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兼评现代生物学哲学中的目的性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新志 刘星 向云霞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共3页
自然目的论思想在康德那里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出现的。康德认为自然界是有目的的,生物有机体也是有目的的。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生物学哲学结合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 自然目的论思想在康德那里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出现的。康德认为自然界是有目的的,生物有机体也是有目的的。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生物学哲学结合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自然目的论的合理思想,并对其发展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因与目的性:调节性与构造性——康德自然目的论思想与现代生物学中的目的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南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31,共5页
康德认为,可以在撇开“目的因”中的“意向性”因素的前提下在类比的意义上援引“目的因”来帮助我们对生命体的研究,但“目的因”对于生命科学只具有“调节性”的意义。现代生物学中的目的论的主张者则认为尽管人以外的生命体是无意识... 康德认为,可以在撇开“目的因”中的“意向性”因素的前提下在类比的意义上援引“目的因”来帮助我们对生命体的研究,但“目的因”对于生命科学只具有“调节性”的意义。现代生物学中的目的论的主张者则认为尽管人以外的生命体是无意识的,但生命体乃至整个大自然仍然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论就是大自然本身的“构造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因 目的 自然目的 构造性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儒道自然目的观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秋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都把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整体,都认为大自然把生命当作她的目的,而最高目的是人,这种自然目的观都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不过,两者的立论方法有所不同,约纳斯系统、严密,可以弥补中国传统哲学论证不足的缺陷,中...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都把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整体,都认为大自然把生命当作她的目的,而最高目的是人,这种自然目的观都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不过,两者的立论方法有所不同,约纳斯系统、严密,可以弥补中国传统哲学论证不足的缺陷,中国古人直观、思辨,为约纳斯的目的论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约纳斯 中国古代 儒家和道家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体转向调节性思维原则的目的论——自然目的论从古希腊到康德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南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8,共6页
传统实体化的目的论很难脱离神学的窠臼,康德把自然目的论变成了具有调节性作用的思维原则,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把整个大自然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该原则在康德那里并不是关于自然的... 传统实体化的目的论很难脱离神学的窠臼,康德把自然目的论变成了具有调节性作用的思维原则,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把整个大自然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该原则在康德那里并不是关于自然的客观知识,而只是像人这样的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自然所应该具有的一种主观看法和态度,因此不能真正实现由自然向自由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 调节性的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提出自然目的论的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建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4-37,共4页
当18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对生命的自律和自然的统一性的难题无能为力时,康德提出了自然目的论。但其自然目的论不是独立的自然哲学,而是作为一种特殊认识能力(判断力)的批判,以弥补《纯粹理性批判》中知性和决定的判断力的不足,... 当18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对生命的自律和自然的统一性的难题无能为力时,康德提出了自然目的论。但其自然目的论不是独立的自然哲学,而是作为一种特殊认识能力(判断力)的批判,以弥补《纯粹理性批判》中知性和决定的判断力的不足,同时也是作为先验原理以适应先验体系的需要,从而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起一道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目的到“人是目的”——康德历史哲学新论
6
作者 杜仕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共7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自然到自由的人,从而得出了"人是目的"的结论。正是在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康德建立了他的历史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非社会的社会性 永久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教育技艺--基于柏拉图自然目的论的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长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教育技艺是教育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在古典的教育世界中,柏拉图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审视了教育技艺。就教师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教师自然生命的实践方式和公开显现。就学生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 教育技艺是教育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在古典的教育世界中,柏拉图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审视了教育技艺。就教师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教师自然生命的实践方式和公开显现。就学生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的目的在于治疗学生灵魂的疾病,促进灵魂的完善。如同专门的技艺不同于赚钱的技艺,教育的技艺也不是赚钱的技艺,否认这一点,教师就会变成出售自己技艺的智术师。对于现代人来说,重温柏拉图基于自然目的论的教育技艺观,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进当下的教育技艺,恢复教育技艺的本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 教育技艺 自然目的 智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自然目的概念的认识论批判——兼及第一批判到第三批判的隐性过渡
