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浩 席磊 +3 位作者 许鑫 高瑞 马新明 尹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8-205,I0043,共9页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和SuperMap GIS 2008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GIS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应用基于"经验-统计法"的光、温、水、土逐级衰减机制模型,定量计算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分类统计和分级制图,分析了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温度、水分和土壤生产潜力空间分布规律依次为:根据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豫西>豫南>豫东南>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南>豫西>豫中>豫北,豫南>豫中>豫北>豫东南>豫西;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影响大小为土壤>温度>水分,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相对可挖掘空间大小为水分>温度>土壤。该系统具有普适性强、独立性好等特点,为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产 作物 UML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 小麦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付海英 郝晋珉 +1 位作者 朱德举 石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发展压力评价系统 建设用地配置 城市边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