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坚 陈松林 季相山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90,共5页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的方法,分离和测定了牙鲆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cDNA的全长核苷酸序列,5'RACE扩增分离得到了400bp左右的片段,3'RACE扩增得到了800bp左右的片段,经过拼接得...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的方法,分离和测定了牙鲆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cDNA的全长核苷酸序列,5'RACE扩增分离得到了400bp左右的片段,3'RACE扩增得到了800bp左右的片段,经过拼接得到了牙鲆NKEF全长cDNA序列.牙鲆NKEF cDNA全长1028bp(不包含polyA),其中包括67bp的5'非翻译区、597bp的开放阅读框和364bp的3'非翻译区(不包含polyA),整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98个氨基酸.RT-PCR分析表明,NKEF基因在牙鲆不同组织中普遍表达,但是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提高牙鲆自身免疫防御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 快速扩增CDNA末端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少因子培养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燕峰 林永潮 +2 位作者 黎阳 王潇娉 魏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尝试使用IL-2、IL-7和IL-12的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组合进行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IK/NK)细胞扩增培养,探讨最优化CIK/NK细胞少因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6组,每组分别加入... 【目的】尝试使用IL-2、IL-7和IL-12的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组合进行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IK/NK)细胞扩增培养,探讨最优化CIK/NK细胞少因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6组,每组分别加入IL-2(80ng/mL)、IL-7(40ng/mL)及IL-12(40ng/mL)的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组合(IL-7组;IL-12组;IL-7+IL-12组;IL-2+IL-7组;IL-2+IL-12组;IL-2+IL-7+IL-12组),每组6个重复孔,共培养21d收获细胞。在细胞培养开始和第21天,实验各组取细胞悬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CIK细胞及CD3-CD56+NK细胞比例。【结果】单因子培养体系的IL-12组在CIK细胞扩增比例上是各组中最高的(22.96±1.41)%,双因子体系的IL-2+IL-12组的CIK细胞扩增比例也达到(18.58±0.68)%;上述两组的CIK细胞扩增比例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使用传统多因子扩增方法所获得的比例。IL-12组的NK细胞扩增比例为(30.23±1.18)%,IL-2+IL-7组的NK细胞扩增比例也达(29.52±0.89)%。【结论】使用IL-12、IL-2+IL-12或IL-2+IL-7组合的少因子培养体系进行CIK/NK细胞的培养扩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代冬梅 赵光瑜 +2 位作者 毛勇 马良 刘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评价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术后按镇痛方法不同均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E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I组)。E组硬膜外输注含0.125%布比卡... 目的评价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术后按镇痛方法不同均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E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I组)。E组硬膜外输注含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4μg/ml和咪唑安定0.05mg/ml的混合液;I组静脉输注含芬太尼20μg/ml、咪唑安定0.1mg/ml和托烷司琼0.04mg/ml混合液。分别于麻醉前(T1)、术后2h(T2)、术后1d(T3)、3d(T4)、5d(T5)、7d(T6)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10和NK细胞及血常规。采用VAS评估镇痛效果,用Ramsay方法评估镇静程度。结果两组VAS评分、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组相比,E组Ramsay镇静评分、TNF-α和IL-5降低(P<0.05),IL-2、IFN-γ和NK细胞活性升高(P<0.05)。结论与PCIA相比,PCEA能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NK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肺切除术 炎症 细胞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尹洪云 何娅 +3 位作者 杨妍 张忠顺 粟波 乐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抗结核免疫低下是结核易感及发展为活动性病变的主要因素。小儿和老人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可能是因为小儿免疫系统不成熟而老人免疫功能渐渐衰退所致。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首先是依赖先天免疫做出快速而强烈的反应,随后才是具有... 抗结核免疫低下是结核易感及发展为活动性病变的主要因素。小儿和老人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可能是因为小儿免疫系统不成熟而老人免疫功能渐渐衰退所致。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首先是依赖先天免疫做出快速而强烈的反应,随后才是具有抗原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反应。在结核病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 肺结核患者 水平变化 细胞因子 细胞数量 获得性免疫反应 抗原特异性 免疫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5
作者 杨波 刘辉 +4 位作者 张丽娅 李瑾昱 白莉 孙胜杰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阻断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观察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杀伤能力。方法将HT-29细胞与TGF-β1共孵育,使其终浓度为10ng/ml,采用AmaxaNucleofector技术分别将pIRES2-AcGFP-DN... 目的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阻断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观察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杀伤能力。方法将HT-29细胞与TGF-β1共孵育,使其终浓度为10ng/ml,采用AmaxaNucleofector技术分别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和pIRES2-AcGFP空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活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二者对HT-29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和绿色荧光蛋白空质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18.85%和35.28%;Western blotting、RT-PCR证实DNTβRⅡ在NK细胞表达;与TGF-β1共孵育后,原代NK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效靶比10∶1时14.40%±2.00%比26.14%±2.50%,P<0.05;效靶比20∶1时19.18%±2.49%比40.81%±3.50%,P<0.05);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绿色荧光蛋白对照质粒转染组(效靶比10∶1时21.17%±2.49%比11.48%±1.11%,P<0.05;效靶比20∶1时35.30%±3.78%比17.19%±2.29%,P<0.05)。结论 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提高了NK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
6
