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自然灾害链的CBR-Petri网应急方案动态调整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黎金玲 郭海湘 +3 位作者 姚鑫 于峰 蔡云宇 刘雅凝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1-2311,共11页
由于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链式反应等特点,为了让决策者能够在有限时间内从历史案例中快速获取可借鉴的应对经验,提出了面向自然灾害链的动态应急方案生成方法。首先,根据自然灾害时空特点构建三维立体历史案例库,设计了案例库三维... 由于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链式反应等特点,为了让决策者能够在有限时间内从历史案例中快速获取可借鉴的应对经验,提出了面向自然灾害链的动态应急方案生成方法。首先,根据自然灾害时空特点构建三维立体历史案例库,设计了案例库三维结构和四元编码案例存储模式;其次,利用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的方法计算综合相似度,得到最为相似的历史案例及应急方案;然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应急方案的动态调整,根据Petri网构建自然灾害链网络演化路径图,分析触发因素中发生概率最大的因素及关键路径,实现对初始应急方案的动态调整和补充;最后,以暴雨灾害链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自然灾害链 案例推理 PETRI网 应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22年中国自然灾害链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2
作者 郭海湘 区歌阳 杨钰莹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33,共16页
为了解自然灾害链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1987—2022年中国知网中关于自然灾害链研究的669篇文献进行了分析,绘制出自然灾害链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及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结构图谱,并基... 为了解自然灾害链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1987—2022年中国知网中关于自然灾害链研究的669篇文献进行了分析,绘制出自然灾害链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及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结构图谱,并基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学科融合和应急管理现代化的背景,对未来我国灾害链的研究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①中国自然灾害链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随时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2007年、2020年的发文量激增,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②北大核心期刊的高质量论文占比最大,研究学科集中分布于地质学、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等学科,论文的基金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③该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为王静爱、肖盛燮、王猛等人,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④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自然灾害链理论基础、重大自然灾害链分析和自然灾害链减灾对策3个部分;⑤自然灾害链风险量化、堰塞湖致因分析和风险评估、基于复杂网络的灾害链关键断链路径研究为现阶段的研究前沿。自然灾害链研究在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链 CITESPACE 可视化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水流域自然灾害链的成因结构与减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景保 陈长明 陈元贞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86-92,共7页
在阐明澧水流域自然灾害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自然灾害链形成发展的成因结构与机制,并从防洪治沙入手提出了减灾防灾对策.
关键词 澧水流域 自然灾害链 减灾 成因 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山地自然灾害链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剑峰 张立 栗云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22-4624,共3页
从豫西山地的暴雨灾害入手,对其影响下可能引发的其他自然灾害形成的灾害链条逐一分析,针对如何减少灾害链的影响效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豫西山地 自然灾害链 综合效应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地球系统的深部过程响应与地表自然灾害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静 孙照通 +4 位作者 王文鑫 李云帅 姚文倩 崔凤珍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2,共16页
地球深部过程对表层地球系统的影响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通过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机制,深部过程改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的深浅部模式,进而对表层地球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活... 地球深部过程对表层地球系统的影响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通过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机制,深部过程改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的深浅部模式,进而对表层地球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活动通过地形的重塑,调控了流域尺度的侵蚀-沉积过程;(2)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环流格局,在地质时间尺度上驱动了气候变化,其中硅酸盐风化作用在调节大气中CO_(2)浓度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3)深部过程可能引发生态系统演化中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地震和地质灾害通过影响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不稳定性。随着观测技术的持续进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将继续深入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对深部过程的响应机制、量化其影响强度、预测自然灾害的演化趋势,以及增强社会-生态系统对灾害的适应能力。本文系统梳理了深部过程-表层系统-社会生态的跨尺度耦合机制,有助于理解地球系统整体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地球系统 地球关键带 构造-气候耦合 自然灾害链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被引量:29
6
作者 史培军 叶涛 +2 位作者 王静爱 邹铭 何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0-136,共7页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的特征,提出建设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和则”、“合则”与“谐则”共存,“和度”、“合度”与“谐度”合一,纵向协调、横向协调与政策协调集成为一体,减灾资源高效利用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以此加强辖区减灾区划、立法、规划、风险管理标准、规范、指标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物资储备、应急行动、救灾救济能力建设。据此,提出中国各级政府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局”,下设减灾法规、信息共享、科技、应急管理、应急行动、物资储备、救灾救济、装备管理等部门。在此基础上,明晰并完善辖区现有的气象、海洋、地震、地质、水旱、生物、火灾与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预警、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链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 风险综合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