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中的黏土矿物均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I/S)有序间层,具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属自生伊利石。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为255~293Ma,主要集中在277~293Ma,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表明志留系古油藏成藏时间主要为早海西晚期—晚海西期。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符合盆地内的整体分布规律。古构造格局和生烃中心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区成藏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英买力地区成藏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与其距生烃中心相对较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地区 志留系沥青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新世中期安宁河断裂冲断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来自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童馗 李智武 +9 位作者 刘树根 I.TonguçUYSAL 施泽进 李金玺 Andrew TODD 武文慧 王自剑 刘升武 李轲 华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13,共17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缘褶皱-冲断带变形方式和时限是验证高原形成众多大陆岩石圈变形动力学端员模型的关键。近年发展起来的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技术为精确限定褶皱-冲断带变形时限提供了有效手段。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系作为伴随... 青藏高原及其周缘褶皱-冲断带变形方式和时限是验证高原形成众多大陆岩石圈变形动力学端员模型的关键。近年发展起来的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技术为精确限定褶皱-冲断带变形时限提供了有效手段。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系作为伴随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高原物质侧向挤出过程形成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系,其变形过程可为解译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应力向东传递方式提供关键证据。本文选取安宁河断裂冕宁—西昌段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构造解析以明确其构造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研究,以期精确限定安宁河断裂脆性变形的时间。构造解析表明安宁河断裂在近EW向挤压作用下经历了冲断变形,断层带发育碎斑岩和断层泥,指示为脆性变形。安宁河断裂不同粒级断层泥样品的黏土矿物学和伊利石K-Ar定年分析揭示,随着样品粒级减小,高温2M1型伊利石含量相对低温1M/1Md型伊利石含量逐渐减少,其K-Ar年龄总体呈变年轻趋势,表明不同粒级伊利石K-Ar年龄是由碎屑2M1型和自生1M/1Md型两个多型端员组成的混合年龄。伊利石年龄分析获得自生1M/1Md型伊利石的年龄为(42.6±9.4)Ma,表明安宁河断裂经历了始新世中期的冲断变形。结合前人构造变形、沉积学、低温热年代学和古地磁等研究,我们认为始新世中期青藏高原腹地及其周缘褶皱-冲断带发生准同期的构造挤压变形,其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印度-欧亚板块硬碰撞以及青藏高原地块的陆内俯冲所导致的先存构造带活化有关。始新世中期安宁河断裂发生冲断变形直接证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初期的远程应力已传递至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断裂 断层泥 自生伊利石 k-ar 始新世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 分离 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龄” 油气储层 钾同位素 氩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58
4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2 位作者 Andrew TODD 刘可禹 罗修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17Ma ,表明志留系古油藏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 ;上泥盆统东河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6 3.82~ 2 31.34Ma ,表明东河砂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 ;库车坳陷依南 2气田 (依南 2井 )下侏罗统阳霞组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8.0 8~ 2 3.85Ma ,表明油气充注发生在中新世以来 ;喀什凹陷阿克莫木气田 (阿克 1井 )下白垩统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2 .6 0~ 18.79Ma ,表明中新世可能有古油气运移或古油藏形成 ;库车坳陷迪那 2气藏 (迪那 2 0 1井 )古近系砂岩中的伊利石主要为碎屑成因 ,不能用于进行油气成藏史研究 ,但该气藏白垩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5 .4 9~ 15 .4 7Ma ,表明可能为中新世成藏。本次研究表明 ,该项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初步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 自生伊利石 油气充注 砂岩油气储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有瑜 Hors Zt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边部的乔1井、孔雀1井及龙口1井、英南2井相对较早(383.45—271.20Ma),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中心的塔中37井、塔中67井、塔中12井及塔中32井相对较晚(203.96—235.17Ma),主要为晚海西期成藏,部分井如塔中23井、塔中30井相对较早(293.54和296.31Ma),为早海西期成藏。自生伊利石年龄与沥青砂岩厚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古构造格局可能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之一,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围的古油藏如乔1井、孔雀1井成藏较早。测年结果不仅与油气系统等常规油气成藏史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进一步反映了油藏形成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 自生伊利石 成藏 志留系沥青砂岩 孔雀河地区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 分离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测年重构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烃类充注史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彦德 齐亚林 +3 位作者 罗安湘 程党性 李继宏 黄锦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7-1648,共12页
