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的社会建构中“人-自然-地方”关系网络——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案例
1
作者 韦俊峰 明庆忠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与遗产领域中自然的社会建构研究的重要对象。对旅游背景下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建构及其地方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人与梯田的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梯田历史与梯田边界构成了龙脊梯田社会建构的3个重要对象,内含自然...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与遗产领域中自然的社会建构研究的重要对象。对旅游背景下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建构及其地方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人与梯田的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梯田历史与梯田边界构成了龙脊梯田社会建构的3个重要对象,内含自然-社会要素的丰富互动与多元建构,深刻引致了龙脊梯田的物质性变化,以及多元主体围绕“谁的梯田”对遗产主体身份的争夺,最终共同影响与形塑了龙脊地方特质与意义,使其成为一个随着人与梯田关系变化而动态重组的地方。这表明自然的社会建构是一个“人-自然-地方”相互联结形成的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自然的社会建构 自然商品化 人-自然-地方 龙脊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商品化中的物质实践和话语建构——以困鹿山普洱茶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陶伟 李晓璇 蔡浩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50-2159,共10页
以云南省宁洱县困鹿山村为案例地,基于“自然的社会建构”理论视角,从当地普洱茶的商品化行动者网络中审视人类与非人类、社会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和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在普洱茶商品化的时空过程中,不同的人类主体围绕普洱茶展开了一系列... 以云南省宁洱县困鹿山村为案例地,基于“自然的社会建构”理论视角,从当地普洱茶的商品化行动者网络中审视人类与非人类、社会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和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在普洱茶商品化的时空过程中,不同的人类主体围绕普洱茶展开了一系列社会实践,赋予了其丰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与此同时,普洱茶见证了困鹿山村的乡村重构,村落的物质形态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普洱茶发生了重大转变,其商品化进程已经深深嵌入到地方的发展中。通过剖析普洱茶在困鹿山村重构的核心作用,自然要素的能动性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与过程,进而呼吁从自然与社会的互动视角重新理解中国新时期乡村发展的进程和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社会建构 行动者网络 普洱茶 自然的商品化 困鹿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