8
作者 牛俊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目的论思想从其发轫伊始,就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肩负着重要的认识论功能,却在近代思想中颓然式微.而康德以其批判哲学的理路捍卫和重塑了目的论的全新形象,并为其认识论意蕴预留了地盘,凸显了二者的辩证张力.从自然目的理念在《纯粹理性批... 目的论思想从其发轫伊始,就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肩负着重要的认识论功能,却在近代思想中颓然式微.而康德以其批判哲学的理路捍卫和重塑了目的论的全新形象,并为其认识论意蕴预留了地盘,凸显了二者的辩证张力.从自然目的理念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提出,到"纯粹理性的建筑术"之构想,以致隐秘地过渡到《判断力批判》的自然合目的性和自然目的概念,显露出康德目的论批判的完整运思道路.康德正是沿着第一批判开辟的道路,以"先天综合判断"为隐性纲领,在第三批判中引入"自然的技艺"来充当反思判断力的类比原理——取代"图型论",以完成自然合目的性的"客观化"演绎,即目的论证明.据此,康德一方面批判地裁制了自然目的概念的认识论价值,另一方面也演示了理性与知性协同运作于自然目的概念中的判断力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建筑术 判断力 自然目的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自然与康德美学中的先验转向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目的自然 康德美学 先验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合目的性及其美学沉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咏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6,159,共9页
康德的"自然的合目的性"理论,显示了《判断力批判》的现代性思想价值,这一理论为人类正确地理解自然提供了重要思想路径。自然的合目的性,既可以通过人类的主体性理解获得审美价值与生存智慧,又可以通过自然本身的形式美感与... 康德的"自然的合目的性"理论,显示了《判断力批判》的现代性思想价值,这一理论为人类正确地理解自然提供了重要思想路径。自然的合目的性,既可以通过人类的主体性理解获得审美价值与生存智慧,又可以通过自然本身的形式美感与实体功能形成真正科学理性的解释。在反思自然中,我们必须承认,自然存在永远独立于人类存在,人类只有自由地建立与自然的智慧联系,才能获得生命永续发展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合目的 形式的合目的 实践的合目的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目的论:康德为自然立法与为人立法的冲突与和解
11
作者 陶立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以"目的论"和解了其理论中"人为自然立法"与"人为自身立法"的冲突,实现了自由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完成了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生态危机的困境下,康德目的论对当代中...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以"目的论"和解了其理论中"人为自然立法"与"人为自身立法"的冲突,实现了自由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完成了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生态危机的困境下,康德目的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人为自然立法 人为自身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宗教哲学观——以辨析与确立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乃自然之终极目的
12
作者 高小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102,共9页
从康德的宗教哲学着手,涉及到他论述人性的根本恶与神之恩典,奇迹与拣选,德行的王国与奥秘,对神之侍奉与蒙恩,证实神之此在的自然神学与道德神学,乃至由自然的目的论而确立人作为道德存在者才是自然之终极目的,进而确认人之极善者即圣... 从康德的宗教哲学着手,涉及到他论述人性的根本恶与神之恩典,奇迹与拣选,德行的王国与奥秘,对神之侍奉与蒙恩,证实神之此在的自然神学与道德神学,乃至由自然的目的论而确立人作为道德存在者才是自然之终极目的,进而确认人之极善者即圣人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宗教 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 自然之终极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 被引量:25
13
作者 余谋昌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67-72,共6页
自然内在价值的问题 ,是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又是它的理论论证中疑惑最多、论证最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把目的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统一起来 ,从“主 -客关系”统一的角度 ,进行它的哲学论证。
关键词 自然内在价值 自然主体性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目的论诚信体系初探
14
作者 李婧琳 王淑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6,共4页
古希腊人关于诚信的理解,建立在对人之为人的自然目的把握之上,以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诚信理论为其成熟形态。这种独特的目的论式诚信观不仅深刻体现在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也真实地反映在希腊人的诚信制度建设中,并对西方传统诚信观念和... 古希腊人关于诚信的理解,建立在对人之为人的自然目的把握之上,以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诚信理论为其成熟形态。这种独特的目的论式诚信观不仅深刻体现在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也真实地反映在希腊人的诚信制度建设中,并对西方传统诚信观念和制度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诚实 诚信 誓言与修辞 陶片放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活动目的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德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人是具有自觉目的性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有三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活动目的:本能活动的自然合目的性,生产劳动的功利性目的和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目的。