求是德育观念的变革、境界的提升。美学能够给教育带来的最重要的灵魂性启示不仅仅是某些审美技巧的应用,而是教育活动应有的主体自由精神的修复。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应当自觉建立审美标准,审美救赎更... 德育关学观、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根本追求是德育观念的变革、境界的提升。美学能够给教育带来的最重要的灵魂性启示不仅仅是某些审美技巧的应用,而是教育活动应有的主体自由精神的修复。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应当自觉建立审美标准,审美救赎更是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等现代教育异化困境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美学观 欣赏型德育 教育异化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政治的范式转型
14
作者 李三达 朱志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自从席勒将美学作为讨论政治的一种途径以来,直到20世纪前期,审美政治所讨论的主要议题一直都是自由与审美的结合,即如何将审美作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一种工具,这一派理论最后的集大成者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阿多诺。但是,随着阿... 自从席勒将美学作为讨论政治的一种途径以来,直到20世纪前期,审美政治所讨论的主要议题一直都是自由与审美的结合,即如何将审美作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一种工具,这一派理论最后的集大成者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阿多诺。但是,随着阿多诺的死与五月风暴的开始,审美与自由的结合在去人性化的现代艺术的洗礼之下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文化研究的崛起使得"平等"成为审美政治重新考察的对象,但是文化的概念最终因为无所不包而被耗尽,真正将平等纳入审美政治领域的是当代美学家雅克·朗西埃,他从回归"审美"的古希腊意义出发,最终确立了以"感性的分配"为基本核心的平等主义审美政治理论,审美平等由此被作为一个全新的问题得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由 审美平等 文化研究 朗西埃 感性的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心与空观:李贽审美哲学论
15
作者 肖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李贽的美学思想,是以其"童心说"为核心理念的。"童心说"开辟了晚明唯情论和自我表现的"革命性"变革。在既有的李贽研究中,学者对"童心说"仅以"赤子之心"解,着重于其"真纯自然&q... 李贽的美学思想,是以其"童心说"为核心理念的。"童心说"开辟了晚明唯情论和自我表现的"革命性"变革。在既有的李贽研究中,学者对"童心说"仅以"赤子之心"解,着重于其"真纯自然"。事实上,李贽倡导"童心说",是一种"立的主张,李贽对佛教的空观思想的引用阐发是与其童心说互为表里的———"真空"是"童心"的本体,"真心感动"成为个性自由的审美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童心说 空观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主体自由的空间
16
作者 秦为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其在艺术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追求自由的状态上。这种自由状态并非虚无缥缈。建立一个以“身体、意识、社会、话语”的多维空间,以此界定艺术主体的自由状态,有利于深化对审美活动的理解。
关键词 审美自由 受制因素 多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由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武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7,共6页
自由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期存在的问题,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都试图揭示自由的科学含义,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自由概念的含义而言,一般来说,自由总是指从被束缚状态中解放出来,这是自由之为自由的本质规定。自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 自由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期存在的问题,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都试图揭示自由的科学含义,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自由概念的含义而言,一般来说,自由总是指从被束缚状态中解放出来,这是自由之为自由的本质规定。自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具有多种层次和结构的集合体,在不同领域,就有不同的自由。自由主要表现为哲学自由、政治自由、伦理自由、审美自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束缚 解放 哲学自由 政治自由 伦理自由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玄道释的世俗社会化与审美向气化自适美论的转化
18
作者 陈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东晋之气化自适美论是曹魏暨正始时期自然——自由的气化精神向南北朝文气说整合、归总、体系化过渡的必经中介,其间起关键作用的是郭象玄学及以此为契机的儒道释三教的合流。在这种思潮中出现的观念、范畴的转化,从心理一思维学底蕴... 东晋之气化自适美论是曹魏暨正始时期自然——自由的气化精神向南北朝文气说整合、归总、体系化过渡的必经中介,其间起关键作用的是郭象玄学及以此为契机的儒道释三教的合流。在这种思潮中出现的观念、范畴的转化,从心理一思维学底蕴上说,都是通过中国原型文化固有的气论之心理一思维方式这个唯一途径才得以实现的,无疑也对气论美学观有所推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玄学 玄学新旨 玄道 佛玄 审美自适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一种审美超越的神话
19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人类在其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执著地追求着自由。在近现代的审美思想中,越来越把自由性赋予审美活动这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到了当代,则大有唯审美为自由、唯审美能予人自由的趋势。但是,“自由”却是一个人人钟情而又各有所许... 人类在其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执著地追求着自由。在近现代的审美思想中,越来越把自由性赋予审美活动这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到了当代,则大有唯审美为自由、唯审美能予人自由的趋势。但是,“自由”却是一个人人钟情而又各有所许的观念,诱人而诡谲,本来就有千差万别甚至水火不容的歧义异解。今天,因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因此也有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还存在着唯心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唯感性主义的、绝对化和抽象化的、想怎样就怎样的、空想的种种自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境 审美自由 审美超越 功利 感性动力 欲求 审美活动 感性活力 理性 人的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与狂:古代审美人格的两极
2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0-40,共1页
张节末在《古典美学与人格》(《文艺研究》89年3期)一文中指出: 逸与狂是古代的两种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如果在它们中间再放进一个中和,那么就形成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风恪范畴系统:逸和狂。
关键词 审美人格 审美趣味 古典美学 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美学 文艺研究 审美活动 代表性 中和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