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冉 王保盛 张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80-6096,共17页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综合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改进管理学中的多要素权衡模型来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量化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先后经历了振荡期(2000—2011年)和迅速攀升期(2011—2020年),在此过程中,自然维度指数整体上比社会经济维度指数更高,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强的不稳定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值区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围丘陵区和川南少数区县,从两个高值中心向四周延伸,高质量水平逐渐下降,川西北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较于广大平原和丘陵区域仍相对滞后;(3)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作用下,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低值不协调向低值协调,再到高值不协调的转变,不同时期的耦合不协调区域及其面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差异显著;(4)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数之间存在复杂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不同地貌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地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 地貌类型 四川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与推进策略——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
2
作者 王帅 王静芳 +1 位作者 丁先琼 李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20,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体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体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内... 生态文明建设是体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体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逻辑-策略”进行系统阐释。其需遵循时空割裂向时空共有资源生态位、两化匮缺向两化共建经济生态位、三生偏态向三生共赢社会生态位、线性分治向系统共治环境生态位的逻辑转向。提出E-O-D资源开发模式、双轮驱动产业创新机制、山—水—城空间融入战略、全维共塑型环境治理体系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路径的仿真研究
3
作者 翁异静 刘星辰 +1 位作者 郑新跃 杜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7-2430,共14页
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包含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科技子系统5个系统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结构框架,并通过分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动力学结... 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包含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科技子系统5个系统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结构框架,并通过分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选定15个变量作为灵敏政策干预点,经政策干预点的不同组合设定了自然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经济发展型、平衡发展型和绿色低碳型5种不同建设发展方案,并通过系统仿真得出了不同发展方案下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在2018—2030年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协调发展路径。仿真结果显示:加大外来人才引进的力度,同时控制外来人口总数;扩大新能源汽车比例,同时控制机动车总量;加大环境投资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减少污水和废物排放,降低工业能耗,是最适合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社会-经济-自然系统 系统动力学 建设方案 灵敏政策干预点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平衡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侯彦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47-2152,共6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衡模型具有通用性 ,它对于研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和货币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国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柴、粪为薪 ,天然放牧 ,陡坡垦殖 ,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 ,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柴、粪为薪 ,天然放牧 ,陡坡垦殖 ,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 ,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 ,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 ,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 ,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 ,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 ,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农业结构 生态建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四川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环境社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四种基本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甘晖 叶文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首先,在总结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中西学者对中西文明特征的看法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东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分化的现象。又考虑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并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进而将... 首先,在总结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中西学者对中西文明特征的看法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东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分化的现象。又考虑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并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进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解为人与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是以整体性的视角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和观念的总和。人与物的关系是指以分析性的思路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与观念的总和。其次,论证了四种关系是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关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要的;二是基本关系之间可以是相关的,但不能是完全相关的;三是在所研究的系统中,所有的基本关系必须是完备的;四是基本关系应该是所描述的系统的各个一级子系统之间的一级关系。主要通过穷举法,发现从三种生产理论或者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层面上看,其中存在九种一级关系,但是有些关系与环境社会系统的研究内容相去甚远,有的具有完全共线性的性质,把这些关系排除在外,剩下四种基本关系,即: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系统 四种基本关系 生态文明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长期城市生态研究中的社会经济要素:指标、数据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力原 黄甘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678-6686,共9页
社会经济要素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居民特征、衡量居民福祉,是城市生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在城市生态研究中合理、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要素的规范和框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城市生态研究中常用的社会经济指标... 社会经济要素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居民特征、衡量居民福祉,是城市生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在城市生态研究中合理、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要素的规范和框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城市生态研究中常用的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哪些?社会经济指标的常见数据源有哪些?社会经济要素可协助回答哪些方面的科学问题?文章综述了全球范围内11个长期城市生态研究站点开展的系统性调查和案例研究,总结社会经济指标的内容、数据来源,以及这些研究的议题。结果表明:常用社会经济指标可分为人口基本信息、认知和意愿、行为三类,前两者在城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或普查数据、商业数据,以及研究人员开展的独立调查。在城市生态研究中纳入社会经济要素有助于分析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揭示城市系统中人与自然的耦合效应。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研究快速发展,但研究中欠缺对社会经济要素的考虑与利用,可能会逐渐偏离国际上城市生态学的主流研究方向。社会经济数据获取困难是当前研究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机遇能够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研究纳入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利用新兴数据和大数据手段、构建统一的指标框架和数据共享机制,以及充分了解和利用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 生态调查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转型 被引量:24
9
作者 吕永龙 曹祥会 王尘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5-1134,共10页
城市在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限制着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概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城市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及社会生态问题等;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经济... 城市在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限制着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概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城市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及社会生态问题等;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理论出发,分别从城市水供给和污水处置系统、消减城市废弃物排放、城市交通和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粮食系统供求关系、城市清洁能源系统等5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城市的转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城市自身的问题,也是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必须基于五个"转向"来研究和建立城市化与区域生态的耦合和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转型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嘉 郑睿楠 +2 位作者 段诗璇 王雯飞 李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0-1189,共10页
乡村作为以农林渔牧经营为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的活动为主导,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与补偿,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乡村社会-经济-自然... 乡村作为以农林渔牧经营为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的活动为主导,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与补偿,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乡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探讨生态景观作为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路径。通过梳理复合生态系统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的自然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辨析其空间范畴、要素与功能、权属与生态权益等基本框架,厘清乡村生态景观营造的基本脉络和影响因素。以张家口市崇礼区石窑子乡为例,构建涵盖韧性评估、保育修复、价值转化、管控能力的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路径,针对林草交错地区的乡村生态条件和村庄发展特点,进行生态景观的韧性评估,划分林草植被恢复、农林机制重塑、村庄聚落人居3个区域,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和生态管控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优化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方法,为乡村生态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系统 生态景观 景观营造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瑛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3期1-8,共8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到区域,研究区域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解决本行业的经营问题.据此,作者提出应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研究可持续林业的意见.
关键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整合与文明发展 被引量:68
12
作者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探讨了快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生态学成因,总结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提出30年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态整合的内涵、方法和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 探讨了快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生态学成因,总结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提出30年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态整合的内涵、方法和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科学基础、系统方法和整合技术,指出新时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正从组分到关系、从物质到信息、从结构到功能、从学苑到社会转型;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正从测量向测序、寻优向寻适的方向演化。提出社会小康、生态中和、科学大智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美丽中国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合 生态文明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格局视角下空气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志丰 邱月 +2 位作者 任引 蒋梧州 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89-2500,共12页
城市化进程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景观,这种变化影响了空气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及其时空异质性。空气微生物受城市化的影响程度与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生态环... 城市化进程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景观,这种变化影响了空气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及其时空异质性。空气微生物受城市化的影响程度与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并给人群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城市化进程和空气微生物群落动态分属两个时空尺度差异巨大的生态过程,二者的联合分析已成为目前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空气微生物的来源及其组成特征、空气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空气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效应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近年来探索城市化和空气微生物群落动态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宏观视角探讨了当前空气微生物研究的不足,并引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与过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城市化对空气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旨在明确城市景观格局作用下的空气微生物群落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微生物群落特征 环境健康 格局与过程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庆 刘璐瑶 +4 位作者 徐雪 韩鹏 赵艳云 牛建明 丁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181,共14页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义;并分别侧重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分别在坚持草牧业发展理念、依托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指导、加强3个界面耦合研究、扩展沙地草原、关注未来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支撑等6个方面就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本研究在为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亦能为全球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