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25
1
作者
袁华茂
吕晓霞
+4 位作者
李学刚
李宁
孙云明
詹天荣
宋金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对渤海三个典型海域 6个站位柱状沉积物自然粒度下的有机碳 (OC)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氧化还原环境 (E0h,E0s,Fe3+/Fe2 +比值 )因素对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影响 .渤海自然粒度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0 3 9— 0 ...
对渤海三个典型海域 6个站位柱状沉积物自然粒度下的有机碳 (OC)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氧化还原环境 (E0h,E0s,Fe3+/Fe2 +比值 )因素对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影响 .渤海自然粒度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0 3 9— 0 86 %之间 ,一般在表层 次表层含量变化较剧烈 ,在下层变化较缓 .相关分析说明 ,在中层 ,一般沉积物的还原性相比表层有增强 ,氧化环境与还原环境共存 ,有机质被氧化 ,OC浓度变得趋于减小 ,Fe3+/Fe2 +也趋于减小 ,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 ;在下层 ,还原环境占据了主导地位 ,导致大量OC不能被氧化 ,就被保存了下来 ,而Fe3+/Fe2 +却明显减小 ,所以在下层OC Fe3+/Fe2 +呈较强的负相关 ;在表层又掺杂了生物化学与物理扰动等因素 ,使OC Fe3+/Fe2 +的相关性变得复杂 ,且不规律 .表层 次表层OC主要取决于物质来源和物理搅动 ,变化较复杂 ;中、下层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影响 ,矿化作用明显 ,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下层除C3区和A区外 ,有机碳含量也逐步降低 .有机碳含量不同层次受不同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氧化还原进程与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共同影响 .从C区的断面分布看 ,表层 次表层呈垂直叠层分布 ,主要是逐步垂直沉降沉积的结果 .2 5cm以下呈水平推进式梯度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地球化学特性
渤海沉积物
自然粒度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粒度酸化紫色土磷形态分级及其流失解析度评价
2
作者
张洋
雷平
+1 位作者
谢德体
倪九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4,共13页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5/hm^2;T_3,磷肥增倍,120kg P_2O_5/hm^2),采用一种新的磷形态分级法,开展不同磷肥处理下径流小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流失的解析度评价。结果表明,新分级方法对土壤磷形态的提取率与Hedley分级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对磷流失指数具有更好的表征;磷流失指数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且NH_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对磷流失的解析度最强;增施磷肥(120kg P_2O_5/hm^2)显著提升土壤中游离态磷、树脂有效态磷、磷酸二钙型及磷酸八钙型等磷组分;不施磷肥显著降低磷酸二钙型、磷酸八钙型及铁(铝)结合态磷等磷形态。综上可知,自然粒度酸化土壤磷形态分级法具有可行性,其对面源污染磷流失定量化研究具有更好表征。同时,本研究证实土壤磷流失主要源于NH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且施肥显著影响活性磷库和慢性磷库中磷形态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分级
自然粒度
酸化紫色土
磷流失指数
磷流失解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
被引量:
35
3
作者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45,共4页
基于海洋生源物质循环研究的新思路 ,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只能是自然粒度状态下的非碎屑态磷。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自然粒度下可转化的磷在58.5~69.8μg/g之间 ,仅占总磷的9.1 %~11.0% ,而全粒度(研磨)下可转化的磷在45...
