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视自由主义作家的人生理想——读梁实秋《雅舍轶文》随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福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梁实秋的“人生理想”既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撑,又有传统文化思想的渊源,《雅舍轶文》留下他对市民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对社会上公平与否的特殊敏感。从“人生理想”入手解读梁实秋,便会自然产生中国自由主义作家本来就应是进步文学阵营一部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实秋 《雅舍轶文》 自由主义作家 人生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身体与日常生活——论王小波小说的空间美学
2
作者 蒲瑶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在王小波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作品与思想的讨论不断,王小波之死成为1990年代重要的文化事件。1998年,《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出版,其中收录了15位人文学者对王小波的评论,许纪霖从王小波推崇欧美经验理性出发,指出其“消极自由”... 在王小波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作品与思想的讨论不断,王小波之死成为1990年代重要的文化事件。1998年,《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出版,其中收录了15位人文学者对王小波的评论,许纪霖从王小波推崇欧美经验理性出发,指出其“消极自由”与反乌托邦立场a;秦晖认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小波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反乌托邦 人文学者 自由主义作家 空间美学 消极自由 欧美经验 不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艺丛刊》事件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
3
作者 文学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37,共6页
1948年由左翼文艺工作者创办的《大众文艺丛刊》发起了一场旨在针对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作家的批判运动。应当说,这份刊物是不能单纯地视为一份普通的学术刊物的,它带有鲜明的集团利益的特征,也可以看作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 1948年由左翼文艺工作者创办的《大众文艺丛刊》发起了一场旨在针对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作家的批判运动。应当说,这份刊物是不能单纯地视为一份普通的学术刊物的,它带有鲜明的集团利益的特征,也可以看作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延伸。其使用的语言、采用的方式、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应忽视的,尤其是对20世纪4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和生存方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艺丛刊》 小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作家 自我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主体定位
4
作者 方润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09-411,共3页
诗人戴望舒的主体定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流程,其主体建设体现为思想定位、文学定位和社会定位三个方面。在实际社会斗争的考验下,戴望舒努力在革命与自由的两极寻求平衡点,表现出软弱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灵魂的暗影,在“中间道路”... 诗人戴望舒的主体定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流程,其主体建设体现为思想定位、文学定位和社会定位三个方面。在实际社会斗争的考验下,戴望舒努力在革命与自由的两极寻求平衡点,表现出软弱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灵魂的暗影,在“中间道路”上去坚守人格自尊和艺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新诗 自由主义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