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然-技术-治理”三维互动自然灾害分析框架研究 |
张圣捷
王永明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制度-文化:大学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
张德祥
王晓玲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基于“主体-技术-制度”框架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银发经济发展比较 |
李磊
肖慧婷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长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系统协同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
王焰新
杜尧
甘义群
王亚芬
邱文凯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及其行动框架 |
白启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5
|
|
|
6
|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研究综述:发展动态、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
焦雯珺
李宇薇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7
|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 |
邓艳
曹建华
蒋忠诚
周晓东
岳祥飞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
8
|
基于社会-技术框架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安全机制研究 |
张会平
郭宁
杨国富
汤志伟
|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5
|
|
|
9
|
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工具选择 |
陈永国
董葆茗
柳天恩
|
《经济与管理》
CSSCI
|
2017 |
8
|
|
|
10
|
基于地层承载力约束的“煤-水”协调开采理论与工程实践 |
庞振忠
曾一凡
韩柯尧
武强
刘守强
华照来
赵刚毅
张帅
杨虎雄
王学军
李飞帆
|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及构成框架 |
李慧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
12
|
如何科学衡量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一个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
李双成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
13
|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
郭呈祥
|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4
|
TOE理论框架下我国水利工程区块链技术实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
王爱领
左一鸣
孙少楠
|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社会-技术变迁驱动能源转型研究框架与述评 |
郭丕斌
李繁荣
吕文栋
赵杨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
16
|
乡村韧性治理的三重维度:权力、制度、技术--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
李艳营
叶继红
|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2
|
|
|
17
|
综掘工作面硫化氢抽取-净化一体化治理技术 |
王富忠
刘奎
龚小兵
赵凯
张尧
李定富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8
|
|
|
18
|
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政府治理效能的“组织-技术”互动机制——基于数字政府建设的思考 |
王绪
王敏
|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
19
|
能力-治理视角下网络结构对技术能力的影响 |
王卓
王宏起
李玥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20
|
环境激励下识别结构模态自然激励-时域分解法 |
钟军军
董聪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