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由响应信号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程度识别研究
1
作者 孟冬梅 刁延松 《工程建设》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提出了基于自由响应信号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程度识别方法:首先采用随机减量技术提取自由响应信号,利用AR模型进行动态建模,计算结构损伤前后的模型系数之间的欧式距离;其后以结构损伤前后的欧式距离作为特征向量,输入BP神经网络确... 提出了基于自由响应信号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程度识别方法:首先采用随机减量技术提取自由响应信号,利用AR模型进行动态建模,计算结构损伤前后的模型系数之间的欧式距离;其后以结构损伤前后的欧式距离作为特征向量,输入BP神经网络确定结构的损伤程度。四层海洋平台结构的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程度 自由响应信号 BP神经网络 AR模型 欧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能量分析的结构阻尼比识别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储惠 黄方林 +1 位作者 柳成荫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68,42,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能量分析计算结构阻尼比的新方法。推导出自由振动响应信号能量与阻尼比关系的理论表达式后 ,求出阻尼比。与传统的对数衰减率法相比 ,此法精度、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振动系统信号的能量之所以会衰减 ,是...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能量分析计算结构阻尼比的新方法。推导出自由振动响应信号能量与阻尼比关系的理论表达式后 ,求出阻尼比。与传统的对数衰减率法相比 ,此法精度、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振动系统信号的能量之所以会衰减 ,是因为阻尼的存在。本文提出的这种识别阻尼比的方法物理概念清晰 ,易于理解。仿真计算和洞庭桥实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析 阻尼比 参数识别 信号分析 自由振动响应信号 自由度振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随机减量函数的构造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聂雪媛 郭杏林 +2 位作者 刘彬 时忠民 丁桦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3,共6页
当外激励为均值为零的平稳随机过程时,系统输出响应的随机减量函数代表了系统的自由衰减振动。但当外激励不是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时,这种传统的随机减量函数在某些情况下,将不再具有上述性质。为进一步拓宽随机减量函数的应用范围,本... 当外激励为均值为零的平稳随机过程时,系统输出响应的随机减量函数代表了系统的自由衰减振动。但当外激励不是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时,这种传统的随机减量函数在某些情况下,将不再具有上述性质。为进一步拓宽随机减量函数的应用范围,本文从分析Brown运动的随机过程的表征中得到启发,在传统的随机减量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随机减量函数的构造形式,并对同一系统在相同触发条件下,受不同外激励作用时的传统随机减量函数与新构造的随机减量函数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当外激励为零均值的随机过程时,新旧随机减量函数在反映系统自由振荡的效果上基本相同,但在外激励为其他情况下,新构造的随机减量函数在性态和稳定性上明显优于传统随机减量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减量函数 自由响应信号 随机激励 BROWN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减量函数触发条件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彬 丁桦 时忠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31,共5页
针对随机减量技术应用过程中有关触发条件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随机减量函数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并且在传统的水平穿越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零穿越触发、极值点触发和随机采样触发三种简单实用的触发条件,克服传统触发条件... 针对随机减量技术应用过程中有关触发条件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随机减量函数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并且在传统的水平穿越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零穿越触发、极值点触发和随机采样触发三种简单实用的触发条件,克服传统触发条件对于触发点数和截取幅值的局限,拓宽了随机减量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实际的数值算例及其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应用,验证了几种触发条件的实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实际采样信号长度有限或响应幅值较小的情况下,上述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能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减量 自由响应信号 触发条件 相关函数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