不同的活动目的体现出不同的自我生成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本能活动产生... 人是具有自觉目的性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有三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活动目的:本能活动的自然合目的性,生产劳动的功利性目的和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目的。不同的活动目的体现出不同的自我生成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本能活动产生自在之我,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产生自为之我,超功利性的审美活动产生自由之我。从本能活动的自然合目的性,经过生产劳动的功利性目的到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目的,体现出人向本质自我的生成过程,以“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为特征的自由审美状态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目的 自然目的 功利性目的 超功利性目的 自我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自然概念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友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3,共10页
康德为了扭转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在其批判哲学中设定了自然的双重性,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认为自然是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而在其认识论中又将自然设定在现象界,人为自然立法确立了人对于自然的优先地位。然而作为现象界的自然和作为... 康德为了扭转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在其批判哲学中设定了自然的双重性,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认为自然是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而在其认识论中又将自然设定在现象界,人为自然立法确立了人对于自然的优先地位。然而作为现象界的自然和作为物自体的自然并不是分裂的,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通过对目的论自然的发掘重新思考了作为物自体的自然和作为现象界自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最终提出了自然向人生成的伟大命题。因而康德的自然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为物自体的自然,二是作为现象界的自然,三是作为目的论的自然。目的论自然的提出对康德完成其批判哲学体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概念 物自体 现象界 目的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观对两种伦理范式的影响——从美德和规范相融合的角度
17
作者 李婧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3,共5页
古代美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含义须结合自然目的论思想才能获得清晰界定,近代规范伦理学中的"美德"定义同样也预设了一种对自然的全新理解。然而,由于现代学科的划分,研究者经常会忽略对伦理范式所预设的自然观的考... 古代美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含义须结合自然目的论思想才能获得清晰界定,近代规范伦理学中的"美德"定义同样也预设了一种对自然的全新理解。然而,由于现代学科的划分,研究者经常会忽略对伦理范式所预设的自然观的考察。唯有将思想家对伦理生活的思考置于其所处时代的自然观下给予考察,一幅"自然—个体—社会"的整全图景才会被清晰勾勒出来。只有考察了自然观更迭对伦理学范式转换的塑造作用,才能真正理解伦理学从美德论向规范论转变的深层意义,以及二者的当代融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机械自然 美德伦理 规范伦理 规范美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云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25-29,共5页
康德的永久和平何以能够实现?康德论证的自然目的在思路则保证了永久和平实现的条件。权利与道德的区分及自然目的与道德目的差异,则标明永久和平思想在康德理论体系中的意义正在于为反思到道德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永久和平 权利 自然目的 道德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伦特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概念的重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寅丽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75-84,共10页
在20世纪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复兴中,汉娜·阿伦特无疑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阿伦特继承了亚氏的政治概念: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政治的"实践"不同于技术的"制作",从而在当代恢复了政治活动的自足地位。从阿伦... 在20世纪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复兴中,汉娜·阿伦特无疑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阿伦特继承了亚氏的政治概念: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政治的"实践"不同于技术的"制作",从而在当代恢复了政治活动的自足地位。从阿伦特"拯救行动"的立场看,亚氏的自然目的论实际上削弱了行动的自足意义,损害了真正的政治自由。正是基于后者,她认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道,开创了西方"非政治"的政治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自足 创制(制作) 实践(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康德的美学心路──读朱志荣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
20
作者 汪裕雄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康德美学 思想研究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美学思想 审美判断力 自然目的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西方美学 心路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