作者 王茹 陈佩杰 张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体外扩增及检测NKT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方法。方法:采用IFN-γ,CD3和IL-2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效率,并使用绝对实...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体外扩增及检测NKT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方法。方法:采用IFN-γ,CD3和IL-2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效率,并使用绝对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扩增出的NKT细胞中IGF-1的mRNA表达量。使用内源性管家基因GAPDH校正误差。结果:两周扩增后NKT细胞增加了4倍。受试者扩增的NKT细胞IGF-1mRNA表达量为1.29-I-0.56拷贝数/10^6GAPDH。结论:从PBMC扩增NKT细胞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扩增出的NKT细胞有IGF-1的表达,但是表达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实时定量PCR 信使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细胞高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通过上调CD24抑制NK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田军 周幸春 +2 位作者 杨帆 刘静 张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共9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活化及杀伤能力的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E2F3a与差异基因在蛋白水平上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及小干扰RNA(siRNA)等方法探索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后对NK细胞活化及杀伤影响的具体机制。结果 在膀胱癌细胞中过表达E2F3a能显著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可显著上调CD24基因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a和CD2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CHIP结果显示,E2F3a能够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并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干涉E2F3a过表达膀胱癌细胞中的CD24表达后,发现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所介导的NK细胞活化及杀伤抑制被显著缓解。结论 在膀胱癌细胞中E2F3a可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及CD24蛋白的表达。膀胱癌细胞E2F3a通过上调CD24表达来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4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脏内Mac-1阴性自然杀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研究
8
作者 乔亚舜 迟强 +3 位作者 周鑫 宫路智香子 安保徹 白雪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肝脏内Mac-1阴性自然杀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采用poly I:C和IL-2分别在体内和体外激活小鼠肝脏内的NK细胞,采用尼龙毛柱和免疫磁珠分选提纯Mac-1阴性和阳性自然杀伤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IFN-γ、... 目的:研究小鼠肝脏内Mac-1阴性自然杀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采用poly I:C和IL-2分别在体内和体外激活小鼠肝脏内的NK细胞,采用尼龙毛柱和免疫磁珠分选提纯Mac-1阴性和阳性自然杀伤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IFN-γ、IL-4、IL-5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Mac-1阴性自然杀伤细胞优势分泌IL-4、IL-5;Mac-1阳性自然杀伤细胞优势分泌IFN-γ。结论:Mac-1阴性自然杀伤细胞属于NK2细胞亚群;Mac-1阳性自然杀伤细胞属于NK1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1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培养体系的评价
9
作者 王娟 桑圣刚 郝新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抗3因子对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培养的效果。方法:采集17例实体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培养第1天加入重组人IFN-γ,第2天加入抗人CD3单抗、重组人IL-2,隔天半... 目的:评价采用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抗3因子对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培养的效果。方法:采集17例实体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培养第1天加入重组人IFN-γ,第2天加入抗人CD3单抗、重组人IL-2,隔天半量换培养液并添加人重组IL-2以维持其浓度,培养21 d收获细胞。于培养第1、7、14、21天进行细胞计数,同时于培养第1、8、14、21天测定细胞免疫表型。结果:细胞因子共刺激2~3 d即出现细胞集落,14 d后CIK细胞总数达(6~17)×109/L,较培养前扩增47~150倍,细胞存活率大于95%;具有免疫表型CD3+、CD4+、CD8+和CD3+CD56+细胞的平均值分别从培养前的(65.1±1.9)%、(36.9±0.8)%、(28.5±3.1)%、(1.8±0.4)%增加到培养第21天的(89.6±2.1)%、(50.1±1.9)%、(57.2±2.5)%、(36.1±4.2)%。结论:按照上述方法培养的CIK细胞在体外扩增率高,方法可行,CIK细胞在体外培养到14~21 d,CD3+CD56+呈现高表达,此时期适宜应用于临床治疗,且患者自体外周血易获得、整个培养过程简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培养 Γ-干扰素 白介素-2 抗CD3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雷米芬太尼麻醉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2及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志军 陆朝荣 +1 位作者 彭捷娜 郭绍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506,共2页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围术期使用雷米芬太尼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作用。方法择期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围术期使用雷米芬太尼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作用。方法择期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醚组(I组)。R组以咪唑安定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雷米芬太尼1μ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气管插管。I组用芬太尼5μg/kg代替雷米芬太尼1μg/kg诱导,余同R组。术中R组以3%-4%七氟醚+雷米芬太尼1μg.kg^-1.min^-1、I组以3%4%七氟醚吸入,阿曲库铵0.25 mg/kg间断静注维持麻醉。分别采集两组患者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3 h(T2)及24 h(T3)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12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NK细胞功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补液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TNF-α、IL-12、NK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NF-α升高幅度R组低于Ⅰ组,IL-12、NK细胞活性升高幅度R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使用雷米芬太尼麻醉时能显著抑制TNFα、促进IL-12的释放,NK活性细胞数表达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芬太尼 雷米芬太尼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2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多糖对力竭运动小鼠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华岩 邓武装 +2 位作者 王春亮 卓杰先 潘家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1-573,共3页