基于海洋生源物质循环研究的新思路 ,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只能是自然粒度状态下的非碎屑态磷。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自然粒度下可转化的磷在58.5~69.8μg/g之间 ,仅占总磷的9.1 %~11.0% ,而全粒度(研磨)下可转化的磷在454.8~529.2μg/g,占总磷的73.4 %~89.1% ,说明全粒度下(研磨)可转化的磷大部分不能参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同步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发现 ,小、大型底栖生物量与自然粒度下非碎屑态的磷有很好的正相关 ,而与全粒度下非碎屑态的磷相关性较差 ,证实了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是自然粒度下的非碎屑态磷 ,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是全粒度(研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
沉积物
自然粒度
形态
黄河口邻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25
1
作者
袁华茂
吕晓霞
李学刚
李宁
孙云明
詹天荣
宋金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重大项目 (KZCX1 SW 0 1 0 8)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No 4 992 5 61 4 )资助项目
文摘
对渤海三个典型海域 6个站位柱状沉积物自然粒度下的有机碳 (OC)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氧化还原环境 (E0h,E0s,Fe3+/Fe2 +比值 )因素对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影响 .渤海自然粒度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0 3 9— 0 86 %之间 ,一般在表层 次表层含量变化较剧烈 ,在下层变化较缓 .相关分析说明 ,在中层 ,一般沉积物的还原性相比表层有增强 ,氧化环境与还原环境共存 ,有机质被氧化 ,OC浓度变得趋于减小 ,Fe3+/Fe2 +也趋于减小 ,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 ;在下层 ,还原环境占据了主导地位 ,导致大量OC不能被氧化 ,就被保存了下来 ,而Fe3+/Fe2 +却明显减小 ,所以在下层OC Fe3+/Fe2 +呈较强的负相关 ;在表层又掺杂了生物化学与物理扰动等因素 ,使OC Fe3+/Fe2 +的相关性变得复杂 ,且不规律 .表层 次表层OC主要取决于物质来源和物理搅动 ,变化较复杂 ;中、下层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影响 ,矿化作用明显 ,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下层除C3区和A区外 ,有机碳含量也逐步降低 .有机碳含量不同层次受不同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氧化还原进程与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共同影响 .从C区的断面分布看 ,表层 次表层呈垂直叠层分布 ,主要是逐步垂直沉降沉积的结果 .2 5cm以下呈水平推进式梯度分布 。
关键词
有机碳
地球化学特性
渤海沉积物
自然粒度
沉积物
Keywords
organic carbon,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bohai sea sediments.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粒度酸化紫色土磷形态分级及其流失解析度评价
2
作者
张洋
雷平
谢德体
倪九派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9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XDJ2016E161)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2015054)资助
文摘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5/hm^2;T_3,磷肥增倍,120kg P_2O_5/hm^2),采用一种新的磷形态分级法,开展不同磷肥处理下径流小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流失的解析度评价。结果表明,新分级方法对土壤磷形态的提取率与Hedley分级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对磷流失指数具有更好的表征;磷流失指数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且NH_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对磷流失的解析度最强;增施磷肥(120kg P_2O_5/hm^2)显著提升土壤中游离态磷、树脂有效态磷、磷酸二钙型及磷酸八钙型等磷组分;不施磷肥显著降低磷酸二钙型、磷酸八钙型及铁(铝)结合态磷等磷形态。综上可知,自然粒度酸化土壤磷形态分级法具有可行性,其对面源污染磷流失定量化研究具有更好表征。同时,本研究证实土壤磷流失主要源于NH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且施肥显著影响活性磷库和慢性磷库中磷形态的转化。
关键词
磷形态分级
自然粒度
酸化紫色土
磷流失指数
磷流失解析度
Keywords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natural grain size
acidified purple soils
phosphorus loss index
phos-phorus loss apportionment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
被引量:
35
3
作者
宋金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45,共4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925614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76300号&&
文摘
基于海洋生源物质循环研究的新思路 ,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只能是自然粒度状态下的非碎屑态磷。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自然粒度下可转化的磷在58.5~69.8μg/g之间 ,仅占总磷的9.1 %~11.0% ,而全粒度(研磨)下可转化的磷在454.8~529.2μg/g,占总磷的73.4 %~89.1% ,说明全粒度下(研磨)可转化的磷大部分不能参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同步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发现 ,小、大型底栖生物量与自然粒度下非碎屑态的磷有很好的正相关 ,而与全粒度下非碎屑态的磷相关性较差 ,证实了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是自然粒度下的非碎屑态磷 ,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是全粒度(研磨)
关键词
磷
沉积物
自然粒度
形态
黄河口邻近海域
Keywords
Phosphorus, Sediment, Form in natural grain siz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djacent waters
分类号
P736.4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袁华茂
吕晓霞
李学刚
李宁
孙云明
詹天荣
宋金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然粒度酸化紫色土磷形态分级及其流失解析度评价
张洋
雷平
谢德体
倪九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