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能量场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明芝 马禾青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7,共8页
在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中,沿断裂带的应力-应变状态与断裂带周围微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震前沿构造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更能反映地震孕育的动态过程。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沿龙门山... 在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中,沿断裂带的应力-应变状态与断裂带周围微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震前沿构造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更能反映地震孕育的动态过程。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沿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前,沿龙门山断裂带能量场的几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场的时间因子出现非常明显的短期上升变化,可能是该次地震短期异常信息。通过对比分析1976年唐山地震等震例认为,研究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变化,可以对地震中长期判断有较大危险性的活动断裂区进行有目的的重点监测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能量场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 时间因子异常 汶川8.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震应变场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罗国富 刘忠旺 +2 位作者 丁凤和 马禾青 杨明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2-1330,共9页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时间因子震前有小幅度的异常变化,分析其原因,时间因子可能受到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大幅度异常的影响。与时间因子对应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应变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再对比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与松潘—平武7.2级双震的空间异常随时间演变,分析异常发展变化模式的差异,最后应用地震资料的累积频次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变场 时空异常 危险区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九寨沟7.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明芝 马禾青 +1 位作者 罗国富 许晓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04-3814,共11页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大地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变化,且震前地震应变场前...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大地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变化,且震前地震应变场前4个典型场中至少有3个典型场会出现异常变化,具有多分量显示异常的特点,而异常出现的最早时间大约在震前3年,并且一些地震前出现短临的时间因子异常变化特征.通过震例研究表明用地震应变场分析地震活动异常,提取的时间因子异常结果比应用地震能量场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讨论了应变场与能量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变场 地震能量场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时间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