中小强度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大强度训练,特别是过度训练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所以,常有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或者竞技比赛后,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停训停赛.因此,寻找大强度... 中小强度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大强度训练,特别是过度训练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所以,常有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或者竞技比赛后,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停训停赛.因此,寻找大强度训练后的运动员身体的恢复方法,成为当今运动免疫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牡蛎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海洋贝壳类动物,其肉中富含多糖、氨基酸、蛋白等多种活性物质,有关牡蛎粗提物研究认为,牡蛎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心血管功能等作用,且对人体和动物无任何毒副作用.然而,有关牡蛎多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小鼠力竭游泳运动损伤模型,观察牡蛎多糖对力竭训练小鼠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的影响,为牡蛎多糖应用于运动免疫领域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血免疫球蛋白 力竭游泳运动 运动小鼠 牡蛎 多糖 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博 王春凤 杨桂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9-720,F0003,共3页
自然杀伤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成熟的NK细胞主要分布于肝、脾和外周血,骨髓中含量很少。NK细胞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20%,在肝脏中约占30%,但在发生一些肝脏疾病时,NK细胞比例可达90%[1]。NK细胞是具有细胞溶解作用、能够... 自然杀伤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成熟的NK细胞主要分布于肝、脾和外周血,骨髓中含量很少。NK细胞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20%,在肝脏中约占30%,但在发生一些肝脏疾病时,NK细胞比例可达90%[1]。NK细胞是具有细胞溶解作用、能够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的效应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机体免疫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NK细胞 细胞分化发育 肝脏疾病 免疫调节因子 溶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的表达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冰 李永格 +1 位作者 程琳 党惠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0-406,共7页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NK细胞对过表达SOCS3细胞系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ALL患儿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OC...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NK细胞对过表达SOCS3细胞系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ALL患儿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慢病毒载体感染Jurkat细胞使之过表达SOCS3,RT-PCR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情况。将NK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LDH释放法检测杀伤活性,ELISA检测TNF-α和IFN-γ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SOCS3后Jurkat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与MIC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SOCS3对Jurkat细胞中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NK细胞纯度可达70%以上。慢病毒感染的Jurkat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过表达SOCS3的Jurkat细胞可显著促进NK细胞对其杀伤能力,且可上调NK细胞TNF-α和IFN-γ的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SOCS3后Jurkat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与MICB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SOCS3后可显著降低Jurkat细胞中JAK/STAT信号通路中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在ALL中SOCS3 mRNA表达显著降低,而过表达SOCS3可能通过负性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上调Jurkat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与MICB的表达,进而促进NK细胞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自然杀伤细胞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家转 刘桂举 +2 位作者 张晓娟 赵继智 冯睿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1,365,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SB203580(MAPK抑制剂)、STAT21(STAT3抑制剂)、Rottlerin(PKC抑制剂)作用A549细胞24小时后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吉非替尼作用前、后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吉非替尼上调A549细胞MICB、ULBP1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EGFR下游分子MAPK、STAT3抑制剂不影响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PI3-K抑制剂下调A549细胞MICA表达,PKC抑制剂上调ULBP1表达。结论:吉非替尼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自然杀伤细胞 NKG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 CD56^+自然杀伤样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铭明 夏丹 +3 位作者 唐婷婷 王路 徐建华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样T(NKT样)细胞的表达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组20例,稳定组10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样T(NKT样)细胞的表达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组20例,稳定组10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及不同体外刺激活化后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IL)-4表达水平来判断其在调节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的非特异性刺激相比,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特异性诱导刺激对CD3+CD56+NKT样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Th1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在两种刺激条件下几乎均不表达。结论 CD3+CD56+NKT样细胞通过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来调节炎症免疫作用,SLE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表达数量减少及其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然杀伤样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和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庆华 安云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60-362,共3页
