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劳动时间观念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胡绪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通过对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来描述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论域。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状况的内在关联,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之本质区别和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运动... 通过对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来描述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论域。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状况的内在关联,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之本质区别和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价值理想在于实现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并且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时间 三大社会形态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自由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时间理论视阈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方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马克思将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生理休息时间和自由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具备生存实践本质,生理休息时间蕴含增长蓄能内涵,自由劳动时间富有发展空间意蕴。新质生产力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生理休息时间,创造更多自由劳动时间多... 马克思将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生理休息时间和自由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具备生存实践本质,生理休息时间蕴含增长蓄能内涵,自由劳动时间富有发展空间意蕴。新质生产力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生理休息时间,创造更多自由劳动时间多维度赋能共同富裕。通过Eviews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及21个OECD国家自由劳动时间与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人均富裕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组变量呈现出正相关性,即自由劳动时间越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该国人均富裕度就越高,国民整体表现为富裕状态。回归结果证明了马克思时间理论视阈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问题的可行性与正确性,这对新发展阶段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时间理论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必要劳动时间 自由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时间审视——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方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2,共12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事实上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他从时间的角度审视共同富裕,在对“货币财富观”和“物质财富观”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全新的劳动时间财富观,包括把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合理增加劳动者...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事实上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他从时间的角度审视共同富裕,在对“货币财富观”和“物质财富观”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全新的劳动时间财富观,包括把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合理增加劳动者生理休息时间,努力创造更多的自由劳动时间。在劳动者拥有自由劳动时间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这两大前提成立的情形下,马克思提出了“自由劳动时间”是判断富裕的基本尺度的观点,认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人的发达生产力,这些只有在自由劳动时间内才能产生。马克思以自由劳动时间审视共同富裕,在更深层次意义上内涵了解放人、发展人的问题,自由劳动时间的增加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劳动时间异化的根本消除,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成,是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个性”阶段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富裕 时间审视 自由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 被引量:2
4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解释。我们认为,望月对上述诸文本的解读都是偏颇的,有必要逐一加以辨正。由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望月立论的核心依据,本文首先就其对这一文本的解读进行澄清,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所谓"依赖关系"史论,二是所谓"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望月对所谓"异化统治论"的拒斥。我们认为,只有清除望月对这三个问题的曲解,才能真正弄清马克思在该书中提出的"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社会形式理论 依赖关系史论 劳动与所有的同一性 剩余劳动自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