中生界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目的层之一,侏罗系油藏受前侏罗纪古地貌影响较为显著。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均一化温度测定和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定量颗粒荧光(QGF、QGF-E)研究以及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定... 中生界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目的层之一,侏罗系油藏受前侏罗纪古地貌影响较为显著。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均一化温度测定和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定量颗粒荧光(QGF、QGF-E)研究以及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气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及定量化分析研究,揭示了侏罗系油藏形成时间、充注过程及油气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油藏存在晚期充注,早期充注少或油藏遭受调整,早期生成的烃类现今仅以沥青的形式赋存,现今烃类流体主要为晚期成藏的产物。侏罗系石油大规模充注期为(108.3±2.0)^(116.5±2.0)Ma(早白垩世中期),具有垂向运移聚集的特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早期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晚期构造活动调整了油气藏的形态及局部富集。侏罗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油藏,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小而肥"的独立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充注史 自生伊利石 流体包裹体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同位素测年的自生伊利石分离纯化流程探索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彦 陈文 杨慧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6,共5页
沉积岩中自生矿物与碎屑矿物的分离问题是制约沉积岩定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浙江和川西地区的粘土矿物为例 ,介绍了沉积岩中自生伊利石与碎屑矿物的一般分离过程 ,具体包括悬浮液的制备过程、高速离心机的条件实验和 8个样品的分级... 沉积岩中自生矿物与碎屑矿物的分离问题是制约沉积岩定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浙江和川西地区的粘土矿物为例 ,介绍了沉积岩中自生伊利石与碎屑矿物的一般分离过程 ,具体包括悬浮液的制备过程、高速离心机的条件实验和 8个样品的分级实验 ,确定了较佳的分级参数 ,并对分级后的各级别进行了X 射线衍射 (XRD)分析。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随着粒度的减小 ,各种杂质的含量都在逐渐减少 ,在小于 0 .2 μm的粒级中 ,已检测不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等杂质的存在 ,其中有 3个产品的成岩混层含量达到 10 0 % ,,说明本次实验的分离纯化流程是比较成功的。综合考虑粒度和自生伊利石的纯度 ,一般情况下 ,以 0 .1~ 0 .2 μm粒级的产品用于Ar Ar和K Ar测年较合适。但在实际进行年龄分析时 ,一定要先进行XRD和透射电镜分析 ,只有确定其成岩混层I/S的含量近 10 0 % (至少在 95 %以上 )及混层中S的含量小于 2 5 %时 ,才可用于Ar Ar和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自生伊利石 分离纯化 X-射线衍射XRD 高速离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白国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利用伊利石K Ar测年确定油气成藏期 ,能够得出其绝对年龄 ,因而备受人们重视。可是在解释K Ar测年资料时 ,存在一些问题和假设。如果解释者对这些问题和假设没有足够的认识 ,其解释结果就会有误。文中以几个具体实例讨论了利用伊利石K
关键词 伊利石 k-ar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作为油气成藏史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及伊利石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埋藏... 作为油气成藏史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及伊利石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埋藏较浅或尚未固结成岩 ,虽埋藏较深但含有蒙皂石和 /或伊利石 /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 ,高岭石、绿泥石含量较高以及虽然自生伊利石发育但与油气注入事件没有成因联系等特征的砂岩储层 ,可能并不适用。其次对年龄数据必须结合样品特征和各种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合理运用并允许所测得的年龄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开展模拟自然风化过程的冷冻 -加热样品解离试验和X射线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 样品选择 分离提纯 分析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生伊利石定年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刚 徐黎明 +6 位作者 丁超 章辉若 李书恒 胡延旭 黄得顺 李楠 李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3-719,729,共8页
运用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与烃源岩两次主生烃作用相应的(175~155 Ma和145~115 Ma)原生油气成藏事... 运用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与烃源岩两次主生烃作用相应的(175~155 Ma和145~115 Ma)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中侏罗世晚期的165 Ma和早白垩世早期的130 Ma。其中,下二叠统油气成藏期以较宽的时域分布(178~110 Ma),中、上二叠统则相对较晚地分布在(160~108 Ma),且上二叠统的起止时限主要集中在(160~125 Ma);二叠系样品年龄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其油气成藏过程具有自南(178~122 Ma)向北(131~108 Ma)年龄逐渐减小的渐次运聚成藏特点。因此,包括上二叠统在内的二叠系不同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气藏现今显示的次生成藏特点很可能是在原生油气成藏基础上后期叠加改造或次生成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油气成藏 自生伊利石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包裹体特征和伊利石测年对油气成藏期次的指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明德 王璞珺 +3 位作者 施昌瑞 张辉 唐华风 李凤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其均一温度多为101~110℃和121~130℃,组分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呈双峰态,前主峰碳为nC18或C20,后主峰碳为nC26或nC27。