新近研究发现,NK细胞活化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交联结合后,可通过以SLP-76和WASP为核心的信号传递复合体及PI3K途径发挥作用。SLP-76活化后,通过募集结合PLC-γ、Itk和Vav,形成SLP-76信号转导复合体;WASP活化后,通过募集结合Grb2、... 新近研究发现,NK细胞活化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交联结合后,可通过以SLP-76和WASP为核心的信号传递复合体及PI3K途径发挥作用。SLP-76活化后,通过募集结合PLC-γ、Itk和Vav,形成SLP-76信号转导复合体;WASP活化后,通过募集结合Grb2、Vav、WIP、Arp2/3和Cdc42-GTP等,形成WASP信号转导复合体。上述2种信号转导复合体经Nck相连后,与浆膜上的LAT作用,进而活化其中的PLC-γ和Arp2/3复合体,最终导致转录因子NFAT活化、细胞因子(GM-CSF、IFN-γ等)分泌和肌动蛋白聚合。PI3K介导Rac/PAK/MEK/ERK途径,导致NK细胞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活化信号 效应 WASP 信号转导 肌动蛋白聚合 复合体 PLC-Γ IFN-γ ERK途径 细胞脱颗粒 研究发现 细胞表面 活化受体 NK细胞 发挥作用 信号传递 Grb2 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Itk LAT CSF MEK Rac 颗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T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索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的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UC患者各25例,选取20例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以上三组观察对象的外周血及结肠黏膜活检组织,采... 目的:探索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的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UC患者各25例,选取20例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以上三组观察对象的外周血及结肠黏膜活检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T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百分含量。结果:湿热组外周血NKT为(1.87±0.76)%,脾肾阳虚组为(2.79±1.35)%,对照组为(4.48±2.26)%。以上三组任意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F=5.632,P=0.000)。外周血IFN-γ及TNF-α与NKT类似,均表现为湿热组<脾肾阳虚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15)。与外周血比较,三组观察对象结肠黏膜组织内的NKT显著降低(P<0.05);仅湿热组外周血IFN-γ显著高于结肠黏膜,而仅脾肾阳虚组外周血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KT及其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在UC不同证型的鉴别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证型 自然杀伤T细胞 细胞因子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早期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活化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费苗苗 郭玉 +1 位作者 王嘉锋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活化对炎症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组和CLP模型+CD1d阻断性抗体预处理组(抗-CD1d组)。CLP术后24h应用流式...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活化对炎症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组和CLP模型+CD1d阻断性抗体预处理组(抗-CD1d组)。CLP术后24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iNKT细胞水平,ELISA法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γ(IFN-γ)和IL-4等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NKT细胞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检测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的细菌菌落数。观察各组小鼠CLP后10d生存率。选取脓毒症确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20例,年龄18~70岁,检测脓毒症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iNK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NKT细胞与细胞因子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模型组小鼠的iNKT细胞和TNF-α、IL-6、IFN-γ、IL-4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外周血及腹腔中细菌菌落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7d内小鼠全部死亡;与脓毒症模型组小鼠相比,给予抗-CD1d抗体预处理后,抗-CD1d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的iNKT细胞比例下降(P<0.05,P<0.01),外周血TNF-α、IL-6、IFN-γ和IL-4水平及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细菌菌落数减少(P<0.05,P<0.01),术后第10天时小鼠仍存活4只。脓毒症患者的iNKT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和IL-4水平相比健康对照组增加(P<0.05,P<0.01),且iNKT细胞与IFN-γ、IL-4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外周血iNKT细胞水平明显增加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提示iNKT细胞可能在脓毒症炎症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 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h1/Th2和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变化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洪 张彤 王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07,209,共2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h1/Th2和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自然杀伤细胞(NK)浓度及IFN-γ/IL-4比值检测,...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h1/Th2和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自然杀伤细胞(NK)浓度及IFN-γ/IL-4比值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稳定心绞痛患者(SAP组,2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AMI组血清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AP组和对照组,而血清IL-4和NK细胞浓度则显著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AMI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且以Th1优势状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Th1/Th2细胞因子/外周血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忠福 唐锁勤 +1 位作者 赵安棣 徐以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8-1093,共6页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和抗体免疫治疗的基础.NK细胞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和释放细胞因子来共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利用激活的NK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案.然而,癌症患者的NK细胞...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和抗体免疫治疗的基础.NK细胞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和释放细胞因子来共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利用激活的NK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案.然而,癌症患者的NK细胞功能受损,抗癌能力下降,均限制了NK细胞的临床疗效.新的方案通过提高NK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来改善治疗效果.利用体外长期激活、大规模培养临床使用的NK细胞是达成上述效果的最佳方法之一.本综述讨论了NK细胞研究背景,NK细胞治疗的现状,尤其是体外培养扩增具有较强功能NK细胞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