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小流量供给下的自生增压过程建模
1
作者 熊宇 鲁寨军 甘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8-1638,共11页
为研究二氧化碳小流量供给下的自生增压过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干度表征液相二氧化碳气化率的非热平衡自生增压数学模型。建立二氧化碳自生增压供给试验平台,进行3次不同初始条件的二氧化碳小流量供给试验,并将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为研究二氧化碳小流量供给下的自生增压过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干度表征液相二氧化碳气化率的非热平衡自生增压数学模型。建立二氧化碳自生增压供给试验平台,进行3次不同初始条件的二氧化碳小流量供给试验,并将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二氧化碳初始温度(278.15~308.15 K)和充注密度(800~1000 kg/m^(3))对液相二氧化碳有效供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与温度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建模过程中,应考虑储箱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热交换,而液相二氧化碳与气相二氧化碳之间的热流量较小,在建模时可以忽略;较高的二氧化碳初始温度和较低的充注密度会导致在二氧化碳供给过程中产生较大气化质量,降低有效供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小流量供给 自生增压 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生增压管路箱内换热的增压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2
作者 曾兆妹 张腾 +3 位作者 王佳森 孙善秀 吴姮 马方超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为了提高氢氧模块运载火箭的氢自生增压技术的可靠性,解决箱内小气枕状态下氢自生增压温度过高而导致增压能力过强的问题,开展了基于箱内增压管路换热的闭式增压系统设计。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增压管在液氢和气氢... 为了提高氢氧模块运载火箭的氢自生增压技术的可靠性,解决箱内小气枕状态下氢自生增压温度过高而导致增压能力过强的问题,开展了基于箱内增压管路换热的闭式增压系统设计。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增压管在液氢和气氢两种环境下,不同增压流量和温度工况的换热性能,获得了增压介质换热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液氢环境下,增压介质换热效果明显,温度下降较大;同时在气氢环境下换热前后增压介质温度相近。利用大空间池沸腾换热模型对增压管换热进行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生增压管路箱内换热的增压系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沸腾换热 自生增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输液模拟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雪梅 陈国邦 +9 位作者 李琦芬 孔博 包锐 汤珂 黄永华 刘飞 贾正中 顾仁年 姚娜 张天翔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以液氮为模拟推进剂,含二氧化碳的氮气为增压气体,进行了液氧煤油火箭的液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增压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模拟了液氧加热气化增压输送和富氧燃气增压输送,同时进行了二氧化碳在液氮中的结晶小试验,通过试... 以液氮为模拟推进剂,含二氧化碳的氮气为增压气体,进行了液氧煤油火箭的液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增压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模拟了液氧加热气化增压输送和富氧燃气增压输送,同时进行了二氧化碳在液氮中的结晶小试验,通过试验,从原理上验证了含二氧化碳的氮气增压输送液氮方案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液氧箱自生增压系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火箭氧箱自生增压可行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化照 田玉蓉 张福忠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2,共4页
针对某型火箭液氧箱的自生增压方案中可能存在由于增压气氧不纯而引起的杂质气体凝固堵塞氧泵入口过滤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进行了原理性模拟试验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自生增压 理论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赵耀中 郑然 +1 位作者 彭龙涛 刘屹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氧自生增压用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多余物是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掺杂高温氧气流安全性试验系统,为确保试验系统安全,采用水浴换热... 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氧自生增压用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多余物是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掺杂高温氧气流安全性试验系统,为确保试验系统安全,采用水浴换热器对氧气加热,并在高温氧气流进入试验件前掺入杂质颗粒。氧自身增压管道试验件入口温度范围为380~410 K,入口压力为1 MPa。多余物颗粒为增压管道中常有的5种金属材料,粒径范围10~500μm。搭建了试验系统,并开展了两轮时长为400 s的高温氧气流掺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管道可以适应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系统工况,受控状态下掺入少许金属颗粒的高温氧气流不会造成管道烧蚀或燃爆事故。试验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安全地获得高温氧气流,可为类似系统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氧气自生增压 不锈钢管道 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推器氧箱异型结构对增压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王楠 王丹 +1 位作者 熊天赐 常武权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6,共4页
空间站工程载人火箭发射目标飞行器的运载能力需求增加,为了提高运载能力,在助推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氧化剂箱前底由椭球底改进为圆锥形底,并伸入头锥内部以充分利用头锥内部空间。针对助推器氧箱的异型结构,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对增压... 空间站工程载人火箭发射目标飞行器的运载能力需求增加,为了提高运载能力,在助推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氧化剂箱前底由椭球底改进为圆锥形底,并伸入头锥内部以充分利用头锥内部空间。针对助推器氧箱的异型结构,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对增压方案进行改进分析,评估改进结构对增压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氧箱内单层管路中增压气体与液体推进剂换热效果明显,经过系统仿真计算,虽然增压能量有所损失但仍能满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增压 异型结构 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类泡沫压裂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卓林 王佳 +4 位作者 林铁军 陈智勇 张敏 孙宇 钟雨师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0,11,共4页
将NH4CI和NaNO2构成的生热化学反应引入到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压裂液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类泡沫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携砂性能、降滤失性能、它可采用过硫酸盐和地层油、气、水双重... 将NH4CI和NaNO2构成的生热化学反应引入到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压裂液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类泡沫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携砂性能、降滤失性能、它可采用过硫酸盐和地层油、气、水双重破胶方式,破胶性能好,能实现自动增压快速返排,自喷返排率高,无残渣,伤害率低。该新型类泡沫压裂液体系在新疆油田7口井获得成功运用,自喷返排率高,增产效果好,为油气藏储层的压裂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压裂液 低伤害 自生增压类泡沫 增压助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