这些特征指示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发生两次成藏作...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其均一温度多为101~110℃和121~130℃,组分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呈双峰态,前主峰碳为nC18或C20,后主峰碳为nC26或nC27。这些特征指示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发生两次成藏作用;而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同样指示了博湖坳陷北部凹陷油气的两次成藏时期,即中晚侏罗世(142.26~183.15Ma)和白垩纪(75.07~142.26Ma)。南部凹陷和本布图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期分别为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同时纵向上在同一构造带内,K—Ar年龄随埋深增加而变大,反映油气自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逐渐充注运移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自生伊利石 同位素 油气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在钾盐矿床中的应用展望
13
作者 沈立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伊利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主要为钾离子,可利用K-Ar法、Ar-Ar法和Rb-Sr法等相关的测年方法来分析和限定与自生伊利石有关的地质事件的时代,例如盆地演化历史、热液活动、构造活动和油气运移。本文讨论了利用钾盐矿床中自生伊利... 伊利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主要为钾离子,可利用K-Ar法、Ar-Ar法和Rb-Sr法等相关的测年方法来分析和限定与自生伊利石有关的地质事件的时代,例如盆地演化历史、热液活动、构造活动和油气运移。本文讨论了利用钾盐矿床中自生伊利石进行蒸发岩地层年代学研究的可能性。虽然多数研究表明温度是控制自生伊利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自生伊利石一般形成于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但一些研究表明在地表温度的盐湖环境中也可形成自生伊利石,此种环境下控制自生伊利石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流体成分。这构成了利用自生伊利石定年来研究蒸发岩地层时代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 自生伊利石 同位素 钾盐矿床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留-泥盆纪和侏罗纪热事件——伊利石K-Ar年龄证据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孟为 Hans Ahrendt +1 位作者 Klaus Wemmer Hans-Jürgen Behr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6-194,共9页
利用伊利石K-Ar测年法,结合伊利石结晶度分析,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确定出两期不同时代热事件。晚三叠世和晚二叠世<0.2μm粒级的岩石样品的K-Ar年龄(159-173Ma)反映了与燕山运动有关的伊利石化年龄,指示有一期中侏罗世的热事件;其<... 利用伊利石K-Ar测年法,结合伊利石结晶度分析,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确定出两期不同时代热事件。晚三叠世和晚二叠世<0.2μm粒级的岩石样品的K-Ar年龄(159-173Ma)反映了与燕山运动有关的伊利石化年龄,指示有一期中侏罗世的热事件;其<2μm粒级的K-Ar年龄(210-308Ma)则被解释为碎屑物和自生伊利石的混合年龄。中寒武世<0.2μm和<2μm粒级的岩石样品K-Ar年龄(368Ma与419Ma)对应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变质作用与最早期花岗岩侵入的时代(380-420Ma),表明在志留-泥盆纪发生了一期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k-ar 志留纪 热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藏年代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42
15
作者 赵靖舟 李秀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成藏年代学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现已形成油藏地球化学、包裹体测温法、同位素测年法、有机岩石学方法、饱和压力-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或技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 成藏年代学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现已形成油藏地球化学、包裹体测温法、同位素测年法、有机岩石学方法、饱和压力-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或技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认为现有的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特别是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新方法和新技术尽管在成藏年代学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对于油气藏形成较复杂的叠合盆地的成藏年代和成藏史研究而言,尚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代学 成藏史 流体包裹体 伊利石k-ar 油藏地球化学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砂岩样品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2 位作者 刘可禹 陶士振 罗修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2-761,共10页
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简称冷冻技术)是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过程中制备黏土悬浮液的一项新技术。利用批量典型样品对该项技术的解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常规湿磨技术进行了系统对比。与湿磨技术相比,冷冻技术既有优越... 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简称冷冻技术)是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过程中制备黏土悬浮液的一项新技术。利用批量典型样品对该项技术的解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常规湿磨技术进行了系统对比。与湿磨技术相比,冷冻技术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剔除碎屑钾长石效果略微偏好和实测年龄数值相对偏小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解离效果变化较大,部分砂岩样品相对较好,部分砂岩样品则相对较差,样品埋深是影响解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炭屑(薄煤层)、泥质含量以及是否含油等对解离效果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冷冻技术对于坚硬程度中等的中浅层或中深层砂岩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对于坚硬程度较高的深层或超深层砂岩则效果较差,甚至不宜采用。研究还表明,湿磨仍不失为制备黏土悬浮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简便快捷并且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技术 湿磨技术 黏土悬浮液制备 自生伊利石分离 自生伊利石k-ar测年 油气成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马安来 张水昌 +1 位作者 张大江 金之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是从生、储、盖、运、聚、保等参数的配置,根据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烃史及露点压力法作出的。但基于中国多数含油气盆地隶属叠合盆地的特性,具有多烃源层、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成藏,多期破坏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是从生、储、盖、运、聚、保等参数的配置,根据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烃史及露点压力法作出的。但基于中国多数含油气盆地隶属叠合盆地的特性,具有多烃源层、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成藏,多期破坏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并运用了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借助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伊利石 K-Ar 测年、储层沥青和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确定成藏期的新方法,实现了由传统的定性(定期)研究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可以较准确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同时,鉴于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成藏期研究工作中仍需要重视基础地质工作,传统方法(圈闭形成期、生烃史)是进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地球化学技术方法与地质背景相结合,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是今后油气成藏期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流体包裹体 储层沥青 伊利石k-ar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 油藏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限确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闫建萍 刘池洋 郭桂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9,共4页
储层粘土矿物中自生伊利石K-Ar年龄测定表明: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充注时间大致分为3个阶段,70.75~72.32 Ma,相当于嫩江组沉积末期;40.5~51.3 Ma,相当于依安组沉积早期;34.7~37.5 Ma,相当于依安组沉积末期.分析油藏形... 储层粘土矿物中自生伊利石K-Ar年龄测定表明: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充注时间大致分为3个阶段,70.75~72.32 Ma,相当于嫩江组沉积末期;40.5~51.3 Ma,相当于依安组沉积早期;34.7~37.5 Ma,相当于依安组沉积末期.分析油藏形成时间与构造抬升的关系认为:受早期构造抬升的控制,扶杨油层在早期构造抬升的晚期快速成藏;由于晚期构造运动持续时间较长,为40.5~51.3 Ma,发育超压系统的上覆青一段泥岩由于压力超过泥岩承受的极限,导致超压的破裂,形成第二期油气成藏;晚期构造抬升的末期,形成最后一期油气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 扶杨油层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气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肖晖 任战利 崔军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90-496,共7页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结合构造热演化史及裂变径迹资料,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及顶板砂岩煤层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气藏主要有两大油气充注过程:第...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结合构造热演化史及裂变径迹资料,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及顶板砂岩煤层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气藏主要有两大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山西组、太原组主力煤层普遍处于成熟阶段,主要生成液烃、气液烃包裹体;第二期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对应于干酪根裂解气阶段,为煤层气大量生成阶段,是石炭—二叠系煤层气的主要成藏期。山西组顶板砂岩样品自生伊利石年龄约为191Ma,表明早侏罗世,伴随盆地抬升,从煤层中解吸附的油气向砂岩储层充注的最早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自生伊利石K—Ar 构造热事件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艳霞 赵靖舟 李净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4,39,共7页
应用生烃"时限"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成藏年代学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实现了区内由传统的定性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研究表明:上古... 应用生烃"时限"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成藏年代学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实现了区内由传统的定性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研究表明: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从南到北、从下至上成藏时间依次变晚.中、下部含气组合主要两期充注,分别为200.0~175.0Ma和160.0~120.0Ma,后一期为天然气的主力充注期,成藏关键时刻为135.0Ma.上部含气组合属于次生气藏,为一期充注,主要成藏时间略晚,为150.0~97.5Ma,其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时限 流体包裹体 自生伊利石K—Ar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